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门菌病是一种家禽常见疾病,不仅危害鸡群健康,有的还能通过肉蛋产品感染人类,危害人类健康.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重视以及家禽健康养殖需求的发展,对沙门菌抗性的遗传基础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从品种品系差异、遗传力估计、QTL定位和候选基因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期国内外鸡对沙门菌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鸡抗沙门菌的分子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家禽育种一直是提高禽蛋和禽肉生产效率(以较低的生产成本获得较高的产量)的一种永恒的手段。已经达到了家禽遗传潜力的极限呢,还是在未来的25年中仍有可能提高遗传进展?一位遗传学家通过本文对2034年家禽行业的状况提出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特性(如繁殖率高、繁殖周期短、单位成本低、育种材料易于携带和运输以及经济节约型规模化养殖)使家禽业成为畜牧业中最先进的行业。在所有动物物种中,家禽的育种程度最高。所有牲畜品种中,家禽具有最高的饲料转化率,且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禽肉的消费比率逐年增长。据世界粮农组织动物生产及卫生司预测,发展中国家禽肉消费年增长率将由目前的25%增加到2030年的34%。另一方面,家禽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已成为威胁家禽遗传资源的重要因素。目前,全世界已有30%的家禽品种濒临灭绝,9%的家禽品种已经灭绝。此外,遗传多样性丢失、消费涉及的动物福利以及环境问题也对家禽资源产生威胁。因此,家禽业是政府决策过程中权衡各种因素的理想案例,如食品安全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规模化养殖与小规模养殖、创造就业机会与自谋职业、标准和食品安全与食物多样性等。本文重点关注家禽遗传多样性、家禽育种、家禽研究的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家禽驯化最早、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宝贵的家禽资源是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生产资料 ,同时对世界家禽品种的改良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畜禽产品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要求家禽育种家们寻找一种高效、快速的育种方法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的禽肉和禽蛋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谓基因工程 (geneticengineering)就是应用酶学的方法 ,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或异源的、真核或原核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DNA与载体DNA结合成复制子 ,这样…  相似文献   

5.
刘向萍 《中国家禽》2005,27(14):39-44
全球的家禽生产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国际化高度整合的公司掌控的大规模商品生产,还有一种是一些在最不发达国家中提供了90%家禽产品的小规模家禽生产。规模化商品生产的驱动因素有如下几点:繁殖周期短、单位成本低、研究和投入的规模经济及生产的可控制性。私立研究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能应用于市场并能得到投资回报的技术研发上。在市场需要改进的技术并且个人的知识产权能受到保护时,最能激励私立研究的热情,迄今为止,技术保护策略和合同惯例在家禽商品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正式的知识产权策略保护。家禽育种公司通过运用杂种优势和后代群体有害分离的方式已经非常成功地保护了优势品种的知识产权。育种公司通过控制纯系(商业机密的一种形式)和出售F。代独占市场。在家禽育种领域,专利还未起多大作用。但是在抗病育种领域将来也许会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就家禽遗传素材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发展中国家家禽生产的投入以及相关经济和法律问题展开讨论。就遗传资源而言,主要问题在于家禽生产如何分类,这种分类是否对传统的小规模生产产生影响。此文是基于世界动物遗传资源现状的国别报告,以及对遗传资源流动、商业交易和遗传距离测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拥有丰富的家禽遗传资源,家禽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家禽保种场技术水平,交流家禽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推进家禽遗传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全国畜牧总站于2014年5月21~23日  相似文献   

7.
自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应用于家禽育种,蛋鸡的重要生产性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蛋数从1939年的平均130枚/羽,提高到1950年的175枚/羽。近年来,世界蛋鸡抽样测定的成绩已突破300枚大关。蛋鸡现代生产性能的提高,除了饲养管理因素外,主要来源于选择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两个方面。家禽产蛋量的遗传学研究大约始于1900年,早期蛋鸡育种主要是根据产蛋性能的表现值,估计其育种值。本世纪70年代末,育种学家们开始将家鸡血液的某些生化指标应用于蛋鸡的育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当前经济、文化背景下,对我国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和利用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优化家禽保护方向,合理利用地方家禽品种资源及充分借助现代生物学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家禽遗传资源进行合理保存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通过营养、遗传,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来提高气候应激条件下的家禽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禽生产中遗传育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家禽生产中遗传育种的作用是通过先进的遗传学理论,科学的育种学方法和丰富的家禽遗传资源来实现的,家禽生产中育种体系的建立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型育种场和家禽育种公司持有系谱群种禽,按照育种方案进行选种,广大商品场和养禽专业户通过饲养良种家禽获利。本文简要介绍了隐性有利基因的选择,全同胞、半同胞混合家系,肉用种禽的早期选种,蛋用种禽的“先留后选”以及优质肉鸡和节粮小型蛋鸡的选育。  一.基本情况  根据已有的统计数字估计,1998年我国家禽的存栏数达到40亿只。其中31亿只鸡,8亿只水禽,1亿只其…  相似文献   

11.
12.
Resistance     
Sir. — Much has been said and written about anthelmintic resistance, but although careful watch is kept, little has emerged on fly resistance to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Between Christmas 1981 and New Year 1982 I was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situation in the Wairau Valley in Marlborough (from whence dieldrin resistance was first recorded) that initially looked disturbing.  相似文献   

13.
14.
致病性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分析及其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B法测定自雏鸡分离的致病性沙门菌对四环素等20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应用PCR方法检测相应的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tetE和tetG.结果显示,受试4株菌株全部对四环素、强力霉素高度耐受,在染色体上均有tetA基因存在,其中3株在质粒上还存在tetB基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完全相符.表明tetA和tetB基因是决定本试验中临床分离沙门菌株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鉴定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肺源致病菌并研究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从死亡小熊猫肺部组织中无菌分离培养致病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及16S rDNA测序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应用PCR法检测分离株的28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外膜蛋白D2基因(oprD2)、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3种整合子基因(intⅠ1、2、3)和主动外排泵调节基因(mexR)等共40种耐药基因。肺组织样品中分离培养的1株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药敏试验对氯霉素敏感,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和利福霉素等均具有耐药性,小鼠表现与小熊猫相似的症状而死亡。5种耐药基因TEM、aac(3)-Ⅱ、ant(3″)-Ⅰ、qacE△1-sul1、intⅠ1为阳性,其他35种为阴性。该小熊猫肺源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药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与5种耐药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新疆猪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养殖场猪源沙门氏菌对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及β-内酰胺酶、16S rRNA甲基化酶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通过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PCR方法进行β-内酰胺酶blaTEM、blaCMY-2、blaCTX-M、blaLAP-1、blaKPC、blaOXA和blaSHV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和rmtB及PMQR类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的检测,确定阳性菌株,分析其携带的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分离的猪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和安普霉素耐药率最高,均为77.9%(102/131),耐药菌主要以8耐为主(29.0%,38/131)。从被检基因中检测出11种耐药基因,不同基因共存有24种类型,主要以blaTEM+blaOXA+qnrS+aac(6')-Ib-cr+oqxA+oqxB(27.6%,32/116);blaTEM+blaOXA+qnrS+oqxA+oqxB(24.1%,28/116);blaTEM+qnrS(18.0%,21/116)形式共存。该养殖场分离的沙门氏菌耐药现象严重,分离耐药菌株存在β-内酰胺酶、16S rRNA甲基化酶和PMQR类基因共存现象,提示应加强对β-内酰胺酶、16S rRNA甲基化酶和PMQR类因子的监控。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sistance of Salmonella and prevalence of resistance genes isolated from a pig farm in Xinjiang, and their coexistence with the major β-lactamases, 16S rRNA methylation enzyme genes and PMQR.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Salmonella isolated from the pig farms were determined by agar dilution method, PCR was used to detect blaTEM, blaCMY-2, blaCTX-M, blaLAP-1, blaKPC, blaOXA and blaSHV genes, 16S rRNA methylation enzyme genes armA and rmtB, and PMQR including qnrA, qnrB, qnrC, qnrD, qnrS, qepA, oqxA, oqxB and aac(6')-Ib genes. The positive strain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DNA sequencing to determine the purpose of the be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resistant rate of Salmonella isolates from swine were highest to ciprofloxacin and apramycin sulfate (77.9%, 102/131). Resistant mainly based on 8 kinds of drug resistance (29.0%, 38/131), 11 kinds of resistance genes were detection,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genotypes had 24 types. The main types were blaTEM+blaOXA+qnrS+aac(6')-Ib-cr+oqxA+oqxB (27.6%, 32/116), blaTEM+blaOXA+qnrS+oqxA+oqxB (24.1%, 28/116) and blaTEM+qnrS (18.0%, 21/116). The Salmonella isolated from the farm had phenomenon seriously resistance, it coexisted with the main β-lactamase, 16S rRNA methylation enzyme genes and PMQR factors.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it should strengthen monitoring to the β-lactamase enzymes, 16S rRNA methylation enzyme genes and PMQR factors.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和鉴定水禽杭病基因与分子标记,本文系统研究了水禽免疫水平综合评价标准、抗病基因分子结构和多态性及其与免疫性状相关性、抗应激反应与相关基因以及抗病育种,并提出今后的研究目标,为水禽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莫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磺胺类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药敏纸片法,对33株鸡白痢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的抑菌作用较强,所有受试菌株均对其敏感;58%~94%的受试菌株对氯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和羧苄青霉素敏感;61%~88%的受试菌株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磺胺异恶唑耐药。33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出现了多重耐药性,2耐及以上占85%,3耐及以上占66%,4耐及以上仅占27%。根据发表的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Ⅰ类整合子,所选的18个对磺胺及磺胺增效剂均耐药。分离株中94.4%(17/18)的菌株携带sul1基因,没有sul2基因,同时94.4%(17/18)的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大小分别为0.7kb和1.6kb。研究表明这些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谱较窄,且Ⅰ类整合子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