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L-肉碱对母猪泌乳量及乳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对母猪补充L-肉碱能促进哺乳期仔猪的生长,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L-肉碱能促进母猪泌乳及其对乳汁成分影响方面分析,以阐明给母猪补充L-肉碱促进哺乳期仔猪生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胎次和泌乳阶段对荷斯坦奶牛血液乳成分前体物及泌乳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不同泌乳阶段的1~4胎奶牛60头荷斯坦奶牛饲喂相同全混合日粮,每15 d采集血液。血液检测参数有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总氨基酸(T-AA)5种乳成分合成前体物及甲状腺素(T4)、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胰岛素(INS)、催乳素(PRL)、孕酮(PRG)6种激素的含量。利用SAS 9.2中Proc Univeriate程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利用Proc Mixed线性模型评估胎次、泌乳阶段的固定效应。结果表明:1)胎次可显著影响泌乳奶牛血液INS及PRL含量(P0.05),而对血液COR、GH、PRG、T4及5个乳成分前体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泌乳时间延长,血液GLU含量逐渐递增,且泌乳早期(0~21 d)显著低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而泌乳早期血液BHBA和NE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同时血液T-AA含量在泌乳中期(22~100 d)显著高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泌乳阶段对奶牛血液COR、GH、PRG、T4和INS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对血液PRL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泌乳前期COR含量显著高于泌乳中期和后期(201~305 d)(P0.05),而泌乳后期的GH、PRG和T4含量均较高。本方法能提高利用生化检测指标评估泌乳荷斯坦奶牛代谢状态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奶牛养殖者监测奶牛健康状态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选择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每组4头牛。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2组分别饲喂2种不同粗饲料[苜蓿(MF组)、玉米秸秆(CS组)]的饲粮,饲粮的精粗比为45∶55。试验分为2阶段,每阶段20 d,其中预试期14 d,载体灌注期3 d,乳脂前体物灌注期3 d。在载体灌注期,MF组与CS组均接受载体灌注,分别命名为MFC_1组和CSC组;在乳脂前体物灌注期,MF组继续接受载体灌注(MFC_2组),CS组灌注乳脂前体物(CSF组)。测定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及乳成分。采集尾动脉和乳静脉血浆测定短链脂肪酸浓度和脂肪酸比例。结果表明:1)在灌注乳脂前体物前,CSC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产乳脂效率显著低于MFC_1组(P0.05),CSC组尾动脉血浆中短链脂肪酸浓度及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有低于MFC_1组的趋势(0.05≤P0.10)。2)灌注乳脂前体物后,CSF组产乳脂效率和乳蛋白率显著高于CSC组(P0.05),CSF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尽管在数值上仍然低于MFC_2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CSF组产乳脂效率显著高于MFC_2组(P0.05)。3)灌注乳脂前体物后,CSF组尾动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以及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CSC组(P0.05),且乙酸、丁酸及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MFC_2组(P0.05),短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有低于MFC_2组的趋势(0.05≤P0.10)。4)除CSF组丁酸动静脉差有高于CSC组的趋势(0.05≤P0.10)外,CSC组与MFC_1组、CSC组与CSF组、CSF组与MFC_2组乳腺对乙酸、丙酸、丁酸、短链脂肪酸的摄取量、摄取率和动静脉差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奶牛灌注乳脂前体物可显著增加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并达到与以苜蓿等为粗饲料相似的水平,且具有较高的产乳脂效率,但对乳腺内短链脂肪酸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奶牛乳腺中乳成分前体物对乳成分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成分的含量及组成直接影响牛乳的品质.本文主要综述了乳腺中乳成分前体物对乳糖、乳蛋白质和乳脂等合成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乳脂和乳蛋白质产量,改善牛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母猪乳腺组织生理结构及发育特点入手,探讨母猪激素对乳腺组织发育的影响,为提高母猪生产力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条件下泌乳奶牛对乳脂前体物的摄取和利用规律。选取体重为(617±21)kg、泌乳天数为(120±20)d的9头健康泌乳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重复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饲粮的精饲料配方不同,粗饲料相同均为秸秆,精粗比均为6∶4(分别称之为CSA和CSB组),余下1组以羊草、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为混合粗饲料,精粗比为4∶6(MF组),每组3头;试验期84 d,分为3期,每期28 d,包括21 d的预试期及7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各组产奶量及乳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MF组的泌乳效率显著高于CSA和CSB组(P0.05)。2)各组饲粮C16∶0和C18∶0摄取量差异不显著(P0.05);MF组饲粮C18∶1 c9摄取量显著低于CSA和CSB组(P0.05)。3)MF组动脉血浆中长链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均高于CSA和CSB组,特别是C18∶3 n3含量显著高于CSA和CSB组(P0.05)。4)MF和CSB组乳腺C18∶3 n3摄取量(日平均值)显著高于CSA组(P0.05);各组乳腺对其他长链脂肪酸的摄取量差异不显著(P0.05)。5)最终体现在乳中,表现为MF组的C18∶3 n3产量较CSA和CSB组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而原本乳腺摄取量无显著差异的C18∶2 n6(P0.05),在乳中产量显著低于CSA和CSB组(P0.05)。由此可见,相同粗饲料、不同精饲料饲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而优质的粗饲料即使在精饲料比例降低的前提下,对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产量仍可以产生影响,使其更倾向于有利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的畜牧业国家,我国猪类产品的数量排占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猪产品的消费量也达到了世界新高。然而,作为第一养猪国家,我国的养猪技术却不是最强的。要从一个养猪的大国转变成一个养猪的强国,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养殖场的生产和繁殖水平。其中母猪无乳以及乳汁分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养猪场的养殖规模和效益,是养猪场的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养猪场效益,进行猪无乳以及泌乳不足的治疗工作尤为重要。此文,我将进一步的分析如何判断猪无乳及泌乳分泌不足,并提出治疗猪无乳及泌乳分泌不足的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母猪乳腺发育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猪乳腺有3个快速生长期:90日龄到初情期,妊娠后1/3期,泌乳期。后备及成年母猪的营养、内分泌状况和管理水平均会影响乳腺生长。本文就影响母猪乳腺发育的激素、营养、管理等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乳成分中寡糖可在新生仔猪肠道中选择性地促进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快速繁殖.新生仔猪肠道早期菌群定植模式有许多肠道生理作用,如影响后期肠道菌群结构、抑制病原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发育和免疫耐受等.本文对上述方面进行综述,并同时讨论了母猪乳腺合成寡糖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已有大量研究表明,miRNA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细胞增殖与分化、激素分泌、新陈代谢、肌肉和脂肪的形成发育、免疫应答反应、疾病的发生和肿瘤的形成等.近年来miRNA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亮点.随着miRNA的发现及其功能研究的深入,有关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调控的研究也进入了miRNA调控的新层面.文章总结了乳腺发育和泌乳过程中miRNA表达的阶段特异性及健康乳腺和乳腺病变时miRNA的差异表达,综述了miRNA对乳腺发育和泌乳的调节作用,旨在为从miRNA层面研究乳腺发育及泌乳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乳蛋白前体物主要有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等。氨基酸不仅能影响乳腺内乳蛋白的合成,而且对乳脂的合成起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氨基酸在乳脂合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从乳腺对乳脂前体物的摄取规律、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角度综述了氨基酸对乳脂合成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乳脂合成机理及改进牛奶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microRNAs(miRNAs)在各种类型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iR-138参与乳腺发育周期过程中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试验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miR-138基因抑制剂,应用幼鼠体重称重法,检测miR-138抑制后乳腺泌乳量变化;应用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观测乳腺组织形态变化,抑制miR-138后,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增加,乳汁分泌量增加;抑制miR-138后,观察小鼠乳腺组织超微结构可发现,乳腺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收集尾静脉注射miR-138 抑制剂的小鼠乳汁,检测发现其乳糖、乳中酪蛋白含量均有所增高。研究认为,miR-138可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增加乳腺发育泌乳过程中乳的分泌,并且调控乳汁中重要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猪乳腺细胞分离培养及EGFP基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从猪乳腺组织中分离得到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将EGFP基因导入这些细胞.利用乳腺细胞堵养体系从成年猪乳腺组织中分离培养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EGFP基因导入这些细胞.结果,从成年猪乳腺组织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获得转EGFP基因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细胞之间紧密相靠,互相衔接,连接成片;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2~4枚,比较明显.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形.结果表明,可以从猪乳腺组织中分离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EGFP可以在这些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川西北高原的乳用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麦洼牦牛乳腺组织中的氨酰-Co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1(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1,ACSL1)、氨酰-Co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1、2(acyl-CoA synthetase short-chain family member 1、2,ACSS1、ACSS2)和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成员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3,FABP3)等乳脂代谢相关基因全泌乳期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整个泌乳期均持续表达;分娩后30 d(30 d )ACSL1、ACSS1、ACSS2和FABP3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比分娩前15 d(-15 d)显著增加(P<0.05),且达到最大值后逐步下降。产乳量测定结果表明,麦洼牦牛产乳量在120 d达到峰值,比乳脂代谢相关基因峰值表达水平晚90 d,其后产乳量逐步下降。结果表明,牦牛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在全泌乳期的表达规律可能与牦牛对青藏高原生存环境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观察了大鼠泌乳期和静止期乳腺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数量变化规律.并用阿尔新蓝一番红鉴别染色法(AB-S)进行了细胞化学分型研究。结果:AB-S染色显示,大鼠乳腺只存在黏膜型肥大细胞;无论是泌乳期还是静止期。乳腺肥大细胞大多分布于腺泡间和小叶问结缔组织中。细胞的形态各异,但细胞数量在静止期和泌乳期有显著差异。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乳腺肥大细胞的动态变化,可能与乳腺泌乳期腺泡上皮的生长和静止期腺泡问结缔组织细胞增生等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分娩后3种饲喂模式(产后不限饲、限饲3 d和限饲7 d后自由采食)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挑选遗传背景一致、体况和健康良好、分娩日期接近的3~6胎次丹系长×大母猪45头,分娩后根据体重、背膘厚度和胎次随机均分成3个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3组母猪饲喂相同的泌乳饲粮,执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