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咸水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开展的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咸水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都可造成春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但轻度盐分胁迫仅减产1%,轻度水分胁迫减产6%;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均可造成春小麦耗水量的减少,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春小麦耗水中土壤水贡献的比例增大,有利于节约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处理矿化度为3g/L,灌水量为80%ETc,说明适度的水分亏缺和适当浓度的咸水灌溉能够在当地达到节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喷灌灌水与施肥对春小麦水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河西走廊春小麦适宜的喷灌灌溉施肥制度,以当地畦灌模式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水方式、灌溉施肥水平下土壤水分动态分布及产量效应并对春小麦产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了喷灌条件下灌水前后土壤水分分布动态、不同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及不同灌水量水平下土壤水分下渗状况,分析了不同灌水、施肥水平对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灌灌水定额为75 mm时,有部分水分下渗至春小麦主要根系活动层以下,但较畦灌量小;喷灌灌水定额在45~60 mm时,灌水后大部分水分储存在0~40 cm土层;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内,中等灌溉水平40~8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灌溉量响应大于施肥量,灌溉量过大时,产量有下降趋势;喷灌条件下,中等灌溉、追肥水平下产量较畦灌高1105%,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另外,根据产量拟合方程并结合水分利用效率,喷灌中等灌水、施肥水平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灌溉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 ,对春小麦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 ,得出覆膜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灌水 3 0 mm,与不灌水相比 ,均有增产效果。其中在拔节期灌水 3 0 mm产量可增加 3 71 .1kg/hm2 ,水分利用率提高 1 1 .2 %。考虑降雨分布等因素 ,认为拔节期是地膜春小麦集雨节灌最佳补水时期  相似文献   

4.
集雨节灌旱地春小麦最佳补灌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对春小麦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覆膜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灌水30mm,与不灌水相比,均有增产效果。其中在拔节期灌水30mm产量可增加371.1kg/hm^2,水分利用率提高11.2%。考虑降雨分布等因素,认为拔节期是地膜春小麦集雨节灌最佳补水时期。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溉模式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5个春小麦品种(系),设3个灌溉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春小麦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适度灌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生育期2次灌水处理(T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1次灌水处理(T1)和3次灌水处理(T3)高4.47%,15.76%和10.24%,25.31%。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春小麦生育期缩短,各品种平均生育期T1比T2和T3分别缩短1.33~6.33 d和5~11.33 d,但对不同品种的影响有所不同,张96-49和选920-1生育期对水分差异的反应较其它品种敏感,在3个水分处理间的差异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调亏灌溉对日光温室青茄品质和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调亏灌溉对青茄耗水规律、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青茄耗水高峰出现在成熟采摘期,该阶段耗水模系数在49.96%~64.11%之间;苗期的耗水量最小,其阶段耗水模系数在8.64%~16.68%之间。苗期和成熟采摘期适度调亏灌溉(灌水定额为适宜供水的80%)可提高青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开花坐果期水分过度亏缺(灌水定额为适宜供水的60%)对青茄品质有所改善,但显著降低青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拟定日光温室青茄滴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溉制度为,灌水周期10d,苗期和成熟采摘期适度亏水,灌水定额分别为12mm和20mm;开花坐果期宜充分灌溉,灌水定额为25mm。  相似文献   

7.
采用温室小区作物栽培的试验方法寻求温室萝卜适宜的灌水控制指标,通过对全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的控制,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下日光温室萝卜产量、产量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发现,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萝卜增产,同时也不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分适宜(RT70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萝卜的产量,而且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本研究对温室萝卜节水灌溉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降水蒸发蒸腾等影响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Ⅱ、控制灌溉Ⅲ4种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灌水量、产量性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灌溉水利用率并拟合得到灌水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各灌溉模式灌溉水利用率为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Ⅲ控制灌溉Ⅱ常规灌溉,图表中看出返青到分蘖末为需水非敏感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为需水敏感期,不同灌溉模式对产量影响显著。控Ⅰ灌溉水利用率最高,能够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玉米作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玉米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改变其灌溉定额、灌水次数,设置不同的试验处理,观测降雨量、土壤含水量,运用水量平衡方程分析玉米耗水量。对收获的玉米进行考种与测产,得到一系列产量指标;分析灌溉制度对产量指标的影响。通过分析产量、耗水量及灌溉水量,从而得到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生产效率,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最优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0.
银北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水次数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灌水和灌水次数对春小麦产量并无显著影响,但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春小麦的灌溉水生产率却大幅度上升。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而言,综合考虑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特点和土壤水分的消耗规律,春小麦以全生育期灌2水(分蘖水和灌浆水)为宜。  相似文献   

11.
春小麦免储水灌全膜覆盖穴播与保水剂配合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春小麦免储水灌全膜覆盖穴播与保水剂配合节水技术的试验研究,测定了春小麦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效应,分析配套施用保水剂对春小麦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河西地区,小麦采用免储水灌全膜覆盖施用保水剂穴播技术能有效地减少农田在休闲期的土壤蒸发量,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可减少首次灌水量30mm,全生育期耗水量减少80.0mm,节水16.60%,增产4.3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1.70%。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平原播前土壤水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2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黄淮海平原播前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前不灌水条件下,越冬期或返青期灌水都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明播前土壤贮存的水分可以满足冬小麦返青以前对水分的需求。在播前储水灌溉条件下,越冬期不需要灌溉,返青期是适宜的灌水时间;在拔节期或灌浆期灌水都会降低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含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试验从加工番茄开花期开始,设4个水分处理(分别以0~60cm土层灌前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45%、55%~60%、70%~75%和85%~90%作为各处理的灌溉下限含水量临界值,灌溉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90%),分析不同水分状况下加工番茄的产量和果实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加工番茄的产量、品质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灌前过高或过低的土壤含水量会影响产量及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酸等品质指标,灌前土壤相对田间持水量为70%~75%处理的加工番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既能实现高产高效,又可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绿州灌区麦田节水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适宜指标是节水高产栽培的基础。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麦田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水分生理因子的相关性,认为0~60cm 是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层次,并与叶水势、蒸腾强度和气孔阻力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产量高于12000kg/hm 2 和水分生产率大于12.45kg/m m .hm 2 时不同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水分下限指标。经示范印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冬小麦适宜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和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的组合模式,为冬小麦田间用水管理及自动灌溉控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L:40%,M:50%,H:60%)和3个计划湿润层深度(60、80、100 cm),共9个处理(T60L、T60M、T60H、T80L、T80M、T80H、T100L、T100M、T100H),研究了不同计划湿润层深度与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计划湿润层深度及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的不同改变了处理间灌水定额及灌水次数,计划湿润层深度过高或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过低均不利于冬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随着计划湿润层深度(60~100 cm)和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40%~60%)的增大,冬小麦花前及花后的干物质累积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产量随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增高呈增加趋势,当计划湿润层深度为80 cm时,产量相对最高,同时耗水量也越多,而计划湿润层深度为60 cm时耗水量最少。计划湿润层深度越低,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越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则越高。T60H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19.96 kg/(hm2·mm),比最小值T100L大21.0%。【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计划湿润层深度为60 cm,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设置为土壤有效含水率的60%时,冬小麦节水高产效果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16.
Mul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gronomic practices in conserving the soil moisture and modifying the soil physical environment. Wheat,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cereal crop in India, is sensitive to soil moisture stres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winter seasons of 2004-2005 and 2005-2006 in a sandy loam soil to evaluate the soil and plant water status in wheat under synthetic (transparent and black polyethylene) and organic (rice husk) mulches with limited irrigation and compared with adequate irrigation with no mulch (conventional practices by the farmers). Though all the mulch treatments improved the soil moisture status, rice husk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in maintaining optimum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for crop use. The residual soil moisture was also minimum, indicating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moisture by the crop under RH. The plant water status, as evaluated by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nd leaf water potential were favourable under RH. Specific leaf weight, root length density and dry biomass were also greater in this treatment. Optimum soil and canopy thermal environment of wheat with limited fluctuations were observed under RH, even during dry periods. This produced comparable yield with less water use, enhanc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refore,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under limited irrigation condition, RH mulching will be beneficial for wheat as it is able to maintain better soil and plant water status, leading to higher grain yield and enhanced water us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杨坤  刘林  张仰猛  苑进  张岩 《农业工程》2020,10(12):70-77
针对小麦中后期微喷灌湿润区域分布特点,探讨了小麦专用微喷带在不同灌溉影响因素下小麦中后期根区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规律。通过试验测量了微喷带在不同灌溉压力下灌水强度,将有效湿润区域划分为4个子区域,得出不同灌水强度作为灌溉边界条件。考虑小麦根系吸水情况下,建立微喷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及求解条件。利用HYDRUS-2D模型进行微喷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证明数值模拟能够有效反应土壤含水率分布情况。对微喷带在不同灌溉压力、不同灌水下限和不同铺设间距影响因素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灌溉压力0.15 MPa时,有效湿润区域大且水分分布满足小麦根系需求;以田间持水量的60%作为小麦灌水下限,有利于降低微喷带铺设成本、节约灌溉水量和提高灌水利用率;在铺设间距440 cm时,根部土壤水分分布呈一条均匀带状且均匀度都在90%左右。本研究可为小麦专用微喷带铺设与运行提供合理作业参数,同时为小麦节水灌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不同深度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深度灌水可以促进根系深扎,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了定量计算深度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根据冬小麦不同深度灌水试验,用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源项模拟不同深度灌水,建立了冬小麦不同深度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利用不同深度灌水冬小麦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土壤含水率与实测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二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90以上,模型平均绝对误差最大值为0.023 cm3/cm3,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值为8.22%,均方根误差最大值为0.03 cm3/cm3。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模拟不同深度灌水条件下冬小麦土壤水分分布与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