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地区出口切花菊栽培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菊和兰、梅、竹一起以其各自独具特色的花、姿、色、韵,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菊花原产于我国,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主要以盆栽为主,作为切花栽培是近几年兴起的.菊花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目前亚洲菊花主要出口日本,截至2006年底,马来西亚切花菊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为65.7%,韩国切花菊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为15%,位居第2位,中国以7.3%位居第3位[1].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从2006年开始引种栽培,经过2年的努力,总结出了一套适于贵阳地区优质切花菊生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切花菊杂交选育和夏季出花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花菊是世界四大切花之首,其品质好、性状优,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推进切花菊产业的发展,从杂交授粉、新优品种筛选两个环节总结了切花菊杂交选育技术,并从定植、提网与抹芽、光调控、水肥施用、激素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切花菊夏季出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是一年当中切花菊需求量最大的时节,能在清明节前集中生产切花菊产品,品种选择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在京津冀地区采用不加温温室生产清明节切花菊的品种筛选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4.
今年来,切花菊市场需求量增大,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该文介绍了切花菊的主栽品种与特性、选种注意事项,对比栽培设施优缺点,然后详细介绍了土壤选择、苗木选择与种植、定植密度、定植方法、水肥管理、环境管理、矮化剂使用以及采收等技术要点,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相关内容,以期促进切花菊生产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出口切花菊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胜举 《新农业》2009,(8):34-35
切花菊是四大鲜切花之一,2008年我国出口切花菊产量已达2亿支,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日本、韩国等客商纷纷来我国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生产基地,为我国切花菊生产带来了商机,也为我国切花菊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我国出口切花菊生产起步较晚,栽培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出口切花菊产品质量差,市场售价低,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切花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切花产业的发展,切花保鲜问题日益突出.切花菊保鲜主要涉及花部和叶片保鲜2个方面,国内切花菊保鲜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采前预处理和采后保鲜剂配方的研制等方面.综述了多年来切花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采后保鲜,已经筛选出21种较为成熟的切花菊保鲜剂,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发切花菊保鲜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出口切花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松 《吉林农业》2010,(6):120-121
以切花菊"神马"、"优香"两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育苗技术、水肥调控技术、花期调控技术、周年生产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单项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切花菊高产优质栽培模式,总结出了最优综合栽培技术方案,使单茬切花菊生产时间从原来的120-130天,缩短至90-100天。温室切花菊生产由每年2.5茬提高到每年3茬。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5个常见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布情况,以寻找切花菊自身抗性真菌并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找到了切花菊各部位材料的表面灭菌处理最优方法,发现切花菊内生真菌在分离中出现幼嫩部位内生真菌分离数量明显高于成熟部位,并且根分布最多,叶次之,茎最少。5个切花菊的内生真菌中,镰刀菌属(Fusarium)和枝孢属(Cladosporium)为优势菌群。5个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相似度,但不同品种还是存在自己特有的内生真菌,说明切花菊的内生真菌分布有一定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5个常见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布情况,以寻找切花菊自身抗性真菌并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找到了切花菊各部位材料的表面灭菌处理最优方法,发现切花菊内生真菌在分离中出现幼嫩部位内生真菌分离数量明显高于成熟部位,并且根分布最多,叶次之,茎最少。5个切花菊的内生真菌中,镰刀菌属(Fusarium)和枝孢属(Cladosporium)为优势菌群。5个切花菊品种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相似度,但不同品种还是存在自己特有的内生真菌,说明切花菊的内生真菌分布有一定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蛇鞭菊应用于别墅、庭院的花坛、花境,宜作为背景材料或丛植点缀于山石、林缘,也可作为切花观赏,是优秀的园林绿化新材料。介绍了蛇鞭菊栽培技术及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浓度CO2对切花菊的瓶插品质、生理生化及结构特征的影响,为高浓度CO2在切花菊乃至其它种类切花保鲜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切花菊品种‘四季黄’切花为材料,瓶插去离子水中后分别置于380(对照)和760(高浓度CO2)μmol·mol-1条件下,利用光合测定、石蜡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及其它一些生理手段,定期研究高浓度CO2对切花保鲜效果、生理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浓度CO2增加了花枝鲜重,增大了花朵开放直径,延缓了切花菊的衰老进程,延长了瓶插寿命。此外,高浓度CO2提高了切花菊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最后,高浓度CO2减缓了叶片和花瓣细胞的降解。【结论】高浓度CO2可能直接通过提高光合速率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来间接提高SOD和POD活性而延缓细胞降解,最终延长了切花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12.
切花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花菊是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花卉。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因其花色丰富、清丽高雅而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切花菊的销量占切花总量的比例较高,它与香石竹、切花月季、唐菖蒲合称四大鲜切花,而切花菊名列榜首。1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21个切花菊品种的光周期与花期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切花菊的光周期和花期调控。[方法]比较了广州地区常见的21个切花菊品种(11个小菊品种和10个大菊品种)光周期反应。[结果]根据短日照至开花的周数(即光周期敏感性),切花小菊品种可分为6~10周菊;大菊品种可分为9~12周菊类。为达到切花菊的标准株高,推算不同品种秋冬季长日照灯控处理的天数在14~66 d不等。[结论]为广州地区切花菊的花期调控和延迟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缩根花卉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其花色艳多姿,是世界著名四大切花之一。 1 切花菊栽培类型及主要栽培品种 切花菊的栽培类型:我国常按自然花期的早晚分为夏菊、秋菊和寒菊三类。切花菊品种要求为:茎杆粗壮挺拔,花色鲜艳,花朵大小适中,耐贮运,耐插性能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不敏感切花菊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是短日性植物,多数为秋菊,这给切花菊的周年生产带来很多困难.选育光周期不敏感、在自然条件下可周年生产的切花菊新品种,是国家863计划中切花菊育种的攻坚目标,也是切花菊生产大国日本的主攻目标之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从1994年开始,应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总DNA转导和杂交育种等方法,经过前后10余年的探索试验,选育出光周期不敏感的绿化菊(地被菊)和切花菊创新种质资源,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冬春季节露地切花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栽培中,采用黑色地膜和反光地膜覆盖菊花垄,分别对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及开花期切花菊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就黑色地膜和反光地膜对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反光地膜对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开花期切花菊的株高、茎粗、花头质量、黄叶数量等主要观赏性状有显著(P<0.05)的提升作用,而黑色地膜则影响不明显.覆盖反光地膜有利于切花菊生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白粉虱在南方切花菊上危害日益严重,该虫以成、若虫群集于切花菊下部叶片的背面刺吸汁液,造成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严重影响切花菊的生长发育和鲜切花的质量、产量。此外,白粉虱在切花菊上分泌密露,诱发煤污病,使切花菊观赏价值大大降低。由于该虫有较强的抗  相似文献   

18.
菊花白锈病是一种世界性菊花病害,一旦发病会对切花菊的观赏价值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文中介绍了菊花白锈病的起源、发病症状、传播规律,针对白锈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总结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切花菊生产和科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切花菊氮·磷·钾营养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悦  张涛  齐秀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486-1487
论述了切花菊氮、磷、钾营养及其吸收特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切花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杨酸在切花菊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晶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97-15397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切花菊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保鲜剂(B1:3%蔗糖+50mg/LSA;B2:3%蔗糖+100mg/LSA;B3:3%蔗糖+150mg/LSA;CK:3%蔗糖+蒸馏水)处理切花菊,测定各处理切花菊衰老过程中鲜重、水分平衡值、糖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B2、B3处理切花菊鲜重和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K;B1、B3处理切花菊水分平衡值极显著高于CK;]B1、B2处理切花菊糖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结论]sA可有效减缓切花菊水分、糖和蛋白质损失,保鲜剂B2(3%蔗糖+100mg/LSA)和B3(3%蔗糖+150mg/LSA)的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