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豆象的综合防治措施蚕豆被蚕豆象危害后,食味变苦,重量减轻,发芽率明显降低,且易发霉变质。蚕豆象1a发生1代,成虫在3月中、下旬(蚕豆开花前后)大量飞入田间,栖息在蚕豆的花瓣和叶片上,以花粉、嫩叶为食,蚕豆结荚初期开始产卵,结荚末期产卵基本结束,鼓荚...  相似文献   

2.
蚕豆象的田间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象(BruchusrufimanusBoheman)是影响蚕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害虫。对该虫的防治,传统上主要采用磷化铝熏蒸。近年来,因出口创汇的需要,蚕豆已从原来收摘干豆做粮食为主转变为以收摘鲜荚做蔬菜保鲜出口为主。但因蚕豆象幼虫蛀入孔形成的小黑点,影响了豆粒的外观品质,造成产品出口合格率低。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蚕豆象的为害,一般大田收购的鲜荚蚕豆,符合出口标准要求的豆粒仅3~4成,从而提高了加工厂家的成本,也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效益。为此,我们对蚕豆象的田间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1蚕豆象田间发生特点1.1生活习性经田间及室内…  相似文献   

3.
浅谈蚕豆象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象是一种危险害虫,50~60年代我县蚕豆产区的蚕豆被害率很高,一般为40~50%,最高达80~90%,最少的也有23%,据统计,当时全县每年约损失蚕豆20余万kg。蚕豆被蚕豆象为害后,不仅造成重量损失,而且发芽率下降,食用品质变劣,种用质量与商品价值明显降低。为了有效地防治豆象,80年代中期,我们在蚕豆产区溪口乡程故时}进行蚕豆象综合防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之将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广泛推广应用,迅速在全县开展综合防治蚕豆象的工作,几年的实践证明,取得了显著效果,到90年代已使全县蚕豆不再遭受蚕豆象的危害,收获的…  相似文献   

4.
蚕豆贮藏期如何消灭蚕豆象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刘永武蚕豆象又叫豆蛀虫,农村习惯称豆乌龟、抱鸡婆。它以产卵在幼荚上,幼虫孵化之后钻进豆荚内,蛀入蚕豆粒中危害。由于当时在田间不易造成显而易见的损失,故生产上几乎没有人对其进行防治,加上贮藏时又没...  相似文献   

5.
蚕豆象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象(Bruchs rufimanus Boheman)是一种只为害蚕豆的钻蛀性害虫.蚕豆受害后不仅产量和品质降低,而且种皮易变色,影响商品价值。过去防治该虫主要靠室内熏蒸,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虫源分散,熏蒸不彻底,其为害有上升趋势。据调查近几年蛀籽率一般达40~50%,严重的年份和地区可高达90%以上。而且在田间被害的豆粒即使经过熏蒸其种皮仍会变色。所以对蚕豆象应采取田间和室内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一般认为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6.
6种杀虫剂对蚕豆象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象严重危害蚕豆生产,常造成蚕豆产量损失,商品价值丧失。为了筛选蚕豆象防治的高效药剂,本研究选用6种常规杀虫剂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48h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的毒力最高,5%阿维毒死蜱EC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2.451mg/L和23.867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吡虫啉EC20%阿维·杀虫单ME5%阿维·毒死蜱EC;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防效最高,5%啶虫脒EC次之,两者防效均在7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6种药剂防效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5%吡虫啉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阿维·毒死蜱EC20%阿维·杀虫单ME。据此可知,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具有较高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中应用,但需注意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蚕豆象在浙江省宁海县1a发生1代,以成虫在仓库角落及包装品等缝隙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下旬末为卵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严重危害豆粒,一般危害率40%左右,重的达80%以上。在蚕豆收获后30d内采用磷化铝熏杀成虫或在成虫产卵盛期,即蚕豆结夹后7~10d,采用有机磷杀虫剂等可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8.
蚕豆象对豆类种植具有严重为害性,是青海省农业植物补充检疫对象。笔者利用国际GARP风险分析方法对蚕豆象在青海省的适生性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绝大多数农业区为蚕豆象的潜在适生区。建议采取严格监测和防控策略,加强检疫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入扩散。  相似文献   

9.
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大约原产于欧洲及北非,在当地为害一向严重。约在1909年传到美国,同时传到加拿大。此虫在朝鲜及日本也有分布,可能也是从欧洲或北美传来的。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始将蚕豆象随着马料传入我国。蚕豆象目前在国际上和国内都被列为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0.
蚕豆田杂草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东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蚕豆是我市主要夏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3.67万hm2。近年来蚕豆田杂草发生严重,影响蚕豆产量和品质。为此,我站对蚕豆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和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1蚕豆田杂草发生特点1.1杂草种类1998~2001年对主要蚕豆类型田杂草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外来入侵物种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和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对中国造成的潜在威胁,收集这2种豆象的全球地理分布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别从19个环境变量中筛选关键环境变量,采用MaxEnt模型对历史气候条件下和未来气候情景下这2种豆象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共筛选出4个关键环境变量用于菜豆象适生性区的模型构建,分别为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干月份降水量、年气温变化范围及最湿季度降水量,其对MaxEnt模型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31.6%、28.4%、26.3%和13.7%;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共筛选出4个主要关键环境变量用于蚕豆象适生性区的模型构建,分别为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月份降水量、最热月份最高温度和最湿月份降水量,其对MaxEnt模型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48.5%、39.5%、7.8%和4.2%。MaxEnt模型重复运行10次后,菜豆象训练数据的平均AUC值为0.938,蚕豆象训练数据的平均AUC值为0.963,均显著高于随机模型的AUC值,表明基于MaxEnt模型的菜豆象和蚕豆象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结果准确。未来气候情景下,这2种豆象在中国的适生区均呈现向北扩张的趋势,需加强对这2种豆象的检疫与防治,严防发生区域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谭荫初 《植物医生》1996,9(1):27-28
蚕豆花期防病虫谭荫初(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长沙410125)蚕豆是我国的小宗粮食作物,赤枯病和豆象是蚕豆的主要病虫,常在花期侵入(染)危害,严重影响蚕豆的产量和质量。一、发生和危害赤枯病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蚕豆花期先后萌发为分生孢子,在气温20℃、相...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探索蚕豆赤斑病防控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10-2011连续2年在重庆市3个区县进行蚕豆与马铃薯间作试验。结果表明,蚕豆与马铃薯多样性种植能有效控制蚕豆赤斑病的发生,改善蚕豆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蚕豆与马铃薯间作行比为2∶2时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效果最好,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分别为46.5%和26.3,在此模式下经济效益最大,纯收入达18 454.9元/hm2。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大通县豌豆根瘤象发生严重豌豆根瘤象(Sitonasp.)属鞘翅目,象甲科,其成虫取食蚕豆或豌豆叶片,幼虫取食根瘤。1997年豌豆根瘤象在我县蚕豆、豌豆田大突发,实属罕见。全县共计发生面积0.57万hm2,占蚕豆总播面积的67.56%,受害株...  相似文献   

15.
鲜食蚕豆作为通州区特粮特经的主要支柱作物,每年在我区都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作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试验及历年资料的查阅,以蚕豆的生育期为主线,系统整理了蚕豆上的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对鲜食蚕豆上病虫草精准防治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土壤湿度对蚕豆根病及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湿度是影响蚕豆(Vicia faba L.)生长和根腐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以来源于蚕豆产区的田间土壤,分别以30%、50%和70%的土壤饱和持水量(WHC)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生长,测定了出苗率、出苗速度、株高、生长速度、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结荚数、根瘤数、生物量干重、根腐病严重度及死亡率。结果表明50% WHC的土壤含水量为蚕豆生长的最佳土壤湿度,有利于蚕豆健康生长,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在30%、50%和70%WHC土壤湿度条件下,播后10周蚕豆生物量干重和植株的死亡率依次分别为1.53、3.16、2.68g和18.5%、4.8%、25.6%。  相似文献   

17.
常见的贮粮害虫有米黑虫、黄粉虫、玉米象、豌豆象、蚕豆象、绿豆象、麦蛾、谷蠢、螨类等。粮食被虫蛀后 ,不仅品质变劣 ,而且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如何防治贮粮害虫呢 ?1 曝晒杀虫曝晒是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 ,破坏虫体组织和生活机能 ,使害虫致死。同时 ,曝晒还具有防潮、防霉作用。小麦、玉米、豌豆、蚕豆等害虫可应用此法。选择炎热的晴天 ,将粮食置于容易升温的晒场上摊晒。要薄摊勤翻 ,使粮温上升到 4 8℃左右 ,并在这种温度下持续翻晒 3~ 4h ,然后将粮食趁热聚堆 ,以保持堆内高温 ,即可将虫晒死或闷死。当粮温下降到接近大气温度…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保护》1966,4(2):73-73
蚕豆蚜虫(苜蓿蚜和桃赤蚜)是如东县蚕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1962年大发生,减产四成左右。过去虽然已经肯定了喷射六六六、棉油皂等农药防治蚕豆蚜虫的效果,但是在大面积防治运动中,药械跟不上防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  相似文献   

19.
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张芸  郭延平  邵扬  杨彧红 《植物保护》2019,45(3):245-248
蚕豆赤斑病是甘肃临夏州春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直接导致蚕豆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严重时可使蚕豆绝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25%咪鲜胺乳油、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氟环唑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3次药后7、14、21 d的平均防效为81.44%、90.41%、86.85%,并能增加蚕豆产量、种子百粒重,可在甘肃省春蚕豆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蚕豆霜霉病防治药剂,进行了嘧菌酯、氟啶胺、烯酰吗啉、氰霜唑不同浓度对蚕豆霜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于霜霉病初发生期用药,间隔7d连续用药2次,药后7、14d用10%氰霜唑悬浮剂有效量112.5mL/hm^2的病指防效分别为92.5%、85.49%;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412.5g的痛指防效分别为77.4%、88.34%.以上2处理的防效明显高于其它各处理的防治效果,能很好的控制蚕豆霜霉病的发生为害.各药剂处理在试验剂量下均未出现药害现象,对蚕豆生长安全.摘取的青食蚕豆最终农药残留量检测均未测出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