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涛  余继忠  倪伯荣 《茶叶》2006,32(1):14-17
本文综述了茶树自然多倍体选育,茶树多倍体育种技术和鉴定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树多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获得多倍体植物,是现代育种方法之一,目前,我们在茶树育种中尚未获得诱导的多倍体。日本和东南亚天然三倍体茶树表现出强的越冬性,并具有良好的滋味和制茶工艺特性。利用柯尔希达的幼嫩根尖和叶原体,研究秋水仙素对茶树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影响。用秋水仙素的水溶液(0.05%;  相似文献   

3.
茶树倍性与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士炎  叶大鹏 《茶叶科学》1989,9(2):127-132
对15个不同倍性自然茶树品种(品系、单株)叶片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倍数体茶树间的叶保卫细胞其叶绿体数目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即:二倍体≤16,且接近16;三倍体≤24,且接近24;四倍体≤32,且接近32,表现为2∶3∶4的比例,也即:体细胞增加一个染色体组,叶片保卫细胞大约增加8个叶绿体,因而利用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鉴定茶树多倍体可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士炎 《茶叶科学》1986,6(1):61-64
开展茶树多倍体诱导和利用的研究,在茶树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苏联、印度、日本和斯里兰卡等,已有三倍体茶树品种应用于生产,并均在开展人工诱导茶树多倍体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茶树育种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以前,甚至西晋。茶树专业育种,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起,我国应用现代育种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的研究工作,使越来越多的茶树良种在生产上得以应用。三十多年来,我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先后开展了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研究,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新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6.
茶树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制样法分析了18个茶树品种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茶树染色体以 X=15为基数,一般为二倍体,但也有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细胞。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组型不尽相同,其主要核型为2n=2x=30=18m+6sm+2sm~(sat)+4st~(sat)和2n=2x=30=18m+6sm+4sm~(sat)+2st~(sat)。根据组型分析结果,认为茶树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其品种间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乔木型、大叶品种核型的对称性较高,是进化上较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茶树叶片解剖结构鉴定的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茶树叶片不仅是收获的主要对象,而且还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代谢活动的重要器官。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与茶树的遗传特性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叶片解剖结构鉴定常作为评价茶树生理活性、抗逆性、茶叶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优劣的重要手段。 茶树新梢上的叶片属于典型的背腹叶,区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叶片解剖结构鉴定的主要对象是成熟的真叶。真叶的结构特征主要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在自然条件下,从真叶的横剖面观察,近轴面为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的上表皮层,其下是由垂直于叶片表面、呈栅栏状排列的圆柱形薄壁细胞构成的栅栏组织,在栅  相似文献   

8.
苎麻多倍体诱导成功,只是多倍体育种的开始。培育多倍体品种,必须筛选大量多倍体群体供选择应用。倍性鉴定最权威的检测手段自然是染色体镜检计数法,但染色体镜检技术性强,手续繁琐,特别是苎麻染色体镜检难度则更大。可见,寻  相似文献   

9.
橡胶树多倍体开花习性及生殖器官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2年,对橡胶树多倍体无性系的开花习性及生殖器官的的初步观察表明:(1)不同的多倍体无性系的始花期是不同的,开花迟早由遗传性所决定。(2)用环剥树皮等方法可以诱导多倍体无性系提早开花。(3)人工诱导产生的多倍体和自然突变产生的多倍体,在始花期和花的形态大小方面是一样的。(4)多倍体的雌花和雄花均比其相对应的二倍体的大,这可作为橡胶树多倍体在生殖器官的形态鉴定方面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认识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多倍体小麦的进化途径,从而揭示出用置换原始类型在基因型中不带有多倍体小麦的缺点(如感染真菌病害及其它缺点等)的方法重新合成多倍体小麦的前景。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山羊草属(AegilopsL.)参与形成多倍体小麦的看法。在20——30年代期间,查明了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以及提莫菲维小麦的染色体结构,其染色体组的组成分别用AB、ABD和AG符号表示。  相似文献   

11.
沈生智  徐文武 《中国茶叶》2008,30(12):21-22
“天达-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是山东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天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研制开发的一种绿色产品。为探讨“天达-2116”植物细胞稳态剂对茶树生长、茶叶自然品质和茶树抗寒性的影响,为扩大应用提供依据,特进行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12.
培养基组分对茶树悬浮培养细胞儿茶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浩  王玉书 《茶叶科学》1995,15(2):111-116
在茶树细胞固体培养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培养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等对茶树悬浮培养细胞儿茶素产生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设计了儿茶素生产培养基,使茶悬浮细胞儿茶素总量提高至于重的30%左右。改良培养基上茶树悬浮培养细胞的儿茶素形成高峰期在20一25d间。  相似文献   

13.
1978年用化学诱变多倍体研究,至今已从93—114,GT_1,化59—2等品系中获得稳定的多倍体株系27个,共700多株苗,并在1970年发现一个自然多倍体,这些多倍体材料已进入大田试验阶段.在诱变研究中,对诱变方法,分离筛选,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鉴定已掌握并能在1—1.5年内获得稳定的多倍体植株.多倍体的叶片显著增厚,叶脉增粗,叶色浓绿,叶脉胶比二倍体稍好,抗寒能力仅保持原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人工多倍体染色倍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的少垦2和PR107品系16a树龄的橡胶树人工多倍体无性系(处理)和其亲本二倍体(对照)植株为材料,分析多倍体橡胶树细胞染色体倍性的组成情况和纯合程度,并分析比较多倍体与二倍体之间及其树间和部位间细胞染色体倍性组成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1)这2个品系的多倍体植株系由多种染色体倍性的细胞嵌合在一起构成,且以多倍细胞为主;在植株之间或部位间,这些不同倍性细胞的比例结构或嵌合程度差异很大;经过16a的生长,这些橡胶树多倍体的三倍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而相应的四倍细胞比例大幅度下降,四倍细胞有逐渐向三倍细胞转化的趋势。(2)对照的2个品系的亲本二倍体各植株以及植株内的各部位的细胞,基本上是二倍体,细胞染色体倍性较纯合,植株间和部位间各种染色体倍性细胞比例差异均不显著。本上是二倍体,细胞染色体倍性倍性较纯合,植株间和部位间各种染色体倍性细胞比例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TTC分析法在茶树抗寒性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茶树抗性育种中,常常需要鉴定茶树抗寒性的强弱。田间自然越冬调查是测定茶树抗寒性强弱的常规方法,然而,田间调查法受制于外界温度的波动,干扰较大,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获得满意结果。“TTC”分析法是一种广泛用于测定细胞活力和抗寒性强弱的技术,Purcell等人(1963)曾用TTC法进行柑桔、苹果等果树的田间冻害测定,Steponkus等人(1967)将TTC法加以改进,用于木本植物冰冻处理后组织活力的定量分析,桔尚等人(1976)也曾将该法用于测定茶树根系活力,但在茶树抗寒性鉴定中应用TTC法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人工多倍体的形态性状与产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的海垦2、PR107和RRIM6003个品系多倍体(处理)为材料,以它们的亲本二倍体为对照,研究16a树龄橡胶树人工多倍体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和干胶含量。结果表明:3个橡胶品系具有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又表现出嵌合性。它们的树围、生势不及相应的二倍体,干胶含量也不优于二倍体。大多数多倍体植株的树干表面呈现不同程度的隆凸或凹陷。叶片的叶形指数、一级侧脉数、主脉导管列数、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6个主要性状在多倍体与二倍体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体现了多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差异性;但在多倍体的植株间或部位间以及二倍体的植株间或部位间,表现出来的差异性错综复杂,无一定的规律性。多倍体树皮结构与二倍体的差异也很明显,如多倍体射线较二倍体的少,射线细胞较宽,树皮弦切面上的“网眼”(多列射线排列成的梭状结构)较宽、形状不规则、排列较混乱等。   相似文献   

17.
古茶树是宝贵的自然遗产和植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对于研究茶的历史、茶树的起源,原始种类野生茶树的演化、驯化、茶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华安古茶树的特点、价值和现状介绍,提出了古茶树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茶树细胞遗传学是分析研究茶树遗传因子的传递者——染色体的行为、形态、结构、数目和组合,从而进一步阐明茶树遗传现象的科学。也就是从染色体水平上研究茶树遗传规律的科学。茶树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C·Stuart(1916)、盛永(1929)和大野(1932)对茶树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和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和计数的工作。他们发现茶树染色体数在生殖细咆为15条,体细胞为30条,茶树的稔性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缙云山散生的野生柳叶型茶树的生长环境、资源与开发利用概况。重庆缙云山散生的野生柳叶型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有助于阐明茶树原始形状、生态茶、有机茶的特点和相关性,以及农耕技术对茶树形状的长期影响;茶树在与多种山茶科植物共生、花期高度相遇的环境自然种间杂交的可能性和人工转基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是一项改变茶树自然生长规律、塑造理想树冠,保持茶树旺盛生长势,实现茶叶优质高产稳产的有效技术措施。茶树通过修剪,抑制了顶端生长,促进茶树的侧芽、不定芽的萌发,减少花果,增加茶芽密度和采摘批次,提高茶叶产量。茶树通过修剪改变了茶叶的化学成份含量比例。最明显的是新梢含水量增加,鲜叶的持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