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豌6号是由中国农科院培育的特早熟豌豆品种。我镇自1993年引入,经连续几年试种,表现早熟、高产、经济效益高,1995年推广到1500余亩,深受农民欢迎。1.中豌6号的经济价值(1)鲜荚产量高,商品价值好。中豌6号鲜荚产量明显高于本地地方品种,如深塘村157.6亩中心示范畈,经省、市有关专家验收,鲜荚亩产954.4公斤,比本地品种亩产260公斤增694.4公斤。另外中豌6号鲜荚上市正是蔬菜春淡季节,商品价值高。1994年每公斤鲜荚批发价为1.7~2.0元,以每公斤1.7元计算,每亩产值可达1622元,比本地品种增收1180元。  相似文献   

2.
苏豌8号豌豆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利用早熟的矮生直立豌豆品种中豌6号为母本,矮生早熟大粒甜豌豆品种S4008为父本,经过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优点,2014年苏豌8号及光温处理促进豌豆提早成熟技术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品种早熟,荚长6.63 cm、宽1.90 cm,百荚鲜质量1 011.1 g,鲜籽百粒质量52.0 g,鲜籽粒浅绿色,口感柔糯;抗寒性较好,中抗白粉病;一般单产鲜荚约800 kg/667 m2,适合江苏省及相邻省份作保护地或露地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3.
中豌6号是矮生直立、适合间作套种的早熟、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浙江地区一般在冬、春两季播种.通过对中豌6号品种的特性了解,在栽培时间和栽培技术上进行调整,开展秋季反季节栽培,充分利用秋闲田的土地资源,收获的鲜荚可以补充冬季豆类蔬菜市场空白,增加蔬菜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4.
浙豌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菜用大粒豌豆新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适宜在浙江省豌豆产区推广种植.表现植株蔓生,株高约110 cm,每株3~5蔓,每株结荚20~25荚.播种至鲜荚采收135~140 d.茎叶浅绿色,托叶大,白花.嫩荚绿色,平均荚长9.3 cm,荚宽2.1 cm,每荚含籽粒7~8粒,豆荚与豆粒大小均匀,单荚重10 g,百粒鲜重66g.嫩豆粒味甜、色翠绿,中等成熟时质糯.品质佳,耐贮运,适宜鲜食和速冻.一般鲜荚产量15 t/hm2.总结了浙豌1号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晚秋蚕饲养结束后,在桑园套种一季豌豆,采收青荚上市,每公顷可增加收入7500~9000元。桑园套种豌豆,要求豌豆品种早熟,植株矮生直立。中豌6号开花、成熟早,结荚整齐,灌浆鼓粒快,直立性好,适合在桑园套种。  相似文献   

6.
早熟豌豆中豌六号本是冬播的春季作物。而秋播作为中秋期作物来栽培,由于温度前高后低,与原冬播栽培正好相反,因而生育期缩短了一倍,从播种到鲜荚采收上市只需63~68天。平均亩产鲜荚854公斤,高产田块亩产可超过1000公斤。该品种作为秋播冬初收获的时鲜蔬菜,熟食口感性佳,营养价值高,商品性强,市场前景广阔。这对  相似文献   

7.
1.奇珍(76)甜豌豆。株高160厘米,白花,每花序1~2荚。荚长7~8厘米,荚圆肥大,爽脆,糖度高,有光泽。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5~8公斤,青荚667平方米产800~1000公斤。是目前外贸出口加工的主要品种(彩图参见84页图3)。2.食荚大菜豌8号。属早熟食荚大菜豌豆品种,鲜荚生育期73~156天。株  相似文献   

8.
“象豌1号”是矮生直立的早熟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浙江地区一般在冬、春两季播种。通过对“象豌1号”品种特性的了解,在栽培时间和栽培技术上进行适当调整,开展秋季反季节栽培,充分利用秋闲田土地资源,收获的鲜荚可补充冬季豆类蔬菜市场空白,增加蔬菜新品种花色,“象豌1号”采用反季节栽培,采收时间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为探索不同用种量及基肥施用水平对秋播豌豆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9.
选择中豌6号和中豌4号等矮生豌豆品种,秋播生育期在70天左右,不需搭架栽培。2个品种相比,中豌6号在产量和商品性方面略优于中豌4号。鲜食豌豆秋播的最佳时期为9月5日~15日,过早播种时会因气温较高而导致幼苗大量死亡,即使存活下来的幼苗,刚开始开的花也不能正常受精,因而产量很低;播种过迟时开花、受精和鼓粒期易受低温危害,不能正常收获,风险较大。秋豌豆的栽培需施足基肥,巧施追肥。进入秋季后,温度下降较快,因此要处理好短暂的营养生长期和养分积累问题,在施肥上可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花荚肥”的施肥原则。基肥可亩施复合肥30 k…  相似文献   

10.
“象豌1号”是矮生直立、适合间作套种的早熟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在浙江地区一般冬舂两季均可播种。通过了解“象豌1号”品种的特性,在栽培时间和栽培技术上进行调整,开展秋季反季节栽培,充分利用秋闲田的土地资源,收获的鲜荚可补充冬季豆类蔬菜市场空白,增加蔬菜新品种花色。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漳豌1号'为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软荚豌豆新品种,是‘双丰1号'豌豆的变异株经多代分离选择的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早中熟、植株蔓生,分枝力强,白花、株高155 cm左右、双荚率高,单株结荚数多;荚长8.5—10.0 cm、荚宽1.7 cm左右;产量高,总产量为12 750.0 kg/hm~2左右;品质佳,维生素C含量高。在福建省漳浦、龙文、南靖、龙海和永春等多点试验中,比对照‘改良11号'增产幅度在10%—15%。  相似文献   

12.
《四川农业科技》2010,(2):14-16
<正>豌豆新品种食荚甜脆豌3号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我所育成品种食荚大菜豌1号为母本,以南京中山植物园引进材料中山青为父本,杂交  相似文献   

13.
以‘云豌4号’和‘云豌8号’两个豌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沙培法、水培法、蛭石法及生长素法等4种不同方法培育豌豆芽苗菜,测定其胚轴长度、胚轴粗度、胚轴重量、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采用蛭石法培育的豌豆芽苗菜,其株高、产量最高;采用生长素法培育的豌豆芽苗菜,其径粗、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综合来看,在蛭石法的基础上再喷雾补充生长素6-BA可作为培育豌豆芽苗菜的最佳方法;在品种选择上,‘云豌8号’的株高、径粗、产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均优于‘云豌4号’,可作为生产豌豆芽苗菜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食荚大菜豌1号是荷兰豆品种之一.属软荚型豌豆品种,营养丰富,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必需氨基酸。嫩荚、嫩豆可以炒食,嫩豆是制罐头和速冻蔬菜的主要原料,嫩梢为优质的鲜菜,可以凉拌食用,质嫩清香,鲜甜可口。2008年我县引进了食荚大菜豌1号进行试验示范,平均亩产鲜荚700kg以上,最高产量800kg,纯收入达1500元,很受市场欢迎,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陇豌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明 《农村百事通》2009,(17):30-30,81
“陇豌1号”豌豆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甘认豆2009004号)。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早熟豌豆品种.矮秆.春播生育期85~95天,株高55~70厘米.半无叶型直立生长.抗倒伏性较普通型豌豆好。白花.每株着生8~14荚.双荚半75%,不易裂荚,每荚4~8粒.白圆粒.  相似文献   

16.
豌豆是人们喜爱的豆类食品之一,特别是作青豆鲜食的中豌4号、中豌5号、中豌6号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这3个品种既可春季播种,又可秋季播种,但以冬播的产量最高,市场行情最好。但在豌豆的生产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品种混杂,田间一致性差,熟期不一;二是播期过早,使地上茎叶遭受  相似文献   

17.
中豌4号豌豆是中国农科院杂交选育而成的豌豆新品种,具有播期弹性大,鲜荚产量高,食用品质好等优点。该品种株高40~50厘米,茎叶呈深绿色;单株结荚7~9个,荚长8~9厘米、宽1.4厘米,呈黄绿色,单荚粒数5~8粒,籽粒鲜嫩略带甜味,百粒干重24~25克。据示范种植.亩产青豆荚1000公斤左右。其高产栽培应抓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中豌4号豌豆是中国农科院杂交选育而成的豌豆新品种,具有播期弹性大,鲜荚产量高,食用品质好等优点。该品种株高40-50厘米,茎叶呈深绿色;单株结荚7~9个,荚长8~9厘米、宽1,4厘米,呈黄绿色,单荚粒数5—8粒,籽粒鲜嫩略带甜味,百粒干重24~25克。据示范种植,亩产青豆荚1000公斤左右。其高产栽培应抓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19.
1.选用良种按豌豆的分类,硬荚豌豆,即粒用豌豆,一般只食用青豆粒;软荚豌豆,即荚用豌豆,果皮柔软可食。有的豌豆可食用嫩苗或嫩梢。还有的可作饲用或绿肥主要品种介绍如下:(1)白花豌豆:硬荚种,株高70~200厘米,生长健壮,叶淡绿色,从第10节起开花,每枚有2朵花(双荚),花白色,荚长6厘米、宽1.5厘米,每荚种子4~5粒,成熟种子圆而光滑,淡黄色。剥取嫩种子供食,亩产嫩豆荚400~500公斤,干豆籽100~150公斤。(2)中豌4号:硬荚种,茎矮生直立,株高55厘米叶浅绿色,白花,荚长8厘米、宽1.2厘米,籽粒黄白色,百粒重23克,嫩豆粒绿色,为早熟品种。亩产青豌豆荚…  相似文献   

20.
新品种早生矮豌豆“中豌5号”、“中豌6号”,生育期短,冬播栽培从播种到青荚上市约135d,播期弹性大,适宜一年多季栽培,植株矮生直立宜密植,品质好,食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城乡居民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