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木盆景》2005年第一期, 刊载了潘煜龙先生的评析文章《从<适者>想到的》。本人作为《适者》的作者,现把创作过程作个简介,以作为对潘先生的谢意并对其文章的补充。榕树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经鸟粪中残留种子传播便可扎根生存。在南方市郊乡村,不时  相似文献   

2.
翻开郑永泰的《欣园盆景》,一股清新淡雅之风扑面而来,书中透出的那种平和与淡定,正如作者其人。全书分为作品图片和心得文章两个部分,都颇具分量。  相似文献   

3.
4.
《花木盆景》2014,(3):84-85
这是一本以奇石的原貌,不刻、不雕、不磨做成一道道菜的奇石宴,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5.
四季报春(Pranula abconica)又名四季樱草、鄂报春。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原产中国西部南部。四季报春株丛不大,表姿高雅,花色富丽,春节前后开花,是著名的高山植物,也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冬季盆花之一。盆栽点缀卧室镜前、厨房壁壁龛和客室地柜,色彩十分柔和,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6.
好友用种子成功繁育了二三十株朴树小苗,于是向他索要了三株,两株单干,一株双干。单干用于附石,双干作素仁树能较好构图。桩干细,且矮干弯曲,用竹竿夹好固定,把两干适当修短并剪去枝叉,原地不移植。(图-2008年3月)  相似文献   

7.
树木盆景《奇峰独秀》(见图1)是笔者2000年参加湖北第六届盆景评比展的作品。作品因材施艺,化繁为简,以木代“石”,不拘一格,锐意求新,引起身边许多朋友的关注,其创作过程在2001年10月《花木盆景》杂志上刊登。  相似文献   

8.
李新 《花木盆景》2014,(3):76-77
庞燮庭先生的真柏组合系列作品,我曾多次评述,对他的创作及其风格,也自认较为了解谙熟,按说,无论他再有什么样的新作问世,我都不会像以往初见时那样感到新鲜和激动了。但艺术就是这样奇妙,感染力完全不由人的意志掌控,当这件《富春山居》在眼前出现时,第一时间,我心便即沸腾,一个“好”字迅即脱口,而且,依旧按捺不住评述的冲动。  相似文献   

9.
鉏金榜 《花木盆景》2014,(10):97-97
与《花木盆景》杂志结缘始于一次在朋友处的借阅,爱花、爱盆景的我立即被这份杂志深深吸引。那是2005年或更早,当时囊中羞涩的我,鼓动堂兄订阅,并且帮忙收转。"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在这一收一转的短暂时间里,我如痴如醉地阅读,贪婪地汲取知识和营养……后来,因一些养植花木及写作等问题写信给编辑老师,不久就收到热情洋溢的回信,为我解决了不少难题。以杂志为媒介,我积极参与盆景交流活动,加入各级盆协组织,并作为中国岭南盆景雅石艺术网管理团队中的一员,与海内外盆景艺术爱好者广泛交流,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收到新一期《花木盈景》杂志,端详着透着油墨清香的封面,心中突然一震,嘿!《花木盆景》已伴我三十年!急切地从书橱中找来我的宝贝——花木盆景》创刊号,将前后的杂志并铺在书桌上,思绪纷呈,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农村学校教师,前些年脱离了农村的劳作,变得清闲起来。在232作之余的周末及寒暑的闲暇时间里,除了写字、练书法外,仍觉得缺少点激情,精神和身体都很空虚。牌局、酒场早已使我倦怠,无所事事地空耗了许多宝贵时光,也给自己带来了脂肪肝和一身赘肉。  相似文献   

12.
胡一民 《花木盆景》2000,(11):17-17
近年来东南及沿海市场上出现的俗名“观音木”的盆景植物(不是柽柳)。其学名是什么?原产哪儿?如何养护?  相似文献   

13.
明代,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汉族化的复兴,大大促进了我国花卉园艺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数量众多的花木专和盆景专论也应运而生。植物盆景进入了它的成熟前期(图1)。  相似文献   

14.
我爱好盆景已有十余年,刚开始玩的是一些花花草草,草本植物比较多,家里房前屋后大大小小也有几十盆,工作之余,就给这些花草浇水、修剪,也颇有乐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家里看到《花木盆景》,顿时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书中不但有我所想了解的各类花草的特性及养护方法,众多精美的盆景也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5.
《花木盆景》杂志2002年B版第七期刊登了关于苏州虎丘万景山庄盆景园陈列的《秦汉遗韵》等五盆盆景名作相继死亡的消息,令读大为震惊。这是继明末扬州天宁寺遗物——300年树龄的古桧柏盆景死亡之后,又一些具百年或数百年树龄盆景活物的殁落——这对中国盆景而言不仅仅是巨大损失,我想留给我们更多的应是反思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17.
我与共和国同龄。50岁时,眼见同龄人纷纷下岗、内退,甚至当干之时的顶梁柱也被“一刀切”闲赋家中。为了届时不致手足无措,于是决意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质,操练一种业余爱好。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在武汉东湖举办的“99’湖北省盆景奇石展览”荆门馆,我看到了郑绪芒先生创作的一盆大型树石盆景《风景这边独好》(见封面)。借助于标牌的提醒,我才记起——去年4月在荆门召开的“第五届华中地区盆景学术讨论会上,我曾拍摄过它的前身(见图一),当时只完成了右侧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9.
周晔 《花木盆景》2014,(3):99-99
上世纪80年代,郑州互助路有个自发的花卉市场,闲暇之时喜欢在这里逛,开始接触到了盆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我购买了相关书籍和期刊杂志,其中《花木盆景》杂志以内容丰富翔实、实用性强吸引着我,不少盆景造型技法和盆景植物方面的知识都是从这里得到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丰富退休生活,我爱上了盆景艺术。经盆友们介绍,订阅了《花木盆景》杂志。这是一份好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使我懂得了盆景方面的许多知识,如什么是盆景,盆景的来历和发展进程;什么是盆景艺术,盆景的制作和养护技艺等等。同时,与盆友们一起经常跑花木盆景市场和参观花木盆景展览等活动,也购买一些盆景苗木和树坯,自己动手学做树木盆景。我学做树木盆景坚持从本人实际情况出发,贯彻三条原则:一是为了丰富退休生活,陶冶情操,以自我娱乐为主;二是树木以本地自繁自育的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瓜子黄杨为主;三是住在三楼,空间有限,既可有一定的数量,又可确保盆架的安全,规格以小型为主。近六年来,通过学习交流和动手学做,我深深地爱上了盆景艺术,不仅丰富了退休生活、陶冶了情操,还养炼了身体,结识了盆友,真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主要体会有三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