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优选出能够适应华北地区煤矸石山斜角大、贫瘠和干旱等生境特点的先锋植物,构建稳定的植被群落,以解决酸性煤矸石山因缺乏植被覆盖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复燃和扬尘等环境问题.[方法]采用野外实验的方式,以生命周期、盖度、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为指标,对土地复垦常用草本植物和华北地区本土植物共14个优势种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修复后矸石山不同空间位置(山顶、山腰和山底)煤矸石的重金属(Cd、Cu、Ni、Pb、Zn)总量及形态进行测定,探究修复后矸石山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煤矸石的颗粒组成、pH及EC存在差异且对煤矸石中重金属分布存在影响;矸石山中重金属总量从山顶到山底整体上逐渐增加,呈现山底富集趋势,但Pb和Zn在山腰总量最大,分别为65.67mg/kg和204.46mg/kg.矸石山中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而弱酸提取态最少.随着堆放高度的降低,Cd的活性逐渐增强,而Cu、Ni和Zn的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焦作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常年对九里山矿矸石山和朱村矿矸石山周边土壤重金属进行监测,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对2016—2020年土壤中Cd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呈碱性,均可检出Cd元素;矸石山周边土壤中Cd含量均超出当地背景值,煤矸石不断析出的Cd造成周边土壤Cd污染持续增大,部分监测点位土壤达到Cd轻度污染等级。土壤中Cd含量随着埋深加大呈现出减小趋势。矸石山周边土壤剖面中Cd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当地主风向、土地利用类型、化肥施用等,但是地下水流方向的影响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5.
煤矸石山生态复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国内外煤矸石山性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在对煤矸石山生态复垦的概念、意义、原理、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煤矸石山生态复垦的关键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有关矿山煤矿矸石山的地理特点及物质组成和地质环境治理的要求,对矸石山采取放缓坡度、分层碾压、黄土覆盖、矸石山排灌水措施、矸石山坡脚挡护工程和整体绿化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矸石山"以害治害,变害为利"的目的,从而取得双重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煤矿矸石山植被恢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的矸石山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矸石山的停止排矸年限、矸石堆放高度,将被调查的矸石山划分为4个类型。分析了各类型矸石山植物生长的适应性,研究了各类矸石山植物种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该矿不同类型矸石山适宜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阜新地区矸石山植被恢复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对阜新地区矸石山做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矸石山的停止排矸年限、矸石堆放高度、表层风化碎屑厚度,将阜新地区矸石山划分为4大类型,分析了各类矸石山风化物的化学性质及林木生长的适应性,研究了各类矸石山植物种的更替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同类型矸石山适宜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9.
实地观测结果表明:煤矸石山生境在昼间的空气相对湿度呈“V”字型变化趋势。在生长季内,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由高至低的次序为8月>7月>9月>6月>5月。对于同一坡向,排矸年限较长、植被状况较好样地的月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排矸年限较短、植被状况较差的样地;对于排矸年限相同、坡向不同的样地,阴坡的月平均相对湿度高于阳坡。整个生长季中,阴坡排矸25 a~45 a样地的月均相对湿度比排矸8 a以下样地高4.4%;阳坡排矸25 a~45 a样地比排矸8 a以下样地高5.5%,植被的存在对于改善干热的矸石山小气候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矸石山立地条件下树龄为10 a的刺槐、火炬树、白榆、中国沙棘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植被( CK)共5种恢复模式下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测定的14个土壤属性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选取敏感性指标,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继而用TOPSIS法对不同植被恢复土壤质量改良效果进行多目标评价。 PCA分析剔除了Pb、Cd和脲酶等3个指标,建立了包括Cu、Cr、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pH、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O层厚度以及直径<2 mm粒级含量等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 TOPSI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对矸石山土壤质量改良均有显著效果,其Fi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白榆(0.70)、刺槐(0.62)、火炬(0.60)、中国沙棘(0.55)、CK(0.23)。  相似文献   

11.
人工低产林改造对生态恢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工低产林改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对甘肃定西华家岭生态恢复区4个人工低产林改造后的混交林和1个杨树纯林、1个荒草坡对照点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总N和总P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低于荒草坡10.98、0.78、0.10 g/kg;低产林改造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总N含量均有所升高,且随着改造时间的延长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改造8、18、25、31 a的混交林土壤含水量分别高出杨树纯林2.01、7.79、11.38、12.07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分别高出2.96、15.23、20.80、24.96g/kg,总N含量分别高出0.41、1.02、1.48、1.96 g/kg;总P含量在改造初期有所增加,后期维持稳定,改造8、18、25 a的混交林总P含量分别高出杨树纯林0.02、0.06、0.10 g/kg,改造31a和25 a的混交林总P含量相等;低产林改造后土壤pH值略有降低.结果显示,人工低产林改造大大改善了该区土壤环境质量,有利于该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2.
胡芳芳 《北京农业》2012,(6):189-190
甘肃河西内陆地区水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需水研究尤为紧迫。笔者从河西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出发,归纳生态需水的基本概念,总结河道内和河道外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提出水资源配置的措施,最后分析目前生态需水研究中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农村污染河道生态修复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沸石和生态浮床构建丁型潜坝,结合曝气及边坡湿地等措施在直湖港支流朱家浜(太湖北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从浮游植物群落的角度,考察生态修复工程对农村污染河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生态修复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硅藻门、绿藻门、甲藻门的部分种类取代了蓝藻门、隐藻门的优势地位;(2)生态工程显著抑制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现存量,修复期间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均小于6 mg·L-1;(3)生态修复过程中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2.32)。结合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的净化效率及浮游植物现存量与水体营养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生态修复工程对水体营养盐的有效去除是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孙辉 《北京农业》2011,(12):176-177
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是铜陵当前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矿山环境治理和保护已成为铜陵人新世纪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铜陵矿山治理为研究对象,分析铜陵矿区生态破坏现状,提出生态修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黄石市黄荆山采石场废弃地4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多花木蓝纯林、多花木蓝×小叶女贞混交林、刺槐纯林、刺槐×盐肤木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混交林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喝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纯林土壤的全氮及速效氮含量均高于混交林;各植被恢复模式下微生物数量依次为细菌>固氮菌>放线菌>真菌,混交林的微生物总数、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纯林,纯林的固氮菌数量高于混交林;各类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pH、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均呈较好的相关性;综合考虑,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多花木蓝-小叶女贞混交林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植被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法对不同资源位群落进行调查,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了璧山县水土保持修复工程项目区内11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漆树、白栎、马尾松、杉木的生态位宽度(Ba)较大,其生态位宽度(Ba)分别为0.574,0.464,0.439,0.306;而黄杞、川杨桐和小叶栲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Ba分别为0.027,0.104,0.111.生态位宽度大的树种间一般具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如漆树和白栎、漆树和马尾松、白栎和毛叶木姜子;目前,该区处于次生林退化过程中,生态位宽度较大(或者较小)的物种,它们构成的种对间的重叠值并不一致,可见生态位宽度与重叠程度并不完全是相关的,也表明植物对环境资源存在竞争和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在汉阳陵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指导思想下,根据汉阳陵现有地形地貌,依据遗址公园规划建设要求和旅游心理等,对汉阳陵进行生态修复景观规划,旨在把汉阳陵博物苑建成西安城郊的综合性汉文化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对长汀红壤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总体水平提高,植物分布更为均匀,植物种类增加,且植物群落优势种生长状况更加良好;(2)通过生态恢复治理,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改善。其中,土壤速效钾水平、碱解氮水平和有机质含量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土壤速效磷水平轻微提高;(3)在红壤侵蚀退化地的生态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水平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两个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6年北京渔业环境监测报告,北京市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造成养殖水体污染严重,水体中非离子氨、总氮、COD等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水体环境污染所引发的这一系列问题,已阻碍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作者对微生态制剂(生态修复剂)净化养殖水体技术进行了试验,试验面积2.8h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试验渔场在养殖季节基本不用换水,对于节约北京市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水体环境的改善降低了鱼病的发生率,特别是生态修复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抑制细菌性鱼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极具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郑丽华 《北京农业》2012,(12):196-197
煤炭资源开发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效应,可从源头入手,分析提出目前国内较成熟的实现生态恢复建设的途径,并探讨煤矿企业生态恢复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