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文献和实地了解调查,近年来,广西种业凭借区位的优势,"走出去"的重点放在东盟国家,主要以出口杂交水稻、杂交鲜食玉米和热带亚热带蔬菜种子为主,种子出口量和出口额保持较稳定的发展,为我国农作物品种在东盟国家的推广和双边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广西种业"走出去"仍面临出口的品种老旧、竞争不强;出口成本逐年提高,效益逐步下降;种子出口模式单一,种子出口规模小,以及海外直接投资资金短缺和缺乏跨国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等问题。通过总结,建议广西种业在今后"走出去"过程中,通过增加投资,潜心研发和产权保护,提高"走出去"品种的竞争力;积极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逐步转变种子出口模式,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新的种业"走出去"方式,加快广西种业"走出去"步伐。为我国种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央"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给中国种子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种子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全球配置资源做大做强我国种业,不仅能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而且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种业走出去作为农业外交先导,是新形势下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有效手段,因此,种业走出去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1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自20世纪80年代通过"引进来"促进了自身的大发展,到30年后的今天,必须推动"走出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才能实现种业"强国梦"。我国杂交水稻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具有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研发团队和种子生产加工推广等综合优势。得益于技术驱动,国内杂交稻种子企业发育良好,隆平高科等种子企业已经具备成为跨国种子  相似文献   

4.
邓岩 《中国种业》2016,(12):5-7
中国种业"走出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然而,"走出去"的总量偏小偏弱,作物品类单一,涵盖的国家和区域比较集中。并且,随着种子出口数量和效益逐渐下降,单纯依靠种子出口参与种业国际竞争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种业亟需拓宽"走出去"模式与路径,逐步实现"走出去"路径多元化,提高海外种子市场占有率。本文在分析中国种业"走出去"的内在优势与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种业"走出去"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种业"走出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种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非常迫切。本文介绍了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的范围及其特点,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子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意义,提出了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是湖北省内最大的专业化国有种子企业,以农作物种子育、繁、推、销一体化为主业,农资经营为辅业,坚持走内外并举之路,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种子"走出去"战略,全面推进"三大战略"(品种、品牌、信用)和"五大战役"(水稻、棉花、油菜、玉米、外贸)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越南农作物种子市场需求,推动广西种业走向东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农业国家,对越南主要作物生产现状及主要农作物种子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广西种业走出去,进入越南,推进东盟市场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亚太种子贸易协会(APSA)2005年年会将于11月6-11日在我国上海市举行,种子“走出去”将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很多种子企业正跃跃欲试,借这次会议的东风,秣马厉兵出征国际市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种子“走出去”必须加强并加快外贸人才队伍建设,本文仅就此略陈拙见.  相似文献   

9.
正1.引言本文以AB种子企业为例,采用EFE和IFE矩阵方法,对AB种子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运用SWOT分析方法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备选方案,并对备选战略进行测度和评价。依据备选战略测度结果,认为知识产权创新战略、"走出去"战略和兼并重组战略是符合案例企业现实情况的优先选择。对影响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外环境因素进行扫描分析,运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贸易的深入发展,种子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实施种子"走出去"战略,对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种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在全球范围内谋划农业布局,目的就是争取农业的主动权,掌握农产品贸易的话语权,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指出,要加快我国农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农业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担当重要角色。农业企业是实施"走出去"的主体之一,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充足的资本实力,还有较强的人才资源优势。但由于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种子质量水平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种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种子质量检验和种子质量认证是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控体系的两大关键。对新时期种子质量检验和种子质量认证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疏理剖析,并就适应新形势,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探讨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种业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同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我国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种业的发展,种业走出去内涵也更为丰富,从种质资源交换、少量种子出口扩展到对外制种、种子出口、海外本土化和参与种业国际组织,真正实现了由种子走出去到种业走出去的转变。1对外制种1979年,经农业部、外交部和外贸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种子公司与美国皮托公司探讨番茄对  相似文献   

14.
王澎 《种子科技》2014,(3):7-18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随着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种业企业同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端人才、优异种质、先进育种制种及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引进力度不断被加大。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政策开始支持企业到国外建立研发中心,整合国外优异资源和技术,并鼓励企业在境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有品种权和专利技术的企业开拓国外种业市场。我国种子企业针对东盟各国及非洲、中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合作空间不断被拓展。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走出去”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从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5.
外拓市场,让国产种子“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力提升、内压加大、存在外需是我国种业企业"走出去"的驱动因素,种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时要广泛考察、因地制宜、顺应时势、争取支持、加强引导、有序跟进、做强服务;政府应搭好平台,放活政策,多方扶持;行业必需树立旗帜,建制建章,协约管理,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潜力巨大的种子市场,同时也是重要的种子选育国和生产国。当前种子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种业全球化势不可挡。国际种业巨头纷纷以各种形式登陆中国市场,国内种子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也逐步延伸到了国外。由于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优势,种子生产、加工、检验等技术不断成熟,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逐步增强,中国种子企业如果能运用适当的策略,选准目标市场,积极实施种子“走出去”战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业"走出去"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开展新疆农业"走出去"工作的对策建议,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推进新疆农业"走出去"工作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走出去的能力越来越强。"一带一路"倡议在更好地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给花卉企业带来了很大机遇。盆花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新建设的花卉园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以广州为例,广州市花卉博览园周边已有近10个花卉园区,如陈村花卉世界、佛山南海花卉博览园、菊花湾、花卉之都、万顷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业应该走出去高立鹏:中国虽然是花卉生产大国,但却是花卉出口小国,中国花卉究竟该不该走出去?目前中国花卉出口有什么特点?刘红梅:于情于理,于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花卉都应该走出去。首先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和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其次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花卉业走出去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花卉业飞速发展,所以中国花卉应该走出去,走出去后发展的机遇和空间还非常大。罗宁:中国花卉业走出去的机遇已经到来,现在不是要不要走出去,而是必须走出去。经过20年的发展,一方面中国花卉企业的栽培水平已经提高到一定程度;另…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国内农药市场竞争激烈,不仅导致本土市场疲软,也使企业步履维艰,因此,国内农药企业在"走出去"、"国际化经营"方面不遗余力。初步计算,到2002年底,我国从事农药进出口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