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缺乏对幼建鲤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的影响.将300尾平均体重为(7.17±0.01)g的幼建鲤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饲喂磷含量为0.55%(对照组)和0.17%(缺乏组)的饲粮63 d.结果表明:磷缺乏引起幼建鲤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肝细胞空泡变性、溶解、坏死;胰腺腺泡坏死、崩解;头肾细胞裂解、脱落;后肾肾小管裂解、坏死;脾脏细胞裂解,空泡变性;心脏肌纤维溶解、断裂;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软骨消失;肌纤维部分崩解、坏死.由此得出,磷缺乏会造成幼建鲤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素缺乏幼建鲤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将 400尾平均体重为(7.72±0.02)g的幼建鲤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饲喂生物素含量为 0.010(缺乏组)和 0.151mg/kg(对照组)的试验饲料 63d。结果表明:生物素缺乏导致幼建鲤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肝细胞变性、肿胀;后肾肾小管细胞变性、肿胀;心脏肌纤维溶解、断裂,肌间间隙变宽;肌肉肌纤维萎缩、断裂,肌横纹模糊不清或消失;鳃小片粘连,严重者坏死、脱落,部分鳃弓处发生充血。由此得出,生物素缺乏会造成幼建鲤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
蛋氨酸对幼建鲤生长及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体重为(12.34±0.02)g健康建鲤864尾,平均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8尾。6个处理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39%、0.70%、1.00%、1.30%、1.60%和1.90%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饲料中蛋氨酸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幼建鲤增重、摄食量、饲料系数、蛋白、脂肪和灰分沉积率;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组织谷-草转氨酶活力、血氨浓度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料蛋氨酸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幼建鲤肝胰脏重、肝胰脏蛋白含量、肠重、肠长、肠蛋白含量、肠皱襞高度、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脂肪酶活力、肠碱性磷酸酶活力、肠Na+,K+-ATPase活力。试验结果说明,蛋氨酸可促进幼建鲤消化器官生长发育、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吸收能力、从而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肌醇缺乏对幼建鲤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幼建鲤的肌醇缺乏症及其缺乏对幼建鲤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为(10.31±0.04)g的健康幼建鲤36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饲喂含肌醇0和450 mg/kg的纯合饵料,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肌醇缺乏导致幼建鲤呈现体表出血糜烂、鳍条糜烂等症状;增重和摄饵量极显著降低(P<0.01);饵料系数极显著升高(P<0.01).肌醇缺乏极显著降低了肠道和肝胰脏重量和蛋白质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了肠道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γ一谷氨酰转移酶、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和Na+,K+-ATPase活性(P<0.01);极显著降低了攻毒前肾脏和脾脏重量,攻毒后存活率和血清补体C3、C4、类IgM含量、酸性磷酸酶、总铁结合力、凝集素效价和溶菌酶含量(P<0.01).综上所述,肌醇缺乏可导致幼建鲤的消化和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对幼建鲤(11.37±0.55g)投喂不添加和添加VA的两组试验饲料,研究VA缺乏对幼建鲤生长、组织及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VA缺乏组(添加0 IU,kg)幼建鲤的成活率、投喂量、增重、净蛋白质沉积率、肥满度、肝胰脏指数、肝胰脏VA含量、肠道皱襞高度均显著降低,说明VA是维持幼建鲤组织以及形态正常生长的必需营养素.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幼建鲤泛酸(pantothenic acid,PA)缺乏症以及泛酸缺乏对幼建鲤肠道酶活力和免疫应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择450尾健康幼建鲤,初重为(12.95±0.03)g,分别饲喂泛酸含量为4、25.56mg/kg和65.85mg/kg的半纯合饵料。结果表明:4mg PA/kg组幼建鲤出现厌食、生长缓慢、眼球突出、游动缓慢、体表和鳍条出血等症状。同时,泛酸缺乏显著降低幼建鲤体增重和内脏器官重量(P0.05),并且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Na+,K+-ATP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泛酸缺乏引起肠组织结构受损。泛酸缺乏导致幼建鲤攻毒后成活率降低。4mg PA/kg组幼建鲤红细胞(RBC)、白细胞(WBC)数量显著低于25.56mg PA/kg和65.85mg PA/kg组(P0.05),且25.56mg PA/kg和65.85mg PA/kg组差异不显著(P0.05);25.56mg PA/kg组幼建鲤白细胞吞噬率(LPA)、血清凝集素凝集效价(log2HA)、溶菌酶活力和IgM含量显著低于65.85mg PA/kg组(P0.05)。本试验结果证明,泛酸缺乏引起幼建鲤生长受阻,肠道酶活力和免疫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鲤鱼急性喹乙醇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试验对鲤鱼进行了喹乙醇急性中毒的病理学研究。喹乙醇对鲤鱼 (60± 5g)口服给药的LD50 为 :32 4 9 4mg/kg体重。中毒鱼表现出特征性的“应激性出血症” ,鳍条基部、嘴部和腹部充血、出血发红 ,肠道排出白色半透明粘液便 ,临死前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理组织学上 ,肝脂肪变性或水泡变性及凝固性坏死 ,肾上腺空泡变性 ,肠呈卡他性肠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心肌纤维空泡变性 ;鳃小片水肿 ,上皮增生、变性、坏死和脱落。超微结构上 ,心肌、肝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肿胀 ,嵴断裂、溶解 ,肝细胞内糖原颗粒减少。中毒早期肠上皮微绒毛断裂 ,脱落 ,随着病程的发展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22.35±0.06)g的健康幼建鲤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乳酸杆菌含量为0(对照组)、0.45×107、0.91×107、1.31×107、2.14×10 7和2.40×107 cfu/kg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通过60 d的饲养试验比较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和微囊苏氨酸对幼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选取平均初重为(13.61±0.02)g的健康幼建鲤3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和微囊苏氨酸的试验饲料...  相似文献   

10.
幼建鲤的烟酸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确定幼建鲤最佳生长时的烟酸需要量和探索饲料中烟酸对幼建鲤生长、饲料利用率和消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13.95±0.04)g幼建鲤900尾随机分为6组投喂不同烟酸水平的饲料(烟酸含量分别为11.30、14.87、24.90、35.33、44.59和59.66 mg/kg),进行10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烟酸水平的提高,幼建鲤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饲料转化率以及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沉积效率显著增加(P<0.05),且烟酸含量≥24.90 mg/kg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肝体指数、肝胰脏的蛋白质含量和肠道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肠体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饲料中较高水平烟酸能够显著增强幼建鲤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碱性磷酸酶、钠钾ATP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P<0.05).综上所述,增加饲料中烟酸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幼建鲤的生长、饲料利用率和肠道消化吸收酶活力;应用折线法确定出幼建鲤达最佳生长时烟酸需要量为31.12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11.
刘扬  池磊  冯琳  姜俊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8):1493-1502
本试验旨在研究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幼鱼期(18~75 g)随体质量增加,机体和组织器官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ASA)和抗羟自由基能力(AHA)的变化规律.试验选用均初体质量为(18.0±0.20)g的健康建鲤7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所有试验鱼饲喂相同的试验饲料,每隔14d称重取样1次,称重后,分别取血液、肝胰脏、肠道和肌肉组织测定抗氧化指标,共取5次.结果表明:血清、肝胰脏、肠道和肌肉中丙二醛和蛋白质羰基含量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分别在体质量达31.4和58.6g以后达到稳态(P>0.05);ASA和AHA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增强(P<0.05),均在体质量达40.1g以后达到稳态(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均在体质量达40.1g以后达到稳态(P>0.05);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均在体质量达31.4g以后达到稳态(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分别在体质量达31.4、31.4、31.4和58.6g以后达到稳态(P>0.05).综上所述,建鲤幼鱼随体质量增加,血清和组织中SOD、CAT、GSH-Px和GST等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强,低分子抗氧化物质GSH含量逐渐提高,从而使得ASA和AHA逐渐增强,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氧化产物含量逐渐降低,并最终达到稳态.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氨酸对幼建鲤疾病抵抗能力及免疫应答的影响.选择体重为(12.34±0.02)g健康建鲤864尾,平均分成6组,每组144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8尾),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39%、0.70%、1.00%、1.30%、1.60%和1.90%的饲料,饲养60 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17 d,考察蛋氨酸对幼建鲤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蛋氨酸水平极显著提高了攻毒前头肾体指数、后肾体指数、脾体指数、血液红、白细胞数量和攻毒后红细胞数量(P<0.01);显著提高了攻毒前白细胞吞噬率和攻毒后成活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率、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溶菌酶含量、补体C3含量、凝集素水平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抗体效价(P<0.05).由此得出,蛋氨酸通过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和提高特异性抗体效价从而提高幼建鲤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力,增强疾病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刘扬  池磊  冯琳  姜俊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8):1503-1511
建鲤肠上皮细胞( IEC)在24孔培养板中原代培养72 h并更换无血清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12 h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除其中1组作为空白对照外,另外6组均加入100 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以建立IEC氧化应激模型.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16 h后,将培养液分别更换为含0(空白对照组)、0、4、10、16、22和28 mg/L维生素C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72 h后取样测定指标,以考察不同维生素C浓度对H2O2诱导的建鲤I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100 μmol/L H2O2处理导致IEC存活数量减少,仅形成一些小细胞集落,并显著降低IEC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和蛋白质含量(P<0.05),提高IEC中丙二醛及蛋白质羰基含量以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使建鲤IEC产生了氧化应激;2)维生素C显著提高IEC的抗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P<0.05),缓解由H2O2导致的建鲤IEC氧化损伤.综上可见,维生素C可提高建鲤IEC抗氧化能力,有效保护IEC免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1±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T0组,作为对照组)、2×10~7(T1组)、2×10~8(T2组)、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T3组)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1组和T2组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T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T1组团头鲂幼鱼的肝脏抗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该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显示摄食不同添加量枯草芽孢杆菌饲料的团头鲂幼鱼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5)采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鱼体进行攻毒,各组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但T1组和T2组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T3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其体成分和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豌豆分离蛋白和豌豆浓缩蛋白替代饲料中33%、66%和100%鱼粉(对照组鱼粉10%)配制与对照组等氮、等能、等赖氨酸、等蛋氨酸和有效磷的试验饲料(其中豌豆分离蛋白用量3%、6%和9%,豌豆浓缩蛋白用量4.5%、9%和13.5%),饲养初始体重(18.53±0.35)g的建鲤75 d。结果表明:豌豆分离蛋白替代100%鱼粉组增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豌豆蛋白替代鱼粉对成活率、肥满度和肠长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肝胰脏指数,其中豌豆分离蛋白替代100%鱼粉组和豌豆浓缩蛋白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豌豆浓缩蛋白替代100%鱼粉组可观察到对适口性有不良影响。由上述结果可得出,豌豆分离蛋白和豌豆浓缩蛋白均可作为鲤鱼料的蛋白源,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为标识结合适口性推荐豌豆分离蛋白可完全替代鱼粉,适宜用量9%;豌豆浓缩蛋白可替代33%鱼粉,适宜用量4.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鱤幼鱼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鱤幼鱼赖氨酸的需求量.试验设计7组等氮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蛋白质源全部为结合蛋白(鱼粉和酪蛋白),试验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利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并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L-赖氨酸盐酸盐使赖氨酸水平在1.9%~4.5%之间(0.5%的梯度).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36±0.08)g的鱤幼鱼378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使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后,鱤幼鱼的生长性能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3.46%和3.94%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5%、2.95%、3.46%和3.94%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鱤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饲料赖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鱤幼鱼可以利用饲料中的晶体氨基酸,利用效果与饲料氨基酸组成的平衡性有关;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得出鱤幼鱼赖氨酸需求量为饲料干重的3.40%(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饲料干重的46%).  相似文献   

17.
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的鱼油、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和猪油作为单一脂肪源,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35%,总能15mJ/kg)的试验饲料,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以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鲤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脏脂质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重为(5.83±0.01)g的鲤鱼7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以鱼油组最好,猪油组最差,且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GR、PER和FCR在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鱼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鱼油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而粗脂肪含量最低.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以鱼油组最高,其次是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以猪油组最低.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表现为:亚麻籽油组>豆油组>鱼油组>菜籽油组>猪油组.猪油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脂肪源对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以鱼油组最高,猪油组最低.由此可见,鱼油是鲤鱼较适宜的脂肪源,而猪油不适宜作为鲤鱼的单一脂肪源,会损害肝胰脏健康,进而影响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