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灌溉旱作农业是通过旱地农业结合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使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年降雨量在250~800毫米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取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农林牧生产的农业.  相似文献   

2.
旱作农业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通过旱地农业结构和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和平衡增产,使农林牧等综合开发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用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雨养农业.全球1.4平方千米×109平方千米的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占15.8%,其余都是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的耕地面积约19亿亩,60%以上为旱地,仅7.2亿亩为灌溉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机械最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库,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这项技术是改变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又称之为“雨养农业”工程技术,它还包括各项种植方式的选择、土壤培肥、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以及旱作农业机械的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相配套,来合理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  相似文献   

4.
旱作农业是在旱区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耕作技术,在降水量偏少又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依靠天然降水而从事的农作物种植业。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或耐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旱作栽培耕作技术等。发展旱作农业是充分利用我国旱区农业耕地资源、发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山西传统旱作农业是为了适应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的自然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也是与传统生产条件相适应的产物。传统旱作农业是在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半干旱气候地区从事无灌溉的农业生产,其实质属于雨养农业。作物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于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当气候条件优越时,土地生产潜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充分发挥,产量大幅度上升。当出现不利的气候时,土地的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发挥受到限制,产量陡然下跌。  相似文献   

6.
旱作农业     
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们的农业研究重点在水浇地,而相对  相似文献   

7.
旱作农业是指在降雨量偏少,又没有灌溉的条件下,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它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旱作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正> 旱地农业简称旱农,在国外一般是指在降水有限的半干旱地区从事无灌溉条件作物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我国,旱农的含义包括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的旱作生产,除了作物生产之外,还包含牧业、林业生产,它的生产规律和技术措施既区别于灌溉农业,也区别于雨量很大而没有灌溉设施的雨养农业。 旱地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类型。目前世界上耕地面积为210×10~8多亩,其中有灌溉条件的不到15%,其余85%以上耕地都是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其中90×10~8多亩分布在年降水低于500mm的干旱和半  相似文献   

9.
环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耕地的98%为旱地,全年降水量300-450mm,且年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近年来干旱越来越严重,传统耕作制度不利于抗旱生产。如何通过农业耕作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最大限度地吸纳自然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是旱作农业技术的基本任务。为了探索旱作农业土壤耕作技术,从2003年开始,我们连续4a对传统耕作方式与春免耕和浅耕进行了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春免耕和浅耕的效应及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旱作农业区技术人员和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夏旱作农业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和实践2个层面对宁夏旱作农业进行了认识和把握。概述了宁夏旱作农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宁夏旱作农业区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旱作农业在提高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扶贫攻坚及生态建设等方面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划分出建国以后宁夏旱作农业技术发展所经历的5个阶段;围绕土壤贮水量、作物耗水量、降水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和耗水系数等水分性能指标,测算出宁夏中南部主要旱地作物目前均有1倍的产量潜力可供挖掘,提出了旱作农业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的技术途径;展示了宁夏旱作农业发展成效,重点总结了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创新集成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宁夏特色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1旱作农业基本概念及意义旱作农业是指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及有限水资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利用各种农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尽可能地提高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率。旱作农业是实现土、肥、水、光、温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农艺工程技术、低耗节灌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以提高单位农业用水产出和效益为目标的农业。旱作农业的技术取向,将是以工程、农艺、化控和生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5年秋冬至2006年春季降雨量只相当于常年降雨量的30%,干旱缺水已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旱作农业生产技术是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旱作农业技术可以分为农业工程技术、农艺栽培技术、覆盖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4大类.这些以培肥改土、蓄水保墒为核心内容,加以农艺配套技术,确保旱作农业区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旱作农业的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如在黑龙江地区,一般年降雨量都是较丰富的,如把水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住,就能满足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期的用水.其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12,(15):48
农业部、财政部近日召开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实现"五个转变",即:更加注重先进适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更加注重抗旱减灾技术应用,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影响,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更加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从广种薄收向高产稳产转变;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针对性,实现由分散布局向特色旱作农业格局形成的转变;更加注重提升旱作农业科技生产水  相似文献   

15.
旱作农业又称雨养农业,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利用天然降水而从事的农业生产,马铃薯产业正好迎合了这一自然规律。近年来,天祝县进一步研判县情,紧紧围绕"1342"发展战略,把发展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减缓干旱压力、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疆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旱作农业降水的利用状况。旱作农业1mm降水生产粮食只有3.0-6.0kg/hm^2,降水潜力敢只发挥了45%左右,表明了水前景广阔,从而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要走农业工程措施和农艺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袁鹏  王久波 《新农业》2014,(16):36-36
<正>旱作农业,指在降水偏少而灌溉条件有限的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主要通过尽量保墒和充分利用有效的自然降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在建平县针对的是165万亩旱地,主要技术模式如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一、旱作农业面临的问题1、缺水。目前解决方式主要是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又分为秋覆半膜、秋覆全膜、春覆半膜、春覆全膜,其中以秋覆半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延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为基础,从有效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入手,以扩大蓄水、有效保水、经济用水有机结合为主攻目标,对各项旱作节水技术进行深化、配套和创新,构建了旱作农业节水耕作技术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整体生产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可为进一步扩大旱作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延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便于同行们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节水、保墒、耕作等一系列综合农业节水技术措施,该项技术通过机械深松、节水灌溉、应用保水剂等方式,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用水量,确保一次播种拿全苗,该项技术适宜在的干旱地区推广应用。我乡玉米种植面积全区最大,应付春旱,节水灌溉技术值得推广。一、旱作玉米的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品种。春旱年份和地区要注意选择苗期耐低温、种子拱土能力强、籽粒灌浆和脱水  相似文献   

20.
西吉县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效果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宁夏西吉县通过1999-2000年实施国家计委立项投资的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使该县旱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项目核心示范区的旱作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到2 716.5 kg/hm2,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382.0 kg,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 280元,自然降水的生产效率达到5.87 kg/(mm·hm2),分别比实施前增长54.4%、27.3%、47.1%、56.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6%,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0.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7.8%,旱作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51.6%,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长8.6、10.2、4.9、22.4个百分点,辐射区和推广区的各项指标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并在项目实施中筛选出坡改梯、种植结构调整、补充灌溉、立体复合种植、抗旱增产化学剂调控、覆盖种植、深耕保墒、地力培肥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