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粘液表皮样癌是上皮性的产生粘液的肿瘤,来自闰管和涎腺叶间导管的上皮。本瘤的命名已准确反映了本瘤的两种形态结构,即表皮样细胞和粘液分泌细胞的混合表现。 1945年Stewart把这类病变列为单独一种肿瘤,定名为粘液表皮样瘤,并把它划分  相似文献   

2.
1945年Stewart等创用“粘液表皮样瘤”病名,并认为此类肿瘤发生自涎腺导管上皮。因为全部粘液表皮样瘤均有恶性倾向,故改称粘液表皮样癌。肿瘤的主要成份为粘液细胞及表皮样细胞。我科自1971~1986年共收治20例,病理确诊为粘液表皮样癌,资料完整者计15例,见附表  相似文献   

3.
对2例疑似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Subtype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的病禽进行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结果发现肝脏和脾脏均肿大,肝脏、心脏、肺脏、腺胃有肿瘤样结节;设计1对引物针对ALV-J的gp85基因,对2例病死鸡的肝脏组织进行PCR检测,结果 2份组织样品均扩增出与预想结果一致的924 bp的ALV-J特异片段;取病死禽的心、肝、脾脏等组织制做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肝组织有大量成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瘤细胞,呈灶状聚集;脾组织结构松散,白髓和红髓界限不清,脾小体消失,间隙有大量淋巴样瘤细胞;心包脂肪、心肌间、心脏血管中大量淋巴样瘤细胞;腺胃肌层、腺胃乳头间隙有淋巴样瘤细胞,1病例腺胃乳头可见出血;肺泡隔及肺泡腔中有大量淋巴样瘤细胞填充等病理变化。试验结果证实,2例土鸡均为淋巴细胞性J亚群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泰州市区1只哈巴狗发情结束后4 d阴道中显现1个增生物.增生物特征:粉红色,表面光滑,质地稍坚韧,按压痛觉不敏感,大小为(8~10) cm×5 cm,纺锤形.病理组织特征:增生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散乱,瘤细胞数量较多,核分裂相少见.诊断结果:软性纤维瘤.治疗:手术切除瘤样增生物,患犬术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2例极罕见的成年人原发性肝肉瘤.对成人肝原发性未分化肉瘤病例临床病理进行研究,发现该瘤来源于肝内胆管壁,原发瘤甚小但生长迅速,切除后6个月复发伴腹腔内多处转移。原发瘤和继发瘤性质相同,具有粘液样外观,镜下有的瘤细胞呈星形,松散地分布于粘液性基质中,有的类似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结构,苏丹Ⅲ染色瘤细胞内有多量脂肪小滴.瘤细胞内外还可见到一种嗜伊红小体,PAS染色具抗消化酶特性。原发瘤周围区可见被卷入的胆小管和上皮团索。此瘤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上均无法归属于任何已知的分化性肉瘤,故将其称为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文献上本瘤在国外至今只有11例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肝的平滑肌肉瘤也甚罕见,已知国内只有7例报道,对此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也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cl-2、p53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鳞状上皮原位癌及浸润性鳞状上皮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30例,原位癌25例和浸润性宫颈鳞状上皮癌30例中bcl-2、p53表达情况。结果:bcl-2在上皮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26.67%、44.00%和43.33%,在不典型增生与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53在上皮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67%、8.00%和26.67%,角化型和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癌之间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和p53表达,且p53异常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和宫颈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涎腺肿瘤及瘤样病变150例临床分析张荣幸,周磊,刘卫平,朱成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湛江524001)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的发病率比较高,且由于涎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同时因该类肿瘤发病的特定解剖部位,一般不主张术前活检,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涪陵南沱镇茎瘤芥种植基地灌溉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灌溉水质量整体较好,基本上属于清洁和尚清洁水平,只有少数样点CODcr超标.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该区域灌溉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为一般性的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和氟化物污染.  相似文献   

9.
胃腺瘤性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为胃的良性肿瘤,临床及病理检验上均不常见。最近于病检中偶遇1例巨大胃腺瘤性息肉恶变病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4岁。因上腹反复隐痛6个月,加重伴黑便1天入当地县医院留医。入院后经内科处理未见好转而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前见病人精神疲乏,贫血面容。体查:胸廓无畸形,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荔波瘤果茶的种群特征,在荔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瘤果茶主要分布地设置400m2样地7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荔波瘤果茶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扩散型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聚集强度6种聚集度指数分析荔波瘤果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荔波瘤果茶种群年龄结构属金字塔型,种群是增长的,幼年个体较丰富,老年个体数量很少;荔波瘤果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湛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27年间病检中遇见的皮肤附件肿瘤及瘤样病变151例进行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湛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27年间病检中遇见的皮肤附件肿瘤及瘤样病变151例,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少见的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感染建立了ALV—J、REV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1日龄肉仔鸡的病理模型。初步研究表明混合感染使试验鸡的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器官萎缩、对细菌易感性及死亡率等指标显著升高。 动态病理学研究表明:REV感染主要引起骨髓网状细胞及淋巴样细胞弥漫性或灶状浸润,ALV—J感染主要引起骨髓髓系细胞灶状或弥漫性显著增生,混合感染时骨髓病变与REV感染基本一致,但相对较严重,并见ALV—J感染病变。各病毒感染组免疫器官均发生了严重的实质萎缩性病变,病变以混合感染组最重,REV组次之。在某些组织器官ALV—J组见嗜酸性粒细胞样的瘤细胞浸润增生,REV组见网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样瘤细胞浸润增生,而混合感染组见以上两种瘤细胞增生。从混合感染组的病变来看,在致病性上ALV—J与REV之间的确存在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加重,但混合感染早期尚未发现REV对ALV—J致瘤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奶牛非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等方法,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奶牛非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的病理变化,其中重点描述了成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样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以丰富或补充该病在这方面的资料. 用“奶牛非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的病名,较详细地描述该病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据国内可查文献,本文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正> 尖锐湿疣(CA)又名尖圭湿疣、性病疣、肛门生殖器疣,系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物。HPV的传播方式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包括性接触传染、非性接触传染(接触受HPV污染的手、内裤、浴  相似文献   

16.
节瘤拟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节瘤拟杆菌特有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建立了一种鉴别检测该茵的方法。对可能影响PCR检测结果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选择了适宜PCR检测的快捷处理病样获得反应模板的方法,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对已知菌株培养物检测灵敏性最高可到30个菌/30μL反应体系;用广泛的相关菌株和茵群验证引物的特异性,证明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将PCR方法用于临床病样的初步检测,部分病样PCR检测阳性。为用PCR方法检测节瘤拟杆菌引发的牛、羊、鹿腐蹄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外标法)测定反刍动物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对顶空进样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平衡温度(85℃)和平衡时间(30 min)的顶空进样条件下,各挥发性脂肪酸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均不小于0.999 7,检出限为0.036~0.329 mmol/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3.540%~108.130%。检测结果表明,样品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3%,3 d内稳定性良好。该方法操作简单、定量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反刍动物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正鸭丝虫病是由鸟蛇线虫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发于雏鸭。我国有两种鸟蛇线虫,即台湾鸟蛇线虫和四川鸟蛇线虫,它们的中间宿主为剑水蚤。成虫寄生于鸭的皮下结缔组织中形成瘤样肿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临床症状台湾鸟蛇线虫主要侵害2~8周龄鸭,潜伏期1周,病鸭消瘦,颌下和腿部皮下有小指头至拇指头大的瘤样肿胀;颌下的较为明显,初柔软后变硬,悬垂颌下,肿胀逐渐增大,压迫腮、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出血并全身多发性对称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以期早期诊断,并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身多发对称性动脉瘤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血管B超示所有患者均可见髂动脉动脉瘤样扩张,颈动脉血管内径增宽3例,肾动脉瘤样扩张3例。全脑血管造影:10位患者有44个动脉瘤,基本对称分布。后交通动脉瘤10个,颈内动脉4个,椎动脉6个,髂动脉20个,肾动脉6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结论:行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多发对称性动脉瘤,明确病情,但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20.
1981年5月15日和6月24日,先后于河南淮阳县兽医院发现马骡各一头患皮样囊瘤。均由外地购入,当时经详细验查,未见异常,两月后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丘疹样硬结,其它器官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