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河源区的湿地退化现状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描述江河源区1986-2000年15年间江河源区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江河源区湿地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指出气候变化和江河源区自身脆弱环境的相互作用固然是江河源区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十几年来日趋加剧的人类活动对湿地退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及主导因素确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自然和人文因素中究竟那些因素是该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机理和演变强度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确立了影响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因素体系,建立了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主导因素确定指标体系;全国范围内选择了40位在生态环境演变研究方面具有一定造诣的科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权重打分,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温度、降水为主的自然因素和畜牧业为主的人文因素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并确定了各因素之间的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沙漠化防治高等教育是从原内蒙古林学院起步和发展的。本文回顾了沙漠化防治高等教育5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沙漠化防治高等教育取得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成果,展望了沙漠化防治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区现代沙漠化过程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青海玛多县为例,通过数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黄河源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对该区的实际调查,认为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均风速、总人口、牲畜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可能是影响该区沙漠化的因素.1976-1994年期间,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呈迅速扩展趋势,沙漠化程度呈加重趋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沙...  相似文献   

5.
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影响土地沙漠化因子主成分分析,本文定量阐述了土地沙漠化是众多因子作用下生态与经济不相协调的产物,其中人口压力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其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1978年MSS及1987、1996和2007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与沙漠化与沙漠化变化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27.7%,24.7%。近30a来,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增幅较大,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从相同时期的TM影像上提取的土地沙漠化数据,运用ARC/INFO软件和Access统计软件,分析科尔沁沙地近20年来土地利用和沙漠化土地的构成及变化特点、土地利用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草地和耕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未利用地面积较大,其它利用类型面积较小;15年来,耕地和林地增加幅度最大,草地减少幅度最大,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草地变为耕地和林地。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比例大,占一半左右,以中度类型为主;变化趋势是沙化面积增加,程度减轻。在持续强度利用条件下,面积广大的草地和耕地发生退化,由潜在沙漠化土地发展为轻度和中度为主的沙漠化土地;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小,在新增沙漠化土地中的比例亦很小。所以,草地、耕地等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大是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能加快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60年代沙漠历史地理研究创立以来,历史时期沙漠化成因一直是历史地理与第四纪学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研究材料、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早期历史地理学者多主张历史时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半干旱地区沙漠化主要原因;第四纪学者则认为自然因素,尤其是百年尺度气候变化在沙漠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不断的争论过程中,历史地理学与第四纪研究开始结合,对沙漠化成因的认识不断加深.近年来,区域内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差异较好的解释了历史文献所记载的优越自然条件与第四纪剖面显示环境信息的不一致性,成为历史地理与第四纪融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沙漠化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沙漠化的研究内容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沙漠化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沙漠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1)沙漠化与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结合,将恢复生态学的原理运用在沙漠化的防治中,促进了基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协调的沙漠化防治模式。(2)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区域沙漠化过程开展研究,揭示了沙漠化过程中的景观结构变化规律;从景观尺度对沙漠化的发生、发展动因机制进行了研究与补充,为沙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方法。(3)沙漠化研究与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密切结合也成为沙漠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方面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植物个体、种群、群落等水平的生态方面。总之,沙漠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重视,必将成为今后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0.
西藏山南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南地区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也是土地沙漠化强烈发展的地区之一。研究表明,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宽谷大面积河滩地中存在的大量沙源以及本区稀少的林地植被,加之本区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为本区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长而导致的草场严重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垦荒又加速了本区沙漠化的发展。在目前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下,本区沙漠化土地将以平均每年约4000公顷的速度扩展,预计到2000年和2025年,山南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将由目前176000公顷增加到200000公顷和296500公顷,分别比目前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3.6%和68.5%,使人类经济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变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黄河源区径流属典型的寒区径流,降水、冰雪冻土融水等共同成为径流量的补给来源,径流量的变化同时受到区域内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影响。采用互谱分析方法研究表明,黄河源区降水与径流周期波动间的关系明显好于气温与径流之间的关系,降水对径流量的主要周期波动变化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气温虽然对径流量的部分周期波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明显不如降水的影响。黄河源区径流量的波动变化对区域内生态环境有显著的影响,1980年代后期以来径流大幅下降使与河流水体相连并进行水量交换的湖泊、沼泽湿地疏干退化,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区草地荒漠化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美国NCAR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6模拟分析了三江源区草地荒漠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草地荒漠化后,源区地表温度白天升高晚上降低,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湿度减小;感热通量增加,潜热通量减小;边界层高度白天增加晚上减小,昼夜差增大,边界层内能量损失增加。综合分析说明草地荒漠化后源区气候变的更加干燥,不利于植被生长和水土保持,环境变的更加恶劣。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GIS的内蒙古沙漠和沙质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内蒙古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提取两期 沙质荒漠化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2000年全区沙质荒漠化现状,同时统计计算了内蒙古 中部地区十年内不同程度沙质荒漠化土地之间的转换面积,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建 立了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得出如下结论:①内蒙 古土地沙质荒漠化严重,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含沙漠和潜在沙质荒漠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 的67.72%;②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根据遥感影像特征及影像 解译结果可分三个纬度带,即呼伦贝尔沙质荒漠化带(48°—52°N)、阴山后山—浑善达克—科 尔沁沙质荒漠化带(42°—44°N)、阿拉善—毛乌素沙质荒漠化带(38°—40°N);③内蒙古中部地 区是沙质荒漠化严重且强烈发展的地区,中度以上沙质荒漠化土地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2%以 上;④内蒙古中部地区80年代末至2000年间沙质荒漠化土地净增约10万hm2;⑤轻度风蚀 荒漠化土地增加了121011.45hm2,中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增加了327831.59hm2,强烈和严重沙 质荒漠化土地分别增加了402497.13hm2和143998.67hm2;⑥沙质荒漠化的强烈发展,严重制 约着自治区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也威胁?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黄河源头玛多、玛沁两个气象站1961~2010年50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等检验方法分析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黄河源头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地表蒸发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加速了黄河源头草地退化和沙化。  相似文献   

15.
西藏沙漠化程度及其分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区域沙漠化程度概念出发,本文依据西藏沙漠化普查和荒漠化监测所得的1991年与1997年两期土地沙漠化数据,选择沙漠化土地占地率、重度沙漠化土地占地率、沙漠化土地年增率、沙漠化土地年扩大面积占地率四个指标,采用多指标加权综合指数法,对西藏各个沙漠化县(市、区)的沙漠化现状程度等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兼有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西藏沙漠化程度进行了区域概括与分区。评价结果,西藏65个沙漠化县(市、区)中有16个属于中度沙漠化程度,其余全部属于轻度,全区可划分出9个沙漠化程度区,其中轻度区4个、中度区5个,总体而言西藏土地沙漠化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6.
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资料可获取性和指标的适用性以及新疆沙漠化的具体特点,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工作在第三级区划中设计和采用了沙尘天气指数、土地覆被指数、植被盖度指数、大风指数和海拔高程指数作为区划主体指标,同时还采用了自然地理单元、县级行政区划界线、雨养植被界线、耕居地人口密度、人口耕居地比例作为辅助指标。最后,把由主体指标经指数和法合成的沙漠化综合评级指数作为最主要依据,划定三级区划界线。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塔里木河流域为对象,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现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73.60%.在荒漠化主导因素中,塔里木河流域以风蚀为主的荒漠化土地类型,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73.61%.在荒漠化程度中,以极重度为主,占荒漠化土地的35.41%;在荒漠化土地利用类型中,以未利用土地荒漠化为主,占荒漠化面积的48.45%;在空间分布上,以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奈曼旗1975,1985,1995年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各类型沙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沙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40.33%,40.14%.近30年来,林地、耕地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由22827 hm2,207493 hm2增加到121375 hm2,331442 hm2.草地减少幅度最大,南120 75l hm2减少到13 299hm2,主要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为:草地转化为耕地,沙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从沙地的空间格局特点来看,沙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以固定沙地的分布为主,在50%以上.从变化趋势来看,沙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沙漠化程度指数由O.24下降到0.19,沙漠化过程正处于全面逆转期.沙漠化的逆转主要表现为沙地向耕地和林地的转化,沙漠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草地和耕地向沙地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