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水洗沉淀法,从82份牦牛粪样中共检出线虫卵40份、球虫卵14份、吸虫卵4份.线虫卵阳性率48.8%,平均EPG值范围100~700;球虫卵阳性率17.07%,EPG值范围100~300;吸虫卵阳性率4.88%,EPG值范围100~200.在此基础上,结合天山牧场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实际,提出了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水洗沉淀法,从82份牦牛粪样中共检出线虫卵样品40份,球虫卵样品14份,吸虫卵样品4份。线虫卵阳性率为48.8%,EPG值范围在100~700;球虫卵阳性率为17.07%,EPG值范围在100~300;吸虫卵阳性率为4.88%,EPG值范围在100~200。在此基础上,结合天山牧场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实际,提出了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畜牧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各类疾病的发生在影响牲畜正常生长的同时,也给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巨大阻碍.据调查近年来随着耗牛、藏羊养殖数量的持续增加,寄生虫病种类型增多的同时,感染率提高、感染强度扩大以及感染范围也在不断扩散,当前已知的寄生虫种类就高达五十六种.本文对此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  相似文献   

4.
西藏林芝地区牦牛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林芝地区鲁朗、林芝、米林等县牦牛寄生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结果发现本地区牦牛寄生虫 1 4种 ,其中吸虫 4种 ,绦虫 3种 ,线虫 6种 ,昆虫 1种。优势虫种为前后盘吸虫、肝片吸虫和捻转血矛线虫。并对本地区牦牛寄生虫防治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疆天山牧场野生牦牛冠状病毒、衣原体、蓝舌病、白血病的感染情况,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5群共计3 000余头野牦牛分群随机抽样250份进行调查,用ELISA试剂盒进行了牦牛冠状病毒病、衣原体、蓝舌病、白血病的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44%、0%和0%,说明冠状病毒病广泛在牦牛群中流行。  相似文献   

6.
西藏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是我国牦牛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占全国牦牛数量的 90 %以上 ,其中林芝地区是藏东南山地牦牛集中产区 ,海拔在 2 1 0 0~ 50 0 0 m之间 ,草场主要是高山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山灌丛草场 ,本区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 7~ 9℃ ,相对湿度 6 0 %~ 70 %。林芝地区种畜场位于海拔 40 0 0 m左右鲁郎县。牦牛在西藏林芝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具有独特的经济地位 ,近年来 ,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抗病力逐渐下降 ,为了搞清其原因 ,我们首次对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进行了寄生虫种类、分布、流行规律和危害情况的调查 ,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8.
青海省牦牛寄生虫调查及我国牦牛寄生虫种类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10.
11.
牦牛棘球蚴病的调查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经过调查发现班玛县患棘球蚴病的牦牛1937头,发病率为99%。经过投喂丙硫咪唑、吡喹酮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后,1997年和2005年再次调查,感染率分别下降为85.7%和64%。  相似文献   

12.
牦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甘孜州气候、生态环境迥异的半农半牧区康定县和纯牧区色达县不同乡镇的共计500头份牦牛粪样,对牦牛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球虫平均感染率为30.00%(150/500),其中康定县的平均感染率为31.95%(54/169),色达县的平均感染率为29.00%(96/331);公牛粪样球虫阳性率为26.38%(43/163),母牛粪样球虫阳性率为31.75%(107/337);成年牛(3岁以上)粪样球虫阳性率为16.22%(42/259),犊牛及青年牛(3岁以下)粪样球虫阳性率为44.81%(108/241);从牦牛感染球虫的种类来看,单一感染(62/150)小于混合感染(88/150);共检出9种球虫,分别为牛艾美耳球虫(24.00%)、柱状艾美耳球虫(12.00%)、邱氏艾美耳球虫(16.00%)、亚球形艾美耳球虫(18.03%)、巴西艾美耳球虫(8.27%)、加拿大艾美耳球虫(6.67%)、椭圆艾美耳球虫(9.33%)、怀俄明艾美耳球虫(3.30%)和奥博艾美耳球虫(2.4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祝县感染了牛皮蝇的牦牛的药物实验,确定了伊维菌素注射剂与浇泼剂在防治该病时的最低剂量。将280头牦牛随机分成7组,1~3组分别在颈部皮下注射0.1%伊维菌素注射液1μg/kg,5μg/kg和10μg/kg,4~6组分别沿背中线浇泼0.5%伊维菌素浇泼剂25μg/kg、50μg/kg和250μg/kg,将第7组设为空白对照。对前6组在11月份统一治疗。在第2年的3月份和5月份检查试验牦牛的背部瘤包,在治疗组牛的背部未发现瘤包,但在对照组牛的背部发现了三期幼虫。结果表明:1μg/kg伊维菌素注射剂和25μg/kg的浇泼剂对自然感染的牛皮蝇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剖检法与触摸法,在10、11月份剖检,翌年3、5月份临床检查未使用消毒剂防控的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结果剖检牦牛皮蝇一期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1.54%,平均感染强度34.13条.翌年3、5月份触摸检查牦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疱和成熟第三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3年的平均感染率61.04%,平均感染强度4.9...  相似文献   

15.
对180头生长家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产毛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家牦牛1岁1.263±0.239kg/头,2岁1.404±0.329kg/头;3岁1.501±0.326kg/头;半血牦牛相应为1.074±0.308kg/头,1.064±0.336kg/头,1.158±0.410kg/头。其绒毛产量分别为家牦牛0.605±0.143kg/头,0.711±0.216kg/头,0.635±0.246kg/头。半血野牦牛0.556±0.177kg/头,0.418±O.201kg/头,0.453±0.217kg/头。裙毛产量分别为家牦牛0.658±0.137kg/头,0.693 ±0.175kg/头,0.866±0.187kg/头。半血野牦牛0.518±0.211kg/头,0.646±0.257kg/头,O.705±0.258kg/头。结果表明,给家牦牛导入野牦牛血液进行血缘更新,牦牛的产绒、产毛性能未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调查方案和流行病学特点,采取随机采样、粪检、屠宰检验和镜检等方法,对宁化县张某牛场牛感染寄生虫的情况进行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日龄的牛都不同程度感染不同类群的寄生虫,通过调查进而探讨牛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九龙牦牛杂交改良草地型牦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F1和草地型牦牛不同年龄段的生长性能、成年牦牛的屠宰性能、产毛性能等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揭示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的杂交效果。结果表明:九龙牦牛与草地型牦牛杂交F1在初生、0.5岁、1.5岁、2.5岁、3.5岁、4.5岁时的体尺体重均极显著高于草地型牦牛(P〈0.01),且其成年时的屠宰率、净肉率和头均产毛量也均高于草地型牦牛(P〈0.01)。表明九龙牦牛改良草地型牦牛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On the Datong Yak Breeding Farm of Qinghai Province(Datong farm), the scientists of the Lanzhou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s,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to cross wild yak bulls with domestic yak cows in the past 20years and a new yak breed, the Datong yak, has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芒市肉牛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其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省德宏州肉牛场采集191份新鲜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检查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有124份样品检测出寄生虫感染,总感染率为64.92%,检出球虫、线虫、吸虫,其感染率分别为30.89%、4.19%、15.71%,混合感染率为14.41%。不同品种的肉牛之间寄生虫感染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养殖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肉牛之间寄生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市肉牛寄生虫感染较为严重,其球虫的感染尤为突出,应定期驱虫和加强综合防治来促进肉牛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引进野血种公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可有效遏止牦牛退化,进一步巩固和改善我县牦牛品种质量,恢复其原有的优良生产性能和品种特征,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本文以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与家牦牛后代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杂种牦牛和家牦牛的初生、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1/4野血牦牛初生、6月龄、18月龄体尺、体重均显著高于同龄家牦牛,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用野血牦牛改良家牦牛,是目前更新复壮家牦牛群体的有效途径之一,能获得很强的杂种优势,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