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前期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产后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选取预产期、胎次、体重相近,上一个泌乳期时长、产奶量相近的21头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在围产前期(产前21 d内)饲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2%(A组)、13.07%(B组)、14.02%(C组),产奶净能均为5.50 M J/kg的3种不同饲粮,研究其对奶牛产后1~30 d的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后1~30 d,B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比A、C组高5.41%、5.85%(P0.05)。产后30 d,A、B和C组体重分别损失6.30%、5.03%、8.22%,C组体重损失最高。B组与其他2组相比,有增加产后产奶量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2~10 d,B组的乳糖率比C组高4.31%(P0.05)。围产前期B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比A组高12.56%(P0.05)。2)产后10、20、30 d,B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分别比C组高31.41%、29.47%、21.38%(P0.05)。分娩当天,B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比C组高12.98%(P0.05)。产后30 d,B组血清白蛋白(ALB)、瘦素(LP)含量分别高于C组14.69%、5.97%(P0.01)。产后20 d,B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均比A、C组低3.57%(P0.05),血清胰岛素(Ins)含量分别比A、C组低7.26%、12.47%(P0.01)。产后30 d,B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比C组低4.94%(P0.01)。综上,饲粮粗蛋白质水平13.07%为围产前期适宜饲粮粗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尿素氮(MUN)、氮(N)消化及血液尿素氮(BUN)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16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4个处理的饲粮能量相近,CP水平分别为12. 72%、13. 52%、14. 43%和15. 37%。试验分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15 d,后5 d为样品收集期。奶样收集3 d,同时收集粪便,每期最后1 d晨饲前空腹采集血样。每天测量产奶量和干物质摄入量。结果: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产奶量组间差异不明显(P>0. 05),除了MUN随着饲粮CP水平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以外,其他乳成分影响不显著(P>0. 05),高蛋白质水平组MUN明显高于低蛋白组(P<0. 05)。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氮的摄入量明显增加(P<0. 05),同时N的排泄量和消化率也不断增加,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BUN和MUN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蛋白质组的BUN明显高于低蛋白质组(P<0. 05),而对其他血液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 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能够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MUN、BUN的变化,且两者变化趋势一致,而对产奶量、N消化率影响不明显,MUN可以代替BUN成为检测奶牛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不同日粮蛋白质(CP)和赖氨酸(Lys)水平对奶牛产奶性能、氮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择4头经产中国荷斯坦牛,随机接受4个日粮处理。分别为12.5%CP和0.45%Lys的日粮1、12.5%CP和0.60%Lys的日粮2、14.1%CP和0.45%Lys的日粮3及14.1%CP和0.60%Lys的日粮4。试验期共72d,分为4期,每期18d,其中每期最后4d为收集期。结果表明,无论蛋白质水平是否变化,当日粮赖氨酸水平从0.45%提高到0.60%,奶牛的产奶量、乳氮产量和氮利用率均提高,乳蛋白率略呈上升趋势;日粮赖氨酸水平还可以通过调节奶牛激素分泌和血尿素氮的水平,影响奶牛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20头泌乳中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试验,试验分为4组.每组5头奶牛。其中第4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精料.第1、2、3组分别在基础精料中分别添加0.05%、0.1%、0.15%的复合酶。试验中测定复合酶制剂对奶牛泌乳量、乳脂率、乳糖、和乳蛋白含量。结果表明:试验2组奶牛的产奶量与试验1、3、对照组相比在整个产奶期间显著提高,分别提高2.20%(P〈0.05)、6.25%(P〈0.05)、9.05%(P〈0.05)。各试验组奶牛的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而对乳汁质量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以添加0.1%的量最合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荷斯坦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方法]:对进口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与中国荷斯坦奶牛抗病性及产奶性能进行了比较,分别统计了供试动物的乳房炎,营养代谢病,肢蹄病产后病的发病数量。[结果]:表明乳房炎发病率牛比本地的牛高0.93%,营养代谢的发病率高2.73%,肢蹄病发病率高4.64%,产后病低于本地牛(进口牛0%,本地牛1.65%),进口牛在规模化场生产性能有较好发挥,305d产奶量上为6 717.59kg,高于产地5 000kg;养殖小区生产性能未得到很好发挥,305天产量低于5 000kg。[结论]:良好的饲养管理水平是发挥奶牛潜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索奶牛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血液常规指标,为荷斯坦奶牛低温应激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支撑及科学依据,并对该地区冬季奶牛饲养管理及耐应激个体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某规模化奶牛场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了秋季(2018年10月24日至2018年10月30日)、初冬(2018年12月4日至2018年12月10日)和深冬(2018年12月25日至2018年12月31日)牛舍温湿指数(THI),并分别采集了15头荷斯坦奶牛血液样本,测定了9种血液常规指标,同时收集了试验牛群的8项产奶性能数据,分析荷斯坦奶牛在秋冬季节产奶性能及血液常规指标的变化规律,筛选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血液常规指标。结果显示:秋季,牛舍平均温度为8.0 ℃,平均THI为49.38,说明试验牛群在该时期处于非低温应激状态;初冬,牛舍平均温度为-6.4 ℃,平均THI达到23.56,在168 h监测期,有92 h -8≤THI < 25,76 h 25≤THI < 39,试验牛群在该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中度低温应激状态;深冬,牛舍平均温度为-7.59 ℃,平均THI达到21.86,有43 h 25≤THI < 39,117 h 8≤THI < 25,试验牛群在该时期绝大部分时间处于中度低温应激状态。随着温度下降,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 < 0.05);冬季奶牛血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单核细胞数(MO)、淋巴细胞数(LY)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 < 0.01;P < 0.05);除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计数外,其他各指标在初冬与深冬间差异不显著(P > 0.0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各季节间变化不显著(P > 0.05);与秋季相比,初冬、深冬奶牛平均日产奶量(AMY)分别下降0.71和1.17 kg/d(P < 0.01);初冬乳脂率(FP)、乳蛋白率(PP)、脂蛋比(F/P)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 < 0.05;P<0.01),深冬时期恢复至秋季水平(P > 0.05);乳中非脂肪固体物质率(SP)在初冬显著下降,在深冬显著上升(P < 0.05);初冬、深冬乳中体细胞数(SCC)分别比秋季高1.84×105、1.63×105 个/mL(P < 0.05);乳糖率(LP)及酸度在各时期均无显著差异(P > 0.05)。综合以上结果,冀北寒区荷斯坦奶牛在秋季处于非应激状态,在初冬和深冬处于中度低温应激状态,且牛群的生理指标和产奶性能受气候影响较为严重;奶牛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为受气候影响变化较为灵敏的血液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7.
竹提取物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竹提取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其适宜添加比例。[方法]试验选择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相近中国荷斯坦牛9头,随机分为3组,采用3×3重复拉丁方设计。A组饲喂基础日粮;B、C两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30 g/d和60 g/d的竹提取物。[结果]添加竹提取物对日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C组乳脂率分别高于A和B组10.55%(P〈0.01)和7.35%(P〈0.05),乳蛋白率高4.00%(P〈0.05),标准产奶量、乳干物质、非脂固型物均较A组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LDL-C浓度C组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全血锌及血清HDL-C浓度C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60 g/d竹提取物,可以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优化奶牛体内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浓缩料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氮代谢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将泌乳早期、生产性能一致的60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各组奶牛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0%、15%和20%的浓缩饲料,同时在整个8周的饲养试验期间自由采食水稻秸秆。结果:20%蛋白质组奶牛的干物质和水稻秸秆摄入量及4%脂肪校正乳和乳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10%蛋白质组(P<0.05),同时20%蛋白质奶牛泌乳量、乳脂肪产量也显著高于10%和15%蛋白质组(P<0.05)。20%蛋白质组奶牛乳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5%蛋白质组(P<0.05)。随着浓缩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乳尿素氮含量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随着浓缩料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氮摄入量、尿氮和总氮排泄量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20%蛋白质组奶牛乳氮含量、粪氮排泄量和氮平衡均显著高于10%蛋白质组(P<0.05)。与10%蛋白质组相比,15%和20%奶牛组氮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降低25.92%和30.76%(P<0.05)。随着浓缩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瘤胃氨氮浓度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与10%蛋白质组相比,15%和20%蛋白质组奶牛瘤胃丁酸浓度分别显著提高28.44%和26.86%(P<0.05)。结论: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0%的浓缩料提高了泌乳早期奶牛的采食量、泌乳量及乳脂肪和乳蛋白产量,但增加了氮排泄量,对微生物氮的合成无负面影响。[关键词]粗蛋白质|奶牛|生产性能|氮代谢|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旨在研究荷斯坦奶牛异常行为与其产奶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为调控异常行为的发生以改善奶牛产奶性能提供思路.分别从饲养管理、饲喂方式相似的4家规模化奶牛场(北京、山东、河北、江苏各1家)选择1个100~300头的高产泌乳牛群,共计630头无临床疾病记录的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切片式观察,每天于08:00—17:00(08:...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处理和利用秸杆的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处理。单纯物理处理常常效果不佳;化学处理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存在成本高、环境污染和难以规模化、商品化等问题;生物学处理主要包括青贮、微贮和发酵等方法,虽具有无污染、无毒害等优点,但也存在处理时间长、效果不稳定和成本较高等问题。说明仅靠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4个处理的饲粮CP水平分别为12.56%、13.96%、15.53%和16.93%.试验分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18 d.在4d收集期内,全量收集粪、尿,每天测量产奶量、乳成分和干物质摄入量(DMI),并在收集期最后1d采集血样.结果表明:4个饲粮处理的DMI基本相同(P>0.05);饲粮CP水平12.56%的产奶量和能量校正奶(ECM)明显低于饲粮CP水平13.96%至16.93% (P <0.05),饲粮CP水平13.96%至16.93%的产奶量和ECM基本相同,其中饲粮CP水平13.96%和16.93%的产奶量分别为28.18和28.72 kg/d,ECM分别为32.64和32.04 kg/d;乳成分中仅乳蛋白率随着饲粮CP水平增加而提高(P<0.05);饲粮CP水平12.56%和13.96%的乳氮效率明显高于饲粮CP水平15.53%和16.93%(P<0.05或P<0.01);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尿氮排出量不断增加,乳氮排出量也缓慢上涨,体内氮沉积显著增加(P<0.05或P<0.01),只有饲粮CP水平16.93%的粪氮排出量明显增加(P<0.05);饲粮CP水平12.56%的血液瘦素浓度最高(P<0.05),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糖、非酯化脂肪酸( NEFA)和β-羟丁酸(BHBA)浓度较高;而饲粮CP水平16.93%的血浆尿素氮(PUN)浓度最高(P<0.01),胰岛素和GH浓度较高,IGF-1浓度较低.由此可见,饲粮CP水平13.96%适合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28 kg/d或ECM 32 kg/d的泌乳性能、氮利用和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12.
采用4×4的拉丁方试验设计,将体重、奶产量和泌乳天数接近的4头经产荷斯坦牛饲喂四种等能量水平不同蛋白质水平(13.2%,14.1%,15.0%和16.2%,干物质基础)的日粮,来研究奶牛乳尿素氮浓度及氮利用率的变化情况。整个试验期共56d,每期14d,1-10d为调整期,11-13d为粪尿收集期。结果发现,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乳尿素氮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而氮的利用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乳尿素氮和氮利用率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1)。乳尿素氮可以作为反映奶牛日粮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指标,也有可能作为估测奶牛氮利用率的指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调控饲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年龄、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泌乳牛,按照配对试验设计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一组为试验组(饲喂添加调控饲料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头奶牛日均增奶量比对照组多1.366kg(P<0.05),乳蛋白、乳脂率、乳糖、乳中干物质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前后对比可知,调控饲料显著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发芽玉米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血液成分、产奶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选取胎次、分娩日龄、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泌乳奶牛15头,试验分为3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MR和苜蓿干草),T1、T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发芽玉米和20%发酵发芽玉米。结果表明,添加发芽玉米及发酵发芽玉米均能降低瘤胃pH的变化幅度,提高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T1、T2组4%乳脂校正乳极显著提高(P<0.01),并可显著提高T2组的饲料效率(P<0.05),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T1、T2组具有降低乳中胆固醇含量的趋势,并对血液成分无显著影响。因此,饲料中添加发芽玉米可改善瘤胃内环境,显著提高产奶量与饲料效率,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且乳中胆固醇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选取40头健康荷斯坦泌乳盛期奶牛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牛群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牛群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 g/(日.头)的瘤胃保护胆碱,分三次饲喂,瘤胃保护胆碱直接投喂于TMR日粮上。试验期60 d。测定了产奶量,牛奶中的乳脂率、乳蛋白、体细胞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条件下,试验组牛群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 g/(日.头)的瘤胃保护胆碱后,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显著提高了1.6%(P〈0.05),乳脂率提高了0.06%(P〈0.05);乳蛋白率、乳蛋白量、乳脂量、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日期一致原则,均匀分成4组,试验各组基础日粮相同,就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乳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0添加组)不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试验Ⅰ组添加10g/(头·d)、试验Ⅱ组添加20g/(头·d)和试验Ⅲ组添加30g/(头·d)。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饲喂后,试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显著提高;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乳成分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日期一致原则,均匀分成4组,试验各组基础日粮相同,就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乳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0添加组)不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试验Ⅰ组添加10g/(头·d)、试验Ⅱ组添加20g/(头·d)和试验Ⅲ组添加30g/(头·d)。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饲喂后,试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显著提高;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乳成分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选用胎次、体重及产奶量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母牛34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7头,进行放牧饲养;试验组17头,进行放牧加精料补饲饲养,以研究荷兰两种典型饲养方式对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奶量增加12.42kg(P<0.01),乳糖含量提高0.14%(P<0.05),但本试验条件下,两种饲养方式未对乳蛋白率、乳糖含量及非脂乳固形物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