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高孢子含量Bt制剂对桃小食心虫毒效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道国产高孢子含量Bt(1.6×10^4IU)可湿性粉剂对桃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室内和田间药效,及其与低浓度化学农药混用的试验结果。室内实验表明,在苹果上分别喷酒高含量Bt可湿粉1000和2000倍液后接虫,第3天幼虫蛀果率均为零;喷酒2.5%溴氰菊酯(3个供试浓度)的结果与之相同,亦无1头幼虫蛀入果内。但是,高含量Bt可湿粉2000倍液在田间的残效期较短,施药后第3天和第6天在苹果上接虫,死亡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用于防治甘肃武威枣园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农药,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表明,200亿/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500~1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0.5%苦参碱水剂400倍液处理防效较好,均达90%以上;200亿/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1500倍液、0.5%苦参碱水剂800倍液、0.3%印楝素...  相似文献   

3.
酸枣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蕾  沈宝成 《植物保护》1992,18(2):15-17
在陕西乾县枣子沟,桃小食心虫为害酸枣果率40%以上。为害酸枣的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均比苹果桃小食心虫小,一年发生1代。其越冬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田间发生期也比同纬度的苹果桃小食心虫晚20天左右。卵主要产在酸枣梗洼和叶背,幼虫对酸枣的为害期短而集中。酸枣桃小食心虫幼虫有4种寄生蜂,总寄生率高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4.
长枣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是桂东北枣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1989年虫果率高达38.01%,平均35.13%,虫果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30%以上,是目前长枣生产中极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作田间系统观察.据观察,长枣桃小食心虫在灌阳县新街乡枣区年发生2代.其以幼虫在树干周围2~15厘米深的土层中吐丝缀合土粒形成扁圆形茧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中,下旬出土,5月25日至6月10日为出土盛期;出土幼虫在地面爬行短时期后,又进入土里(土缝隙)或杂草中做夏茧化蛹,蛹期7~12天,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盛发期在6月25日至7月27日;产卵盛期在7月8日至30日;幼虫孵化盛期在7月17日至8月5  相似文献   

5.
王天喜 《植物医生》2016,(12):64-66
2014—2015年用4种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桃小食心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虫果率较低时,可用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或800 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在虫果率较高时,可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寄主生物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桃小食心虫不同的寄主生物型适应于各自寄主的物候期、果实形态和质地等,而在生活习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室内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枣和酸枣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始期和高峰期分别比苹果桃小食心虫晚8天和20多天,田间成虫发生期也约晚20天。恒温条件下前两者的前蛹期+蛹期都比后者短。3种寄主生物型的成虫产卵位置、幼虫蛀果、脱果位置及在果内生活时间各不相同。酸枣桃小食心虫体形较小,但3种寄主生物的雄蛾外生殖器尚无  相似文献   

7.
桃小食心虫地面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定旭 《植物保护》2002,28(3):18-20
连续 2年田间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 ,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期长达 70d以上,7月份出土量仍占20%以上。采用40%毒死蜱乳油300倍液于幼虫出土始盛期进行地面处理,40d后防治效果达83.3%。此法不仅防治效果好 ,而且持效期长 ,施药后50d防治效果仍有71.48% ,一次施药可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  相似文献   

8.
陕北枣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2001年在陕西省佳县产枣区通过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在枣树桃小食心虫第1代幼虫期用5%氯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25%功夫乳油2000倍液 ,第1代成虫期用30%桃小灵1000倍液和第2代幼虫期用来福灵乳油1000倍液 ,防效均在95%以上,其中5%氯氰菊酯乳油和5%来福灵还可同时兼治枣镰翅小卷蛾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省白银和张掖地区梨园, 利用三角形性诱捕器连续3年(2021年-2023年)监测了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和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该地区主要以梨小食心虫发生为主, 一年发生3代和不完全4代; 越冬代成虫约在4月上旬开始出现, 第1代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初, 第2代高峰期为7月上中旬, 第3代发生高峰期在8月底至9月中旬。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年诱蛾总量差异较大, 最高可达3 835头/诱捕器, 最低为412头/诱捕器。桃小食心虫在该地区1年发生2代, 且发生量较少, 全年诱虫总量在70头/诱捕器以下。通过对3个监测点3年数据的分析, 初步掌握了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在甘肃省这两个地区的发生规律, 为达到良好防控效果, 应选择越冬代高峰期之前, 即4月中旬进行第一次防治。  相似文献   

10.
桃小食心虫高致病力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源于不同地点或寄主的14株球孢白僵菌进行僵虫率、在虫体上菌丝生长时间、产孢时间及单虫产孢量测定,综合评价各菌株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致病力,选择较好的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基于僵虫率、菌丝生长时间、产孢时间及单虫产孢量4个指标,筛选出 3 株具有较强致病力的优良菌株Bb7、Bb9和Bb14;在孢子浓度为1.0×107 孢子/mL时,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73.33%、77.78%和80.00%, LT50分别为8.45、7.49、8.42 d;LC50分别为1.76×105、3.03×106、2.10×105孢子/mL。  相似文献   

11.
用小菜蛾测定苏云金杆菌毒力的感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感染方法,以3龄小菜蛾作供试虫,美国标准品HD—1—1980作对照的生物测定法,对H_3和H_5两菌株粉剂的毒力效价进行了比较测定,提出了检定该类制剂毒力适用和可靠的方法及其测定程序。  相似文献   

12.
室内生物测定表明,Bt液剂和不同比例的25%杀虫双混用对稻纵卷叶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3:1和1:1(Bt:杀虫双)混用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分别为265和298。1:1混用的毒效为杀虫双单用的1.71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1:1混用的防治效果接近于同剂量的杀虫双。  相似文献   

13.
在肥城县北山区,用花椒凤蝶核型多角体匀浆液(1.2×10~6多角体/毫升)喷雾,防治花椒凤蝶幼虫,经小区和较大面积试验示范(15和13天后调查),虫口下降率分别为84.9和81.8%;用该病毒与乐果混施,虫口下降率分别为89.3%和86.5%。混施区单株产量高于单施病毒区,两者混用除防治了凤蝶外,还控制了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白僵菌制剂不同剂型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在辽宁省昌图县进行白僵菌制剂不同剂型防治亚洲玉米螟试验。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在亩施菌量相等条件下,用可湿性粉剂喷雾,粉剂喷粉和手撒颗粒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用2.5×10~4亿孢子/亩剂量,在玉米心叶期防治一次,玉米螟幼虫可减少90.5~91.6%。用同上剂量和剂型,在两个乡镇1.2万亩玉米上大面积防治示范,三种施药方法玉米螟话虫数分别减少86.9%、80.7%和78.5%。其中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效果和防治工效均较高,防治费用较低,无粉尘污染,菌剂便于运输及贮存,且适合于超低量喷雾,有推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室内用“沙埋法”比较了两种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sp.(CB-2Y)和S.feltiae Agriotos对桃小食心虫的侵染力,结果表明CB-2Y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幼虫和冬茧的侵染力都高于Agriotos线虫。接线虫笫7天桃小食心虫LD50,CB-2Y组为49条线虫,而Agriotos组为158条;冬茧的LD50分别为1330条和24046条。在桃小冬茧开始活动期(6月15日)分别施用两种线虫,一个月后检查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率,CB-2Y线虫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griotos,在1024条线虫/桃小食心虫冬茧时(75条/cm~2),越冬代桃小食心虫的羽化率分别为8.2%和29.2%。  相似文献   

16.
蝉拟青霉防治菜粉蝶幼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蝉拟青霉对菜粉蝶幼虫有较强的致病性。田间试验,幼虫期喷洒2.4~1.8孢子,ml孢子悬浮液,感病率达65~70%。而在卵期施菌,可使90%初孵幼虫感病死亡。此菌可在一些自然基物上培养,能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室温下贮存一年不失活性  相似文献   

17.
八斑球腹蛛对褐飞虱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田间日捕食量为0.25~1.88头。试验室内,其功能反应可用Ⅱ型和Ⅲ型反应模型拟合;当空间容积增大时,为典型的S形Ⅲ型。为此,虫蛛比应是随褐飞虱密度、龄期结构和防治指标等变化的函数。  相似文献   

18.
农药对烟蚜茧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杀蚜农药的田间使用浓度,对烟蚜茧蜂的成蜂和僵蚜体内该蜂的毒杀作用进行了研究。对烟蚜茧蜂成蜂测定的结果,其毒性顺序为:溴氰菊酯>功夫菊酯>氧化乐果>来福灵>杀灭菊酯。在田间实际用药浓度下,来福灵对成蜂影响最小,但喷药后24小时接蜂,48小时后,其存活率亦仅40%。而对僵蚜中的蚜茧蜂均影响较小。其中氧化乐果羽化率达96.6%,杀灭菊酯、来福灵和溴氰菊酯达60.0~66.3%。  相似文献   

19.
室内试验,用微粒子虫Nosema furnacalis(Nf)和N.pyrausta(Np)系列浓度孢子接种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每头虫吞食15个孢子,绝大部分虫均可感染。Nf和Np对亚洲玉米螟的LD50分别为1255和29015孢子/头。LT50随Nf的接种剂量由1.5×10~5增至1.5×10~6孢子/头,而由7.4天减至5.2天。但在同样剂量下,Np对亚洲玉米螟的LT50要比Nf的长2.2至3.5倍。由此认为Np较Nf更适于作为玉米螟虫口的长效控制因子,特别是在Nf难以在亚洲玉米螟种群中持续的2~3代区。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鞍山地区舞毒蛾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在辽宁省鞍山、海城和岫岩县,共收集到舞毒蛾天敌36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9种,捕食性昆虫15种,病毒和白僵菌各1种。在幼虫期,优势种是病毒、窄腹凹眼姬蜂和绒茧蜂,可杀死56.09±20.75%的幼虫。蛹期主要是寄蝇和麻蝇,追寄蝇数量占75%以上,总寄生率为31.21±20.87%。研究表明,天敌对控制舞毒蛾种群数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