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施肥对不同株型绿豆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施肥对不同株型绿豆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磷酸二铵做种肥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的绿豆品种都是以适量施肥(15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佳,说明适量施肥能够促进绿豆的生长发育,从而可提高绿豆的产量。蔓生株型辽绿6号的各施肥处理的产量都高于直立株型辽绿5号的产量,说明辽绿6号比辽绿5号的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以直立型辽绿8号、半蔓生型辽绿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以18.0万株/hm2、24.0万株/hm2和12.0万株/hm2(对照)为3个密度处理,研究高密度种植对不同绿豆株型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绿8号直立株型品种随种植密度加大,植株分枝数、芙数、粒数增加,植株根系、叶片、茎杆干物积累增加,种植密度24万株/hm2时最高产量达2835kg/hm2;辽绿6号半蔓生型品种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芙数、粒数减少,干物积累降低,产量下降;在适宜种植密度18万株/hm2时产量达3085kg/hm2。但两种株型品种的单株芙长、单芙粒数和百粒重差异不大。绿豆株型品种种植密度产量表现不一,可能是因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温度提升,光照充裕,群体生长发育协调,绿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3.
氮硅互作对水稻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氮硅合理配施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硅互作对水稻营养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可明显增加穗实粒数与千粒重,而施氮可明显增加有效穗数,氮硅配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增施硅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而施氮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效硅含量。施氮对水稻各时期氮磷钾含量提高有促进作用,而施硅则影响不显著。说明氮硅配施具有相互平衡作用,中氮水平下(180 kg/hm2)配施SiO2 30 kg/hm2水稻营养较为均衡,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氮肥用量对绿豆品种皖科绿3号产量的影响,设计4种氮肥水平(0、30、60、90kg/hm 2),对不同处理中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单株荚数、产量等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助于提高干物质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尤其在苗期和开花期可使绿豆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根瘤数量、鲜重和干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株高、分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水平对单株荚数、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效果相似,随着氮肥水平的升高,这3种性状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60kg/hm 2的氮肥处理达最大值。该结果同时也表明氮肥主要通过单株荚数影响绿豆产量。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下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氮肥可提高绿豆的增产潜力,皖科绿3号在安徽省地区种植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60kg/hm 2。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14年以同绿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绿豆产量构成因子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对绿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求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比,不仅能满足绿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而且能够促使单株生长发育协调。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56.7kg/hm2、P(P2O5)76.2kg/hm2、K(K2O)53.5kg/hm2,可获1 526.7kg/hm2的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直立型绿豆品种辽绿5号和半蔓生型绿豆品种辽绿6号为试材,施用不同量的磷酸二铵(0kg/hm2、150kg/hm2、225kg/hm2)进行试验,探讨磷酸二铵对不同株型绿豆品种叶片的光合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图为株型绿豆品种合理选用磷酸二铵用量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绿豆叶片中的叶色值、光合速率、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值的影响都是以适量肥(150kg/hm2)最高;对绿豆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的含量影响,处理间适量肥最高;适量肥可提高绿豆三种酶的活性,增强绿豆抗逆性;不同株型绿豆品种适宜用量磷酸二铵150kg/hm2;施肥处理对株型绿豆品种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辽绿6号高于辽绿5号。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黑土条件下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黑土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品种实现优质高效的施氮量,[方法]于2016—2017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温室选用2个中筋春小麦品种‘农麦4号’‘( NM4’)和‘农麦5号’‘( NM5’),2个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7号’‘( JQ7’)和‘津强8号’‘( JQ8’)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3种施氮量0 kg/hm2 (N0)、120 kg/hm2 (N120)、240 kg/hm2 (N240)与品种互作对黑土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及氨基酸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施氮量和品种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 或P<0.01),且施氮量×品种互作效应显著(P<0.05)。黑土条件下,如果仅从施氮量角度考虑,应采用N 120 kg/hm2的处理实现春小麦优质高效;如果仅从品种角度考虑,要获得较多的蛋白质产量和氨基酸产量,应选用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8 号’;如果从施氮量和品种互作的角度分析,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7 号’×施氮量N 240 kg/hm2,中筋春小麦品种‘农麦5’号×施氮量N 240 kg/hm2能够实现黑土地小麦优质高效。【结论】该研究为黑土区改善春小麦品质的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稻田种植秋大豆不同施肥试验 ,指出稻田种植秋大豆氮磷及氮磷钾配施比单施氮的产量效益高 ,以施纯N 75kg/hm2 、纯P2 O53 6kg/hm2 和纯K2 O 37.5kg/hm2 为最佳经济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为找出冬小麦品种保麦9号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在相同施氮量(250 kg/hm2)下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间保麦9号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氮肥基追配施(基施纯氮60%,剩余40%纯氮用于追施)能够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其中基施纯氮150 kg/hm2,并配合拔节期追施纯氮62.5 kg/hm2和孕穗期追施纯氮37.5 kg/hm2(基追比为6∶2.5∶1.5)对提高保麦9号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综合效果最好,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比氮肥全部基施处理分别提高13.1%和0.7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直播水稻氮磷钾配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给直播水稻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氮、磷、钾施肥量的不同配比试验,探索合理的直播水稻配合施肥量。以黄华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株高、有效分蘖和穗粒数,进而表现在产量上差异极为明显,氮磷钾3种肥料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是氮、钾、磷。在本试验地肥力条件下,推荐氮(N)、磷(P2O5)、钾(K2O)施肥量分别为:224.85 kg/hm2,31.30 kg/hm2,296.45 kg/hm2。  相似文献   

11.
硅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施用多效硅肥可以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上群体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提高叶面积指数、粒/叶和粒重/叶;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能力;改善茎系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使群体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50 kg/hm2硅肥作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效应较好,而拔节期不同硅肥用量中以225 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稻麦两熟条件下,将2016—2017和2017—2018年江苏扬州参试的24个和江苏睢宁参试的23个小麦品种按氮肥表观利用率(NUR)划分为高效(NUR≥50%)、中效(NUR 40%~50%)和低效(NUR≤40%)品种类型,比较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群体质量指标的差异,为稻茬小麦品种选用和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年度在扬州均表现出高效的品种为扬麦25和宁麦21,在睢宁为淮麦35。扬州和睢宁氮高效品种产量分别高于6500 kg hm~(-2)和7000 kg hm~(-2),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与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相比,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间产量和穗数与NUR均呈线性正相关。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孕穗期和开花期茎蘖数,分蘖成穗率,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不同氮效率品种类型间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地不同品种类型间孕穗期和开花期茎蘖数、乳熟期LAI、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和成熟期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表明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生育早期表现出较强分蘖能力,且生育后期具有较高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生产能力,可用于灌浆的花后同化物质较多。本研究初步提出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6,000~20,000 kg hm~(-2)和花后干物质积量4100~6700 kg hm~(-2)可作为稻茬小麦高产高效品种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肥处理下玉米中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考察氮肥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和探讨玉米合理的氮肥处理,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处理下玉米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都施以不同数量的氮肥(基肥:68 kg/hm2;拔节期:52 kg/hm2;大喇叭口期:30 kg/hm2;开花期:30 kg/hm2;灌浆期:45 kg/hm2),氮肥施用总量为225 kg/hm2时,玉米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分别可达12.82%和9.68%,分别比对照(处理1)高86%和72%;而且在该处理条件下,所检测的所有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和B6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与其他施肥方式相比,此处理氮肥施入总量最少,因此合理的施肥方式不仅能改善玉米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而且能减少肥料的施加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苏麦188为材料,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板茬、旋耕、耕翻等耕作方式和施氮量210kg/hm2、240 kg/hm2、270 kg/hm2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为稻茬小麦大面积机械化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板茬方式产量显著高于旋耕和耕翻;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产量在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相比其他耕作方式,板茬方式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群体茎蘖数多,但分蘖成穗率不高、源库协调水平偏低,花后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随施氮量增加,穗数和每穗粒数、群体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花后光合生产能力以及源库协调性均呈提高趋势。说明,通过合理增施氮肥可以进一步改善板茬方式下小麦群体质量,协同提升产量构成因素,实现增产。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板茬方式配以施氮量270 kg/hm2或24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小麦花后氮素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黄淮海麦区化肥投入不断增加,而产量却徘徊不前的问题,以当地主栽品种矮抗58和周麦22为材料,采用4个施氮水平(0、120、240、360kg/hm 2)和品种的二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素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至成熟期小麦植株地上部各营养器官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下降。施氮量对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增加氮肥能显著促进小麦营养器官氮素向子粒转运和花后氮同化。开花期周麦22叶片氮素转运量优于矮抗58。矮抗58和周麦22花后氮同化量均以施氮量360kg/hm 2最高,花前氮素积累转运量对子粒贡献率达60.25%~97.55%,子粒氮收获指数为59.82%~79.48%,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施氮量120kg/hm 2处理的氮素养分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及生产效率均最高。增施氮肥对小麦子粒产量有显著促进影响,矮抗58在施氮量为360kg/hm 2时有最大子粒产量,周麦22在施氮量为240kg/hm 2时有最大子粒产量。推荐矮抗58和周麦22在黄淮海麦区的施氮量为240~360kg/hm 2。  相似文献   

16.
为新品种晋糯4号的大力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运用“311-A”二次回归最优设计法进行了最大需肥量的研究,运用室内测试植株养分含量的方法进行了吸肥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晋糯4号高粱最高产量的需肥量为纯N 174.99 kg/hm2,P2O5 96.43 kg/hm2,K2O 165.68 kg/hm2;其对氮、磷、钾素的吸收表现为:10片展开叶之前吸氮27.34 kg/hm2、吸磷1.8 kg/hm2、吸钾17.12 kg/hm2,11~20片展开叶时段吸氮191.0 kg/hm2、吸磷16.1 kg/hm2、吸钾185.6 kg/hm2,20片展开叶-成熟阶段吸氮36.08 kg/hm2、吸磷7.93 kg/hm2、吸钾14.55 kg/hm2。结论:晋糯4 号高粱的最大需肥量为纯N 174.99 kg/hm2,P2O5 96.43 kg/hm2,K2O 165.68 kg/hm2;全生育期吸肥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夏大豆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播期对大豆干物质积累,花前、花后同化物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促进大豆新品种推广及高产稳产.以'菏豆37'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5日(D1)、6月15日(D2)、6月25日(D3)3个播期处理,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数据进行分析.D2播期下大豆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及单株地上部进入干物质快速积累起始时间均最早,分别...  相似文献   

18.
2004—2005年在长沙(28°13′N)采用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 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3种施肥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和准两优527的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施肥量处理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不显著,2年平均产量以中肥处理最高,其中准两优527为9.03t/hm2,两优293为7.28t/hm2;不同年际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显著;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两优293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180kg/hm2。与准两优527比较,两优293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分蘖力强、但分蘖成穗率不高,而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和运转率高,有利于高产形成,但不抗倒伏,生产上应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9.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不同播期播量处理对两种穗型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以大穗型品种山农23号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花后叶面积指数、子粒灌浆进程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月10日播期处理有利于两个品种小麦群体的构建,延迟播期后,即使增大播量也不能获得高产。山农23号在延迟播期后,有效叶面积减少,子粒灌浆速率减慢,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差异显著,加大播量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济麦22延迟播期后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下降,加大播量后,单位面积穗数不升反降,花后叶片衰老加剧。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的最适播期均为10月10日,山农23号的适宜播量为180kg/hm 2,济麦22的适宜播量为105kg/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