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向日葵列当对向日葵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向日葵生产中主要通过化学除草、选择抗性品种进行防除。通过合理轮作是减轻列当危害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选择轮作作物、其防除效果如何并不清晰。采用向日葵连作重茬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并进行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与燕麦、小麦和马铃薯轮作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向日葵列当寄生率,其中向日葵—燕麦—向日葵轮作对列当耗减最多,与对照组(向日葵连作)相比列当寄生率降低30%。向日葵—燕麦—向日葵—燕麦—向日葵、向日葵—小麦—向日葵—小麦—向日葵轮作列当寄生率均低于50%,两者差异不显著,而显著低于向日葵—马铃薯—向日葵—马铃薯—向日葵轮作处理。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向日葵的花盘直径与列当寄生数呈负相关,地膜覆盖对向日葵列当寄生影响不大。综合得出,燕麦是一种良好的向日葵列当诱捕作物,适合在内蒙古等食用向日葵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列当萌发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列当是向日葵专性寄生植物,其种子必须在向日葵根系分泌物的诱导下才能萌发,其最早出土期基本上是在向日葵的现蕾期,大量出土是在向日葵普遍开花期,而在向日葵幼苗期未见出土。为探索向日葵列当萌发机理,找出其未能在向日葵幼苗期萌发的原因。以幼苗期和现蕾期向日葵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收集法收集向日葵幼苗期和现蕾期植株根系分泌物,以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生测试验来指导萌发刺激物的分离、纯化,最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出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刺激物种类及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向日葵根系分泌物中含有去氢木香内酯,该物质能够诱导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且向日葵在幼苗期和现蕾期均能分泌去氢木香内酯。在向日葵根际周围的去氢木香内酯浓度及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向日葵列当在向日葵的整个生育期内都可以萌发。  相似文献   

3.
列当生理小种和向日葵抗列当种质选育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是一种寄生性杂草,给世界各地向日葵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过去几十年向日葵育种家已经成功培育出部分杭列当品种,但随着新的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产生,育成种质杭性也会随之逐步减弱或丧失。本综述在归纳总结向日葵杭列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列当生理小种遗传毒性发展动态、种质杭性鉴定及其杭性基因遗传规律、杭列当育种趋势、向日葵转基因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最新动态进行了概述;针对当前基因遗传及分子生物技术、杭咪哑琳酮类(IMI)除草剂作物等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目前向日葵杭列当育种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培育和改良向日葵杭列当新品种提供便捷和实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邸娜  郑娜  韩海军  王靖  崔超  郑喜清 《作物杂志》2020,36(6):197-60
以不同列当抗性向日葵根系分泌物作为萌发刺激物,研究其对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不同向日葵品种对列当抗性差异响应的机制,为向日葵列当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系分泌物的稀释倍数对向日葵列当的萌发具有显著影响,其中TP-3313和SH363-M根系分泌物在稀释50倍时达到最大萌发率,而3638C根系分泌物在稀释75倍时达到最大萌发率,整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不同列当抗性的向日葵根系分泌物诱导向日葵列当萌发的效果不同,向日葵列当萌发率表现为TP-3313相似文献   

5.
<正>我国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选育起步较晚,进入本世纪各育种单位才陆续开展食葵杂交种选育。食用向日葵生产效益好,商品价格比较稳定。近年,各向日葵育种单位都加大了食葵杂交种的选育力度,同时得到了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育成了一批生产上应用的食葵杂交种,育种的速度十分迅速。吉林向日葵产区向日葵列当危害比较严重,2010年调查,通榆县的八面、乌兰花等乡镇列当发生严重的地块减产60%以上,并严重地影响了向日葵品质。育成抗列当的向日葵品种是防治向日葵列当的最佳途径,抗列当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JK106的育成、推广将获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列当是对向日葵生长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类寄生植物,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对向日葵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培育抗列当品种是防治向日葵列当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育种家的首要目标。育种家们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鉴定抗性基因,培育了一系列向日葵抗列当品种,并在世界范围内向日葵主栽区广泛种植,有效缓解了向日葵列当对该产业的冲击。然而,随着毒力更强的列当生理小种的出现与传播,亟待培育新的、抗性更强的品种。本文综述了新的、毒性强的列当生理小种的结构与分布,对如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策略提高向日葵的抗性分析,对向日葵抗列当基因序列信息做了归纳总结,对向日葵抗列当育种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顶山垦区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准噶尔盆地北沿,全年≥10℃有效积温3 208.9℃。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在顶山垦区生产的食用向日葵籽料饱满,色泽鲜亮,是新疆最适宜种植向日葵地区之一。1 播前准备1.1 选地食葵对土壤适应范围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粘土、轻粘土、壤土等,含盐量低于0.6%的盐碱地,土壤耕作层在30-50cm的地块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8.
抗列当向日葵品种(系)植物学性状对产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个抗列当食用型向日葵品种(系)为材料,运用多元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法,对向日葵经济特性、生理特性、子粒特性与产量(CL)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抗列当向日葵产量预测模型,并量化模型中各性状指标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向日葵产量同时受多因素影响,但不同抗列当向日葵品种(系)产量的主导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各植物学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本身具有的直接作用,同时还表现在通过其他性质体现出的强烈间接影响效应;剔除种间因素影响后,单盘粒重(DPLZ)、结实率(JSL)、百粒重(BLZ)、株高(ZG)、粒宽(LK)及盘径(PJ)等6个植株性状成为抗列当向日葵产量模型Com-MODEL(CL=-6.023+0.014DPLZ+0.06JSL+0.328BLZ+0.014ZG-4.571LK+0.156PJ)的主要变量,该模型能解释86.9%的CL变异;其中粒宽、百粒重及盘径对CL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P0.001)或显著水平(P0.01);各变量对产量预测模型R2的总贡献计算结果显示,粒宽、百粒重及盘径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成为影响向日葵产量变化的3个主导因素,共同决定了CL的大部分变异;其次是单盘粒重及结实率的影响;株高对CL的影响很微弱。  相似文献   

9.
赤葵 3 号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以不育系 207A 为母本、恢复系 1336R 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2022 年 8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向日葵(2022)150041。该品种熟期适中,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抗列当。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向日葵列当发生与危害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洪江 《作物杂志》2007,23(4):86-87
列当是寄生性杂草,对向日葵危害极大。每株向日葵寄生5株,株高降低10.6%,茎粗降低39.26%,单株产量降低62.87%。每株向日葵寄生10~20株,花盘直径降低21.7%,百粒重降低18.0%,结实率降低8.8%。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实行合理轮作,化学药剂防治向日葵列当。  相似文献   

11.
范丽娟 《种子世界》2009,(10):36-37
龙食杂1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我省首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在2005~2008年全国和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均表现突出,是目前国内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增产效果显著的优良食用向日葵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
经葵1408是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恢复系R2013HN-2为父本、不育系2010HN-13-4A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籽粒商品性好,中抗菌核病、黑斑病和寄生性杂草列当(G小种),202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向日葵(2021)140009。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龙食杂系列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选育及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食杂系列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龙食杂1号于2007年6月经全国向日葵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2008年6月经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2009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本文介绍了龙食杂系列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选育情况,展望了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产业化前景,指出优质向日葵产业化是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1955年开始向日葵育种研究,最初仅限于引种鉴定、系统选种和品种间杂交育种。1973年恢复向日葵的育种工作后,主要开展了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的选育。食用向日葵育种近几年受到重视。食用向日葵的群体改良方法无论在杂交种的选育中还是选育常规品种直接用于生产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育种家研究利用的"半分法"成功地用于食用向日葵的群体改良。  相似文献   

15.
正向日葵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向日葵列当是为害我国向日葵最严重的杂草。为明确我国向日葵田列当的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现状,2018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杂草学科研团队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对新疆、内蒙古、吉林和河北等主要向日葵种植区进行了调查,对向日葵列当的寄生率和寄生强度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向日葵列当在向日葵产区广泛分布,严重为害向日葵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除了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热能外,还有保护器官、滋润皮肤,增强对维生素 A、 D、 E、 K的吸收和利用,防老抗衰、美容健身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向日葵作为休闲、娱乐和招待客人的大众化辅助食品,需求量很大,而近年来,由于生产量减少,食用向日葵的价格逐年攀升,由过去的 4~ 5元/ kg,上升到现在的 6~ 7元/ kg.因此,适当增加食用向日葵的生产量,是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现就食用向日葵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夙侠  刘公社 《作物学报》2006,32(10):1573-1578
向日葵杂种生产采用三系配套系统完成。因此,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研究较为清楚的是PET1细胞质,其不育机理是线粒体DNA重组形成嵌合基因,编码新的多肽,导致小孢子的败育。然而,这些基因如何影响小孢子发育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丰富多样的向日葵CMS会大大降低因遗传单一性给大规模生产带来的风险;未发现恢复系的CMS可以用于无花粉观赏向日葵杂交种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其果实——葵花籽能够用作榨油和坚果食用,因此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栽培作物,也成为不少种植户脱贫致富的途径。国内向日葵品种主要分为食用和油用两大类,在南北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前者植株体型、花盘、果实都较大,在生产实践中需结合向日葵的生长需求及特性,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最终实现优质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病圃自然感染和温室幼苗接种的方法,鉴定了247份向日葵品种(系)对霜霉病的抗性,测定了感病品种的产量损失和抗病品种的增产效果,筛选出抗病品种39份。在食用向日葵中尚未发现抗病品种;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辽1045份、汾3893等可作为杂交育种的抗源,龙葵杂1号、汾葵杂5号等杂交种具有多抗(兼抗锈病、耐菌核病)丰产的特性,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20.
向日葵是中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其生长及产量的一个主要的非生物逆境因素,严重阻碍了向日葵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想要从根本上缓解干旱危机给向日葵带来的减产危机,提高向日葵的抗旱性、培育抗旱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了给向日葵抗旱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阐述了向日葵抗旱机制、向日葵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向日葵抗旱性鉴定与评价方法,以及向日葵抗旱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向日葵抗旱性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深入探究向日葵抗旱分子机制、加快向日葵抗旱分子遗传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