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L-肉碱对母猪泌乳量及乳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对母猪补充L-肉碱能促进哺乳期仔猪的生长,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L-肉碱能促进母猪泌乳及其对乳汁成分影响方面分析,以阐明给母猪补充L-肉碱促进哺乳期仔猪生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泌乳奶牛乳腺葡萄糖吸收、代谢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乳腺是合成乳汁的重要场所。葡萄糖是泌乳奶牛合成乳糖的前体物,并且与乳脂、乳蛋白合成密切相关。为提高泌乳奶牛饲料转化效率、泌乳量,有必要深入研究奶牛乳腺的葡萄糖吸收与代谢机制。本文从乳腺葡萄糖吸收方式、乳腺葡萄糖摄取的调控、乳腺葡萄糖代谢及调控3个方面,对泌乳奶牛乳腺的葡萄糖吸收、代谢及其调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乳腺代谢,调控乳产量、乳脂含量和乳蛋白含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腺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微生物也为机体发挥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随着16S rRNA基因测序等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成熟,人们对乳汁中微生物区系结构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健康奶牛的乳汁及初乳中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的微生物区系,若菌群结构紊乱则会发生乳腺炎,伴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显著降低。据报道,影响乳汁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奶牛的基因型、代谢紊乱及饲养条件等,而抗生素的使用不会对其造成显著持久的影响。这说明乳汁中微生物区系不仅受到机体的严格调控,并且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全面地了解乳汁微生物区系的特点,并在将来通过乳汁微生物区系指征乳腺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乳汁是植物乳汁管分泌的一些特殊物质。植物乳汁作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往往具有抑菌抗虫作用,许多植物的乳汁还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本文主要回顾了桑科植物乳汁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药用价值。其中重点介绍了桑树乳汁的抑菌抗虫功能以及桑科(桑树,无花果,见血封喉,榕树等)植物乳汁的降血糖,抗病毒,抗癌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水牛乳汁中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从水牛(Bubalus bubalis)乳汁中分离培养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建立经济、便捷的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分离方法。通过无菌收集高产奶水牛泌乳后期乳汁,将其与PBS按2:1(V/V)混匀离心;去除上层乳脂,取带少量上清的沉淀,与PBS按上述比例混匀再次离心;将脂肪层去除干净,取沉淀上方1 mL上清及沉淀分别接种于细胞培养皿。通过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生长曲线测定、细胞接种活力、RT-PCR等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从水牛乳汁的上清和沉淀中分离获得了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上清部分细胞和杂质较少;而沉淀部分则细胞和杂质较多。细胞呈典型鹅卵石样,无成纤维细胞,细胞活力好,多处于分裂期。当细胞增殖高度融合时,出现乳头状结构和分层生长现象。经免疫荧光鉴定,分离获得的水牛乳腺上皮细胞表达上皮细胞标志蛋白--细胞角蛋白18。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符合一般生物学规律。细胞接种存活率的测定结果显示,细胞活力好、贴壁能力强。经RT-PCR检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表达乳蛋白及乳脂合成相关基因。从乳汁中分离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成功建立了水牛乳汁分离乳腺上皮细胞的方法,为研究水牛泌乳机制、改善乳品质、提高产奶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电导率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隐性乳房炎(H idden Mastitis)也称为亚临床乳房炎(SubclinicalMastitis),特点是肉眼患牛的乳房和乳汁无异常,但乳汁培养有细菌,乳汁体细胞数增加,增加的多少可反映炎症的程度。奶牛乳房组织感染后,由于炎症的发生,乳腺合成脂肪、蛋白质和乳糖能力下降,渗透性降低,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Na 、C l-、HCO3-、蛋白质等成分渗出而进入乳腺泡,使乳汁成分发生改变。发生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的生理生化指标如体细胞数、电导率、pH值、各种酶等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牛乳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间接诊断隐性乳房炎。以下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7.
提高母猪泌乳性能的生理生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初乳和乳是新生仔猪成活、健康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哺乳仔猪的生长潜能以及制约因素 ,猪乳的组成特点和分泌规律。探索了调节和促进母猪乳腺分泌功能、改善乳成分和提高母猪泌乳量的可能途径 ,以利于断奶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8.
猪的初乳和乳是新生仔猪成活、健康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哺乳仔猪的生长潜能以及制约因素,猪乳的组成特点和分泌规律。探索了调节和促进母猪乳腺分泌功能、改善乳成分和提高母猪泌乳量的可能途径,以利于断奶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9.
乳汁是哺乳动物新生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来源。乳汁中蛋白质、脂类、糖及微量元素等成分被证明是婴儿成长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与免疫保障。近来,多项研究证实乳汁中存在一类小分子RNA——miRNAs。这类生物分子主要参与机体的基因表达调控,从而发挥生理、病理的调控作用。目前,该领域研究集中在乳汁中miRNAs含量水平的检测,但其功能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就人、牛、鼠等物种乳汁中mi RNAs的同源性及其在不同时期乳汁中的含量进行综述。同时,对乳汁miRNAs功能研究进行展望。乳汁miRNAs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乳汁成分、理解不同成分的功能,为改良配方乳粉等母乳替代品配方及完善相关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20,(2):410-417
奶牛乳汁外泌体中的microRNA(miRNA)在乳腺癌、炎症和其他乳腺疾病发生时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为了解及分析乳汁外泌体中可能存在的参与奶牛乳房炎抗性的miRNA,以健康牛及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差异表达miRNA为背景,结合目前已知的奶牛乳汁外泌体miRNA,利用Targetscan、miRDB、miRanda、Vesiclepedia、DAVID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筛选奶牛乳汁外泌体中可能参与奶牛乳房炎抗性的miRNA,并对其序列保守性、候选靶基因及靶基因参与的调控功能通路等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奶牛与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存在显著表达差异的miRNA 29个;Vesiclepedia数据库和NCBI检索文献共获得奶牛乳汁外泌体中的miRNA 66个,其中miR-223、miR-125b、miR-378b在两数据中共存,并在人与奶牛及其他哺乳动物之间高度保守。候选靶基因的KEGG功能通路分析显示,MAPK,p53、PI3K-Akt及miRNA的癌症作用、内质网蛋白加工、溶酶体和细胞凋亡等通路均被显著富集。表明外泌体中存在的3个miRNA对奶牛乳房炎发生时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均可起重要调控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可为奶牛乳房炎分子辅助选择标记的筛选以及跨物种机体免疫调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母体是仔猪胚胎期和初生时唯一的营养来源,也是哺乳期主要的营养源。妊娠期和泌乳期母体的营养和体况不仅影响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而且直接决定仔猪的生长。妊娠期添加纤维日粮能升高母猪血液VFA浓度,特别是乙酸浓度,它可以直接合成乳脂,提高乳汁能量。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调整母猪饲料组成可以改善产奶量和乳成分,从而影响仔猪生长性能。本文从仔猪的生理特点、日粮养分尤其是纤维和脂肪对母猪泌乳、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的影响以及调控仔猪生长的分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奶牛泌乳基因组学研究快速发展,在奶牛营养基因组学领域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已确定STA T5、mTOR、SREBP等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正向调控关键基因及SOCS3、GSK3Beta等负向调控基因,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更多的泌乳关键基因尚待挖掘以阐明乳品质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乳蛋白是乳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是衡量乳品质的重要指标,主要由酪蛋白、乳清蛋白和乳脂球膜蛋白等组成。乳脂球膜蛋白是乳蛋白的一个特殊亚群,具有抑制癌细胞、抗病毒感染、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此外,乳脂球膜蛋白与多发性硬化症、自闭症、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羊乳脂球膜蛋白的组成及其在不同羊品种、不同泌乳时期、急性期与正常期以及不同物种间的差异性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助于全面认识乳脂球膜蛋白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其分泌机制,为制订合理的羔羊断奶方案和开发科学的羔羊代乳粉配方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牦牛乳的生物学特点意义重大.与普通牛乳、羊乳和人乳的各营养素含量相比,牦牛乳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均高于普通牛羊乳,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乳糖及矿物质含量更接近人乳.另外,牦牛乳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功能性脂肪酸,是普通牛羊乳所不具有的.在安全性上,牦牛乳特有的蛋白质比普通牛乳蛋白质更不易引起过敏且容易消化吸收,所含共轭亚油酸的安全性评价实验与人群研究表明其无任何毒副作用.牦牛乳以其特有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可望为我国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增加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维持哺乳动物生命活动重要的"生物工厂",乳腺利用从流经血液中摄取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为底物合成乳蛋白。研究证实,氨基酸还可作为一种信号因子,通过乳腺内多种信号级联传导通路,调控乳蛋白基因的转录及翻译过程,从而影响乳腺中乳蛋白的合成。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是乳蛋白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主要调控路径。本文综述了乳腺JAKSTAT和m TOR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及氨基酸通过这些通路调控乳蛋白合成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阐明氨基酸调控乳蛋白合成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杨露 《中国乳业》2022,(8):15-18
优质牛奶的充足供给需要以奶牛的健康养殖为基础。益生菌在奶牛饲料中的添加对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和瘤胃微生态区系均有正面影响,可以通过增加奶牛瘤胃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同时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定殖,进而提高奶牛的机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本文对益生菌的功能、作用机制及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阐述,旨在为益生菌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脂肪是牛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透明包装的出现,光诱导乳脂肪的氧化成为导致牛乳品质劣化及酸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影响牛乳风味,而且氧化产物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本文综述乳脂肪光氧化的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为抑制乳制品光氧化、保证乳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乳糖、水和维生素等物质是牛乳中最主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乳成分含量相对稳定,脂肪含量波动较大,乳糖的含量则很少有变化。产生原因与胎次、品种和季节等因素相关。乳的热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牛的品种、饲料和泌乳期等,而这些内在或外在因素最终影响乳成分和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乳热稳定性。乳成分中对乳热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有非蛋白氮、乳蛋白和乳糖等。论文重点论述了乳成分对乳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也是婴幼儿配方乳粉(infant formula,IF)开发的金标准。精准模拟母乳的营养组分,是实现IF产品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更好模拟母乳脂质,依据已报道的母乳数据开发了新一代IF,然后对比分析母乳和新一代IF中总脂肪酸和sn-2脂肪酸与母乳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新一代IF和母乳在总脂肪酸和sn-2脂肪酸组成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相似性系数分别为>85%和>70%),表明新一代IF实现了对母乳总脂肪酸和sn-2脂肪酸的高度模拟。  相似文献   

20.
牛乳腺上皮细胞SNAT2对氨基酸调节乳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转运体钠离子依赖的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the sodium-dependent neutral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SNAT2)在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BMEC)中对氨基酸调节乳合成的影响。利用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原代BMEC,添加不同氨基酸(蛋氨酸(Met)、赖氨酸(Lys)和亮氨酸(Leu)刺激BMEC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和甘油三酯试剂盒检测SNAT2、酪蛋白(β-casein)基因的表达量和BMEC培养液上清甘油三酯的分泌量;将N-flag-SNAT2真核表达载体及SNAT2 siRNA分别转入细胞中进行SNAT2基因的过表达和敲低试验;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甘油三酯试剂盒分别检测SNAT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β-casein蛋白表达量和BMEC培养液上清的甘油三酯含量。结果显示,3种氨基酸(Met、Lys、Leu)均能显著促进BMEC分泌乳蛋白和乳脂,并激活mTOR信号途径,其中Met、Lys还能够显著上调SNAT2基因表达;SNAT2能够正向调节BMEC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合成,并激活mTOR信号通路,说明氨基酸激活mTOR信号通路是通过SNAT2基因介导完成的,进而调节了BMEC乳蛋白和乳脂肪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