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重要的水果果实害虫,近年来在全球的扩散、为害备受关注。为防控斑翅果蝇入侵,保护我国果品生产安全,采用最大墒模型(MaxEnt)与ArcGIS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在收集、整理斑翅果蝇全球地理分布信息及筛选气候变量的基础上,预测了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区分布。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的适生范围较广、适生程度较高;我国适生区面积比为61.68%,其中,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面积比分别为7.59%、27.81%和26.28%,在2050年RCP26和RCP85的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均呈扩大趋势,其适生区北界向北拓展。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针对斑翅果蝇虫情监测、综合治理及出口检疫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
斑翅果蝇是一种主要为害软皮水果的害虫, 诱捕剂诱捕是防治该害虫的重要手段。为明确斑翅果蝇对寄主果实及其挥发性物质的趋性, 进而研发植物源引诱剂, 本研究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斑翅果蝇成虫对不同种类(葡萄、树莓、杨梅、蓝莓、樱桃和草莓)和不同成熟程度鲜果的趋性, 并分析了寄主果实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1)斑翅果蝇成虫对过熟鲜果的趋性最强, 其次为成熟鲜果和未熟的鲜果; 2)成虫对葡萄的趋性最强, 其次分别为树莓、杨梅、蓝莓、樱桃和草莓; 3)葡萄挥发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反式-2-己烯醛, 樱桃和树莓中为苯甲醇, 蓝莓中为乙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斑翅果蝇植物源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止斑翅果蝇疫情扩散,降低传播风险,本研究以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卵为研究对象,对该果蝇在3.0±0.5℃和5.0±0.5℃下低温处理致死时间进行研究。通过卵分别在1℃、3℃、5℃、7℃、9℃、11℃、13℃、15℃、17℃等9个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孵化培养,以期摸索出斑翅果蝇相关致死低温。结果表明:在3±0.5℃和5±0.5℃条件下,斑翅果蝇卵的致死时间分别为5.4 d和9.5 d。通过回归模型推算,恒温培养斑翅果蝇卵的致死低温为6℃。  相似文献   

4.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斑翅果蝇及其相关种间的差异。选用果蝇COI基因通用引物并通过PCR扩增斑翅果蝇、亚艳丽果蝇等11种15个样品COI基因序列,对PCR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及NCBI上序列比对结果,选用限制性内切酶ApaⅠ和HinfⅠ分别对果蝇COI基因PCR产物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同时使用ApaⅠ和HinfⅠ酶,可以将斑翅果蝇与其他种相区分。根据果蝇COI基因建立的PCR-RFLP技术可对斑翅果蝇快速、准确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5.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最早于日本发现,近年来传入欧美多国,并对其浆果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因其传播速度快、寄主种类多、为害成熟或亚成熟果实,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水果害虫。由于我国浆果产业的不断扩大,斑翅果蝇作为一种潜在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需要对其加以重视。笔者针对斑翅果蝇的发生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和为害状以及有效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斑翅果蝇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对全球水果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利用4种蒿属植物精油,即华北米蒿精油、猪毛蒿精油、莳萝蒿精油和黄花蒿精油,对斑翅果蝇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系统探讨了4种精油的杀虫活性。本研究,旨在挖掘新型环保的植物源杀虫剂。利用熏蒸、驱避和对幼虫的致死效应,探究4种精油对斑翅果蝇的生物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4种蒿属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熏蒸试验表明4种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杀虫特性,其中华北米蒿精油对果蝇的熏蒸效果最好,LC50为1.421μL/mL,莳萝蒿精油次之,LC50为3.499μL/mL,黄花蒿精油效果最差;驱避试验表明华北米蒿精油驱虫效果最佳,驱虫率为86%,黄花蒿精油驱虫效果最差,驱虫率为50%;对幼虫的致死效应表明,在猪毛蒿精油作用下,斑翅果蝇幼虫致死率达到70%,莳萝蒿精油效果最差,幼虫死亡率为40%;GC-MS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共82种成分,并且β-石竹烯、4-萜品醇和1,8-桉叶素是4种精油中的常见化合物。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对斑翅果蝇有较强的杀虫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为开发绿色无公害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进口水果传带危险性害虫的有关情况,1996年至1997年,我们在结合检疫工作的同时,检查解剖了拱北局关闸办截留旅客携带来自菲律宾、澳大利亚、泰国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水果,以有关前免税进口水果中剔出的残次果,从中发现了危险性害虫25宗,发生较普遍且为害较重的害虫为果实蝇属。  相似文献   

8.
斑翅果蝇是一种为害多种水果的毁灭性果实害虫,近年来扩散迅速,种群繁殖增长快,扩散为害隐蔽,为害损失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并尽快明确其发生与灾变规律,开发监测预警与关键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与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飞行能力的影响,了解2种果蝇的飞行规律,利用26路昆虫飞行磨系统测试2种果蝇在不同条件下的总飞行距离、总飞行时间和平均飞行速度。结果表明,斑翅果蝇雌虫飞行的最适宜温度为18℃,总飞行距离达358.04 m,总飞行时间为3 082.68 s;雄虫更适宜在较高温度下飞行,当温度为30℃时,其总飞行距离和总飞行时间分别为171.37 m和3 075.89 s,且飞行速度较快。黑腹果蝇雌虫的飞行能力在30℃时最强,总飞行距离为702.77 m,雄虫的最适飞行温度是18℃和24℃。当相对湿度为75%时,斑翅果蝇雌虫的飞行能力最强,总飞行距离为262.10 m,总飞行时间也较长,为1 224.12 s,雄虫则在相对湿度44%时表现出较强的飞行能力;当相对湿度为58%时黑腹果蝇雌、雄虫的总飞行距离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54.30 m和514.47 m,此条件下雌、雄虫的总飞行时间也最长,分别为2 606.57 s和6 079.07 s。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对2种果蝇飞行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温高湿条件有利于斑翅果蝇雌虫飞行,高温低湿条件下斑翅果蝇雄虫的飞行能力最强,高温中湿环境下黑腹果蝇的飞行能力较强,且黑腹果蝇的飞行能力总体上强于斑翅果蝇。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Leptopilina japonica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 对斑翅果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为更好地利用日本细毛环腹瘿蜂防控斑翅果蝇,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行为活动和生长发育特征。采用室内接虫法研究了该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分别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分析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 其拟合方程为:Na=0.70N/(1+0.03N); 寄生效能(a/Th)为15.78; 在一定空间内, 寄生蜂的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大, 至寄主密度达25头/罐后寄生量趋于平稳; 寄生蜂的搜寻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而减弱; 当斑翅果蝇的密度分别为10、20、30头/罐时寄生蜂自身密度干扰模型分别为E10=0.487 8P-0.871 3; E20=0.442 0P-0.676 8和E30=0.346 2P-0.433 7, 在同一寄主密度下,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寻找效应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弱。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对斑翅果蝇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寄生效能, 但寄主密度较大会导致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寄生效能减弱, 随着寄生蜂自身密度的增加, 其种内个体间会出现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境泰国水果携带有害生物疫情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泰国水果贸易额的逐年增加,我国口岸从泰国进境的水果中截获到大量的有害生物疫情。本文分别从疫情截获量、截获种类、截获寄主和截获方式等疫情特征对我国口岸2005~2011年截获的泰国水果携带有害生物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截获泰国水果及木包装上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达28个种(属),病害较少,其中实蝇类12种(属)共2978种次、介壳虫类4种共1877种次,是关注度最高和潜在危害最严重的类群;从寄主来看,榴莲、莲雾、芒果是携带疫情最多的3种水果,易携带的有害生物分别为蚧类、实蝇类和象甲类;榴莲和莲雾在货检中疫情截获量较大,芒果携带疫情以旅检为主;货检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为番石榴实蝇、橘小实蝇和南洋臀纹粉蚧,旅检中截获量较大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有番石榴实蝇、橘小实蝇和为害芒果的象甲类害虫。针对以上疫情特点提出加强疫情监测,提升口岸鉴定监管能力,强化产地预检和除害处理措施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入境水果真菌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区洋水果入境主要有 2种途径 ,一是入境旅客携带 ,二是对运输工具检疫时从入境船舶食品舱中抽取的样品。随着我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和扩大 ,旅客或其他公务人员以及国际船舶携带入境的水果在种类、数量、范围上都在不断增加和扩大 ,水果上携带疫情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多。为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 ,保障我国果蔬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于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间 ,本局对南京地区入境水果携带的真菌类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供入境水果采取相应的检疫管理措施提供技术资料。1 材料和方法1 1 样品收集和处理对送检的样…  相似文献   

13.
USDA—APHIS—PPQ 条例(美国农业部,1976)中规定的冷藏检疫表中,对受按实蝇类(除墨西哥实蝇 Anastrepha 1udens(Loew))侵害的水果检疫处理温度是1.7℃或更低些。这些冷藏处理办法是以  相似文献   

14.
于2019年在山东青岛采用糖醋液诱捕和鲜果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设施蓝莓果蝇发生及为害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设施塑料大棚内果蝇成虫主要有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表面无伤的鲜果内果蝇幼虫则均为斑翅果蝇。鲜果内果蝇幼虫的检出量高峰比棚内果蝇成虫发生高峰大约延后4~5 d;幼虫检出量在果实采收期内总体呈增加趋势,在采收接近90%时果蝇幼虫检出量达到最高,为2.2头/500g鲜果。斑翅果蝇为害隐蔽、影响鲜果品质,应在防治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对朝阳口岸进境18个国家和地区17种水果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全面风险分析,根据针对不同产地不同水果应关注的有害生物种类、形态特征、可能携带的部位,结合水果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计划,提出旨在提高通检速度和风险控制水平的进境水果现场检验检疫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多数种类仅以腐烂果实为食物,少数可为害健康果实。已报道的为害多种水果的果蝇有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等(任路明等,2014)。2017年用装有糖醋酒液的诱捕器在山东省烟台市、泰安市、济南市、日照市4个市的樱桃园和葡萄园收集果蝇,调查发现一种新的果蝇——叔白  相似文献   

17.
卷蛾是一类重要的水果害虫,对我国苹果等水果的生产造成潜在的威胁.本文就苹浅褐卷蛾、斜纹卷蛾和新西兰卷蛾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范围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概述,并简单介绍了卷蛾的检疫处理技术,以期为我国的水果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辐射作为检疫处理的手段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在过去30年内,用γ-射线处理各种热带水果和蔬菜的技术可行性和灭虫有效性一直有争议。60年代中期,Balock 及助手在檀香山的美国农业部实验室报告了他们的发现:γ-射线可有效杀死3种果实蝇的各个虫态,并可作为水果检疫处理的一种有效手段。1982年,Burditt 写出了食品辐射可作为水果检疫处理手段的出色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山东省樱桃主产区果蝇的发生情况,本研究选择了山东省主要樱桃产区的7个地点进行调查,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法对果蝇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山东省樱桃主产区有4种果蝇,通过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法最终确定4种果蝇,分别为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海德果蝇D.hydei和伊米果蝇D.immigrans。这4种果蝇对樱桃的为害程度与种植地区、果实腐烂程度和樱桃的品种均有关系;莱芜和泰安地区果蝇分别有4种和3种;烟台和威海地区则只有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2种。烟台地区果蝇为害率最高,且数量最多,其中烟台丁家夼村樱桃为害率高达45.16%,在第2次采集中烟台薛家村每100粒樱桃中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的数量最多。美早和先锋2个品种樱桃对果蝇的吸引力较强;采摘后期腐烂的果实可吸引大量的果蝇产卵。因此,应对烟台地区进行重点预防、早期防治,并减少美早和先锋品种樱桃在山东省的种植。  相似文献   

20.
沈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于2008年7月从旅客携带的水果莲雾中截获了检疫性害虫一双带果实蝇Bactrocera albistrigata(de Meijere).该害虫在我国大陆尚未分布,为严防其传入,文章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