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兴安岭采伐迹地主要目的树种的天然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采伐方式(经营择伐、二次渐伐和皆伐)、林分组成、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壤厚度、下木盖度、地被物盖度等条件下样地中主要目的树种的更新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经营择伐林分有效天然更新株数最多,温度和光照条件是决定兴安落叶松更新的重要条件;经营择伐林分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株数主要受林分郁闭度的制约,皆伐和二次渐伐林分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株数主要受地表草本植物的制约;二次渐伐林分不同坡位间不但更新数量存在差异,而且树木的生长状况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川西高山松林火烧迹地的天然更新状况。[方法]通过"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川西高山松林火烧迹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火烧迹地上高山松天然更新效果较好,一般火烧的次年即有大量幼苗发生,同时一定频率低强度的火烧有利于高山松纯林的维持和稳定,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高山松分布于阴坡和半阴坡;灌木高山松林火烧迹地天然更新状况较好,草类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次之,高山栎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最差;分布在海拔2 800~3 600 m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自然恢复良好,但海拔4 000 m以上的火烧迹地上更新的幼苗幼树较为稀少;阴坡、半阴坡迹地天然更新状况优于阳坡迹地,这是因为周围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变动幅度直接影响着高山松更新幼苗的成活率。[结论]该研究为加快当地植被恢复、改善环境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自然状态下天然林火烧迹地生态恢复的规律和机制,选取滇中楚雄西山针阔混交林火烧迹地,研究未过火林地和火烧迹地物种的组成、数量和空间分布及群落各层次优势种.结果表明,未过火林地和火烧迹地内,乔木层中的云南松和灌木层中的厚皮香、斑鸠菊、乌鸦果和草本层中的黄茅等为共同的优势种;火烧迹地的生态恢复初期(4年内),群落垂直结构主要以灌木层和乔木层为主;火烧迹地早期生态恢复过程中,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群落层次由一两层逐渐发育为多层;火烧迹地自然恢复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植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大兴安岭“5.6”大火之后。森林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文中通过10a对火烧迹地植被的观察研究,阐述了火灾10a来植被的变化情况及植被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火烧迹地土壤磷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磷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火烧迹地中磷素营养的变化,对苗木的生长发育和林木更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火烧后的森林土壤营养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火烧后磷的含量迅速增加,特别是火烧强度较大的火烧迹地(S)的有效磷含量与对照(C)相比比较,S迹地0 ̄5cm深度增加33倍,5 ̄10cm增加64.5倍,10 ̄15cm增加12.5倍,且磷含量的增加与火烧强度有关。幼苗对磷的吸收及礤生长也与火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影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干部害虫发生的生态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五·六”特大森林火灾后,以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落叶松八齿小蠢Ips subelongatus Motsch为先锋及优势种的50余种干部害虫先后侵入火烧林分.林分的感虫株率与火烧程度、透光度以及林分中衰弱木、枯立木的数量呈正相关;不同林型干部害虫群落组成及感虫株率有明显差异;人为活动能加剧或控制其发生与为害;各种干部害虫种群数量的急剧增加,引起了对食物资源和营养空间的竞争,导致本代生育率降低,子代成活率下降;随干部害虫种群数量的剧增,其天敌种群数量也迅速增殖,对干部害虫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兴安岭东麓地区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被特征,以2017年毕拉河"5.2"特大森林火灾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7月对研究区展开调查,按照不同火烧程度将火烧迹地划分为3类样地,分别为轻度火烧迹地(乔木死亡率≤30%)、中度火烧迹地(30%<乔木死亡率≤70%)及重度火烧迹地(乔木死亡率>70%),运用多样性指数和改进的M-Godron法,分析不同程度火烧迹地内物种组成、植被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林火干扰下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中度火烧迹地最高、重度火烧迹地居中、轻度火烧迹地最低的格局;随着林火干扰程度加重,火烧迹地内植物群落稳定性越低。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群落演替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由植被空间序列推断时间系列的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不同火强度火烧迹地群落演替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火干扰后,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演替趋势规律为:杂草丛或灌草丛→白桦山杨混交林→阔叶兴安落叶松林→兴安落叶松林;中度火干扰后,兴安落叶松林的群落演替趋势为:杨桦林或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兴安落叶松林;轻度火干扰后,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的影响较小,不能改变原有的树种组成,林分群落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一些旱生物种与中湿生物种的替代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经过植被恢复后形成的4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重度火烧迹地在经过植被恢复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樟子松林土壤pH值升高,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土壤pH值均降低。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全P、有效P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兴安落叶松林和白桦林土壤密度降低,樟子松林和山杨林的土壤密度升高。白桦林土壤孔隙度最好。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经过植被恢复后,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均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森林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份火烧迹地大型土壤动物可以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3个生态功能类群.不论是个体数量还是生物量,均以腐食性动物所占比例最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所占比例很小.除恢复1a的迹地中捕食性动物数量比例较大,其它样地均表现出腐食性动物所占比例较大,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乔木灰分含量的测定,分析了不同树种以及同一树种不同部位灰分含量的异同,并试图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均以干部灰分含量为最低,树皮和枝部灰分含量差异不大;山杨除树干以外,灰分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树种;树种之间灰分含量差异显著,而上、中、下部枝之间以及其它部位之间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可燃烧物灰分含量与全碳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森林火灾和造林树种组成的特点,选取当地5种典型乔木(山杨、兴安落叶松、黑桦、白桦、蒙古栎)的树干、树皮、树枝和3种典型灌木(平榛、兴安杜鹃、二色胡枝子)的枝条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强抗火性树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项理化性质(含水率、灰分、热值、燃点、粗脂肪)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各树种抗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乔木树种中兴安落叶松属于强抗火性树种,白桦属于可抗火性树种,黑桦、山杨、蒙古栎属于弱抗火性树种。灌木中二色胡枝子、平榛属于可抗火性树种,兴安杜鹃属于弱抗火性树种。兴安落叶松可以作为防火树种,以提高林区树种的抗火性,从而达到阻隔森林火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准确估算区域森林碳储量,研究分析浙江天童主要树种含碳率.[方法]应用干烧法对天童地区主要针叶、阔叶乔灌木树种和毛竹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树种器官含碳率范围在36% ~51%,针叶树种器官平均含碳率最高,均在48%以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的器官含碳率相对较低,50个乔灌木树种器官平均含碳率的大小顺序为干、枝、叶、根.[结论]结合实测的标准木器官生物量数据,各树种含碳率加权平均值为47%,适用于天童乃至宁波地区森林碳储量估算.  相似文献   

14.
采用网袋容器技术培育苗木树种,对喀斯特白云质砂岩山和碳酸盐岩山进行造林试验,追踪测定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最后根据苗木长势筛选出适应喀斯特小环境特征的适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中倒木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红松针阔混交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稳定的地带性天然森林植被。开展其倒木的研究,不仅能有效地监测红松针阔混交林的动态,而且能加深刻生态功能的认识,为合理管理倒木资源提出对策,通过研究得知,风害是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红松阔叶林有50%的死亡木是由于根拔,干折和冠折等风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杉木及其主要混交树种生态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对杉木及其主要混交树种的生态对策进行相对的定性划分和归类 .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和拟赤杨相对呈 r对策 ;丝栗栲、毛栲、苦槠、甜槠、罗浮栲、虎皮楠、上杭锥等树种相对呈 K对策 ;木荷、马尾松、黄山松、深山含笑则相对呈 r- K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大兴安岭阿荣旗、柴河、额尔古纳等7个地区设置的65块标准地中选取的108株天然兴安落叶松解析木实测数据,分析研究其生长规律,应用舒马切尔、单分子式、柯列尔和对数型生长方程对其进行拟合,并对拟合结果进行评价,优选出适应性最强、稳定性最高的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天然兴安落叶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均符合一般树木生长规律。树高和胸径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在20 a时达到最大值,26~28 a左右相等。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未出现最大值,说明研究区内天然兴安落叶松到70 a时仍未达到数量成熟龄,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大兴安岭地区天然兴安落叶松最优树高生长模型为单分子式生长方程,最优胸径生长模型为单分子式方程,最优材积生长模型为柯列尔生长方程。本研究可为大兴安岭地区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结构优化、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兰州市17种主要阔叶绿化树种叶片为研究对象,计算13组叶性状的可塑性指数,绘制出叶性状可塑性指数季节动态箱式图,筛选对环境响应敏感的功能性状,并揭示叶片功能性状随季节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主要阔叶绿化树种叶表型可塑性指数为0.016~0.960,平均为0.359;叶柄干重(PDW)可塑性指数最大,为0.558,叶含水率(LWC)可塑性指数最小,为0.184,叶长(LL)、叶厚(LT)、叶片密度(LD)、比叶面积(SLA)、叶含水率(LWC)、叶柄长(PL)和叶柄径(PD)等可塑性变化显著;叶面积(LA)、叶片干重(LDW)、叶柄干重(PDW)、比叶面积(SLA)、叶片密度(LD)、叶形指数(LSI)和叶含水率(LWC)等的可塑性指数季节动态均呈现出微弱的“波浪形”变化,其中叶柄干重(PDW)可塑性的季节波动最大,叶含水率(LWC)可塑性的季节波动最小。不同生活型树种可塑性,乔木中紫荆最大,山楂最小,灌木(藤本)中紫藤最大,冬青卫矛最小,总体而言乔木可塑性变化不及灌木明显。总之,同一生境下不同植物为适应环境改变而引起可塑性变化,叶片的多个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可塑性差异,同一性状在不同季节的可塑性变化显著,乔灌树种间可塑性变化波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