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硅肥对南方花生产量和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方土壤由于长期脱硅富铝化过程,土壤中全硅和有效硅的含量均较低,研究硅对提高中国花生的产量对和品质有重要意义。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施用硅肥后,花生增产效果明显,其中以结荚期施用硅肥增产效果大,增产效果在13.5%~25.6%之间,平均增产达20.1%;从施用成本和增产效果综合分析,建议在热带砖红壤地区花生硅肥施用量为30kg/hm2(SiO2);不同时期施用硅肥对百果重和百仁重的影响效果不同,总的来说低水平的硅[30kg/hm2(SiO2)]的效果好于中高水平。仅在结荚期施用30kg/hm2硅提高花生的百仁重;在下针期和结荚期施用30kg/hm2可提高百果重;基施(30kg/hm2)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荚数;花生施用硅肥后对花生仁的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花生施硅适宜于食用型品种;花生施用硅肥能明显降低花生成熟期植株的全氮含量;对磷的影响则表现为,基施硅肥90kg/hm2可提高植株中磷的含量,而结荚期追施150kg/hm2的处理降低植株中磷的含量;对钾的影响则表现为复杂的规律,其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油酸花生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以高油酸花生品种和普通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生育期内取样,测定花生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高油酸花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为指导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的整个植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与普通花生基本一致,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高油酸花生根系干物质量高于普通花生,而茎叶则相反,总干物质量显著低于普通花生约6.86%.高油酸花生与普通花生氮、磷、钾的吸收积累趋势一致,氮、磷二者的积累自出苗至荚果成熟期呈直线上升,最终收获时稍有下降;而钾至花期(播后69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缓.不同器官氮、磷、钾积累趋势也大致相同,但高油酸花生根系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花生.花生全生育期氮、磷、钾的需求量表现为氮>钾>磷.播后39 d,氮磷钾平均需求量分别为54.57,12.43,52.99 kg/hm2.播后39~69 d,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7.18,22.62,99.10 kg/hm2.播后69~109 d,钾需求量很少,氮磷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8.48,33.49 kg/hm2.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荚果,氮、磷、钾养分的转移量均表现为叶>茎>根.花生荚果中来自营养器官转移的氮量比例为33.31%,而磷仅为17.43%,钾却高达87.84%.总之,花生营养生长期较大的生物量是生殖生长期荚果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花生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花生品种养分的需求及积累分配特点,适时合理施肥,以达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花生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麦后夏直播花生的适宜栽培方式及其作用效果,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可矮化株高,主茎高度较地膜覆盖的减少15.7%,防止徒长和倒伏;促进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单株结果数较其他处理增加0.8~2.0个,公斤果数减少23.8~66.5个;显著增加干物质向荚果中分配的比例,经济系数提高0.08~0.17,荚果产量提高5.5%~29.2%。地膜覆盖的植株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露地栽培的,秸秆还田的优于不还田的。研究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是取得夏直播花生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
大蒜、花生是宁陵县的优势作物.近几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县采用地膜覆盖大蒜套种花生栽培模式,平均蒜头产量22500 kg/hm2,蒜薹产量45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5400 kg/hm2,经济效益6.75万元/hm2左右.该栽培模式为大蒜优质高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级商品蒜占90%左右,增产蒜头30%左右,增产蒜薹20%左右;使花生的播种期比麦垅套种提前15~20 d,比麦后直播提前30~40 d,收获期提前10~15 d,增加花生荚果产量20~30%.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了解砂姜黑土地区花生养分的吸收特征,根据花生的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肥,从而提高该地区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该地区花生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在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取样分析植株不同器官养分累积量,研究砂姜黑土地区夏花生养分吸收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的生长发育,营养器官根、茎、叶中的氮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成熟期降到最低值;磷素含量总体呈现平稳的趋势;茎、叶中的钾素含量呈现S型变化,根中钾素含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营养器官氮素含量叶片>根>茎;钾素含量茎>叶>根。荚果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高于根、茎、叶中氮、磷、钾的含量。(2)花生植株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生物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加,收获期吸收量达到最大值,氮: 磷: 钾的吸收比例为1.00:(0.20~0.32):(0.47~0.95)。(3)氮、磷、钾在砂姜黑土夏花生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苗期均以茎叶为主,根的分配量相对较少;结荚期开始主要以荚果为主,根、茎、叶中的养分累积量逐渐减少,并向荚果中转移;成熟期荚果中的氮、磷、钾累积量达到最大值,氮素累积量占整株的93.50%、磷素为89.16%、钾素为69.30%,氮、磷、钾在根、茎、叶和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47%:4.05%:1.98%:93.50%、0.66%:8.32%:1.87%:89.16%和1.32%:24.04%:5.26%:69.39%。综上,结荚至饱果期是花生养分吸收的高峰期生产上应根据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性,合理安排施肥,确保满足生长后期的养分需求,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水平对花生产量、品质、结荚期叶片SPAD值和气体交换参数、土壤养分含量和后茬黑麦草产量与养分蓄积量的影响,旨在为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体系中花生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后茬黑麦草产量、蛋白产量等均随氮磷钾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过量施肥花生荚果增产不显著。施肥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时,花生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O/L值才显著提高。提高施肥水平可相应提高花生结荚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黑麦地上部分碳、氮、磷、钾等养分蓄积量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同一施肥水平下,碳蓄积量最大、磷蓄积量最小。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体系中花生氮磷钾肥的合理用量应为纯氮(N)56.25 kg/hm2、磷(P2O5)243.75 kg/hm2、钾(K2O)187.50 kg/hm2。因此,氮磷钾肥合理施用能提高花生及后茬黑麦的产量、品质,增强光合效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鲁西地区麦后夏直播花生的可行性,利用聊城市1981—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麦后夏直播花生、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分析麦后夏直播花生生育期间积温变化对夏花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有效花终止期的影响;冬小麦生育期间所需积温与相应时段积温吻合情况。结果表明:(1)聊城市1981—2014年麦后夏直播花生生长期间(6月15日—10月5日,下同)≥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1981—2014年的34年或者2011—2014年的近4年,麦后夏直播花生生长期间≥15℃积温分别为2678.7℃和2681.4℃,亦均高于正常成熟要求的积温低限2600℃;1981—2014年花生饱果成熟后期(9月20日至9月30日)≥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特别是2001—2014年间比1981—2014年间≥15℃积温的平均值高3.3℃,11天的日平均气温高出0.3℃;利用10℃有效积温计算麦后夏直播花生可形成饱果的有效花终止期为7月30日,为适时化控,减少无效花、果数量,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饱果率提供了依据。(2)利用冬小麦冬前壮苗标准,推算出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5日前后;聊城市1981—2014年期间10月5日至6月13日≥0℃平均积温为2335.71℃,完全能满足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2100~2400℃积温要求。综上,聊城市的积温条件完全能够满足花生-小麦一年两作对温度的要求,发展麦后夏直播花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花生价格的走高,夏直播花生面积在我省逐年增加。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根据夏直播花生具有“三短一快一高”的生育特点(“三短”是指播种到始花时间短、有效花期短、饱果成熟期短;“一快”是指生育前期生长速度、花芽分化进程、开花速度快;“一高”是指夏直播花生分配系数明显高于春花生,具有高产潜力),摸索出一套夏直播花生覆膜实用栽培技术,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贵州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比较了黑膜、白膜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对花生出苗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使花生出苗速率有较大提高,较露地栽培花生出苗提前2~4d,白膜栽培花生出苗速率最高,黑膜栽培次之。白膜、黑膜栽培均有较佳的杂草防除效果;花生覆膜栽培有利于花生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花生产量,白膜栽培的花生产量最高305.7kg/667m2,较黑膜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花生单产提高48.6kg/667m2。  相似文献   

10.
地膜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表明,地膜花生和露地花生全株干物质积累,荚果体积增长和荚果产量形成过程,均可用S曲线数学模型(logistic分布)来描述:①地膜花生全株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速率转折点出现在出苗后76—82天期间,而露地花生为出苗后69—70天.在其转折点前后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②地膜花生单株荚果总体积增长速率转折点为结荚期后25天,露地花生为28天.在转折点前后是其荚果体积增长的高峰期.③地膜花生单株荚果干物质积累增长速率在饱果期后28天达到转折点;露地花生为18天达到转折点.转折点前后是其单株荚果总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在春播、土壤水分适宜以及起垄覆膜种植模式条件下,选用大花生品种山花108,设置3、5、7、9、11、13和15 cm (SD3、SD5、SD7、SD9、SD11、SD13和SD15) 7种播种深度,研究播种深度对花生生育进程、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年结果表明,播种深度明显影响花生出苗时间,与SD5处理相比, SD15处理的出苗期推迟5 d,产量形成期缩短2.5 d。播深过浅(3 cm)或过深(7 cm)显著降低了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导致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降低;且降低了产量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导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播种过深(7cm)显著降低了产量形成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导致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各播深处理相比,SD5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较高,主要是由于其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及出仁率的提高,播种深度超过7 cm后,减产显著。因而,春花生适宜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5 cm。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夏直播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覆膜栽培研究了密度对夏直播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花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试验田肥力条件下,密度为15万穴/hm2时,叶面积系数、叶片净光合速率、饱果率和果重最高,荚果产量和经济系数较其它密度处理显著提高。研究认为,在此试验条件下,覆膜夏直播花生的适宜密度为1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施肥水平下旱地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花生荚果重量和体积增长过程呈“慢—快—慢”变化,可拟合成Logistic方程,荚果重量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43~48d,最大增长速率为0.3791~0.5947g/株·d;荚果体积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36~39d,最大增长速率为0.8487~1.6684cm3/株·d。荚果重量和体积快速增长期持续20~30d。随施肥量的增加,荚果重量和体积最大增长日出现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14.
小麦-花生套作对花生光合色素、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花生(MC)为对照,观测分析了麦田套作(RC)对花生光合色素、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花生相比,套作花生苗期和饱果期光合色素含量高,盛花期延迟,花期较长,日开花数少;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及侧枝数均比单作小或少,但结果枝数和果针数多于单作,荚果产量低于单作;根茎叶生物产量低,饱果数、百果数及百仁重小,秕果数多。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起垄种植模式下,不同垄行数对花生植株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一垄1行、一垄2行、一垄3行和一垄4行密度下不同垄行数种植方式田间试验,研究花生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光合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垄行数显著影响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指数,但对分枝数影响不显著。一垄1行种植模式下,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指数峰值时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4.02%~16.12%、3.07%~20.97%、28.33%~62.68%,一垄1行与一垄2行种植模式下花生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一垄2行种植模式下,花生Pn峰值滞后30天,其结荚期Pn较其他处理提高了11.24%~30.67%。一垄2行种植模式较一垄1行营养生长时间有所延长,光合积累量增加,产量提高了7.65%~24.52%。本研究结果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花针期灌水后不同品种花生植株生长发育、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以不同花生品种为材料, 在花针期灌水后对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花针期灌水处理对不同花生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同, 灌水处理下 ‘花育 25号’ 的主茎高、 侧枝长与其对照间差异不明显,但产量上差异明显; 即 ‘花育 25号’ 各性状和产量对灌水处理的适应性较好,‘花育 20号’ 表现较差。各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用 Logistic方程很好的拟合, 花针期灌水可使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Tm)均提前, 主茎高Tm提前 2~5天, 侧枝长Tm提前 3~7天; 花针期灌水使 ‘花育22号’ 和 ‘花育 25号’ 两品种主茎高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 21.29%、 5.67%, 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分别升高 3.61%和 5.42%, 却使 ‘花育 20号’ 主茎高和侧枝生长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降低 15.48%和21.81%。花针期灌水处理下各品种基部茎长和茎粗均于开花后 20天的结荚期达峰值,‘花育 25号’ 、‘花育 20号’ 和 ‘花育 22号’ 三品种基部茎长较对照分别提高 0.30 cm、 0.57 cm和 0.46 cm, 其基部茎粗分别提高 18.33%、 11.11%、 10.34%。花针期灌水使各品种灌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花育 22号’ 和 ‘花育 25号’ 灌水生产效率分别为 25.26 kg/mm和 22.6 kg/mm。无论是田间自然条件下还是花针期灌水处理, 均以 ‘花育 25 号’ 产量最高, 分别达 4794.3 kg/hm2和 5030.25 kg/hm2,‘花育 25 号’ 抗性和广适性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17.
黄绿木霉T1010促进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花生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采用黄绿木霉T1010 (Trichoderma aureoviride 1010)制剂处理土壤观察花生生长变化,为应用T1010制剂改善盐渍土,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植物生长指标测定法比较T1010制剂施用效果,特定物质测定观测T1010对花生的生长作用,拷种法分析花生果实不同处理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T1010制剂处理土壤后种植的花生,出苗好,成苗率高,植株长势好,有效茎数多;花生生长旺盛期,取功能叶片进行叶绿素等生理指标测定,黄绿木霉T1010处理组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罗卜素含量均大幅度提高,细胞初级代谢产物增加,其中葡萄糖提高最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花生收获期拷种结果显示,黄绿木霉T1010处理组提高了花生百果、百粒的重量和双果数,最后大幅度提高产量。T1010制剂帮助花生克服盐碱的危害,达到苗齐、苗旺,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有效积累光合产物,T1010制剂作为土壤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的改良及作物结构调整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花生引种中对产量贡献率较大的影响因子,为该地区花生引种和育种提供依据。以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引进的20个国内主栽花生品种为材料,采用DPS对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分枝长>百果重>百仁重>饱果率>主茎高>出仁率>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总果数,其中分枝长、百果重、百仁重、饱果率、主茎高等与产量的关联度高,说明在品种筛选上应注重分枝长和百果重等指标的选择;聚类分析可将20个引进花生品种分为3类,其中第Ⅲ类具有主茎高、分支长、果大、仁大、产量好等优良的农艺性状,适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种植,也进一步印证了花生籽粒大小与产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栽培模式,于2015年以高产油用大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为试材,利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花前揭膜(UPF)和全生育期覆膜(MPF)2种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PF和MPF 2种方式下,花育36号的农艺性状、各器官干、鲜质量动态变化以及荚果产量间均存在不显著差异。与MPF种植方式相比,UPF方式有利于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主茎节数等。同时,UPF前期根茎叶和荚果的鲜质量以及根茎叶各器官的干质量均大于MPF,但荚果的干质量小于MPF,UPF下的荚果减产871.3 kg/hm2,减产率为8.1%。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和花生种植效益的前提下,UPF种植方式是可行的,采用该种植方式不但能够较好的利用地膜前期的正向效应,而且大大提高了残膜回收率并增加花生秸秆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