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连续加热提取法探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稻土腐殖质组成和组分间的量比关系.不同类型的水稻土在腐殖质组成组分的量比关系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在胡敏酸型和腐殖化度方面亦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宁镇丘陵十个剖面和里下河圩田二个剖面的腐殖质含量及其组成和络合态铗含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冲田水稻土耕层腐殖质含量高于旱地黄刚土,低于圩田水稻土,腐殖质积累层厚度随水稻土发育程度而逐渐加深;(2)冲田水稻土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占优势,胡敏酸碳/富里酸碳比值高于早地黄刚土,但比圩田水稻土低;(3)冲田水稻土胡敏酸的E_(465)低于圩田水稻土;(4)络合态铁含量在全剖面上的分布与腐殖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江苏西南部黄棕壤上发育的马肝土及苏北草甸沼泽土上发育的黑粘土是两种代表性水稻土,对其腐殖质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为:1.在两种水稻土中,游离松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都高于稳结态腐殖质的含量;2.马肝土的胡敏酸碳/富里酸碳比值较黑粘土为低;3.光密度及絮凝极限值表明,马肝土胡敏酸的芳环聚缩程度低于黑粘土,前者胡敏酸的分子结构较后者简单。  相似文献   

4.
几种非腐解有机物为施于苏打草甸水稻土后,对土壤中不同结合形态的腐殖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腐解有机物料施入供试水田土壤后,土壤中的公结态腐殖质和联结态腐殖质均较对照大幅度增加,而穗结态和紧结是显著差异,从所测得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看,土壤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的胡敏酸,富里酸的含量也都有所提高,但松结态腐殖质中以胡敏酸增加的度明显,而联结态腐殖质中以富里酸增加的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5.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不仅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组成 ,还影响腐殖质的理化性质。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的E4和E6值 ,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单施化肥也能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 ,但对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E4和E6值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耕层富里酸可见光谱的影响与胡敏酸不同 ,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 ,单施化肥对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基本上没有影响。长期施肥也影响腐殖质的紫外吸收光谱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值 ,但这种作用只在短波长方向明显 ,随着波长的增加影响减小。单施化肥也可以提高富里酸的紫外吸收值 ,但只能提高潮土胡敏酸的紫外吸收值。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总酸性基、羧基和酚羟基含量 ,单施化肥对胡敏酸和富里酸含氧功能团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p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郊菜园土、水稻土两类土壤剖面0~80 cm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土壤腐殖质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菜园土有机碳含量由表层16.16g/kg递减为5.32 g/kg,水稻土由表层最大值12.37 g/kg递减到4.19 g/kg;但菜园土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类土壤的胡敏酸、富里酸总碳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菜园土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全碳量均与富里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胡敏酸、胡敏素均呈正相关,与pH、含水量、HA/FA的值则呈负相关.[结论]南宁市郊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递减,腐殖质全碳量与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呈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HA/FA呈负相关;菜园土腐殖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p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郊菜园土、水稻土两类土壤剖面0~80 cm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土壤腐殖质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菜园土有机碳含量由表层16.16g/kg递减为5.32 g/kg,水稻土由表层最大值12.37 g/kg递减到4.19 g/kg;但菜园土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类土壤的胡敏酸、富里酸总碳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菜园土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全碳量均与富里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胡敏酸、胡敏素均呈正相关,与pH、含水量、HA/FA的值则呈负相关.[结论]南宁市郊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递减,腐殖质全碳量与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呈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HA/FA呈负相关;菜园土腐殖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四湖地区不同水型水稻土的腐殖质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湖地区采集了不同潜育程度5个水稻土剖面共20层样品,用傅积平改进法测定了样品的腐殖质组成,分析了松结态和稳结态中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潜育度越高,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上升,土壤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富里酸含量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也越高,紧结态腐殖质在重组有机质中的比例下降,而稳结态和松结态腐殖酸的比例增高。胡敏酸、富里酸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4~8.8、0.5~10.1、8.4~14.6 g/kg。松结态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均高于相应土壤中稳结态的含量。胡敏酸/富里酸比值(H/F)在松结态中为0.67~0.98,稳结态中为0.85~1,重度潜育土、中度潜育水稻土和潴育型中比值增大,依次为0.73~0.92、0.89~0.98和0.91~0.99。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腐殖质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在暗棕壤和水稻土中分解期间全土及不同结合态胡敏酸、富里酸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全土还是不同结合形态腐殖质,胡敏酸的数量都以15 d或30 d为转折点先增加后减少,而富里酸的数量减少。培养初期,富里酸的形成速度大于胡敏酸;随培养时间延长,富里酸转化为胡敏酸或相互转化;玉米秸秆分解最终增加了可提取腐殖质中胡敏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各类型土壤的肥力差异,初步分析了紫色土、黄棕壤、高山草甸土、石灰岩土、棕色针叶林土、棕壤、暗棕壤、红壤这8种典型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结果表明:仅红壤、黄棕壤的腐殖质含量属中等含量,其余6种均属高含量。腐殖质组成中,均以胡敏素占绝大多数,除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外,各土样中富里酸的有机碳的相对数量均大于胡敏酸的有机碳的相对数量。胡敏素含量与腐殖质、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8种典型土样的腐殖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黄棕壤>高山草甸土>红壤。各土样胡敏酸的复杂程度和化学稳定性序列为棕壤>暗棕壤>黄棕壤>紫色土>红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石灰岩土。各土样中富里酸的缩合度、芳香度和化学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石灰岩土>高山草甸土>黄棕壤>紫色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红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安徽祁门和十字铺、江苏宜兴和深水等地不同肥力水平的茶园土壤腐殖质含量、组成与性质的研究。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红壤和黄棕壤。三个地区茶园土壤腐殖质组成都以富里酸为主,不同地区HA/FA值自黄壤向黄棕壤递增,同一地区高产茶园土壤HA/FA值大于低产茶园土壤,胡敏酸光密度值以黄壤最高,红壤居中,黄棕壤最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波诺马廖姓等修改的丘林法,研究发分布于我国暖温带南沿黑粘土的几个典型剖面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光密度指数的剖在不同分异特征。讨论了黑粘土的暗色成因,腐殖质的起源和剖面分异成因以及腐殖质特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长期定位的方法,研究了翻压绿肥(田菁)后对京郊沙质潮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连续翻压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的数量,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腐殖质各组分的变化。②土壤中三种不同形态腐殖质含量顺序为紧结态>联结态>游离态。③连续长期翻压绿肥可使土壤容重减少,孔隙总量和毛管孔隙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所改善,土壤中的大、中、小孔隙比例趋于合理,土壤保水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的试验设计 ,三年间对风沙土进行秸秆等有机物料培肥 ,研究其结合态腐殖质中富里酸与胡敏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的有机物料培肥均能提高风沙土松结态、稳结态富里酸的含量 ,处理间胡敏酸含量的变化不十分明显 ,但胡敏酸与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的比值 ,随着培肥年限的增加 ,与 CK处理比较 ,有降低的趋势。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中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 ,与 CK处理比较 ,也呈降低趋势。经统计分析表明 ,以处理低量麦秸 +泥炭全肥 +泥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双季稻复种轮作与连作对土壤有机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双季稻复种轮作与三种复种连作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腐殖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复种轮作比油稻稻连作、麦稻稻连作和肥稻稻连作更能促进土壤有机质与矿质部分的复合。同时其紧结态腐殖质氧化稳定性强,能促进土壤形成稳定的团聚体,从E#-4/E#-6比值和胡敏酸红外光谱结果来看,复种轮作较三种连作下的土壤腐殖质的芳香性及缩合度提高,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而肥稻稻连作能降低土壤、重组和粘粒的C/N比值,增加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氧化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与供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几种主要土壤类型的腐殖组成及性质。棕壤的HA(?)FA 比值、活性胡敏酸和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及其絮凝特性等与褐土有明显的不同;潮土,风沙上及滨海盐土的上述参数值亦有差异;它反映了土壤形成条件和基本属性的不同.可作为土壤数量化诊断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腐殖酸对土壤汞向植株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莴笋盆栽试验,研究了腐殖酸对土壤汞向植株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的施用可抑制土壤汞向植株迁移,对土壤汞的最大固定率超过90%;但不同种类的腐殖酸对土壤汞迁移的抑制作用不同,胡敏酸的抑制作用强于富里酸。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凤阳山海拔1 300~1 400 m处不同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酶活性及腐殖质质量分数,分析土壤腐殖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阔叶混交林、竹林、杉木林次之;胡敏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杉木林最低;富里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竹林最低。除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无统一规律外,4种林分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土壤随土层加深皆呈现降低趋势。土壤pH值、土壤密度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除磷酸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外,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腐殖质特征的影响较土层深度更显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南平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70年)和山脊上保留的杂木林土壤腐殖质组成(HA和FA)、胡敏酸光密度值、腐殖质不同结合形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有机质和腐殖酸类含量下降,HA/FA和E4值降低,E4/E6值增大,土壤中松结合态(Ⅰ)和紧结合态(Ⅲ)腐殖质减少,土壤腐殖质质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这可能亦是杉木林连栽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黑垆土作为1个独立的土类,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温带地区分布有其特殊意义。该土类的形态学特征是具有深厚的暗褐色的腐殖质层,耕作层较黄土高原的黑垆土薄,无古老的耕作层;土体中有碳酸盐假菌丝状新生体、碳酸盐含量较低在1%上下。腐殖质含量较低在1%~3%,胡敏酸和富里酸比值在剖面中下部达到2以上,胡敏素相对含量较低,一般不超50%。该区域分布的黑垆土是温带草甸草原黑钙土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