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丽娜  王雯燕  曲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45-10747
选取1981~2011年西安地温、气温、高空温度的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估算法、Mann-Kendal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分析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温度倾向率垂直变化,计算各层年较差,总结地温320 cm~高空20hPa的年、季节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地温、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接近地面的浅层地温和对流层下层年、季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一致,随着地温深度和对流层高度的增加影响逐渐变小,平流层下层温度变化与气温相反;近年来,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流层中下层,20世纪90年代为近地层温度较为活跃的时期;地温-气温-对流层中下层温度突变时间依次有所提前,对流层顶及平流层下层突变年比较分散;春季、秋季垂直温度的变幅较大,冬季和年垂直温度的变幅较小,夏季垂直温度的变幅最小;地温320 cm~高空250 hPa夏季温度高于冬季,200 ~ 50 hPa等压面夏季温度低于冬季,在50 hPa等压面上没有明显的季节区分.  相似文献   

2.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万物复苏,气温、地温迅速回升,正是沼气池管理建设的关键时刻,加强沼气池春季启动管理,已成为提高产气率、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的关键。湖北省在全省展开农村沼气春季服务行动,将大大提升全省的沼气综合利用率,为进一步提高沼气后续服务水平提供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轮载避害     
孙广宪 《福建农业》2004,(11):33-33
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沼气池内发酵料液温度在15℃以上,只耍如酸碱度适宜、沼气发酵菌多等其它条件配合得好.就能发酵产气。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速率相应提高。对于地埋式户用沼气池来讲,沼气发酵温度受地温的直接影响.而地温又受气温的影响。冬季气温较低.由于农村沼气池发酵原料的多样性,以自然温度发酵的农村户用沼气池,若要提高冬季的产气量,就必须加强越冬管理,对沼气池采取防寒保温增温措施.确保正常产气,简单地说,就是要“吃饱肚子。盖好被子”。其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沼气池内发酵料液温度在15℃以上,只要如酸碱度适宜、沼气发酵菌多等其它条件配合得好,就能发酵产气。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速率相应提高。对于地埋式户用沼气池来讲,沼气发酵温度受地温的直接影响,而地温又受气温的影响。冬季气  相似文献   

5.
康越 《新农业》2012,(2):62
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产气量的关键外因条件,温度适宜则细菌繁殖旺盛,活力强,厌氧分解和生成甲烷的速度快,产气多。农村沼气池靠自然温度发酵,属于常温发酵(10~26℃),温度越高,产气越好,低于10℃时的产气量微乎其微。一、春季沼气池温度变化特点沼气池温受气温、地温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丽亚 《农村科技》2005,(12):49-49
使用沼气,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速度的关键因素,其影响的实质是酶的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酶的活性就越好,产气速度就越快。对于地埋式沼气池来讲,沼气发酵温度受地温的影响,而地温又受气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人为的措施,提高地温,并尽可能地保持地温的恒定。要提高沼气池秋冬季的产气量,在秋末冬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修建的沼气池多为常规水压型和旋流布料型,主要采用常温发酵的形式。在10~30%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量越大。沼气发酵温度受地温的影响较大,而地温又受气温的影响,当池温下降到10℃以下时,沼气池逐渐停止产气。我国北方地区11月至次年3月日平均温度多低于10℃,不利于沼气发酵,除建于太阳能暖圈下的沼气池外,一般全年正常有效使用时间为8-9个月。  相似文献   

8.
北方冬季沼气池的增温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北方地区冬季沼气池产气量偏低的原因和沼气池池温与地温的变化关系,根据生物质(农作物秸秆)发酵细菌的作用产生热量升温的原理,利用麦秸秆发酵产热对提高沼气池的池温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探讨,能提高沼气池池温和产气量;通过沼气塑料大棚试验,发现沼气塑料大棚能提高冬季池温,解决北方冬季用户因气温低沼气不足问题,达到满足用户正常生活用沼气燃料。  相似文献   

9.
邵文婷 《当代农业》2009,(18):47-47
在沼气发酵中,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速度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速度就越快。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沼气的产气速度会越来越慢。对于地埋式沼气池来说,沼气发酵温度受地温的影响,而地温又受气温的影响。因此,在秋季提高沼气产气率,应提早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0.
邵文婷 《农家致富》2009,(18):47-47
在沼气发酵中,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速度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速度就越快。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沼气的产气速度会越来越慢。对于地埋式沼气池来说,沼气发酵温度受地温的影响,而地温又受气温的影响。因此,在秋季提高沼气产气率,应提早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方冬季寒冷漫长,气温、地温较低,沼气的生产存在产气率低、使用率低、原料分解率低、甚至不产气等问题,冬季会出现冻裂沼气池的现象。要达到全年生产沼气的目的,只能靠加热料液、提高发酵温度并采取增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农村沼气池沼气发酵的一年观察测定,首先明确直接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是地温,而不是气温,气温仅仅是间接的影响。本试验所测定的沼气池发酵液温度不仅同距地表面190厘米处的地温接近,而且,变化的规律也相一致,全年有七个月时间的地温高于日平均气温,仅五个月时间低于日平均气温,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地区三米以下的地温全年都高于15℃。此温度足以保证农村沼气池冬季正常产气,为了解决冬季正常产气的问题,条件允许的地方应将沼气池的位置适当降低。 增加发酵液浓度,或在沼气池地上部分进行覆盖,只能略微提高发酵液的温度。 发酵旺盛期在投料后15—50天之间,维持约一个半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明显地出现两个产气高峰,发酵最旺盛期平均每公斤投入的干物质每天产生2.28升沼气。发酵最缓慢期平均每公斤干物质每天产0.36升沼气。 发酵过程中甲烷含量介于50—75%之间,发酵前半年甲烷含量较高,而后半年降低。 发酵过程中酸碱度(pH)变化幅度不大,一般维持在pH6—7之间。呈微酸性。 农村沼气池沼气发酵过程中,由于不加搅拌,处于“静止”状态,发酵后,料、液明显地分为:浮渣、发酵液和沉渣三层。 以投入原料(干重)计,每一公斤干物质产沼气110—126升。以实际消耗的每一公斤干物质计。产生沼气200—335升。原料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三分建池,七分管理"随着春季气温和地温的回升,沼气池的管理尤其重要,为了防止沼气池患上"春病",现将沼气池的春季管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对新建沼气池的管理1.首先检查一下沼气池是否有冬季冻裂、冻烂现象,如果发现就要及时请专业的沼气生产工进行维修,并及时的更换零件,然后进行试水、试压,达到不漏水、不漏气后方可投料。2.投料时碳氮比例要合理,失衡就会产气停。沼气发酵细菌消耗碳的速度比消耗氮的速度快25-30倍。在其他条件都具备  相似文献   

14.
一、管理措施 近几年,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迅速,建设标准日趋完善,建设质量逐步提高,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逐渐降低,为了防止池体冻坏,提高沼气产气率和使用率,应提早采取越冬管理措施提高地温,为了确保沼气池的安全过冬并正常产气和使用,应采取如下主要管理措施:1、“一建三改”模式的沼气池,以猪舍保温为主,即用塑料薄膜覆盖猪舍,  相似文献   

15.
一、气候条件恶劣,造成西瓜生理障碍是毁园的首要因素。早春及冬季低温(平均低温2℃左右),春季气温虽回升较快,但气候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和日间温差变幅大,西瓜出苗后,由于地温低,根系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气温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关于地温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还较少.以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广西桂林气象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61-2010年桂林气温和0-80 cm各层地温的年代和季节变化趋势、地气温差变化、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以及气温和地温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各层地温有很好的相关性.各年、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平均地温大部分呈显著的升高趋势,但气温和地温的增温速率不一致,即升温存在非对称性;年均气温低于各层地温1.3-2.1℃,气温的增温速率和增温幅度分别为0.184℃/10 a和0.8℃,高于除0 c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变化;气温、5-40 cm地温在冬季的增温最多,0 em和80cm地温分别在秋季和夏季的增温最多;春、夏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减小趋势,春季气温小于0-15 em而大于20-80 cm地温,夏季气温小于0-40 cm而大于80 em地温;秋、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增加趋势,秋、冬季气温小于各层地温;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四季气温比除0 e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响应更快.近50年来,各层地温和气温的温差减小了0.1-0.4℃(0 em地温和气温温差除外),这主要是因为气温的增加幅度要大于地温,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气温差的减小幅度加大.桂林年均地温和四季气温、地温大多无气候突变现象,仅有年均气温和夏季80 em地温分别在1997和1977年出现气候突变.春季气温和5-80 cm各层地温的异常偏低年较一致;秋季气温和40、80 cm地温的异常偏低年相同;夏、冬季气温和地温的异常年份对应性较差;而年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异常偏高年较一致.  相似文献   

17.
过去沼气推广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冬季产气效果不好或不能严气,影响了使用率。近几年,我省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迅速,建设标准日趋完善,建设质量逐步提高,而且一年到头都可以正常产气使用,关键在于注重了日常的运行管理,特别是农户水压式沼气池的越冬管理。沼气池的越冬管理时期为寒露到春分,从寒露开始,气温低于地温,沼气池由吸热变为放热,池温下降速度加快,因此,要做到"池内增温,池外保温",防止池体冻坏,并使发酵维持在较好水平,达到较高产气率。为了确保沼气池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越冬,现就有关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近49年地温变化特征及地气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地温近年的变化特征及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9年的气温、地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9年来年平均地温在1.8~8.0℃,年平均地温最低出现在1969年,最高出现在2007年。2月15日~10月12日,地温大于气温;11月12日~2月14日地温小于气温,但10月13日~11月11日,则出现地温有时大于气温有时小于气温的波动情况。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嫩江、明水、富锦市地温与气温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6—2017年晋城市辖区内5个气象站的气温和0~20 cm地温资料,采用累积距平、信躁比、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对地温和气温的年、季、月气候空间特征和突变及异常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季平均气温和地温均呈升高趋势,增幅为0.018~0.056℃/年,地温增幅小于气温,气温在冬季增幅最大,地温在春季增幅最大。气温与年平均地温呈显著正相关性,全年各层相关系数均≥0.89,其中0 cm气温与地温相关系数达到0.95,5 cm最小,为0.89,春季最大,冬季最小(10 cm土层除外)。年平均气温和5 cm平均地温在1994年发生了突变,其他各层地温在1998年发生了突变,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低0.8℃,地温偏低0.4~0.5℃,属于冷期;突变后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0.5℃,地温偏高0.4~0.6℃,属于暖期。四季中,气温的异常年份与秋季地温关联性较高,与其他季节关联性较低。晋城市各层地温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东低西高。以上研究表明,地温和气温相关性极强,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整体保温沼气池产气试验开展了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整体保温新模式的沼气池年总产气量为607.2 m3,"四位一体"沼气池年总产气量为443.8 m3,"三位一体"沼气池年总产气量为368.4 m3。同时,研究棚温、地温对池温的影响,为沼气池的建设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