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余庆县盛产苦丁茶,是全国苦丁茶的核心产区。余庆苦丁茶属木犀科女贞属粗壮女贞种,为代用茶,其产品具有干茶绿、汤绿、叶底绿的"三绿"特征,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批准。余庆县种植苦丁茶13.4万亩,苦丁茶产业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生产上主要采收苦丁茶树的成熟叶片进行加工,但成熟叶的产量不高。笔者通过三年(2018-2020)的技术探索,总结出一套实用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更好的提高余庆苦丁茶产量及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苦丁茶发展迅猛,有绿色黄金之誉。贵州小叶苦丁属木樨科女贞属植物,由于品质独特,口感适应性强,饮用人群迅速增加,其产品已成为当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苦丁茶。苦丁茶经济效益明显。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省许多县市均已把贵州小叶苦丁茶列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后续经济支柱建设的重点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苦丁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丁茶(IlexkudingchaC.J.Tseng),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菜种常绿乔木植物,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在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市均有种植及野生,作为传统的保健饮料,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药用饮料植物。苦丁茶的叶味苦、性凉。采其嫩叶和芽制成的成品茶,尝之清香有苦味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消炎解毒、生津止渴、润喉止咳、解酒除烟积和减肥的功用。苦丁茶药用有止痛、抑菌、解痉、降压等效能,治癍瘀、腹痛、疟疾、病后烦渴和燥热喉咙肿痛等症有疗效。苦丁茶气味清鲜芳…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聚焦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大新县种植苦丁茶历史悠久,有“中国苦丁茶之乡”的称号,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当地特色产业。但大新县在苦丁茶的发展上却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苦丁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大新县苦丁茶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大新县发展苦丁茶产业的优势,并提出了建设优质苦丁茶基地、延伸苦丁茶产业链、发掘和利用大新县苦丁茶文化的资源优势等苦丁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大新县苦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近20种植物在不同地区作苦丁茶使用,其中包括木犀、蔷薇、冬青、藤黄、紫草等科,各地作苦丁茶使用的植物不同,但多数地区主要以木犀科女贞属中的不同种作苦丁茶使用。据《浙江药用植物志》载:“苦丁茶主治风热头痛、目赤肿痛、鼻炎、口腔炎;外治乳腺炎初期,烫伤、黄水疮、骨折肿痛”。同时,《四川药品标准》载:“苦丁茶有祛痰、镇咳、平喘、消炎作用,用于治疼慢性支气管炎,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几种生化成分,并与贵州中小叶种绿茶进行了比较,旨在了解贵州小叶苦丁茶与绿茶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为苦丁茶的开发利用、苦丁茶标准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生产上规划发展地方产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华县苦丁茶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贡堂 《茶叶》2003,29(2):104-105
以金华县箬阳贡堂茶厂为主的“金华县苦丁茶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组 ,经 2年来的努力 ,在苦丁茶资源分布 ,苗木培育 ,生物学特性观察 ,苦丁茶初加工、袋泡苦丁茶加工及其企业标准制定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金华县苦丁茶资源调查与繁育1 .1 苦丁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苦丁茶产品以大叶冬青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大叶冬青 ( Ilex lati-folia Thunb)为冬青科冬青属树种 ,系常绿大乔木 ,树皮灰黑 ,小枝粗壮。叶片大而厚韧质 ,互生 ,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 ,长 8~ 2 5 cm,宽 4.5~ 9cm,叶尖短 ,渐尖或钝 ,叶缘疏生锯齿…  相似文献   

8.
苦丁茶又名大叶冬青,属冬青科,系珍、稀、特植物,历来作为代用茶或掺在茶中饮用。我省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两广引种,并在湘南、湘西南等地进行试种,初步取得了一些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1)苦丁茶园不应间种其他作物(至少是定植后第一年里),特别是一些能与苦丁茶争水的作物,如花生、西瓜、红薯等。例如1990年湘南某试种基地,在苦丁茶园地里间种花生。7~8月份干旱季节,花生与苦丁茶苗争水,导致部分苦丁茶苗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9.
苦丁茶,据考证,其物名的出现始于东汉(公元25~225年),迄今已近二千年的历史。 历代医药书籍记载,苦丁茶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杀菌止痒、降压减肥等多种药理功效。 1.苦丁茶学术分类及其商业名称现状 据报道,目前在学术分类上被称作苦丁茶的已有64科11种植物,其中较常见的主要是冬青科(Aqifolilceac)大叶冬青(llex lati-folia Thunb)、冬青科苦丁种(llex kudincha c.J.Tscng),冬青科枸骨(Ilex cornuta lindl.),犀科日本毛女贞(Ligustrum japonlcum Thunb.Var.pubescens koidz.)、木犀科粗状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BL.)、木犀科序梗女贞(Ligustrum pcdunculare Rehd.)及藤黄科属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制作工艺对苦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丁茶原料有多种,如大叶冬青、木犀科女贞等。目前在市场上销售较多的苦丁茶是采用木犀科女贞(Liustrum Iucidum Ait)和长叶女贞(Ligustrum Compachum Hook.f.etThoms.)的幼嫩芽叶加工而成。苦丁茶因具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杀菌止痒等功效而被广为饮用。近年来,关于苦丁茶的报道较多,但都局限于对其化学成分和  相似文献   

11.
苦丁茶是我国民间的一类传统代茶用植物,其药用饮用价值俱佳。本文对冬青属苦丁茶的保健功效及利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苦丁茶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经文献检索得知,近十年(1989~1998)在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苦丁茶的研究文献有60多篇,主要涉及苦丁茶的原植物种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长特性、繁育、栽培、加工、品质、化学成分、保健作用、开发与应用前景等。1苦丁茶的原植物1.1苦丁茶的原植物种类苦丁茶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代茶用的植物,其植物来源较为复杂。经调查及收集资料,共计有5科16种1变种植物作为苦丁茶使用或称做苦丁茶;通过对七个省市地区的商品调查及收到的植物标本复写,全国目前有4科11种植物的叶在不同地区作苦丁茶使用。[']科名有:木挥科、冬育科、金丝…  相似文献   

13.
研究苦丁茶的抗氧化性能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采用丙酮、甲醇和乙醇3种溶剂分别处理水提冬青属苦丁茶粉末,通过测定DPPH、ABTS+ 值,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分析;再将水提苦丁茶粉末按照0、0.5%、1%的比例添加进鲜肉末中,并在第0、5、10天测定DPPH、ABTS+、TBA值,对不同浓度水提物处理后的鲜肉进行简单的感官评定,综合上述两方面内容的评定分析,对苦丁茶水提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苦丁茶水提物能明显提高鲜肉的抗氧化性,改善肉的品质。因此初步断定,苦丁茶水提物应用于肉中对保持肉的品质,延长肉  相似文献   

14.
贵州天然苦丁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苦丁茶属木樨科日本毛女贞,是一种产于贵州高原的天然野生植物。历来为贵州人民的传统饮料和药用植物,据历代医药书籍记载,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消炎、杀菌、止痒、减肥和降压等参种药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苦丁茶(Ilex Latifalia Thunb)系多年生常绿乔木,属冬青科的大叶冬青,其药用功能和保健作用明显,深受广大中老年人和高热地区人群的喜爱。苦丁茶叶片俊秀,株型紧凑,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因苦丁茶有性繁殖速度慢,种子播种后6-8个月才能萌发.发芽率低于60%,扦插繁殖成活率低,而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大量种苗。笔者经过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苦丁茶组培快繁的相关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潘慧娟 《茶叶》2008,34(1):36-38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浙江苦丁茶中镉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海南、黄山和贵州苦丁茶样品,结果表明:浙江苦丁茶中大叶苦丁茶样品镉含量高于小叶苦丁茶,小叶苦丁茶的镉含量与茶叶差不多,相比较于海南、黄山和贵州苦丁茶样品,浙江苦丁茶并无特别。  相似文献   

17.
苦丁茶,植物名大叶冬青,俗名茶丁。用其叶制成茶泡饮,滋味浓厚并有独特的甘苦味。据记载,常饮苦丁茶有清暑解毒、提神醒脑、降脂减肥、健胃强身、利尿降压及消炎、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等功能,是珍贵的天然药用保健饮料。苦丁茶与茶叶有不解之缘,古人谓“点登”、“点茶”,就是在茶叶中渗入少许苦丁茶,“一分茶丁千分水”,则茶色清碧,微苦回甘,清适爽口。一、对环境条件要求1.温度:苦丁茶最适宜于亚热带温暖的环境条件,具有耐热、喜荫的特性。要求年平均气温15℃以上,≥10℃年积温4500℃以上,低于0℃时会产生冻害,高于35℃又…  相似文献   

18.
我国部分地区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绿茶为对照,对浙江及部分地区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茶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苦丁茶之间地域差异影响不明显,但在大叶苦丁茶和小叶苦丁茶之间差异显著,大叶苦丁茶中钾、钙、镁、镉元素含量要显著高于小叶苦丁茶,而铅、铜元素含量则小于小叶苦丁茶.  相似文献   

19.
凌光汉  周竹定 《茶叶》2002,28(4):211-211
在中国名茶之乡的新昌县,近年来又新崛起苦丁茶。在新昌城内喝苦丁茶的人群日益增多,而在外地还鲜为人知。其实,新昌苦丁茶的开发虽较晚,然而发展的起点却较高,如野源苦丁茶种场已实现产业化与加工机械化,所产的野源牌苦丁茶具有注册商品与连续三年在国际名茶评比中三次获得金奖,产品供不应求;又如野林苦丁茶经营部,也有自己的加工厂,还专营野生苦丁茶,招来了不少爱喝绿色食品的消费者,生意也十分火爆。更为可贵的,新昌还于1999年1月成立了一个民办的苦丁茶研究所,这在浙江乃至全国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发展苦丁茶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丁茶适应性广,容易栽培,经济效益良好,海南具备种植苦丁茶的生态环境,发展苦丁茶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