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青枯菌致病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青枯菌致病因子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康耀卫,毛国璋植物细菌性青枯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简称青枯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大病害。青枯菌可以为害多种植物,据最近报道其可侵染44个科数百种植物,比50年代初记载的33个...  相似文献   

2.
自稻叶及其它禾本科杂草叶片表面分离纯化985株细菌分离物,分别培养在NB液体培养基中,经8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加入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液中,测定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发芽,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从而筛选出13株对稻瘟病菌孢子芽管生长或附着胞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采用离体稻叶接种测定,进一步筛选得到3株拮抗细菌,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fluorescens(Xh216),Bacilussp.(Xh222)及Pseudomonassp.(Xh240).在离体条件下,Xh216,Xh222和Xh240对叶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3%,70.5%和67.4%.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菌的拮抗细菌筛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稻叶及其它木本科杂草叶片表面分离纯化985株细菌分离,分别培养在NB液体培养基中,经8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加入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液中,测定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发芽,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从而筛选出13株对稻瘟病菌孢子芽管生长或附着胞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采用离体稻叶接种测定,进一步筛选得到3株拮抗细菌,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Xh21  相似文献   

4.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寄主树栖伴生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感病寄生A100、A15和美×青杨树枝、干、根、叶上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伴生细菌有10种。它们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ioguka)、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丁香假单胞菌(P. syringae)、成团肠杆菌(Enterbacter agglomeran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栗褐芽孢杆菌(B. badiu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腊状芽孢杆菌(B.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这些细菌在感病杨树不同部位出现的频率各异,在韧皮部细菌种群较多.在心材则较少。  相似文献   

5.
赖世龙 《世界农业》1998,(11):32-34
青枯病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大连动植物检疫局赖世龙一、青枯菌的致病过程在自然条件下,青枯假单胞菌(简称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nF.F.Smith)一般从植物根部或茎部的伤口侵入,但也能直接侵入,即从没有受伤的次生根的根冠部侵...  相似文献   

6.
植物促生菌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目前植物促生菌应用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世界各国对植物促生菌开发和应用的现状,以及促生菌产品的商业化,剂型与施用媒介,同时简要介绍了加拿大植物促生菌的应用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葛诚  崔陈 《世界农业》1994,(10):26-27
植物根圈促生细菌及其研究(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葛诚,崔陈,吴薇三、PGPR的作用机理2.对豆科植物结瘤的促生作用Grimes(1987)等用恶臭假单胞菌M17菌株接种菜豆,在温室和田间的试验里均表明了增加共生体的结瘤作用。Polonenk...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圈促生细菌及其研究 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诚  崔阵 《世界农业》1994,(9):28-29
植物根圈促生细菌及其研究(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葛诚,崔阵,吴薇植物根圈促生细菌(PGPR,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的细菌群体,简称PGPR。过去研究不深入,目前,国际上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  相似文献   

9.
对人工养殖大鲵发生的“赤皮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鉴定出该病的致病菌为Ⅰ-型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发病大鲵表现症状为全身肿胀,呈充血发炎的红斑块和化脓性溃疡。菌株对链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鱼病康-I”均高度敏感。伤口涂抹氯霉素软膏和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发病大鲵,每天剂量为15mg·kg-1,7d后完全治愈,治愈率为93.4%.养殖中饵料加入“鱼病康-I”,可防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鸡的消化道中分离出2 株植物乳酸杆菌( Lactobacillusplanteru m ) 、1 株粪链球菌( Streptococcusfaeciu m) ,鉴定后进行菌种产酸耐酸、菌种安全性、菌种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菌株是安全的、在p H4 .4 ~7 .29 的范围内可以生长,且3 株菌配合产酸效果最好;然后用这3 株菌与动物营养教研室现有2 株酵母菌( Saccharo myces) ,选择1∶1 的配合比例,以玉米为发酵底物,制成1 种新型复合菌发酵剂。  相似文献   

11.
齿裂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生于八角科(Iliciaceae)披针叶茴香(IliciumlanceolatumACSmith)上的齿裂菌属(CoccomycesdeNotaris)一新种——八角生齿裂菌(C.ilicicolaLiu,Lin&Xi-angsp.nov.)。对该种进行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主、副模式标本存放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丰收菌(BacillusSP.W2-6)能提高麦株鲜重2.23%-19.3%,干重1.03%-14.31%,叶绿素含量3.61%-38.9%,净光合速率7.26%-11.53%,CAT酶活性22.23%-79.34%。SOD酶活性在三叶期时低对照,而拔节和孕穗期均比对照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无明显差异。该菌对小麦有较强的促生作用,并有随生育进程而提高的趋势。该菌不会引起小麦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3.
对采自新疆与宁夏荒漠植物上的9份拟腔座孢菌进行了分类研究,确认有4种:1个新种:钝孢拟腔座孢(PseudodichomeraobtusiconidicaZ.Q.Yuansp.nov.)、2个新组合:盐豆本拟腔座孢[P,halimodendri(P.Henn.)Z.Q.Yuancom.nov.]和桑拟腔座孢[P.mori(Sacc.)Z.Q.Yuan]及1个中国新纪录种:胡秃子拟腔座孢[P.elaeagni(Karsten)Hoehnel]。  相似文献   

14.
将起源于黄色菌(Flavobacteriumsp.KI72)的6─氨基己酸二聚体水解酶(EⅡ)基因以质粒pTS1209为载体,转入假单孢菌PseudomonasputidaNT1126中,得到具有EⅡ高表达活性转基因株,表明以假单胞菌为宿主进行EⅡ酶分子育种的可行性,并为EⅡ酶尚处于进化中的推论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15.
用电激转化法构建杀虫防病荧光假单胞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寄主范围质粒PUCP18和PUCP19为载体,用电激转化法,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CrylA(c)片段导入了荧光假单胞菌P303菌株。Southem印迹分析和Westem印迹分析分别证实CrylA(c)基因的导入和晶体蛋白在P303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复合菌发酵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从鸡的消化道中分离出2株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planterum)1株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faceium)鉴定后进行菌种产酸耐酸,菌种安全性,菌种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菌株是安全的,在pH4.4~7.29的范围内可以生长,且3株菌配合产酸效果最好;然用这3株菌与动物营养教研室现有的2株酵菌(Saccharomyces)选择1:1的配合比例,以玉米为发酵  相似文献   

17.
将起源于黄色菌(F lavobacteriumsp.KI72)的6-氨基己酸二聚体水解酶(EⅡ)基因以质粒pTS1209为载体,转入假单孢菌PseudomonasputidaNT1126中,得到具有EⅡ高表达活性转基因株,表明以假单孢菌为宿主进行了EⅡ酶分子育种的可行性,并为EⅡ酶尚入于进化中的推论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18.
高效苯胺降解菌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选择性富集、筛选,得到3株可以利用苯胺作为惟一碳源生长的菌株,经初步鉴定,它们分别为黄杆菌属(Flavobaclerium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经过混合菌种处理苯胺,在48h中204mg.L^-1苯胺的去除率达94.2%,染料废水中的苯胺(148mg.L^-1)去除率为81.6%。效果良好。可以认为,筛选出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析具有不同IAA分泌特性的促生菌在植物体内的存在模式及其促生机制.以不可产IAA的植物促生菌Lysi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CZ29和可产 IAA 的植物促生菌 Rhizobium ra-diobacter GF12为材料,分别接种于盆栽新中蔬四号番茄幼苗根部,以不接种菌株为对照,采用基...  相似文献   

20.
植物根际促生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其促生机制可以帮助植物获取营养物质、调节植物激素水平、增强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等。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探讨了植物根际促生菌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