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磷水平对30 ~60kg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胫骨性能的影响,探讨饲粮中磷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30头体重( 32.12±0.49) 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磷水平为0.38%(对照组)、0.43%、0.48%、0.53%、0.58%的玉米-豆粕型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53%磷水平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提高(P<0.01),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2)各试验组血清磷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53%磷水平组血清钙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胫骨长度及胫骨钙、磷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当饲粮磷水平为0.53%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但差异不显著(P>0.05);0.53%磷水平组胫骨脱脂烘干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30 ~ 60 kg生长猪饲粮磷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3%. 相似文献
2.
35~60kg生长猪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是按照理想蛋白质(IPP)的原理 ,研究35~60kg 生长猪DAA需要量 ,为我国猪饲养标准的修订积累资料。选用大白×长白杂交猪60头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随机分为5个处理 ,每个处理4个重复 ,每个重复3头猪(饲养于一圈)。5个处理饲粮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 %)分别为0.33、0.46、0.58、0.71和0.83 ,相应的CP( %)分别为8.61、11.33、14.06、16.67、19.29。饲粮等能(13.64MJDE/kg) ,等氨基酸模式 ,其可消化氨基酸模式Lys:SAA:Thr:Trp 为100 :60 :61 :18。试猪始重35.2±3.58kg,末重59.57±6.37kg。试验除考察生产性能外 ,在试验… 相似文献
3.
35~60kg生长猪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大白×长白杂种猪 6 0头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随机分为 5个处理 ,每个处理 4个重复 (圈 ) ,每个重复3头猪。 5个处理饲粮DLys水平分别为 0 .33%、0 .46 %、0 .5 8%、0 .71%和 0 .83% ,相应的CP分别为 8.6 1%、11.33%、14.0 6 %、16 .6 7%、19.2 9%。饲粮等能 (13.6 4MJDE/kg) ,等氨基酸模式 ,其氨基酸模式DLys:D -SAA :DThr:DTrp为 10 0 6 0 6 1 18。试猪始重 35 .2± 3.5 8kg ,末重 5 9.5 7± 6 .37kg。试验除考察生产性能外 ,还同时测定了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 :生长猪的ADG(Y1)、饲料转化率 (Y2 )均随饲粮DLys水平 (X)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当DLys水平分别为 0 .6 4%和 0 .6 6 %时 ,ADG和饲料转化率分别达到极大值 (76 2 .32g)、极高值 (2 .85 )。由此可推算 ,35~6 0kg生长猪达最佳生产性能的DLys、D -SAA、DThr、DTrp和CP需要量分别为 0 .6 5 %、0 .39%、0 .40 %、0 .12 %、15 .43% ,饲粮DLys/DE之比为 0 .48g/MJ。 相似文献
4.
22~42日龄黄羽肉鸡钙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胫骨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22~42日龄黄羽肉鸡的钙需要量。试验选用22日龄岭南黄羽肉公鸡1 200只,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1(对照组)肉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0.45%),处理2~6(试验组)肉鸡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石粉的试验饲粮,饲粮钙水平分别为0.60%、0.75%、0.90%、1.05%和1.20%,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自由采食与饮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钙显著提高了试鸡42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0.75%、0.90%、1.05%和1.20%钙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60%钙水平组(P<0.05)。2)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胫骨鲜重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胫骨折断力、脱脂胫骨干重、胫骨灰分含量、脱脂胫骨灰分含量、脱脂胫骨中钙和磷含量、胫骨灰分中钙和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0.90%和1.05%钙水平组胫骨性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血清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得出,以生长性能和胫骨性能为评定指标,22~42日龄黄羽肉鸡钙需要量分别为0.60%和0.9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拟按理想蛋白原理研究25~35kg 阶段生长猪最大生长成绩时的可消化氨基酸和蛋白质需要量。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法研究饲粮蛋白质(CP)和可消化氨基酸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 ,饲粮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分别为0.40 %、0.55 %、0.70 %、0.85 %和1.0 % ,DLys/CP之比为5 %。各处理组饲粮等能(DE为13.72MJ/kg) ,氨基酸模式完全相同。其中 ,赖氨酸与可消化含硫氨基酸(D -SAA)、可消化苏氨酸(DThr)、可消化色氨酸(DTrp)之比为100 :5… 相似文献
6.
25~35kg生长猪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法研究饲粮蛋白质 (CP)和可消化氨基酸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 5个处理 ,饲粮可消化赖氨酸 (Dlys)水平分别为 0 .4 0 %、0 .55%、0 .70 %、0 .85%和 1 .0 % ,Dlys/CP之比为 5%。饲粮等能 ( 1 3.72MJDE/kg) ,等氨基酸模式。其中 ,赖氨酸与可消化含硫氨基酸 (D-SAA)、可消化苏氨酸 (DThr)、可消化色氨酸 (DTrp)之比为 1 0 0 59 6 2 1 9。试猪为大白×长白杂交猪 ,平均起始重 2 5.1 8kg ,结束重 36 .86kg。结果表明 ,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 (Y1)和饲料转化率 (Y2 )均随饲粮赖氨酸水平 (x)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Y1(g) =-4 90 .4 2 7+ 2 6 91 .0 31X -1 50 1 .84 1X2 R2 =0 .996 2Y2 =9.891 -1 6 .784X + 9.36 5X2 R2 =0 .990 9当赖氨酸水平分别为 0 .8959%、0 .896 1 %时 ,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分别达 71 5g和 2 .37。由此推算 ,2 5~ 35kg生长猪达到最大生产性能的Dlys、D -SAA、DThr、DTrp及CP的需要量分别为 0 .896 %、0 .52 9%、0 .556 %、0 .1 70 %、1 7.92 0 % ,饲粮CP/DE为 1 3.0 6g/MJ,Dlys/CP为 5.0 0 % ,Dlys/DE为 0 .6 5g/MJ。 相似文献
7.
8.
生长猪苏氨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选择100 头体重(21-15 ±1-92) kg 的三元杂交( 杜洛克×长白×大约克) 生长猪, 探讨其对苏氨酸需要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饲粮。饲粮苏氨酸水平分为0-50% 、0-55 % 、0-60 % 、0-65 % 和0-70 % 5 个处理, 各处理饲粮其它组分相同。经回归分析得到2 个方程, 分别求导得出: 当苏氨酸(ThrI) 日采食量为10-05 g 时, 平均日增重(ADG) 最高; ThrI为7-93 g 时, 饲料转化率(FCR) 最高。对ADG 及FCR 进行综合考虑, ThrI以9-0 g 为宜。以平均日采食量1-42 kg 计, 饲粮苏氨酸水平应为0-63 % , 赖氨酸∶苏氨酸为100∶74。血清游离氨基酸及血清尿素氮检测结果与上述结论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
60—100kg肥育猪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大白×长白杂交猪60头,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圈),每个重复3头猪.5个处理饲粮DLys水平分别为0.30、0.41、0.53、0.64和0.75%,相应的CP分别为7.69、10.24、12.62、15.19、17.57%.饲粮等能(13.68MJ DE/kg),等氨基酸模式,其氨基酸模式DLysD-SAADThDTrp为100636720.试猪始重61.18±5.20kg,末重100.04±6.04kg.试验除考察生产性能外,试验还同时测定了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肥育猪的ADG(Y1)、F/G(Y2)均随饲粮DLys水平(X)的增加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当DLys水平分别为0.56%和0.55%时,ADG和F/G分别达到极大值(910.97g)和极小值(3.20).由此可推算,60~100kg肥育猪达最佳生产性能的DLys、D-SAA、DTh、DTrp和CP需要量分别为0.55、0.35、0.37、0.11、13.20%.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麦麸、花生粕、羽毛粉基础,研究在亚热带条件下服育猪蛋氨酸Mct需要量,生长猪基础饲粮(DE12.97MJ/Kg,CP14.4%,Cys0.31)含Mct0.20%,肥育猪基础饲粮(DE13.11MJ/kg,CP12.5%Cys0.21%)含ct0.18%。两种饲粮均以0.04%的梯度添加DL-Met共得5个Mct水平,参试猪为三元杂变猪生长期每个Mct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头猪;肥育期 相似文献
11.
甜菜碱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96头杜长大生长猪 ,随机分成 4组 ,以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碱 (10 0 0、15 0 0、2 0 0 0 mg/kg)对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及肉质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日粮中添加 10 0 0 mg/kg和 15 0 0 mg/kg甜菜碱组猪日增重分别提高 13.2 0 % (P<0 .0 1)、9.2 8% (P<0 .0 5 ) ,日均采食量分别增加 7.30 % (P<0 .0 5 )、7.33% (P<0 .0 1) ,料重比分别下降 7.93% (P<0 .0 1)、6 .5 5 % (P<0 .0 5 )。此外 ,10 0 0 mg/kg甜菜碱组猪的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7.15 % (P<0 .0 5 )、19.12 % (P<0 .0 5 ) ,胴体脂肪率与背膘厚分别减少 2 7.2 1% (P<0 .0 5 )、14 .86 % (P<0 .0 5 ) ;背最长肌中的肌红蛋白和肌内脂肪分别提高 34.2 1% (P<0 .0 1)、2 9.5 6 % (P<0 .0 1)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可代谢生脂物质(MLS)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影响。挑选体型相似、体重为28.15 kg±4.51 kg的18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营养水平相同但MLS水平不同的饲粮,MLS水平分别为70.51(Ⅰ组)、68.09(Ⅱ组)和40.58 g/d(Ⅲ组),试验期28 d,测定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同MLS水平对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均不显著(P>0.05);3组中Ⅱ组的料重比最低。3组间生长猪屠宰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胴体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组中,Ⅲ组的熟肉率显著低于Ⅰ和Ⅱ组(P<0.05),而其他肉品质指标如亮度值、大理石评分、滴水损失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后45 min及24 h肌肉pH变化差异很小(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3种不同MLS水平饲粮,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大部分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对于优化配方以及今后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木聚糖酶添加水平。选择80头健康、平均体重40 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木聚糖酶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基础饲粮上添加500、1 000和2 000 U/kg木聚糖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极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其中2 000 U/kg木聚糖酶组效果最好,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6.5%(P<0.01);2)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葡萄糖、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和D-木糖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3)饲粮组成和木聚糖酶可显著影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添加木聚糖酶可维持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2 000 U/kg木聚糖酶组肠道菌群结构和玉米-豆粕饲粮饲喂条件下接近。由此可见,添加2 000 U/kg的木聚糖酶可显著改善饲喂小麦基础饲粮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在木聚糖含量为11.2%的生长猪小麦基础饲粮中,木聚糖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 000 U/kg。 相似文献
14.
铜的来源和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铜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平均体重29.6kg的三元杂(杜×大×长)生长猪144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mg/kg硫酸铜、200mg/kg碱式氯化铜、100mg/kg小肽铜、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以铜含量计)。结果表明:100mg/kg小肽铜和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均能有效提高生长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其促生长效果与200mg/kg硫酸铜无显著(P>0.05)差异,而粪中铜含量分别下降了36.8%和48.4%(P<0.05)。 相似文献
15.
选取108头体重为6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作为试验动物,根据体重相近、公母比例相同的原则随机分为三个组。以CuSO·45H2O作为铜源,研究日粮中不同铜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中铁、铜、锰、锌含量及表观性状的影响。三个组日粮中铜水平分别为250mg/kg、150mg/kg和50mg/kg。结果表明,日粮中不同铜水平对猪的生长性能、粪便中铁和锰含量均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与使用250mg/kg和150mg/kg铜的日粮相比,使用50mg/kg铜的日粮极显著降低了粪便中铜的含量(P<0.01);但与使用50mg/kg和150mg/kg铜的日粮相比,使用250mg/kg铜的日粮显著降低了粪便中锌的含量(P<0.05)。并且不同铜水平日粮对猪的粪便颜色、形状、含水量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长期牦牛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8头1.5岁生长牦牛分为Ⅰ、Ⅱ、Ⅲ三组,分别饲喂含CP6.71%,10.14%,13.43%的日粮,用比较屠宰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氮代谢。结果表明:Ⅰ、Ⅱ、Ⅲ组日增重分别为54.06g,193.67g,247.47g,其中Ⅱ组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Ⅲ组与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Ⅲ组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应的尿氮(UN)排出(g/d·W ̄(0.052))分别为0.562,1.291,1.762,其中Ⅱ、Ⅲ与Ⅰ差异极显著(P<0.01),Ⅱ与Ⅲ差异显著(P<0.05);在氮沉积(NR)、采食氮利用效率方面,三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牦牛的维持需要量RDCPm=6.093W ̄(0.52),增重需要量RDCPg=(1.1548/△W+0.0509/W ̄(0.52)) ̄(-1)。得出的三个回归方程均呈强直线相关(P<0.01):1.UN与进食氮(NI)的回归方程UN(g/d)=-0.11W ̄(0.52)+0.4732NI(n=9,r=0.928)2.粪氮(FN)与干物质进食量(DMI)及NI的回归方程FN(g/d)=-0.7510(1+0.8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与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试验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进行14周的饲养试验(生长期6周、育肥期8周)。对照组饲粮采用普通加工工艺生产,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的复合维生素(生长期350 mg/kg、育肥期20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组饲粮均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其中试验1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0%和40%(试验2组:生长期280 mg/kg、育肥期16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B组;试验3组:生长期210 mg/kg、育肥期12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C组)。结果显示:1)生长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及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及平均日增重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2)育肥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各生长性能指标在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生长育肥猪饲粮,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优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且配方中减少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