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思潮的类型(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农业思潮的类型(下)沈阳农业大学于洪飞,戴俊英三、持续型农业(SustainableAgriculture)由于替代型农业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没有取得共识,8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能够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  相似文献   

2.
集约持续农业——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以来,各种农业思潮此起彼落。首先,现代农业获得了辉煌的成绩;6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开展了绿色革命;70年代出现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主张;80年代又代之以持续农业的强大思潮,第二次绿色革命也正在酝酿中。我们中国,还有发展中国家该怎么办?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对农产品的要求是方便、营养、卫生、安全、回归自然。无污染、无公害、反季节性农产品将备受青睐。而工艺型、风光型、保健型农产品也将应运而生。可以预见,21世纪人类农业将向以下几种类型发展。一、环境和发展要求:可持续农业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发生的几起“黑风暴事件”警示世人:“石油农业”、“常规耕作”并不意味着现代农业。在美国《犁耕者的愚蠢》一书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少耕、免耕技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与环境问题加剧,随着自然农业思潮的复苏、兴旺,20世纪六…  相似文献   

4.
国外现代农业的三种模式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各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现代化路径,总体上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主要形式,即自然资源丰富型的现代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型的高价现代农业和自然资源短缺型的效益农业。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后期,国外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思潮——持续农业迅速兴起,到90年代初,已成为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现将简要情况介绍如下:美国美国是最早倡导持续农业的国家,90年代初,美国国会通过了“持续农业教育法”,应用立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世界持续农业以农村发展(SARD)出现新的走向——新绿色革命的兴起,重新肯定绿色革命的伟大成就,分析了新绿色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指出了21世纪世界农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武装绿色革命,并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向以仿生农业与精确农业为主流的未来农业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唐超 《四川农场》2006,(4):14-16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就已拉开了农业现代化的帷幕。然而,随着农业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业态也发生着悄然变革,正在经历着由“石油农业”向知识农业的跃迁(如果我们将石油农业称为“现代农业”,则可将知识农业称为“新兴现代农业”)。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WTO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导向或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今年上半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势头,农业总产值1052.62亿元,农产品(WTO口径农产品+水海产品)进出口总额47.06亿美元。总结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牧产品持续增产,早稻生产形势良好,我省有85%以上的早稻面积种植了中优质稻。二是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应从数字化农业建设人手,用信息化带动市场化,推进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推动新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举措。90年代以来,测土配方施肥、平衡配套施肥等技术在本市得到广泛应用。但随增量农业向提质增效农业的转变,传统的常规施肥技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已不相适应。现代农业以数字化技术发展为标志,即发展数字农业。所谓数字农业,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农业技术、信息技术(GIS)和卫星定位(GPS)及遥感技术(RS),将一定区域的土壤性状和微环境参数数字化,并与不同农作物所需土壤、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现代农业环境政策实施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国家,虽然该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至今仅20余年,但日本政府通过完善农业环境法律体系、规范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加大生态农业研究项目投入、健全环境保护农业认证制度、落实环境保全型农业扶持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环境政策实施体系。日本现代农业环境政策的实施路径对中国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世界持续农业的进展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世界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评述了现代持续农业的各种类型及其本质,指出了中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分析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转变中依据中国国情,因地因时制宜,坚持农业与自然、经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地发展,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的产业属性和发展要求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阳 《农业展望》2007,3(1):32-36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类比分析,现代农业包括现代种植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和现代农林牧渔服务业。度量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关键是看一个国家(地区)农业向社会提供物质财富的能力,亦即农业向社会提供农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的能力。综合研究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未来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演化路径大致是:农业人口不断地被工业化、城镇化所吸纳,小农经营不断分化为种养大户和兼业农户,专业化高效型、多样化生态型农业逐渐形成,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发展齐头并进,从而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进入全面小康富裕社会、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持续农业模式及其对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阐述“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引入农业发展模式的概念,讨论了常规农业与持续农业的区别与历史渊源,强调了持续型农业发展模式对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同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探讨了如何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经验,尽快建立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国家的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和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类型国家的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和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陈厚基当今世界各国,由于发展持续农业的条件不同,农业生产水平存在差距,面临的挑战各异,要解决的难题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类型国家提出的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及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以环境保护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宏伟目标,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是主体,没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就无从谈起。而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让农民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广泛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具备提升产业需要的能力,掌握推进经营方式转变的本领,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持续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朱丕荣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战略和新概念人类从古至今,经历了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现在正向持续农业发展,这是农业进化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原始社会,人类可以从自然界里寻找和采收食物,不是用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一、生态农业的起源及概念 人类农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原始农业(约7000年)是第一阶段:传统农业(约3000年)为第二阶段:现代农业为第三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兴起成为农业发展的第四阶段。可以说生态农业是对石油农业反思后的选择,它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替代方式备受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后期,国外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思潮——持续农业迅速兴起,到90年代初,已成为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现将简要情况介绍如下: 美国 美国是最早倡导持续农业的国家,90年代初,美国国会通过了“持续农业教育法”,应用立法手段和拨给专项研究经费,提出了以有效利用农业投入、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的“低投入持续农业”,后又提出了以注重农业生态原则和各个生产环节的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合理使用化学制品的“高效率持续农业”。在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大力支持下,美国正在逐步实施持续农业的理论和构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白色农业(微生物工业型农业)理论的传播与实践,白色农业在21世纪将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岳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白色农业发展工作,于2003年专门邀请包建中(中国“白色农业之父”)等专家亲临岳池授课,着手做好白色农业开篇文章,带动岳池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在白色农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情况下,2005年初,县委、县政府郑重确立打造“全国白色农业第一县”的宏伟目标,实施白色农业强县战略,各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白色农业(微生物食用菌、沼气、微生物农药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福建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的紧迫性以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福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的4点对策建议:(1)深入开展宣传,唤起全民共识:(2)加大科技投入,构建技术支撑;(3)规划两型农业,构建生产体系;(4)规范管理程序,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