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硝酸钾和石灰氮打破苹果和葡萄自然休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打破苹果、葡萄的自然休眠。[方法]用浓度为1%、3%、5%、7%和9%的硝酸钾涂抹苹果品种嘎拉的休眠芽,用浓度为2倍液(石灰氮与水的重量比为1∶2,下同)5、倍液和8倍液的石灰氮涂抹葡萄品种巨峰的休眠芽,研究不同浓度的硝酸钾、石灰氮打破果树自然休眠的效果。[结果]2006年试验发现,浓度为5%、7%的硝酸钾打破嘎拉休眠芽的效果最好,平均萌芽率分别为72.00%和69.33%;2007年试验发现,浓度为5%的硝酸钾打破嘎拉休眠芽的效果最好,平均萌芽率为78.33%。2年试验发现,浓度为5倍液的石灰氮打破巨峰休眠芽的效果最好。[结论]浓度为5%和7%的硝酸钾打破苹果自然休眠的效果最好,浓度为5倍液的石灰氮打破葡萄自然休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在促成栽培条件下种植欧亚种葡萄不利因素,探求石灰氮对补充需冷量和打破葡萄休眠的效应及使用技术,对此项目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①在促成栽培条件下,欧亚种葡萄应用石灰氮涂枝,表现出明显的打破体眠的效果。②在石灰氮涂枝能打破休眠的前提下,石灰氮和大棚增温对其作用效果更显著。③大棚促成栽培的绝大部分品种必须用石灰氮或氰氨等涂枝来打破休眠。④应用石灰氮或氰氨来打破休眠要与环境因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无核白鸡心和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在休眠期利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氮、赤霉素和硝酸铵对其进行处理,力求找出打破休眠的最好药剂和最适宜浓度。通过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氮对打破温室无核白鸡心和户太八号葡萄均有明显的作用,尤其是20%的石灰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石灰氮在巨峰葡萄二季生产中的催芽效应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宁栽培的巨峰葡萄为材料,探讨石灰氮在巨峰葡萄早造收获后促进其第二季萌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石灰氮促进巨峰葡萄第二季萌芽的效果明显,使冬芽比对照提早5~8d萌动,且提高了萌芽率。  相似文献   

5.
为给"夏黑"葡萄的早熟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用20%石灰氮澄清液对"夏黑"葡萄进行了破休眠试验,结果表明,20%石灰氮澄清液能提前"夏黑"葡萄的生育期,使其萌芽早且整齐,花期缩短,成熟期提早;对生长进度的作用表现为叶片数多、蔓长长、单蔓叶面积大;在产量品质方面,表现为每667m2留梢数及每667m2果穗数明显增加,增产6.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石灰氮和水杨酸对油桃金山早红花芽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山早红油桃为试材,在花芽自然休眠进程的不同阶段施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氮和水杨酸后置于温室中进行萌芽培养,并对芽体内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初休眠期和深休眠期施用水杨酸对油桃破眠无效,后期休眠10%水杨酸对促进油桃破眠有一定效果,萌芽较对照提前8 d,最终萌芽率达100%;在整个休眠期石灰氮处理对破眠无效.②在初休眠期和深休眠期,石灰氮和水杨酸处理的花芽H2O2含量、抗氧化酶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③在休眠后期,芽体的H2O2含量很低,但石灰氮处理的有所升高,而水杨酸处理的则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较低水平上有所升高后再继续下降,但水杨酸处理的活性比石灰氮处理的上升幅度小;石灰氮和水杨酸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水平上升高,幅度大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在较高水平上缓慢下降,但10%水杨酸处理的在培养后期有所回升;石灰氮处理的呼吸速率变化幅度很小,但10%水杨酸处理的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2):140-140
一、低温集中预冷法。当秋末葡萄即将落叶时,监测夜间温度能下降至7.2℃左右,即可及时进行扣棚,并盖上草苫。此时扣棚不是为了升温,而是为了积蓄夜间的冷量,延长低温时间,进行预冷,以提前打破休眠。具体做法为夜间打开放风口.让棚室温度降低,而白天关闭所有通风口,盖草苫、遮光,保持低温。大多数的葡萄品种经过30-40d的低温预冷处理,便可满足低温需求量,即可开始白天揭苫升温生产。  相似文献   

8.
1、石灰氮的性质石灰氮,又名氰氨化钙,碱性,含氮15% ̄20%,不溶于水,吸湿性弱,能结块,是用石灰石加热生成生石灰,再与焦碳细粉混合加热到1800℃制成碳化钙(又名电石),再加热至700 ̄800℃时通入氮气使其与碳化钙反应生成石灰氮。石灰氮因含有游离碳素,故成品为黑色粉末,同时含有少量碳化钙,带有电石腥臭味,对人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施用不便。为了改变这些不良性状,通常加入少量矿物油做成颗粒物,以防止施用时飞扬对人畜造成影响。施入土中后遇水分解为氰氨盐,再经转化生成尿素,然后经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而水解成碳酸铵,就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了。…  相似文献   

9.
研究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和解除分子机理,是探索新的高效无毒休眠解除方法的前提条件。文章介绍葡萄芽休眠相关基本概念,详细分析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主因,以及光周期、激素、温度和水等影响因素作用情况,探讨生理休眠形成机理。根据休眠解除模型,探讨人工破眠处理下生理休眠解除分子响应机理,归纳研究成果支持论证休眠解除模型。预测葡萄芽休眠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葡萄成功实施无休眠栽培技术的关键在于花芽分化完成充分,果实采收以后保持足够的营养供应,在自然休眠开始之前导入新生长周期,避免其进入休眠状态,进而确保葡萄能够维持全年生长。就葡萄无休眠栽培技术通过机理分析、内涵以及在生产实践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对推进葡萄无休眠栽培技术的科学持续发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淡季鲜食葡萄的供应,提高生产者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市目前番茄种植面积15万亩,设施栽培12万亩,产值达11.5亿元,种植效益明显高于种植稻麦等粮食作物,也高于花生等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石灰氮不同用量对番茄病害、草害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石灰氮每亩最佳用量,对于指导相近地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葡萄果实提早成熟上市,可进行保护地栽培,利用加温设施生产,但过早加温,葡萄树体因没有充分完成自然休眠,则萌芽需要的积温非常高,在一定温度下达到萌芽所需天数多,萌芽前地上部处于干燥环境条件对葡萄枝蔓不利等因素,限制了我国北方地区葡萄提早栽培.  相似文献   

13.
以巨峰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赤霉素浓度对巨峰葡萄枝条冬芽进行处理,观测冬芽萌芽时间及萌芽率,测定葡萄冬芽可溶性糖含量在各处理中的变化。结果表明,50和100 mg/kg的赤霉素对提前打破葡萄休眠的作用比10和25 mg/kg赤霉素效果明显,50 mg/kg赤霉素处理萌芽率达50%以上,能预先打破葡萄的休眠,且在50 mg/kg赤霉素时,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迫休眠条件下葡萄生长发育规律,为延长葡萄采摘期、丰富都市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升温时间分别为10月15、30日及11月15日。[结果]利用冷库贮藏和温室栽培可使葡萄采摘期提前4个月以上。强迫休眠后葡萄的生育期较露地常规栽培推迟,因此,要保证在设定时期上市,其解除休眠的时间应比露地所需时间早10~15 d。[结论]该研究可为强迫休眠葡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解除休眠与升温的时间温室葡萄的升温时间,一般要在葡萄通过自然休眠后进行。打破自然休眠要求一定时间的低温,自然休眠不完全时,植株表现出萌芽期延迟且不整齐,甚至开花期也随之延迟。为了提早上市,在解除葡萄休眠的后期,可通过药剂处理来满足葡萄对低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石灰氮对设施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约化设施农业的发展,土壤连作障碍等问题日益严重。石灰氮兼有肥料和农药的特点,在设施农业领域得到了深入研究。现从石灰氮在设施土壤上的施用方法、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对设施蔬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等几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对石灰氮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设施土壤科学施用石灰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环境调控,减少休眠时间,观察葡萄萌芽期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法]以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设置休眠时间为14,20,27和33 d四个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通过适宜的温度调控,定期观察比较不同休眠时间对葡萄萌芽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通过不同休眠时间对葡萄的萌芽影响来看,休眠14 d结果系数最大,比CK提前39 d萌芽,休眠时间27d萌芽率较高,但葡萄成枝率、果枝率较低.[结论]适当控制休眠时间对火焰无核葡萄提早萌芽、萌芽率、结果系数等有利,但对成枝率和果枝率不利,还需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棚早熟葡萄栽培由于改变了生长发育环境,萌发新梢很少,并且发芽参差不齐,花穗孕育不良,结果枝形成少,造成产量很低。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站于2004~2005年连续2年时间在镇科技示范基地采用人工休眠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也解决了人工休眠与升温催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石灰性土壤的有效氮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碱解扩散法和碱性高锰酸钾法两大类方法在石灰性土壤有效氮测试中的适用性。各种碱解扩散法和经过我们修改包括NO#-3-N的碱性高锰酸钾法,都能很好地预测土壤中的有效氮。旱地土壤的有效氮测试中应把NO#-3-N的测定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