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现状及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在长期追求粮食产量和玉米、大豆不合理比价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大豆重迎茬面积已近大豆面积1/3,特别是北部地区由于小麦退出保护价,价格低效益差,种植面积锐减,种植玉米等喜温作物又受到积温限制。目前这一地区已经由过去的“麦豆产区”变成了真正的“大豆产区”,重迎茬面积占大豆面积的60%~80%,逊克等县市重迎茬面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3.
4.
黄泛区农场位于豫东平原,属河南省大型一类农工商综合企业,拥有土地面积98km2,其中耕地面积6800hm2,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2800~3600hm2,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为克服重迎茬对大豆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黄泛区农场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品种改良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大豆产量水平维持在每667m2平均产量180~212kg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及内蒙占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500万hm2,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技术对大豆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黑河市大豆重迎茬现状分析及缓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当前黑龙江省黑河市大豆生产现状.并分析了当前本区域大豆重迎茬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给大豆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缓解大豆重迎茬现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要有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大豆食心虫。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在大豆生育期内搞好中耕,促进新生根的大量形成,破坏病原菌生存环境。加强大豆生育期间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准确及时地确定防治期,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9.
大豆重迎茬病害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大豆生产现状及重迎茬危害我县粮豆薯面积历年在20.0万hm2左右,占耕地面积的83.1%。大豆始终是主栽作物,2008年大豆面积达16.5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82.5%。近几年大豆面积猛增,导致了重迎茬面积逐年增大。1.1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重迎茬地,特别是持续重迎茬地,由于连续吸收相同养分,造成了大豆必需养分的严重亏缺。我县重迎茬地土壤钾素亏缺已达50%, 相似文献
10.
夏大豆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6个夏大豆品种进行双列杂交试验,估算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以进行早代选择;单株数、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在中高世代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大豆产量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都是主要的,并以单株产量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新品系85212.84240B1、77249都是高产育种较理想的亲本材料,尤以品系77249育种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前茬对烤烟生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在石林和寻甸两个不同气候生态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一年两熟条件下油菜、小麦、大麦、绿肥和休闲5种前茬对烟株生长及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前茬明显影响烟株的生长、成熟、产量、产值和评吸质量,且因生态区不同而有差异。前茬为小麦,两个试点烤烟均表现出前期生长较快、后期落黄较好;前茬为绿肥,烤烟前期生长较慢、后期生长过旺、落黄较迟;前茬为绿肥或休闲地,两试点烤后烟叶产量最高;但产值在石林点则以前茬为大麦、绿肥或油菜,寻甸点以前茬为大麦、绿肥或小麦的处理为最好。烟叶评吸质量在石林以油菜或小麦为前茬、寻甸以小麦或绿肥为前茬的处理最佳。综合而言,烟株生长期间气温较高的石林烟区烤烟前茬以油菜为宜,而气候冷凉的寻甸烟区则以小麦或绿肥为最佳前茬。 相似文献
12.
大豆根结线瘤(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SCN)抗性育种是大豆育种者的重要目标。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在根结线瘤压力较低的情况下,抗根结线瘤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比不抗根结线瘤的品种要低。有一个报道也支持这一观点,在引入抗性基因的抗性植株(PI)209332中,两个对产量具有抑制作用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与位于同一连锁群(LG)G上的抗根结线瘤的主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3.
14.
<正>陕北耕地辽阔,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非常适应大豆生长发育,大力发展大豆生产具有广阔前景。但多年来大豆产量低而不稳,徘徊不前,亩产仅仅在百斤以下,其主要原因是耕作粗放,稀种,品种退化。因此,选用适宜的高产品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选择合适的农业管理方式和种植方式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就草浆地膜覆盖方式对大豆植株的农艺指标(株高、茎粗、含水量)、环境因子指标(含水量)的影响进行对比探究,研究结果为横向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21年福建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各试点鲜食大豆的性状表现和产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闽南区(漳州、翔安、泉州)播种期可以提早到2月底,各试点鲜食大豆最长和最短采收日数相差15.9d,采收期持续时间相差9d;鲜食大豆产量试点内区组、试点、品种、试点与品种间互作差异极显著,7个试点小区平均鲜荚产量9.81~21.21kg;漳州点表现最好,产量最高,株高适中,主茎节数多、单株2粒以上标准荚数最多;并对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大豆育种、生产和各地区品种选用以及提高试验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黄淮海北部地区土壤结构改善和籽粒产量提高提出有利的科学依据。试验设夏玉米前茬深松、翻耕、隔年深松和传统耕作旋耕4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深松、隔年深松、翻耕能够显著降低1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紧实度;提高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尤其以20~40 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增加2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有利于维持夏玉米灌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7.79%~18.09%;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每公顷产量提高4.1%~9.3%。各处理间以深松和隔年深松处理表现最好,且两处理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条件下,隔年深松是兼顾高产节能高效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