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从成  张秀 《畜禽业》2009,(8):8-10
通过对山东大蔡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种鸡场(2008年5月—2009年4月)孵化生产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3个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算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发现: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相关系数r=0.9223(P<0.01);种蛋受精率和健雏率的相关系数r=0.4097(P<0.05);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的相关系数为r=0.3980(P<0.05)。  相似文献   

2.
对成都平原地区发酵床放养的藏鸡所进行的15批次的人工孵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种蛋受精率平均为92.72%,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8.27%,入孵蛋孵化率平均为81.84%,健雏率平均为96.39%。  相似文献   

3.
蛋种鸡不同产蛋阶段种蛋对孵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了4个不同产蛋阶段的鸡群,分别收集种蛋进行孵化。结果显示:不同产蛋阶段的种蛋与其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产蛋高峰期的种蛋孵化效果最优,高峰后期次之,再次为高峰前期,产蛋后期为最差。  相似文献   

4.
种蛋保存条件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继荣 《畜禽业》2007,(1):7-11
在平均温度16.5℃,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1~3d、4~6d、7~9d,10~12d)、放置方式(锐端向上、锐端向下)、翻蛋与否,将入孵蛋分为16个处理组,与大批量的种蛋同机孵化。实验结果表明:保存条件对种蛋孵化率起决定性影响,保存期1周内孵化率最佳,超过1周则孵化率明显下降。翻不翻蛋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显著,但显著影响早期和中后期胚胎死亡率。放置方式对保存期在10d以内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后期死亡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期超过10d时,锐端向下存放可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坝上长尾鸡蛋重对孵化率的影响,明确提高孵化率的适宜蛋重。方法选取坝上长尾鸡种蛋5 000枚,按蛋重随机分为5组,Ⅰ组40 g以下;Ⅱ组40. 1~43 g;Ⅲ组43. 1~46 g;Ⅴ组46. 1~49 g;Ⅳ组49. 1 g以上,进行孵化,分别对5组种蛋在不同孵化期失重率变化和孵化率进行统计,结果Ⅲ组孵化率最高,为90. 28%,和Ⅱ组、Ⅴ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 05)。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 0. 05)。结论坝上长尾鸡种蛋适宜蛋重为40. 1~49g。  相似文献   

6.
陈方斌 《畜禽业》2000,(8):39-39
夏季由于环境气温较高,种鸭产蛋、种蛋受精和孵化成绩往往不够理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孵化出问题较多。但是,只要我们注意改善了一些影响种鸭孵化率的因素,可以避免损失或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7.
蛋重对孵化失重雏鸭出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晖  刘晶莹 《畜禽业》2007,(10):83-84
以鸭种蛋实验才材料,通过孵化实验,研究了蛋重对雏鸭出生重的影响、种蛋孵化期失重率。结果表明,鸭种蛋孵化期间(24d)的失重率为11.11%,蛋重与雏鸭出生重呈较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9。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兰褐父母代蛋种鸡日粮中添加和不添加刺五加糊浆的饲养对比试验及对其所产种蛋进行孵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5.3%,差异显著(P<0.05);种蛋受精率提高4.9%;受精蛋孵化率提高4.6%,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饲料报酬12.6%,差异极显著(P<0.01);按出售种蛋和雏鸡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经济效益13.7%和35.1%,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静置状态下种蛋在不同贮存时间、贮存位置、蛋重分级、凉蛋、喷水对樱桃谷SM2i型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蛋贮存84h和108h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5.85%和87.50%;尖端向上竖放孵化率最高,为84.95%;但对受精率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蛋重增加受精率增高,中等大小(70.0~74.9g)的蛋孵化率较高;凉蛋、喷水对受精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使孵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蛋重和蛋形指数对黑凤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黑凤鸡种蛋的蛋重和蛋形指数,研究蛋重和蛋形指数对黑凤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凤鸡种蛋蛋重在36.8~46.9g,蛋形指数在0.675~0.789孵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任光辉 《畜禽业》2010,(4):60-62
试验主要测定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蓝孔雀胚胎发育、受精蛋孵化率及健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在不同的人工孵化温度、湿度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试验筛选出的最佳孵化条件为:孵化温度1~7 d为38.50℃,8~15 d为38.00℃,16~21 d为37.80℃,22~24 d为37.50℃,25~28d为37.80℃,相对湿度1~7 d为65%,8~15 d为60%,16~21 d为60%,22~24 d为65%,25~28 d为70%。  相似文献   

12.
对建昌鸭蛋孵化效果影响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  廖品丽 《畜禽业》1998,(7):46-46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饲养方式、蛋重分级、晾蛋、喷水对建昌鸭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自由放收受精率显著(P<0.01)高于圈养;随蛋重增加受精率增高,中等大小(70.0─74.9克)的蛋孵化率较高;晾蛋、喷水对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可使孵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曲延田  王瑞云 《畜禽业》2000,(12):32-33
经过育雏育成后,蛋种鸡进入产蛋阶段,其经济效益在此间才能表现出来。为保持种鸡群健康和高产、稳产,就必须将各项管理技术措施在生产中认真贯彻落实。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粗谈体会如下。 1 保证营养需要   蛋种鸡在产蛋期尤其产蛋高峰期新陈代谢和繁殖机能旺盛,采食饲料一方面用于维持自身生理系统发育,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产蛋需要。因此,饲喂全价、优质、平衡的饲料是种鸡生产高质量种蛋的基础。众所周知,从受精蛋发育成雏鸡,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种蛋内获取,如果饲料营养不全面,就会使种蛋内缺乏某种鸡胚发育所需的物质,造成胚胎营养不良。因此,保证种鸡日粮中的营养水平极为关键,尤其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实践证明,在孵化季节里,给以高水平的核黄素、泛酸和VB12对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静置状态下种蛋在不同贮存时间、贮存位置、蛋重分级、凉蛋、喷水对樱桃谷SM2i型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蛋贮存84h和108h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5.85%和87.50%;尖端向上竖放孵化率最高,为84.95%;但对受精率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蛋重增加受精率增高,中等大小(70.0~74.9g)的蛋孵化率较高;凉蛋、喷水对受精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使孵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华雨肽菌是由液体发酵培养而成的新型微生态活菌制剂,富含生物活性肽、多种有益菌、B族维生素、未知生长因子等有效成份,是一种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华雨肽菌(禽专用)按0.2%的比例添加于全价饲料中,用于蛋种鸡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华雨肽菌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提高3.25%,种蛋合格率提高3.62%,破蛋率降低1.84%,死淘率降低1.37%,受精蛋孵化率提高5.9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6,(1)
以前,许多番鸭养殖户一般都是采用全自动孵化机进行种蛋孵化,由于受到孵化机翻蛋角度的限制,孵化效果都不太理想;目前有些养殖户改用了自制孵化机,自制孵化机的优点是可以任意调节翻蛋角度,最大角度可调节到90°,从而取得了非常理想孵化效果,受精蛋的孵化率保能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SPF种蛋作为各类疫苗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对疫苗产品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试验主要研究建立一套有效的种蛋质量内控方法,保证所使用SPF种蛋的质量。试验共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对种蛋外观、蛋重及孵化率进行常规评价,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第二部分用ELISA法对4种蛋传病毒进行检测,经检验SPF种蛋全部为阴性、市场种蛋部分阳性,已知阳性的种蛋阳性检出率较高,ELISA法检测4种蛋传病毒,技术成熟可靠,方法简单快速,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种蛋质量监测;第三部分为PCR法检测4种蛋传病毒,检测结果与ELISA法符合率较好,可用于辅助检测。通过实验,最终确定了一套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强、方法可靠的SPF种蛋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颜培永 《畜禽业》2001,1(5):64-65
对鸽蛋进行人工孵化,再将孵出的仔鸽交由哺育期的亲鸽代哺,可使亲鸽的产蛋周期缩短28d,入孵蛋孵化率提高17.9%,受精蛋孵化率提高13.5%,鸽群出栏乳鸽量增加33.3%,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01,(6):17
徐州师范大学房兴堂、赵家飞等将乌骨鸡种蛋按蛋形指数分为A(≤72%)、B(72.1%~74.0%)、C(74.1%~76.0%)、D(76.1%~78.0%)、E(≥78.1%)5组进行孵化,结果表明:5组乌骨鸡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82.6%、86.1%、90.2%、87.2%、82.5%,C组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并极显著地高于A组和E组,蛋形指数为74.1%~76.0%的乌骨鸡种蛋孵化效果最佳.由于蛋形指数这一性状比较稳定,遗传力高,对禽类孵化率影响较大,在今后的禽类繁育工作中,可以把蛋形指数作为培育优良品种禽的重要指标加以考虑.从本次试验结果和相关报道可看出,不同禽类孵化率最高时的蛋形指数范围不尽相同,其它禽类的蛋形指数与孵化率的关系以及种蛋的其他品质对孵化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经济动物学报>,2001,5(1):44~47  相似文献   

20.
李进忠 《畜禽业》2000,(12):30-31
提高孵化率是孵化场的核心工作,除依靠孵化条件的实施外,主要受管理、室温和卫生制度影响。抓好孵化管理是孵化场行之有效的手段,保证孵化车间室温恒定和良好通风是基础保证,掌握影响孵化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及诸多因素的相互关系,才能不断促进孵化成绩的提高。因此,不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无论是哪个季节中,必须保证有一个稳定的室内环境,使用一流的孵化设备,执行一个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才能达到母雏商品率达45%的好成绩,最高可达47%。现根据十几年孵化经验,归纳以下几点,希望能引起同行注意: 1 选用来自健康种鸡群的种蛋   对于一个受精蛋来说,在产出后,除遗传特性固定外,在壳内生长为一只雏鸡,所需营养物质,只有在种蛋内获取,故而要选择全营养种蛋。首先选用来自健康种鸡群所产的种蛋。一是没有传染病的发生如:传染性支气管、禽流感、病毒性关节炎,脑脊髓炎。二是没有细菌垂直传播病发生如:白痢,败血和滑液囊霉形体,大肠肝菌,葡萄球菌。三是没有发生与抗体有关疾病如:马立克、法氏囊,淋巴白血病。四是没有营养方面缺乏症的发生。五是没有霉菌的感染和某一元素中毒性疾病的发生。其次,剔除血蛋、粪蛋、过大过小、沙皮以及畸形蛋和不符合本品种颜色的种蛋(一般受精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