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995年、2005年、2015年3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分别对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和景观生态安全3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995—2015年,研究区土地类型以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和水域为主,其中林地、耕地和湿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水域和灌草地面积波动变化;1995—2015年,研究区耕地转移面积最多,20 a缩减46%,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新增面积最多,2015年面积是1995年的1.6倍,转入源主要来自耕地、湿地及林地;1995—2015年,研究区面积以较高安全区及中度安全区为主,3个时期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分别为38.16、41.50、42.19,安全等级呈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林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时段遥感数据资料,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标和斑块面积谱定量分析法,研究了1985—2006年成都市林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成都市由于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林地斑块受到分割和转化,林地景观格局特征变化复杂,主要表现为林地面积持续减少,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斑块边缘密度和碎裂化指数增加。从林地斑块的粒级结构特征看,中、小斑块的数量最多,大型斑块的面积占绝对优势,且中、小斑块的数量和面积都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体现出林地剧烈的转化和破碎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探究典型干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演变特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地统计学和耦合协调模型,系统分析巴里坤县2013—2019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和耦合协调特征。结果显示,(1)巴里坤县内牧草生态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牧草生态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面积分别减少了22.94%和26.49%,其余各生态空间面积有所增加。(2)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基本安全区和较安全区占比超过57.88%。(3)巴里坤县各景观单元评价小区景观生态安全值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其中2013—2016年表现为趋同性,2016—2019年表现为趋异性。2013和2016年各评价单元景观生态安全值半变异拟合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2019年为线性模型,且随机因素(人为活动)引起的系统总变异呈下降趋势。(4)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值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其中基本协调、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区面积不断增加,分别增加了8 907.15、2 541.46和4 797.08 km2,严重失调区和中...  相似文献   

4.
保障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高,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且呈现"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云南省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最高,其次是贵州省,四川省排名第3。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可划分为4个不同分区。其中,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位于土地生态安全区;安徽省和重庆市位于土地生态相对安全区;江西省和湖北省位于土地生态临界安全区;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均位于土地生态不安全区。  相似文献   

5.
黄河源区玛多县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IS技术,利用3期(1985、1995和2000年)Landsat TM图像解译结果,分阶段分析了玛多县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玛多县土地覆被系统变化具有稳定微动的特征,但其在1985~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研究时段的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尤其是中、低覆盖草地的变化具有数量巨大且反复多变的特点。1985~1995年,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疏林地与低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与未利用地之间以及草地内部的转化,其转移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93.03%,其中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占总转移面积的26.14%和18.99%,100%的疏林地向低覆盖草地转移,表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1995~2000年,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间的转移以及草地内部的转移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97.26%,其中未利用土地向低覆盖草地净转移面积及低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面积分别占总转移面积的18.15%和27.46%,表明生态保护初显成效;从空间格局看,玛多县东部和中部,土地覆被系统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客观评价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警情,基于PSR-EEES模型构建适合研究区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2026—2032年区域生态安全态势。结果表明:1)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综合预警指数从0.255 8增加到0.551 6,生态预警状态由重警转为中警,预警指示灯由橙色变为黄色;2)GM(1,1)预测模型显示,2026—2032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态势进一步好转,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726 2上升到0.891 3,安全状态由较安全转向安全,安全等级从Ⅱ级上调为Ⅳ、Ⅴ级;3)空间上各县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南部地区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中东部地区,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研究显示,近2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绿洲内部各县生态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开展区域土地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西省武功山为研究区,运用1995年、2015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概念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依循"压力-状态-响应"评估框架,采用熵权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从生态压力度、敏感度、恢复力3个方面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格网尺度对武功山生态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1995年各景观类型的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耕地、林地和草地,而2015年各景观类型的脆弱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耕地、草地和林地;(2)由武功山1995年、2015年生态脆弱性变化图可知,研究区生态良好区面积比重减少,由1995年占全区面积的86.08%减少到2015年的50.26%,轻、中、高脆弱区占全区面积比重增加,土地生态脆弱性不断加剧;(3)武功山1995—2015年生态脆弱性级别类型重心转移图表明:生态良好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而轻微脆弱区、中度脆弱区、高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四区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研究对象,选取1989、1999、2006和2010年遥感影像解译的后期数据,系统分析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方向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989—2010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结构有很大变化,耕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减少;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和利用程度来看,变化最快的是建设用地,其次是林地;从土地景观格局来看,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年提高,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转化为良性,但同时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人为活动影响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合肥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地理国情数据为数据源,运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2015—2017年的景观格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评价法建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探讨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合肥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而耕地、园地、林地及草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合肥市2015—2017年间的景观生态风险均处于极低状态,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期间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且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给喀斯特地区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处理、政府决策等提供参考,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年、1995年和2000年三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4期土地利用/覆盖现状.选取分维度指数、斑块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土地利用破碎度指数和景观分离度等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对贵阳市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趋势不同,有增-增-减型(景观分离度和土地利用破碎度指数)、减-增-减型(分维度指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和增-减-增型(土地利用优势度).2)各时段景观格局变化不同.1986-1995年,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团聚程度均增加;1995-2000年,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团聚程度减弱;2000-2006年,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团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