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测了木箱子发酵、竹盘子发酵、堆积发酵和智能培养箱发酵等不同发酵方式下的海南可可豆的单粒重、吸光度、水分、pH、色度,并采用电子鼻测定了未烘烤和烘烤后的可可豆风味,对响应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下的可可豆特性差异明显,采用木箱子和堆积发酵后的可可豆与竹盘子和智能培养箱发酵后的可可豆在电子感官风味分析上差异较大。认为木箱子发酵和堆积发酵为适合海南可可豆的发酵方式,利用该技术可以提高海南可可发酵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益生菌发酵处理猴头菇对粗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探讨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酵母菌(高糖型)发酵处理对猴头菇水提物提取率及其多糖含量的影响,以及分析不同益生菌发酵后对粗多糖总抗氧化能力与红外光谱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益生菌发酵相比,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酵母菌(高糖型)发酵后猴头菇水提物提取率分别降低7.50%、3.50%、10.10%,但提取物中粗多糖含量分别提高25.46%、26.98%、20.20%,其中长双歧杆菌发酵得到的粗多糖提取率最高(11.55%);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益生菌发酵猴头菇最佳工艺为:长双歧杆菌添加量为20%、发酵时间4 h、发酵温度42℃,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水提物提取率为27.85%,提取物中粗多糖含量为62.87%,粗多糖提取率为17.51%。猴头菇经酵母菌发酵后,粗多糖总抗氧化能力最高,达6.07 umol·g-1;长双歧杆菌发酵后的粗多糖总抗氧化能力与未经益生菌发酵的粗多糖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益生菌发酵后与未发酵的猴头菇粗多糖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基本相似,峰位置略微偏移,具有相似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鹅粪与玉米秸秆发酵时最佳体积配比,实现鹅粪的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采用固液分离后的鹅粪与收获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按鹅粪与玉米秸秆不同的体积配比进行桶装发酵试验。以纯鹅粪发酵为对照试验,试验共设置6组,鹅粪与玉米秸秆体积比分别为1∶3、2∶3、1∶1、3∶2、3∶1,针对发酵过程中温度、含水率、pH、全氮、全磷、全钾、C/N及发芽指数变化规律及发酵后发酵产物的色泽、气味及蓬松度等指标,开展不同体积配比对鹅粪—玉米秸秆发酵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发酵高温期均达到3 d以上,其中体积比为3∶2组发酵温度最高达到60℃;发酵结束后,各组含水率均显著降低,体积比为3∶2组含水率最低,为59%;发酵过程中各试验组的pH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试验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增加,体积比为1∶3组全氮含量最高,为2.52%;体积比为1∶1、3∶2和2∶3组的全磷含量增加幅度较高,分别为0.60%、0.61%、0.57%。发酵结束后,除对照组外,各试验组发芽指数均达到100%,通过气味、颜色及蓬松度表明均已发酵完全。综合判断,鹅粪与玉米秸秆体积比为3∶2时进行混合发酵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高温高压灭菌处理棉粕、高温灭菌处理后再用黑曲霉固态发酵棉粕、直接对棉粕进行黑曲霉固态生料发酵3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固态生料发酵的脱毒效果与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后棉粕的脱毒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与高温灭菌后发酵棉粕的脱毒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嗜气芽孢杆菌的有效活菌数和芽孢数,采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0~36 h、接种量5%、温度37℃、转速200 r/min、起始p H值7.5、装液量25 mL/250 mL。优化后发酵菌液含菌量为5.8×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含菌量(2.2×10~9cfu/mL)相比,提高了163.6%;优化后发酵菌液芽孢数为5.5×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芽孢数(1.8×10~9cfu/mL)相比,提高了205.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粪草类、纤维类、草本类、木腐类4类菇渣发酵前后主要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对比4类菇渣发酵产物与草炭的理化性质,并探讨其潜在用途。结果表明:粪草类菇渣发酵后物理性状改善不明显,且部分化学性状变差,所以此类菇渣不宜再次发酵,宜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纤维类、草本类、木腐类菇渣发酵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发酵前,发酵后多数理化指标接近草炭,部分指标优于草炭。这3类菇渣经充分发酵后,可替代草炭用于配制工厂化育苗和无土栽培用基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洱茶后发酵过程接种种曲对咖啡碱及儿茶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在普洱茶后发酵的潮水过程中,加入发酵种曲,并按照常规方法设置对照,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后发酵,分别在一翻、二翻、三翻、四翻、出堆的过程中,取上层样、中层样、下层样以及混合样。通过对茶样应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咖啡碱、儿茶素的分析测定,探讨加入发酵种曲对普洱茶后发酵过程的影响。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加入发酵种曲的茶样组缩短了发酵周期,在茶叶品质上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各种乳酸菌在黑枸杞汁中的发酵能力和特性,选取新鲜黑枸杞汁,采用巴氏杀菌法灭菌,接种于不同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群成活数、pH值、花青素含量、总酚含量、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感官评测等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种乳酸菌能在黑枸杞汁中良好生长,活菌数均突破10~8CFU/mL;发酵48 h后,4种乳酸菌发酵的黑枸杞汁的pH值均低于3.5。与未经发酵的黑枸杞汁相比,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后的黑枸杞汁中花青素含量与黄酮含量提升最大,其中花青素提升了33.84%、黄酮提升了68.82%;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黑枸杞汁的总酚含量提升最多,提升了61.25%;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后,黑枸杞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升最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提升了163.50%、羟自由基清除率提升了59.44%;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黑枸杞汁有着最强的DPPH自由基去除能力,清除率为89%。经乳酸菌发酵后的黑枸杞汁口感上佳,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发酵能力要强于其他3种乳酸菌。该研究结果可为黑枸杞汁的益生菌发酵和益生菌果汁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木薯粉浓醪酒精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糖化酶活力及糖化规律,并比较了同步糖化发酵与先糖化后发酵工艺的发酵效果。[结果]在40~65℃范围内,糖化酶的活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高于65℃时,酶活力开始降低。60℃时糖化效果最好,0.5h糖化率为48.2%,8h醪液中葡萄糖含量达27.5%,已完全糖化。发酵前4h,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和先糖化后发酵工艺的发酵速度差别不大,4h后同步糖化工艺的产酒精速度明显优于先糖化发酵工艺。同步糖化发酵工艺中残还原糖、残总糖含量明显低于先糖化后发酵工艺,发酵效率达90.3%。[结论]采用同步糖化发酵工艺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的效果优于先糖化后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0.
柚子皮渣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皮渣为原料,以康宁木霉、白地霉、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为菌体,用卵清蛋白为标准品和双缩脲试剂制定标准曲线,探究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分别固态发酵后产单细胞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地霉与康宁木霉组合菌发酵效果最好,培养基发酵7d后蛋白质含量达到8.060g,占培养基干重的19%左右。发酵效果受温度、p H值、接种量、培养基含水量等因素影响,用正交实验获得白地霉与康宁木霉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最适p H值5.5,最适发酵温度25℃,最适接种量15%,最适培养基含水量65%,且各因素对发酵的影响大小为发酵温度培养基含水量接种量p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