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选择有代表性的 1 4个优良籼型两系杂交稻亲本 ,包括 5个不育系和 9个常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 ,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 (NCⅡ )模式对 1 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株高、剑叶长、穗长、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上 ,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而在单株产量、生育期、结实率和单株有效穗等性状上 ,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所有 1 0个农艺性状受恢复系影响更大 ,但不育系对主茎剑叶长、穗长、千粒重、生育期、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为 :株高、千粒重、剑叶长、每穗总粒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生育期、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3.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配合力分析及高产组合选配王景雪,张福耀(山西省农科院生物工程室030031)(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030600)岳桂兰(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110161)高粱是杂种优势利用较早的作物之一。自1954年第一个胞质互作的雄性不...  相似文献   

4.
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个具有不同细胞质的粳稻雄性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配组,测定了3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杂交粳稻F_1性状的形成,除了穗数主要受不育系一般配合力的作用以及单株产量和生物产量未发现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的作用以外,其余性状均同时受不育系,恢复系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珠配合力的作用。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比组合特殊配合力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一般配合力中,不育系的作用更大。据此认为,杂交粳稻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应特别重视不育系的选育;而在恢复系的选育方面,应注意类型上的多样化。文中根据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效应的综合表现对参试亲本的优劣作了评价,推荐BT型六干辛A、D型南粳34A和宁恢3-2、77302-1为优良的三系亲本:并参考组合的实际表现,鉴定出六千辛A/77302-1、六千辛A/宁恢3-2、南粳34A/77302-1和南粳34A/宁恢3-2等优良组合。这些结果与育种实践相符,表明配合力研究对杂交优势育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17个蓖麻亲本品种以NCⅡ交配设计配成3×14=42个杂交组合,F_1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雄亲1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雌亲有10个性状达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有12个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以1716,山光大,永26和Lm型雌性系较高,且有其参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较高。一般配合力方差相对比率大的性状有:开花期、一级分枝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说明这些性状遗传上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而株高、主穗性状、一级分枝蒴果数、一级分枝粒重、单株粒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比率较大。表明其杂种优势以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8.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锋 《中国糖料》2010,(1):24-26
对64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等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值为1.86,榨汁率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58,全生育期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99,表明64份甜高粱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穗长、全生育期、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小,可以在早世代选择;茎秆鲜重和穗长的遗传进度较高,获得的遗传增量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除了穗长与茎秆鲜重相关不显著外,其它性状均与茎秆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其它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烤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2个烤烟品种(系),对烤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广义遗传力的估算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遗传力最高为97.54%,有效叶数遗传力相对较低为74.44%,各性状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产是、叶宽、茎围、株高、节间距、叶长、有效叶数.表型变异系数均大于遗传变异系数.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为17.59%;而叶片的长度、宽度、有效叶数及茎围,都与产量呈正相关,只有节间距与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十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10个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籽粒产量等7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340、同系、82-2A等3个玉米自交系综合性状较优,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1.
一份特异多年生水稻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源自多年生种质糯稻89 1和4个不同材料配制的杂交组合腋芽越冬性的遗传力和其中3个杂交组合F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千粒重和株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正季最大,越冬再生季最小,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再生季的遗传力最大。3个杂交组合F2每穗总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平均值与F1很接近,且均呈正态分布,从F1到F2不存在配子选择;结实率在正季和越冬再生季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3季的平均结实率均高于F1,再生季最高,结实率呈双峰分布,说明F1到F2存在配子选择,选择的结果总是有利于高结实率的配子  相似文献   

12.
旱稻引进种质的类缘关系与农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份水稻籼粳种质作对照,对15份引进早稻种质的类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份早稻种质属于籼稻,5份偏籼,4份偏粳,4份粳稻。对这些早稻种质的主要农艺特征进行了测验;并对其产量构成因子相关性作了分析。单株产量与7个穗部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穗数相关极显。与穗长相关显;早稻陆引46、IRAT l04、巴西陆稻、早稻297等4份引进种质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单株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种植观察。  相似文献   

13.
对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25个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粳稻品种的改良,产量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由1958年的6 198.68 kg/hm2增加至2005年的12 682.8 kg/hm2,平均每年增加137.96 kg/hm2,增长率为2.23%。每穗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和总穗数随育成年代推移显著增加,并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85**)。株高随育成年代推移显著降低,茎叶夹角显著减小,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增加,抽穗期推迟。结果表明,产量的增加主要与品种改良过程中总库容的扩大有关,其中每穗粒数的增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杂交籼稻组合演替过程中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面积推广的23个杂交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组合的演替过程中,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单株产量和生物量降低,单茎的茎鞘、叶片、穗重增加,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生物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杂交稻的育种和栽培中,强调单个有效穗的大穗优势的同时,必须注重品种的分蘖发生能力,建立适宜的群体密度以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15.
水稻幼苗期耐冷性选择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利用籼粳稻杂交后代(密阳23/通88-7、密阳23/TR22183、密阳23/高产102)探讨了水稻幼苗期耐冷性选择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从籼粳稻杂交后代F2和F3中选择的耐冷个体群或系统群与随机个体群或敏冷系统群间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在F2和F3水稻幼苗期耐冷性选择对秆长、穗长和穗数并不产生显著的影响,但选择获得的幼苗期耐冷性强的F2个体群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F3系统群的分蘖期耐冷性(赤枯度)和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均显著强于随机个体群和敏冷系统群;在冷水处理下F3幼苗期耐冷性强的耐冷系统群的产量显著高于敏冷系统群。提出在水稻幼苗期以叶赤枯度来选择幼苗期耐冷性强的个体是获得高产耐冷后代材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了解特色稻品种冷水红的农艺性状,对冷水红的株高、分蘖、叶片数、每穗粒数、粒形、千粒重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糙米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氨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冷水红的株高168.5 cm,分蘖数为4.2个,叶片数为13.1片,每穗粒数120粒,粒长8 mm,粒宽3.4 mm,粒厚2.2 mm,千粒重30.4g;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丰两优4号分别高22%、42%、45%,存在显著差异;其氨基酸总含量比对照丰两优4号高49%。说明冷水红的营养成分丰富,价值高,很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油棕种质资源进行深入、高效的利用,本研究对新引进的9个油棕品种,90份油棕种质资源的20个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和记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90份材料果穗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3.26),最小的为果实形状(0.865)。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最大的为果穗重(43.99),茎高的变异系数最小(10.41)。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要因子,分别为株高、果穗重、果实总重量、果肉含油率及种仁含油率,累计贡献率为70.272%。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I的36份油棕材料总体表现为矮株、矮茎、产油量高、棕榈油品质较好的品种,是选育高含油量、高品质棕榈油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2个山栏稻原始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特征及抗旱生理特性,并与水稻不同类型的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山栏稻的穗长、穗粒数、衙粒重及单株产量均显高于对照水稻.但不时也表现高杆、穗颈过长、移片大且披垂等不良性状。在品质方面,山栏稻糙米粗蛋白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及2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显高于水稻对照。山栏稻种子在高渗溶液中的发芽率、离体叶片保水率、质膜稳定性和分蘖秆长整齐  相似文献   

19.
覆草旱作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减小南方季节性干旱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于2003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进行了水稻覆盖旱作的田间试验。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裸地旱作、稻草覆盖旱作和常规水作下水稻大田生长期内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常规水作处理的灌溉水总量分别是裸地旱作和稻草覆盖旱作灌水量的2.42 和3.31倍。旱作处理下水稻的淹水时间明显减少,只有常规淹水处理的1/10左右。由于淹水时间的减少,水分渗漏量和田面蒸发损失也大大降低。旱作条件下,稻草覆盖旱作的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根系生长明显优于裸地旱作。覆盖旱作产量最高可达6 747 kg/hm2,接近于常规水作对照的6 811.5 kg/hm2,两者无显著差异。而裸地旱作处理的水稻产量仅为4 716 kg/ hm2,显著低于常规水作和稻草覆盖旱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为稻草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常规水作。  相似文献   

20.
绿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6份绿豆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节数和荚长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4,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71。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把26份种质分为4大组群,其中,第二组群的012-7这份种质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是所有参试材料中最高的,属于丰产型种质,应作为绿豆杂交育种的亲本加以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