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被恢复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恶劣的生态环境现状,回顾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自1950年代以来的植被恢复历程,综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的理论研究、品种选择、技术突破、效益评价等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本区植被恢复中研究手段、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不足,强调今后研究应注重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重视植被恢复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及加大乡土种的筛选与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3.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黑荆树引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黑荆树试验表明,黑荆树适应该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而在海拔1200m、1400m和2200m高度坡耕地与荒地生长的黑荆树状况不同,其地径、株高和冠幅存在显著差异,黑荆树在低海拔比高海拔生长良好,在坡耕地比荒地生长良好,表明海拔高度和立地条件对黑荆树生长影响很大,黑荆树作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经济林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经济林的3种典型复合种植模式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3种复合种植模式的经济产投比、土地生产率的关系为: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最高,2项指标为龙眼单作模式的1.6和3.3倍。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的生物量及其相关指标高于其它2种模式。各模式对局地小气候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从对土壤改良效应来看,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明显优于其它2种模式。综合3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和龙眼+台湾青枣模式优于龙眼单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后经济生态效益,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构建3种生态经济林种植模式,小枣+葡萄混交模式、台湾青枣+芒果混交模式、小枣单作模式,对经济生态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种植模式都有较高的经济收益,其中:小枣+葡萄混交模式在单位面积中获得产值、纯收入和经济产投比、以及土地生产率都高于其它两种模式。各模式对局部小气候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台湾青枣+芒果模式林内温度比林外下降幅度最大为11.8℃,分别是两种模式的1.62倍和1.21倍,而小枣+葡萄模式在林内5 cm的地表温度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从土壤改良效应来看,小枣+葡萄模式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模式。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小枣+葡萄模式 > 台湾青枣+芒果模式 > 小枣单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吴云飞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4,(2):4-7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长江流域有名的水土流失重灾区,防治水土流失刻不容缓。综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水土流失成因和危害,提出了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植物措施、科技与资金投入、监督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退化机理研究——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侵蚀普遍而严重 ,对土壤退化有关键性影响。通过对该区不同退化土壤的侵蚀状况 ,从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类型的发生和作用机制 ,探讨了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 :(1)侵蚀和水土流失是造成土壤退化的要因 ,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强度控制了土壤退化的空间分布 ;(2 )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 :不同土壤侵蚀强度 ,决定了土壤退化发生类型的数量和程度 ;通过对该区几类主要土壤退化类型发生机制进行分析 ,看出土壤侵蚀是以冲刷剥蚀、搬运扩散和沉积掩埋等作用为主 ,造成和加速了土壤退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分形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能客观地反映退化土壤的结构状况和退化程度 ,可作为退化土壤结构评价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退化土壤的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土壤中 <0 .0 0 1mm粘粒含量越高 ,>0 .2 5 mm团粒含量越低 ,则分形维数越高 ,结构性越差。对于同一土壤退化系列 ,分形维数越高 ,土壤退化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技术及生态效应--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金沙江干热河谷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强烈,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小江流域干热河谷为研究区,根据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7类治理措施,并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应用对比研究方法对植被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延缓雨水汇集、截流拦沙、增强土壤入渗等生态功能效应显著;裸地、稀树草丛地、灌草地分别在人工降雨31,34,75min后开始产流,在61,79,150min后产流趋于稳定,稳定产流率分别为6.20,3.04,0.64L/min.径流平均含沙量分别为6.8,4.2,2.0g/L。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类型植被改良土壤效应研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选择云南省金沙江于热河谷典型地段,以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入渗特征为指标,对不同类型植被蓝桉乔木林和扭黄毛草被的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林和草被都有良好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和土壤入渗能力的效应,且对上层土壤的改良效果好于下层。(2)对土壤物理性能的改良乔木林优于草被,0-50cm土层乔木林地和草地上壤容重分别比荒地低15.5%和10.9%,总孔隙度高15.4%和15.3%。(3)草被对土壤化学特性的改良优于乔木林,0—50cm土层乔木林地和草地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比荒地高24.8%和32.3%,全N含量高23.2%和42.9%。不同植被覆盖对P素和K素的调节作用不明显。(4)改善土壤入渗性能的作用草被优于乔木林,乔木林地和草地的稳渗率分别比荒地高27.4%和88.4%,120min的入渗总量分别高5.7%和30.1%。研究结果还显示,霍顿下渗方程较好地反映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地类的土壤入渗过程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干热河谷尽管分布区域不大,但对金沙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金沙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区。由于其异常干热的气候特点,使得人工生态林建设更为艰难。在干热河谷典型地段——元谋的试验观测表明:现有人工乔木生态林的林分微环境较差,赤桉林Fan林内光辐射仅比林外空旷地减小了20.7%;Fan的日平均气温(27.37℃)和地表土壤温度的日平均值(32.54℃)分别比林外只低0.14和3.31℃;林分F1、F2和F3春季0~100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分别为6.84%、5.83%和9.16%,林分Fan也只有9.83%,相比之下,以扭黄茅群落为主的自然草坡这一季节的土壤水分则可高达13.20%。由此而导致林木生长缓慢,对于10年生赤桉林,F1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9.46m和8.68cm;F3的平均树高只有7.22m,平均胸径更小(3.97cm),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不正常。高密度的人工乔木生态林在干热河谷地区不能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低密度的稀树或零星分布的散生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集水区土壤优先流特征,以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发育程度冲沟(活跃期、稳定期)集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图像处理技术,从野外染色图像中整合出相关5个优先流特征指标,并结合根系特征,对比分析土壤优先流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稳定期冲沟集水区在0—15 cm土层深度范围出现大面积的团块状染色,随后呈小枝状分布,染色区分布相对更加集中,活跃期染色呈整体状—团块状—枝状分布,表明活跃期冲沟集水区染色形态特征更加分化。(2)活跃期冲沟集水区的平均基质流深度、平均染色面积比、平均土壤染色斑块形状系数和优先流平均长度指数(20.53 cm,54.25%,24.94,592.46%)分别是稳定期冲沟集水区的1.79,1.62,2.20,1.16倍,表现为活跃期冲沟系统集水区优先流发生时间相对滞后,优先流发育程度更大,优先流空间异质性相对较强。(3)随土层深度增加,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均呈减小趋势,且二者与染色面积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活跃期冲沟集水区各土层根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均大于稳定期冲沟集水区。研究结果为揭示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集水区土壤优先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该地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改梯及生物地埂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试验区不同土壤类型、修建年限及生物地埂类型的梯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梯田和地埂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抗冲、抗蚀性指标,研究了坡改梯和生物地埂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坡耕地相比,新修梯田土壤物理性质和抗冲性及抗蚀性无显著变化,甚至有所退化,可能与土壤结构破坏、原表土搬离和坡改梯初期土壤侵蚀加剧等有关,随修建时间延长,老梯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分别显著减小和增大,粒径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和有机质含量较坡耕地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2)新修红壤和黄红壤梯田生物地埂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抗蚀性与裸土地埂基本无显著差异,而红壤老梯田生物埂土壤紧实度和粒径2mm水稳性大团聚体显著增加,抗冲性和抗蚀性整体上较裸土地埂显著改善,说明生物地埂的长期利用可以有效增强土壤抗冲和抗蚀能力,加强地埂稳定性,有利于梯田水土保持效应的持续性;(3)地埂长期生物利用的老梯田水土保持功能最强。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省永胜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木豆,研究了种植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耐旱、耐瘠,出苗后在较干旱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长,而且对土壤酸碱度有较广的适应性,作为先锋植物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种植木豆后的土壤全氮、碱解氮都有较大增加,表明种植木豆可以取到固氮,培肥地力的作用;同时种植木豆使土壤中全磷含量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增加,说明木豆根释放的有机酸可分解土壤中的固态磷为速效磷,提高磷的利用效率,这些是木豆能够耐瘠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施肥对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退化草地上进行了2年的氮磷施肥试验,试验结束后分析了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5 ,1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当施氮量增加到2 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比对照明显增加。施磷没有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均没有引起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组成的变化。这表明氮虽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没有影响。施氮导致土壤硝态氮增加,但对氨态氮影响不大,硝态氮可能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重要因素。施氮和施磷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土壤有机质没有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也没有引起土壤pH和含水率的明显改变。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仅靠短期施用无机肥料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环境特性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和野外实地观测,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主要土类燥红土的植被盖度与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区内具有季节性的自然荒漠化过程。季节性干旱、土壤储水和稳水性能差是本区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是其直接动力,提出了防治水荒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及可持续生态农业模式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金沙江河谷脆弱生态系统具有:干旱程度加剧,土壤凋萎湿度(PWP)长达7~8个月 ,使许多植物无法生长;水热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人为破坏频繁;植物群落 破坏容易,恢复难;土壤胀缩性高而不利于作物生长等特点.其中水分短缺是脆弱生态系 统最严重的问题.因此,植被恢复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应按水分来源划分为不同的建 设系统,即:雨养生态系统,保水补灌系统,适水灌溉系统.针对不同系统,从 整体性、紧迫性、持久性、创新性、多样性、高效性、层次性角度提出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 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及可持续生态农业模式.即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物质循环利用 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模式、综合发展与全面建设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的生态安全问题与西部大开发中金沙江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初步调查研究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段生态安全现状,指出区域内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植被退化与破坏严重、不良耕作与过渡放牧、生态安全意识薄弱、生产力低下和经济落后等是威胁区域内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建立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