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 ,使用弥雾机喷药具有工效高、防效好等优点。但由于使用弥雾机喷药用水量少 ,药液浓度高 ,机器周围易形成高浓度、颗粒极小的药雾 ,倘若操作不当 ,往往更容易造成操作者中毒 ,或者局部地段施药过量 ,使作物遭受药害。因此 ,使用弥雾机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1.先加水后加药确保作物不受药害。如果先往药箱中加药剂 ,药剂就会先流到输液管的前端 ,不能充分得到稀释 ,开始喷洒时 ,高浓度的药液喷到作物上极易产生药害。在喷洒除草剂时 ,更要注意这一点。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先在药箱中加2/3的水 ,而后加入药剂 ,再…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飞防省时、省力、高效,逐渐受到广大种植户的认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晚疫病是威胁番茄生产的重大毁灭性病害,如果防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减产和品质下降,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常规大容量喷雾法防治,不仅费水费工,而且大水量提供了有利于病害暴发的高湿环境,防治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文以常规大容量喷雾处理作对照研究了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施不同药液量和药剂量对番茄晚疫病防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液量的增加,其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增加,而药液量超过3L/667m2后,药效不再增加;施药液量2L/667m2时,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效果与常规大容量喷雾(60L/667m2)效果相当,而施药液量3L/667m2时的防效显著好于常规大容量喷雾。2)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在农药减量25%情况下,施药液量3L/667m2的处理与常规大容量喷雾的防治效果相当。试验结果明确,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诱惑红为指示剂研究测定了喷洒部件以及喷雾助剂Silwet408对电动担架式喷雾机在桃园喷雾中的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枪大容量喷雾,当施药液量为250 L/667 m2时,有35.2%的药液流失到地面,喷雾雾滴在桃树冠层内膛和外膛的上/下层沉积比分别为0.59和0.62;当在喷雾液添加0.1%的Silwet408并把施药液量降低到125 L/667 m2时,药液在地面的流失率减少到21.2%,喷雾雾滴在桃树冠层内膛和外膛的上/下层沉积比分别为1.28和1.19,沉积分布均匀性明显提高。采用装配小喷片的组合喷头喷雾,当施药液量为250 L/667 m2时,有28.4%的药液流失到地面,当在喷雾液添加0.1% 的Silwet408并把施药液量降低到185 L/667m2时,喷雾压力分别为0.25 Mpa和0.35 Mpa时,药液在地面的流失率分别减少到18.5%和8.6%。研究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更换喷洒部件、增加喷雾压力、减少施药液量、添加喷雾助剂等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果园喷雾中的药液流失率、提高喷雾雾滴在桃树冠层的沉积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防治贮粮害虫的一种新方法,即在收获前喷药防治。 试验方法:水稻各小区(0.8平方米),在收获前5天喷不同浓度的药液250毫升。试验药剂是马拉硫磷和敌敌畏,对照小区喷250毫升清水。收获后立即脱粒、取样,样品在45±1℃,干燥到含水量约为14%。  相似文献   

5.
作物病虫名称防治适期防  治  方  法小麦条锈病3~4月在病害扩散之前,每667m2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150g对水50kg喷雾,对中心病团及周围田块进行挑治;春季病害扩散后,对发病田块实行普遍防治,药剂及用量同前。赤霉病4月上中旬在齐穗期用药,常发区一般在齐穗期用第1次药,5~7d后用第2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100g,对水50kg喷施。油菜菌核病3月在油菜初花期至盛花期施药,5~7d1次,用药2~3次。药剂:25%扑海因悬浮剂每667m2用50g,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20~25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100g对水50kg喷…  相似文献   

6.
武深秋 《植物医生》2004,17(5):36-37
1树干涂药法 防治柳树、刺槐、山楂、樱桃等树木上的蚜虫、金花虫、红蜘蛛和松类树上的介壳虫等害虫,可以在树干距地面2 m高的部位涂抹氧化乐果农药,药液被树木吸收后能输送到树体各部,害虫一旦取食就会中毒死亡,防效一般可达到85%以上.如果在涂药部位包扎绿色或蓝色的塑料薄膜,药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吴凡 《植物医生》2004,17(5):39-40
1使用方法 1.1土壤处理在整地后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将除草剂喷、撒或泼浇到土壤上,该药剂施后一般不需翻动土层,以免影响药效.但对于易挥发、光解和移动性差的除草剂,在土壤干旱时,施药后应立即耙混土层3~5 cm深.喷施时,一般每667 m2用药液30~50kg.氟乐灵、拉索、都尔、禾耐斯、地乐胺等是通常最常用的土壤处理剂.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烟田采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喷雾防治烟青虫时的最佳药液配制方案,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稀释倍数、施药液量和添加Silwet喷雾助剂对烟田喷雾防治烟青虫的影响,以药液在烟田的沉积率和对烟青虫的防治效果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的极差分析结果,获得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在烟田喷雾时的最佳配制施药方法。结果表明:在使用3WBJ-16DZ静电喷雾器喷洒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烟青虫时,药剂稀释1 000倍(有效成分含量50mg/L)、施药液量15L/667m2、添加Silwet喷雾制剂30mL/667m2,药液在烟草植株上的沉积率高达63.76%,7d对烟青虫防治效果达到95.84%,显著好于农户采用的稀释2 500倍(有效成分20.00mg/L)、施药液量50L/667m2的防治效果(76.50%)。本文丰富了烟田喷雾时药液配制方面的参数筛选内容,为农药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农药有效利用率与喷雾技术优化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是植保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广义和狭义涵义,并分析了农药使用中存在的药剂浪费、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根据喷雾技术中的“剂量传递”过程,分析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狭义涵义,在春季果园和作物苗期,常规喷雾法的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20%~30%;在夏秋季果园和作物中后期,随着作物叶面积系数(LAI)的增加,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可达到50%~60%。论文分析了造成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喷雾技术的优化措施:(1)大田喷雾时采用机动喷杆喷雾替代背负式手动常规喷雾,可以改善雾滴沉积分布的均匀性;(2)添加喷雾助剂可以提高药液在靶标表面的润湿性;(3)优化雾滴粒径,采用细雾滴替代粗雾滴可以提高雾滴的中靶率;(4)降低施药液量可以减少药液流失;(5)加装挡板可以减少雾滴飘失等。通过以上技术的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白绢病是花生上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发生严重的田块减产50%以上,一般田块减产20%,已成为影响花生生产上的新障碍.为探寻安全、有效的防治药剂,选用24%噻呋酰胺(满穗)16ml/667m2、32ml/667m2、64ml/667m2、50%异菌脲SC(扑海因)60ml/667m2、40%多菌灵SC 1000倍液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各种药剂均对白绢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以24%噻呋酰胺64ml/667m2的防效最好,防效达67.8%,增产17.79%,40%多菌灵SC的防治最差.建议于7月中下旬花生发病前或发病初开始用24%满穗SC和50%扑海因喷淋灌墩,7d~ 10d喷淋1次,连喷2次~3次,药剂混配使用或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沈金水  吴红昌 《江西植保》2000,23(2):57-57,54
稻飞虱是危害我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了开发新一代防治稻飞虱新药剂,我们在余江县平定乡(以下简称平定点)、中童镇(以下简称中童点)两个点用25%阿克泰WG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试验处理1.1 供试药剂 25%阿克泰WG1g/667m2(诺华公司);25%阿克泰WG2g/667m2(诺华公司);10%大功臣WP15g/667m2(南京第一农药厂);空白对照。1.2 试验设计 每个点四个处理,平定点与中童点试验处理一样。重复4次,各小区面积为200m2,按667m2兑水50kg喷雾。施药方法:中童点1999年9月20日施药1次(品种为鹰优晚1号),用药时晴天…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是今年新侵入我国的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主要为害玉米等作物,给我国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安全高效药剂,设计并开展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mL/667m 2+激健助剂15mL/667m 2、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mL/667m 2、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50mL/667m 2、10亿孢子/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mL/667m 2+3%甲维盐微乳剂25mL/667m 2、3%甲维盐微乳剂50、25mL/667m 2、3%甲维·虱螨脲悬浮剂100mL/667m 2、5%阿维菌素乳油50mL/667m 2、10亿孢子/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50mL/667m 2均能较好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药后7d防效均在79.4%以上,药后14d防效均在80.59%以上,可作为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优选应急用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是  士杭 《植物医生》2003,16(4):35-35
夏秋之季 ,是树木生长最旺盛的季节 ,也是各种害虫盛发的季节。对树木害虫的防治 ,一般采用喷药法。这种方法 ,虽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其弊端也不少 :大量的药液微滴弥漫于空气中 ,环境受到污染 ,容易造成人畜中毒。现将科学实用 ,且防效显著的 3种夏秋树木害虫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树干涂药法防治柳树、刺槐、山楂、樱桃等树木上的蚜虫、金花虫、红蜘蛛和松类树上的蚧壳虫等害虫 ,可在树干距地面 2m高的部位涂抹氧化乐果农药 ,药液被树木吸收后很快输到树体各部 ,害虫一旦取食就会中毒死亡 ,防效一般可达到 85 %以上。如果在涂药部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乐斯本、优乐得2种药剂的不同浓度组合对防治水稻"两迁"害虫田间药效进行试验,从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考虑筛选出(乐斯本60ml~80ml 优乐得50g)/667m2的用量下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效佳。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经济有效安全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对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SC、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稻腾)SC、生物农药病毒增强Bt WP以及甲维盐WG等几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用量分别为10 mL/667m2、30 mL/667m2时,在药后7 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8.6%、79.7%,在药后14 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0.9%、86.2%。20%氯虫苯甲酰胺SC、生物农药病毒增强Bt WP、200 g/667m2 5.7%甲维盐WG在药后7~14 d用量分别为10 mL/667m2、200 g/667m2、14 g/667m2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0%~100%、53.2%~88.3%、84.4%~97.7%,防效均超过80%;另外,1.8%阿维菌素EC 50 mL/667m2在药后14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由药后7 d 76.7%上升为81.2%,可见,以上几种药剂均能作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较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6.
杀虫单微乳剂对小菜蛾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喷雾用的药剂都是以水作溶剂稀释后使用的 ,这往往使大部分药液不能在作物表面湿润展布后均匀附着在作物上 ,而是流失到土壤和水环境中 [1 ,2 ] ,大大影响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微乳剂 ,尤其是加入了水溶性树脂的微乳剂 ,可使施药后的液滴容易附着在作物表面 ,减少农药损失 ,并可起到缓慢释放药剂的控制作用[3] ,提高对害虫的防治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昆虫及药剂小菜蛾 ( Plutella xylostella ( L innaeus) )。2 0 %杀虫单微乳剂 ( ME1 ) (自配 ) ,含 1 %氮酮 ,不含聚乙烯醇 ( PVA) ;2 0 %杀虫单微乳剂( ME2 ) (自配 ) ,含 1 %…  相似文献   

17.
氧化乐果涂干防治苹果大毒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大毒蛾(Lymantria mathura Moore)是我县栗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期长,为害大。一般多采用人工挖卵和树上喷药防治,由于植株分散,树体高大,防治效果较差。1980—1981年我们对该虫进行了氧化乐果涂干防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整理如下: 试验药剂:40%氧化乐果乳油(北京市农药二厂1979年生产的)。分别用1∶2、1∶4、1∶8三种浓度的药液涂干,及原液、1∶1、1∶3三种浓度的药液注孔,以清水为对照。  相似文献   

18.
随州地处鄂北,常年中稻种植面积为11.33万hm2左右,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我市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而市场上防治二化螟的药剂品种繁多,据2005年市场调查,药剂达80多种,品质良莠不齐。为了搞清这些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从市场上购得一些药剂作了田间试验,现报道如下:1试验条件1.1作物和靶标供试作物为中稻Ⅱ优725,防治对象为水稻第2代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1.2环境条件试验在曾都区东城裕民村试验田进行,该田肥力中等,排灌方便,试验田四周种植水稻。试验田栽插期为5月29日,每667m2约1.8万蔸,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田为壤土,PH…  相似文献   

19.
雾滴大小和覆盖密度与农药防治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农药的雾滴粒径大小、覆盖密度、药液配制浓度对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的药效均有显著影响。根据农药雾滴粒径大小,可以将雾滴分为极细雾、细雾、中等雾、粗雾等。一定范围内,对于触杀作用的农药,采用细小雾滴喷雾对农作物病虫草害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雾滴粒径与农药药效之间存在生物最佳粒径的关系,农药喷雾技术理论研究认为,防治飞行的害虫适合使用10~50μm的细小杀虫剂雾滴,防治作物叶面爬行类害虫幼虫则适合采用30~150μm的杀虫剂雾滴,喷洒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时适合采用30~150μm的雾滴,而喷洒除草剂时,则适合采用100~300μm的较粗大雾滴。在农药喷雾中,一定的雾滴覆盖密度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并不需要采用大容量淋洗式的喷雾方式,这是因为每个农药雾滴类似"炸弹",都有其"杀伤范围",称之为雾滴杀伤面积/杀伤半径(biocide area/biocide radius),且杀伤面积/杀伤半径与雾滴致死中密度(LN50)有关。本文论述了雾滴粒径大小、覆盖密度与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药效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农药雾滴致死中密度以及雾滴杀伤面积/杀伤半径,以期为农业生产、精准化施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7月下旬至9月份是节瓜上蓟马类害虫发生为害的高峰期,有效控制该类害虫的发生为害,对于提高节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蓟马具有畏强光,白天多隐蔽于瓜苗生长点和新坐果幼瓜毛茸内为害的特点,用一般药剂防治节瓜蓟马,大部分药液黏在节瓜的毛尖上,药液无法渗透和内吸至蓟马和节瓜体内,对蓟马杀伤作用很小。由英国诺普信集团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推出的高科技、高含量纯品吡虫啉制剂——30%吡虫啉微乳剂(商品名高猛,下称),集卓越的内吸、渗透和传导三大作用于一体。喷药后,有效活性因子迅速被吸收到植物体内,蓟马取食后,即中毒死亡。 高猛有效解决了吡虫啉类药剂药效慢的缺点,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