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聚两优53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用两系不育系RGD-7S和水稻恢复系汕恢53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其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抗性较好,2023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220088。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试验示范表现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姚仁强 《中国种业》2015,(11):60-61
<正>D两优71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自选恢复系R71与两系不育系HD9802S配组育成的中熟型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丰产稳产性好,抗性强,米质较好。2015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15024)。1亲本特征特性1.1不育系HD9802S系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育成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05020)。该品种株型适中,剑叶较短挺直,微内凹,叶鞘、叶舌、叶耳、柱头、颖尖均无色。不  相似文献   

3.
贺升华 《中国种业》2014,(10):61-62
潭两优83是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潭农s与R83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抗倒能力强、熟期适中、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年相继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02、湘审稻2010003。适宜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早晚稻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4.
6两优9368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神州种业以6311S为母本,恢复系936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002),201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2011008号),201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引种认定(皖农种(2012)343号)。  相似文献   

5.
兴两优 578 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主选育的两系不育系兴 1S 和恢复系贵香 578 组配而成的优质迟熟籼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米质等级为优质米一级,食味好、口感佳。2023 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 20230021。  相似文献   

6.
袁绪山 《中国种业》2022,(2):107-108
桔两优623是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以桔182S为母本、R1623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品种。2021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210071。介绍了桔两优62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扬两优6号属两系中熟中籼杂交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配组,于2000年育成并参试.2003年通过江苏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建宁县引进该组合种植,2007年由北京金色农华引进制种.  相似文献   

8.
龚新  刘玉龙  郭爱军  邓猛  刘岸  涂文 《中国种业》2022,(12):126-127
蓝两优 1314 是岳阳市金穗作物研究所利用安徽超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两系不育系蓝 9S 为母本,以湖南鑫盛华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恢复系 R1314 为父本配组,选育出的优质两系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宜、米质优,适宜作优质一季晚稻种植。2022 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 20220010。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中稻C两优60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育荣 《种子科技》2012,30(6):42-43
C两优608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用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两用不育系C815S与自选恢复系R608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15)。松溪县2010年引进试种,2011年较大面积示范推广,表现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抗倒、耐高温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株两优15系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株1S与自选的优质恢复系H98-15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早稻早熟组合,200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07015)。2008年参加桂中北稻作区早稻早熟组引种试验,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两年来,在桂林市全州、灌阳、临桂、永福和灵川等县的35个乡镇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 960hm2;在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同时,于2011年早造在中北部县的不同生态区域设置4个试点,与熟期相近的早造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多点试验与大面积示范一致表现,产量较高,生育期适宜,抗病性较  相似文献   

11.
和两优713是用两系不育系和620S为母本与恢复系R713杂交,经多代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的特点,尤其是适应性广。2017年同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的审定,为"双国审"稻。  相似文献   

12.
陈淳 《中国种业》2019,(12):66-68
深两优1173是以不育系深08S为母本、优良恢复系航恢1173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穗大粒多、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高抗稻瘟病等特点,201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安两优青占是用温敏两系不育系安湘S与青占(抗蚊青占选)配组育成的高抗稻瘿蚊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有效穗多,穗大粒多,抗稻瘟病、稻瘿蚊,适应性广.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为2004022号).  相似文献   

14.
两优76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用两系光温敏不育系HD9802S为母本、自育材料R76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早稻品种。父本R76由R287与金23B杂交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4年开始选育,2007开始配组,2011年、2012年连续2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试,于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3003。  相似文献   

15.
两优287籼型杂交早稻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优287是由湖北大学与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育成。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湖南、江西两省引种公告,2006年在广西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6.
两优0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P88S做母本,0293做父本,通过测交育成的两系超级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倒性好、抗逆能力和分蘖能力强等特点。该组合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萍两优106是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光温敏核不育系萍S作母本,以自育恢复系萍恢10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耐热、抗倒等优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4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两优616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616系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用广占63—4SX福恢616配制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2003。屏南县于2011年引进在屏城乡后井村试种,2012年在长桥、屏城、甘棠、棠口等乡镇示范种植,均丰产突出,稳产性好,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重,后期转色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米质较软,适合屏南县在海拔400~800m地区作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黔两优58是籼型中熟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0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两系法制种的要求和黔两优58父母本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充分安排好抽穗扬花期、准确父母本播种差期、适当密植、插足基本苗、加强田间病虫管理的同时。还应注重施肥水调节、“920”使用、合理的辅助授粉等综合配套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凡 《中国种业》2015,(4):78-78
<正>深两优725是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深51S与自育恢复系绵恢72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迟熟中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优异,达国标2级。201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3006。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母本来源母本深51S是以(8015S/深97B)F2中的优良不育株为母本,以(准S/早优143)F2中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