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噻菌铜,化学名称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中文商品名称为“龙克菌”,属于低毒的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在我国的市场发展前景看好。1目前国内外对有效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药剂还比较缺乏1.1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常使用的药剂为叶枯唑。而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白叶枯病菌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细菌性条斑病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发病后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1.2防治果树细菌性病害特别是柑橘,我国常用国产和进口的无机铜杀菌剂,如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硫酸铜和氧氯化铜等,用量难以掌握,存在着用量…  相似文献   

2.
噻菌铜,化学名称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中文商品名称为“龙克菌”,属于低毒的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在我国的市场发展前景看好。1目前国内外对有效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药剂还比较缺乏1.1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常使用的药剂为叶枯唑。而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白叶枯病菌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细菌性条斑病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发病后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1.2防治果树细菌性病害特别是柑橘,我国常用国产和进口的无机铜杀菌剂,如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硫酸铜和氧氯化铜等,用量难以掌握,存在着用量…  相似文献   

3.
噻菌铜,化学名称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中文商品名称为龙克菌,属于低毒的有机铜杀菌剂,在我国的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熊兴平 《广西植保》2005,18(3):36-36
噻菌铜,化学名称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中文商品名称为龙克菌,属于低毒的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在我国的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5.
噻菌铜,化学名称为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英文名称为Thiodiazole-copper,中文商品名称为龙克菌,属于低毒的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在我国的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简讯     
《广西植保》2011,(2):7+15+19+39
噻菌铜(龙克菌)简介噻菌铜(龙克菌)是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农药研究所和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独家发明研制的防治细菌病害的理想药剂,属于国内外首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称号。噻菌铜(龙克菌)经全国各地10年1650万亩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和柑桔溃疡病、疮痂病防治试验示范推广,噻菌铜(龙克菌)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农药叶青双和各类无机铜制剂。  相似文献   

7.
噻菌铜(20%龙克菌悬浮剂)属于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发明专利产品,具有内吸治疗和保护预防作用,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对细菌病害有较好的防效。通用名:噻菌铜;化学名: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英文通用名:thiodiazole-copper;商品名:龙克菌(注册商标);分子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施用生防菌前后土壤中粉红粘帚霉67-1和水稻纹枯病菌AG-1IA的数量,并调查发病情况,收割后测产,评估生防菌粉红粘帚霉67-1的田间防治效果。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粉红粘帚霉67-1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用药后土壤中粉红粘帚霉67-1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停止用药后逐渐减少。水稻纹枯病菌在清水对照组中没有显著变化,在处理组中水稻纹枯病菌的数量随时间降低。60 g/667 m2菌量的防效及产量与井冈霉素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防病保产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粉红粘帚霉67-1的孢子制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良的田间防治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用于生物防治效果的田间评价。  相似文献   

9.
噻菌铜(20%悬浮剂)系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传导性能好,具有内吸治疗和保护预防作用,持效期长,对作物较安全,对细菌病害有较好的防效。通用名:噻菌铜;化学名: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英文通用名:thiodiazole-copper;分子式:  相似文献   

10.
噻菌铜(20%悬浮剂)属于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传导性能好,具有内吸治疗和保护预防作用,持效期较长,正确使用对已登记作物较安全,对细菌病害有较好的防效。通用名:噻菌铜;化学名: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英文通用名:Thiodiazole-copper;分子式:  相似文献   

11.
壬菌铜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了同时测定苹果及其土壤中壬菌铜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DSPE-HPLC-MS/MS)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24%吡唑醚菌酯·壬菌铜微乳剂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其中壬菌铜以硫化钠为破络剂,将其转化为壬基酚磺酸后进行检测。样品用乙腈提取,同时加入硫化钠,经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于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经正负离子同时扫描进行定性,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1~10 mg/kg添加水平下,壬菌铜在苹果及土壤中的回收率范围为92%~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5.1%;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苹果及土壤中的回收率范围为96%~105%,RSD为2.4%~4.6%。苹果及土壤中壬菌铜和吡唑醚菌酯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分别为0.1和0.01 mg/kg。2014-2015年,中国宁夏、北京和山东两年三地的田间残留试验表明:壬菌铜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7~5.4和2.0~5.8 d,吡唑醚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3~8.3和3.6~10.2 d;采用24%吡唑醚菌酯·壬菌铜微乳剂,分别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300 mg/kg)和推荐剂量的1.5倍(有效成分450 mg/kg)于苹果幼果期施药,最多施药4次,距末次施药14 d时,壬菌铜在苹果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31 mg/kg,远低于日本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值(5 mg/kg),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27 mg/kg,低于中国规定的MRL值(0.5 mg/kg)。  相似文献   

12.
<正>噻菌铜(20%悬浮剂)系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传导性能好,具有内吸治疗和保护预防作用,持效期长,对作物较安全,对细菌病害有较好的防效。通用名:噻菌铜;化学名: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英文通用名:thiodiazole-copper;分子式:  相似文献   

13.
2002年9月3日,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的“95%噻菌铜原药以及20%龙克菌悬浮剂”再次被国家经贸委列为“2002~2003年国家技术创新计划”。这是该产品继2001年被国家经贸委评审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农业部评审为“国家级重点推广产品”之后的又一殊荣。95%噻菌铜原药及20%龙克菌悬浮剂,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自行创制发明的国家专利产品,专利号为ZL99113411H7。该产品填补了国内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的市场空白,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独家生产。龙克菌(噻菌铜)是目前国内登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柑…  相似文献   

14.
以抗真菌药物益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7个1-((2-取代苄基) 氧基)-2-(2,4-二氟苯基) 乙基)-1H-1,2,4-三唑类目标化合物,其中14个为首次报道,其结构均经 1H NMR、13C NMR和HRMS确认。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并对毒力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其对水稻纹枯病和小麦条锈病的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而且测定了其对水稻纹枯病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均低于3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和益康唑;化合物 4a 、 4b 、 4c 、 4g 、 4i 和 4l 对番茄早疫病菌的EC50值均低于10 μmol/L。在浓度为250 μmol/L时,化合物 4b 和 4i 对小麦条锈病的盆栽防效均超过70%,在有效剂量为240 g/hm2时,化合物 4b 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达到81.93%。而且,化合物 4b 和 4i 在100 μmol/L时可有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效果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几种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2020年在宁波市镇海区单季晚稻上进行了5种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115mL/667m2、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115mL/667m2、20%噻菌铜悬浮剂200mL/667m2三个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以40%噻唑锌悬浮剂防效最高,病指防效达77.7%,其次是40%春雷·噻唑锌和20%噻菌铜,病指防效分别为74.1%、69.6%。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200 9χ-2.0904(r2=0.9681),其EC50为0.08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植株喷施申嗪霉素有效成分剂量6.45μg/mL后第1、8、15天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99.37%和81.23%;喷施申嗪霉素3.23μg/mL后第1、8、15天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60.54%和64.58%,且与喷施井冈霉素有效成分剂量50μg/mL的防治效果94.43%、64.17%和30.49%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的病原菌组成及致病特征,于2018—2019年从江苏省13个市41个县区采集341份水稻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elongation factor-1α,TEF-1α)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TRI11基因序列鉴定及产毒力测定对其产毒化学型进行分析,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力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从水稻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病原菌392株,其中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为385株,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为7株。亚洲镰刀菌分为3-乙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化学型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化学型菌株,分别占亚洲镰刀菌总菌株数的 66.8% 和 33.2%;禾谷镰刀菌均为(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化学型。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在全省范围内为优势群体,而产15ADON的禾谷镰刀菌仅在淮北地区被发现;产NIV的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性要显著高于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不同产毒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均有一定致病性,但NIV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水稻和稻瘟病菌互作是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模式体系。本文利用3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品系(CO39、C101LAC和C101A51)和2个特异性菌株(M209和M210)构成不同亲和程度的互作关系,研究了稻瘟病菌对3个水稻信号传导途径关键酶合成基因、5个防御反应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和1个防御反应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诱导表达的作用。结果表明:稻瘟病菌诱导了各种互作关系中水稻OsLOXOsAOSOsPAL酶合成基因的表达,水稻启动了茉莉酸和水杨酸防御反应信号传导途径。在不亲和的互作反应中,稻瘟病菌能不同程度地诱导水稻OsPR1aOsPR2OsPR3-1OsPR3-2OsPR4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激活了防御反应系统,使水稻植株表现为抗病;而在亲和的互作反应中,多数OsPR基因的表达水平低、时间短或没有表达,水稻植株表现为感病。OsMyb基因在各种互作关系中有不同的诱导表达。说明这些防御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可能与水稻抗稻瘟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曹东阳  程鹏  丁伟 《植物保护》2023,49(3):121-127
水绵是对水稻危害较重的低等藻类,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复配柠檬酸铜对水绵的鲜重防效及施用后水绵中Mg2+、Fe2+、叶绿素含量和抗逆酶活性,同时测定了施用后水稻生长指标及抗逆酶活性。结果表明,施药后28 d,沼泽红假单胞菌复配柠檬酸铜对水绵的鲜重防效达92.17%,显著高于沼泽红假单胞菌或柠檬酸铜单独施用。与对照相比,水绵叶绿素、Mg2+和Fe2+含量分别显著降低60%,43%和39%,POD和SOD活性分别显著降低72%和71%,MDA含量显著升高50%。水稻叶片POD和S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44%和104%,MDA含量显著降低51%,单株鲜重显著增加43%,分蘖数显著增加65%,株高增加5%。综上,沼泽红假单胞菌复配柠檬酸铜对水绵防效显著且对水稻安全,水绵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和细胞膜过氧化作用是其对水绵防除的重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新农药介绍     
中文通用名称 :噻菌铜农药商品名称 :克龙菌分子式 :C4H4N6S4Cu剂型及含量 :20 %悬浮剂农药类别 :杀菌剂登记作物及防治对象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化学名称 :2 -氨基 -5 -巯基 -1、3、4 -噻二唑铜络合物理化性质 :原药外观黄绿色粉未 ,比重 :1.29,熔点 :300℃ (分解 ) ,不溶于水 ,微溶于吡啶、二甲基甲酰胺。稳定性 :遇强碱易分解 ,能燃烧。制剂外观为黄绿色粘稠液体 ,比重 :1.12~1.14 ,pH5.0~8.0。毒性 :原药大鼠急性经口雄LD501210mg/kg,雌LD502150mg/kg,小鼠LD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