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丰25大豆品种在15、22.5、30cm行距,播量66.7、55.6和44.4万株/hm^2情况下,分别增产1.4%、9.04%和23.39%,其中播量44.4万株/hm^2条件下,增产最高。在窄行密植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有效荚、单株粒重减少,密植后,大豆结荚部位上移,结荚主要集中在中、上部、以中部结荚高于上部结荚,下部结荚为最少,密度和行距不同对百粒重影响不大。在目前条件下,合丰25类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置9 ̄36株/m^2 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关,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 ̄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  相似文献   

3.
拟赤杨育苗合理密度和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赤杨一年生实生苗按6个密度级进行间苗,试验结果表明:拟赤杨育苗合理密度为45株/m2,其苗高60.70cm、地径0.71cm、高径比85.4、根重0.357kg、株重0.659kg、合格苗率97.9%.在灰泥田进行氮、磷、钾三因素三水平施肥试验,结果以不施氮肥、施过磷酸钙10g/m2和氯化钾10g/m2为最好,其苗高65.00cm、地径0.76cm、高径比85.5、根重0.453kg、株重0.770kg、合格苗率99.0%.  相似文献   

4.
在保定郊区建立4种密度的香椿矮化密植园,根据4年的研究,1-4年内以最高密度和高密度的产芽量最高,第4年采完芽后,对最高密度应进行疏伐,保留2.5株/m^2;中密度和低密度5-10年内可以不疏伐。结合采芽进行两种方式的整形,即矮干多侧枝型和灌丛型。  相似文献   

5.
生物钾肥的增钾效应及在烤烟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每667m^2施入0.3~0.7kg的生物钾肥,可使根周围10~13cm范围0~15cm深度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高30.2~48.6mg/kg与10kg/667m^2用量的硫酸钾肥效相当,烟草施用生物钾肥可提高移栽成活率24.2%~33.9%,其农艺性状有较大改善,增产烟叶9.9kg/667m^2,增长6.4%,上等烟叶比例净增2.2~6.0个百分点,产值增13.7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胞质不育材料在低温下产生微粉对制种质量的影响,采取父本于9月中旬育苗并在父本行每667m^2植2000余株,母本于晚秋11月上、中旬直播,且每667m^2留苗15000株左右。结果,花期父本植株高大、花势强,母本微粉发生较少。其杂种种子不育株率为9.5% ̄16%,比母本正常秋播杂种种子的不育株率32.4% ̄37.9%低16.4% ̄28.4%,制种产量可达799.5 ̄1240.5kg/hm^2  相似文献   

7.
密植条件下矮秆大豆合交9525-1生育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密植栽培条件下,矮秆大豆随密度增加植株增高、倒伏加重、单株生长量减弱。而群体干重、作物生长率在出苗后78天前(结荚末~鼓粒初期)随密度增大而增加;78天以后,以45株/m^2处理最高,其次是35株/m^2处理;叶面积指数则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从生育、产量及产量性状等综合表现以45株/m^2处理最佳,产量达3083.34kg/hm^2,叶面积指数为5.971。  相似文献   

8.
对渭北山旱地地膜高粱的示范表明,地膜高粱国同类地块的地膜玉米增产50%以上。其栽培技术要点为:播种密度9.0万 ̄12.0万株/hm^2,播种行距18 ̄25cm,每穴点种3 ̄4粒、保苗1 ̄2株,施农家肥5.25万kg/hm^2、尿素375 ̄525kg/hm^2(硝酸铵525 ̄675kg/hm^2)、普通过磷酸钙600 ̄750kg/hm^2。  相似文献   

9.
串珠藁本对小麦产量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控制串珠藁密度,研究了其在不同密度下对小麦造成的产量损失,当串珠藁本密度由0增至60万株/666.7m^2时,小麦产量损失由0增至37.7%。根据经济损失水平计算,串珠藁本的防除指标为4.3万株/666.7m^2,防除最佳时期为春小麦的3 ̄4叶期。  相似文献   

10.
枫香播种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总结了枫香一年生播种苗(1-0)培育中的种子催芽、苗期物候、年生长规律、苗木分级、合理育苗密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枫香播种苗速生期较长,年生长过程中出现1次高生长高峰,2次地径生长高峰:采用30ml/lH2O2或者5mg/kg三十烷醇水溶液浸种6小时,可提高场圃发芽率60%以上;枫香(1-0)苗木分级标准是Ⅰ级苗地径≥0.9cm,苗高≥87cm,Ⅱ级苗地径0.9~0.5cm,苗高87~75cm,Ⅲ级苗地径<0.5cm,高<75cm;合理育苗密度为65~85株/m2,每公顷产苗量65~85万株  相似文献   

11.
将冬小麦品种加690以4种密度处理(675万株/hm^2、525万株/hm^2、375万株/hm^2+抗寒剂)于1997年9月29日种植在长春。结果表明:在长春晚播冬小麦时,不同密度间的生育期和越冬率相似;密度增加到6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2.
刻叶刺儿菜发生密度对青稞产量损失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调查,初步探明了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setosum(Willd)Kintam,在青稞田不同发生密度对青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刻叶刺儿菜密度每m^2内1,2,3,4,5,6,7,8,9,10株时,青稞减产依次为0.9%,7.0%,11.1%,11.1%,14.3%,17.4%,18.1%,30.8%,30.3%,32.8%,刻叶刺儿菜发生密度对青稞减产的回归方程为:Y=0.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五因素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出渭北旱塬甘蓝型油菜在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多效唑5因素作用下,公顷产量超过2250kg是最佳农艺方案:播期为9月6日-9月8日,密度为20.91-23.10万株/hm^2纯氮193.4-242.1kg/hm^2,纯磷122.1-159.4kg/hm^2,多效唑喷施浓度51.4-76.4mg/kg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次序,播期〉磷肥〉氮肥〉多效唑〉密度;投入产  相似文献   

14.
在豫中南棉区,小地老虎一代低龄幼虫平均自然生存率为30.85%-39.13%左右,其为害棉苗的损失,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长,当每m^2有1头幼虫时,平均产量损失率达0.88%。此数值可作为该虫对棉苗为害的经济受害水平。在正常降水情况下,经济阈值为低龄幼虫2.5-3头/m^2;在无降水或雨后防治则为1头/m^2。  相似文献   

15.
烤烟合理群体结构和产质量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亩栽1212株的密度是烤烟优质适产的最佳群体结构指标,在该密度下其个体体生长良好,根系发达,两个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分别为2.37和1.8m^2/株,比对照增加3%;现蕾期的叶面积系数分别为2.5和3.3,成熟期为3.2和3.4;单叶重分为9.6g和9.1g;亩产达173.3kg,均达到优质产的各项生理指标。烟叶品质主要成分,总糖为20.18%,还原糖为15.22%,全氮为1.56%,施  相似文献   

16.
宜君县春玉米不同密度及施肥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氮肥、磷肥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筛选出9~10.5t/hm^2的农艺方案;密度51900~60750株/hm^2,施纯N169.5~214.5kg/hm^2;>10.5t/hm^2的农艺方案;密度60750~65700株/hm^2,纯磷58.5~90kg/hm^2。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定西地区旱农科研推广中心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系806,株高80~110cm,穗长9~12cm,千粒重42~48g;1991~1992年在全国北方春小麦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5771.4kg/hm^2,居参试12个品种(系)的第6位;抗白粉病,成株期对条锈菌条中29号、30号、HY-Ⅲ小种均免疫;现已累计示范种植2187.15万hm^2。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密度与鲜归产量形成的散点图趋势,用一元二次式y=b0+b1x+b2x^2作为密度效应模型,获得的最高产量密度为10.9万株/hm^2,密度为10.5万株/hm^2的效益最高,纯收益达31864.5元/hm^2。  相似文献   

19.
群众杨合理经营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测了650株各径级(2~32cm)发育正常的群众杨个体冠幅和胸径,根据冠幅和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回归方程CW=-1.976108+0.740680D1.3+0.007675228D21.3和N=3213.6869D-1.43250681.3来确定群众杨的合理经营密度管理数表,经统计分析推算,培育椽材密度为1425株/hm2,培育中径材为615株/hm2,培育30cm以上的大径材为300株/hm2,如果在培育檩材和大径材过程中计划间伐,则株数依据间伐的株数和次数而定  相似文献   

20.
东魁杨梅对主要矿质养分的年间吸收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东魁杨梅树体的解体调查结果表明,杨梅未结果幼年树(18株/666.7m^2)年间养分吸收量为N2.62kg,P2O50.37kg,K2O2.42kg,CaO1.29kg,MgO0.44kg,吸收比例为100:14:92:49:17。结果成年树(18株/666.7m^2,产量1350kg)年间养分吸收量,依次为9.4kg,0.9kg,10.6kg,4.7kg1.5kg吸收比例为100:10: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