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来,棉花伏蚜发生为害猖獗,且其为害又正值高温季节,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防治,对人员安全影响很大,加之伏蚜对菊酯类农药产生了抗性,因而,如何解决伏蚜的发生为害,是棉花生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990年我们使用毒性较低的混灭威乳油,对伏蚜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供参考。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0%。棉铃虫一年发生四代,个别年份可发生不完整的五代。一代主要为害小麦,卵盛期在5月…  相似文献   

3.
20%好年冬防治抗性棉蚜效果试验李琼芳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简阳641400棉蚜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四川植棉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常为伏蚜大发生时期,除为害棉花的叶片、嫩茎外,还为害花冠、苞叶和果枝前稍部分,引起幼蕾大量脱落,造成减产。因此,...  相似文献   

4.
杨淑玺 《江西棉花》2005,27(3):F002-F002
1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10%。  相似文献   

5.
2004-2005年,喀什棉区棉蚜大暴发,2006年苗蚜控制好,发生轻,但伏蚜却大发生,是棉蚜发生史上唯一的一次苗蚜轻伏蚜暴发年。棉花的发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为害,棉蚜发生的地块较未发生棉蚜的地块单株结铃减少0.5~1.7个,而及时打药较未防治的棉田单株结铃增0.3~0.6个,棉花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6.
50%523乳油防治棉花伏蚜试验①王孝法新疆奎屯车排子试验站833208伏蚜是北疆棉区7月中、下旬棉田发生的重要害虫,常造成棉花叶片卷曲、花蕾脱落,导致大面积减产,严重影响棉花内在品质和出口创汇。为了探索和应用新农药品种防治抗性伏蚜,1996年我们选...  相似文献   

7.
棉蚜是我国棉花四大害虫之一。前人曾对棉花苗蚜的发生消长作过不少调查研究,但对于棉花伏蚜和秋蚜的发生危害以往研究得比较少。为了提高棉花伏蚜和秋蚜测报的准确性,更经济有效地指导大面积棉田的防治工作,同时减少常规测报伏蚜和秋蚜调查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期调查结果,介绍了目前新疆棉花伏蚜发生情况。结合气候条件、天敌种群数量及农药使用情况等因素,预测预报了后期新疆棉花伏蚜的发生情况,为做好全区棉花伏蚜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菜豆根蚜Smynthurooes betae West-wood近年来在浙东三门湾棉区为害棉花日趋严重。该蚜在田间呈点片发生,后逐渐加重而成片被害;棉株被害轻时只表现叶片发红,生长停滞;为害严重时,则叶片凋落,直至枯死,造成大量缺苗。据调查,1990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伏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清长是否存在着差异,经选用11个棉花品种定时定株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品种间蚜害的差异,从而为选育抗蚜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棉花蚜虫是威胁本地棉花生产的重大害虫,为了进一步摸清棉田蚜虫的发生、发展及其消长规律,更好地指导大田防治。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1995~1998年对本地棉田蚜虫的种类、天敌、种群分布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提出防治策略。1 发生种类4年的定点和大田调查结果表明,在当地为害棉花的蚜虫有桃蚜、苜蓿蚜、棉长管蚜和棉蚜4种,其中以棉蚜为优势种群,是防治的主要对象。桃蚜虽在全市棉田普遍发生,但由于其为害时期短,对高温高湿条件反应敏感,故为害较轻;苜蓿蚜多发生在边远村队及渠道两旁的棉田,其虫口密度虽较桃…  相似文献   

12.
EB-82灭蚜菌防治棉蚜效果初报①杨涛庄生仁任福成孙建船南宏宇詹有俊甘肃酒泉地区敦煌棉花试验站736200近年来尤其在酒泉地区棉蚜造成严重为害,在为害高峰百株倒三叶蚜量可达17.5万头,为此于1996年引进了EB-82灭蚜菌(中国生防所在1982年从...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喷雾防治棉蚜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寻找对棉花蚜虫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探索植保无人机喷雾防治棉蚜效果及助剂的增效作用。根据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在采用浸叶法对8种药剂室内生物测定基础上,应用大疆T16型四旋翼无人机及电动喷雾器在无棣县柳堡镇开展了棉伏蚜防治试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噻虫嗪、联苯菊酯、螺虫乙酯对棉花伏蚜效果较好。选择这5种成分的剂型并添加助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0%(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虫酰胺干悬浮剂(DF)+20%噻虫嗪悬浮剂(SC)、10%氟啶虫酰胺DF+20%呋虫胺SC、10%氟啶虫酰胺DF对棉花伏蚜防效较优。用量降低20%添加"无水快T"(每666.7 m2 30 g)的处理对棉伏蚜的防效与无助剂正常用量处理相当或更优。表明,无人机喷雾防治或添加助剂均能有效降低防治棉伏蚜的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14.
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是甘肃棉区棉花苗期的优势种群。自5月中旬迁入杯田,6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此后数量锐减。桃蚜为害棉花后主要导致荷铃脱落率增加,总铃数下降而减产,对棉花品质无显著影响。苗期单株蚜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式为:y=7.4488+0.04749x(r=0.981 ̄)。提出甘肃河西地区苗期桃蚜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4000头。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棉区,棉花自出苗至吐絮的全生长期内,气候条件均能造成棉蚜危害,而以“霉蚜”、“伏蚜”危害最烈。据各地资料分析,由于该虫越冬场地复杂,繁殖系数甚高,对温湿等环境因子适应性不断增强,对化学农药抗性越来越高,似有“越治越难”的趋势。本文综合浙江棉区有关的资料,试  相似文献   

16.
滨州市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 1 3万公顷左右。目前该市种植的主要棉花品种为抗虫棉。近几年 ,棉田棉铃虫为害逐渐减轻 ,但一些次要害虫的为害呈上升趋势 ,病害、草害的发生也日趋加重 ,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控制棉田病虫草害的发生为害 ,提出如下全程控制技术。首先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充分运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 ,发挥自然天敌在控制病虫害中的作用 ,减少农田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播种期 -苗期主要病虫草害有苗病、苗蚜、杂草、地下害虫等。1 .1农业措施1 .1 .1选用抗…  相似文献   

17.
1伏蚜防治伏蚜繁殖能力强,蔓延迅速,为害性大。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一旦暴发,从棉株下部迅速向上部转移,整株卷叶“流油”发亮,对产量影响很大,当卷叶株率达到5%时,要立即防治。可用40%久效磷乳油稀释1000~1500倍,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  相似文献   

18.
棉花伏蚜大发生时期,往往阴雨连绵,无法喷雾防治。据试验,撒施呋喃丹有很好的防治伏蚜效果。具体方法是: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2~3斤,加掺细干沙土50斤左右,在清晨或傍晚棉叶潮湿时,均匀地撒在叶片上。呋喃丹具有很强的内吸作用,沾附在叶片上的呋喃丹颗粒遇潮后,很快就被棉花吸收传导,散落在地表上的呋喃丹颗粒,在潮湿的  相似文献   

19.
修水县是个零星次要产棉区,每年种棉近百公顷,棉苗期蚜虫和盛夏红蜘蛛、伏蚜为害甚烈,甚至暴发成灾,棉花脱落成光秆。近年来我县马坳、东津等乡棉农,采用碳酸氢铵兑水喷施于棉叶背面,防治蚜虫和红蜘蛛,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如1992年东津乡黄溪村于8月上旬,红蜘蛛暴发,每50kg掺入1kg碳铵,折合70~80倍液,搅拌溶解后,立即趁晴喷于叶背,3d后检查,幼螨死亡率83.4%,成螨死亡率81.2%,5d后受害棉叶恢复生机,颜色清秀;1993年6月上旬马拗乡十甲村发生蚜虫为害已皱叶,采用同样方法喷施,4d后蚜…  相似文献   

20.
棉根蚜又名菜豆根蚜(Smynthurodesbetawestwood)为蚜总科,斯棉蚜属,是一种为害植物根部的蚜虫。此虫在豫南地区发生面积广,局部地块为害严重,能造成棉苗成片被害枯死,发生根蚜的植棉乡镇占调查乡镇的32.85%,为了解决生产问题,特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