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锐  田永祥  周丹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02-8503,8515
[目的]通过对从湖北省某猪场分离获得的伪狂犬病毒的gE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其遗传变化规律。[方法]参考GenBank中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gE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PRV湖北株gE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PCR产物克隆到pMD 18-T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基因测序,与GenBank收录的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标准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比较。[结果]与标准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0%~98.0%,进化树分析表明,PRVHBXS2014株与河南焦作株EU561349-China同属于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但存在个别位点的基因突变。[结论]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毒(PRV)g E基因的遗传变异特性,根据Gen Bank已发表的PRV g E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对PRV YZ株进行了g E全基因的扩增、克隆及测序,并与其他参考毒株g E基因进行比较序列分析。测序结果表明,YZ株g E全基因序列由1 862bp组成,与Gen Bank已发表的13株PRV g E参考株序列同源性介于97.9%~99.9%。进化树分析表明,YZ株与目前国内流行的毒株在同一进化分支内,与国外分离株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分离到的1株伪狂犬病毒,命名为猪伪狂犬病毒C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纯化。在gE和gI基因段上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闽A株在5 000 bp处出现目的条带,该毒株在1 500 bp附近出现目的条带,对目的条带测序,扩增产物大小为1 538 bp,在第989—4 468位基因缺失,缺失片段大小为3 570 bp,该缺失片段包含了伪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毒力基因(gE基因),除此缺失片段外,分别在第873、4 665、4 666、4 950位发生了碱基突变,同猪伪狂犬病病毒Bartha K61同源性为95.0%—96.0%,与PRV Bartha K61不是同一个毒株。用该毒株对部分省市分离到的伪狂犬毒株和标准毒株闽A株进行中和试验,中和指数为708—6 761,该毒株可完全中和临床分离的伪狂犬病毒株,故可用作候选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844-1848
根据Gen Bank中收录的PRV Becker株的gE基因序列,设计了合成1对引物,对山西PRV流行株包含主要抗原表位区的gE部分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并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经测序,山西PRV流行株包含主要抗原表位区的gE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997 bp,编码322个氨基酸。测序后对山西流行株包含主要抗原表位区的gE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18株PRV参考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山西PRV流行株包含主要抗原表位区的gE基因核苷酸序列与18株PRV参考株之间同源性为97.8%~100%,其中与YY株(湖南)、SC-1-2015株(四川)、HNXX2012株(湖北)、HN-DZ株(广东)及DL14-08株(长春)同源性最高,均为100%,与75V19株(比利时)同源性最低,为97.8%。山西PRV流行株包含主要抗原表位区的gE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18株PRV参考株之间同源性为96.1%~100%,其中与YY株(湖南)、SC-1-2015株(四川)、HNXX2012株(湖北)、HN-DZ株(广东)及DL14-08株(长春)同源性最高,均为100%,与Rice(美国)同源性最低,为96.1%。山西PRV流行株包含主要抗原表位区的gE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山西PRV流行株属于2012年以来分离的PRV变异株群,与YY株和HNXX2012株亲缘关系较近,与欧洲和美洲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湖南省伪狂犬病毒(PRV)病原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从湖南娄底某猪场采集疑似感染伪狂犬病(PR)病料,通过细胞传代、PCR鉴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该毒株的gC、TK和gE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临床病料接种PK15细胞后有1份样品出现细胞病变,经过PCR和IFA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毒株为PRV(命名为HuN-LD株),盲传第6代病毒的滴度为107.5 TCID50/mL。与参考PRV毒株相比,该毒株gE、TK和gC基因序列与国内流行变异株对应序列同源性最高,与其他毒株同源性相对较低。基于gC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数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与国内2011年后流行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同一分支,但与国外流行的毒株(NIA3和Becker等)相隔较远,属于不同分支。提示成功分离得到1株PRV变异株,该结果可为湖南省PRV流行病学研究及疫苗研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猪伪狂犬病毒河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疑似猪伪狂犬病的病料中分离到 1株病毒 ,通过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检查、PCR方法检查 ,证明该分离株为猪伪狂犬病毒 ;用分离株研制出油乳剂灭活苗预防猪伪狂犬病 ,预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将分离到的8种PRV分离株的g E、TK基因与国内外的毒株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分离毒株的gE、TK基因与15株国内外已发表的代表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3%~99.9%、98.7%~99.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与国内近年分离自不同省份的代表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外分离的代表毒株亲缘关系较远;而对gE、TK基因氨基酸主要变异位点分析表明,gE和TK基因都有一些位点已经发生突变。结果表明猪PRV广东部分地区分离毒株已发生变异,为规模化猪场对猪伪狂犬病的净化以及疫苗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一株经过鉴定、纯化的猪伪狂犬病毒(PRV)黑龙江省现地分离株进行评估,对现地分离株进行了继代培养和分离,以经典PRV Ra株为对照,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病毒含量,绘制毒株的生长曲线,同时利用分离株的细胞培养物对家兔、小鼠和分离动物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比Ra株病毒含量先达到峰值,并且相同培养时间时病毒含量高于Ra株,同时确定其最佳培养时间为42 h;致病力试验中攻毒组动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典型临床症状。说明PRV现地分离株致病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一株经过鉴定、纯化的猪伪狂犬病毒(PRV)黑龙江省现地分离株进行评估,对现地分离株进行了继代培养和分离,以经典PRV Ra株为对照,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病毒含量,绘制毒株的生长曲线,同时利用分离株的细胞培养物对家兔、小鼠和分离动物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比Ra株病毒含量先达到峰值,并且相同培养时间时病毒含量高于Ra株,同时确定其最佳培养时间为42 h;致病力试验中攻毒组动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典型临床症状。说明PRV现地分离株致病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伪狂犬病毒(PRV)NLA-3和Rice株的gE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含有起始密码子和HindⅢ、BarnHI酶切位点的引物,以PRV粤A毒株(PRV-YA)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gE基因片段,将这一片段克隆至PMDl8-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MID18-gE;用HindⅢ和BarnHI酶切该重组质粒,回收得到含有以上2个酶切位点粘端的gE基因,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相同酶切、回收后的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中,获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gE,经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比较,证实了克隆片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采集临床疑似伪狂犬病例病料并分离到1株病毒。PCR鉴定仅能扩增出伪狂犬病毒特异性条带,其他常见的7种猪群疫病病毒为阴性。家兔接种试验能引起典型的神经症状,最终衰竭死亡,证实所分离病毒为强毒株,将分离到的伪狂犬病毒命名为HX14株。选取我国不同时期分离的伪狂犬野毒gE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HX14株与参比序列同源性在93.8%~97.2%之间,同源性最高的是Min-A株,最低的是GZ-Z1株。氨基酸序列比较,HX14株和Ea、GDSH、HB-HS、HB-LF、HBJZ、LXB6、LXB88、Min-A、P-PrV、Yangsan株的同源性均为93.2%,与89V87同源性最低,为88.1%。HX14株在8个氨基酸位点上和参考毒株明显不同,分别是P~(12)→M~(12)、~(14)LRREPP19→~(14)CSARAA19、T~(115)→R~(115)。研究表明HX14株为gE基因变异较为明显的伪狂犬野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某猪场发生疑似伪狂犬病毒感染,采集其内脏样品进行伪狂犬病毒的分离,并采用细胞病变观察和荧光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采用BHK-21细胞能够从该发病猪体内分离到猪伪狂犬病毒,其分离株能够引起BHK-21细胞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该猪场发生猪伪狂犬后,已连续造成2头成年猪的死亡,全群发病率高达50%,这与以往伪狂犬病并不造成成年猪的死亡不同,需要对该分离株进行进一步病原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CRISPER/Cas9编辑技术编辑实验室分离得到的PRV-SX株的gE基因,并利用蚀斑纯化等方法得到gE基因缺失的突变株。通过T7E1核酸内切酶及测序来鉴定gE基因的缺失,并对gE基因缺失毒株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CRISPER/Cas9编辑技术成功得到了gE基因缺失毒株,用这一毒株制备疫苗免疫仔猪,免疫后0 d、14 d、28 d、42 d、56 d PRV gE抗体均为阴性;PRV gB抗体呈阳性,在42 d时达高峰。  相似文献   

15.
16.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疱疹病毒,在自然界具有极广泛的宿主类群,是中国养猪业发展主要威胁之一。为了研究病毒的神经传导机制,实验采用Lipofectamine3 000转染试剂,将PP63质粒与伪狂犬病毒Fa株基因组DNA共转染BHK-21细胞,空斑筛选得到gI/gE/US9重组缺失病毒,并命名为SA215-T。采用PCR、基因测序、Western Blot、电镜检查和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检测重组病毒PRV-SA215-T。研究结果显示,Western Blot未发现gE基因的表达,SA215-T株的电镜形态与野毒株无明显差异,SA215-T株与亲本毒株Fa株在细胞中的生长曲线差异不明显且均达到了较高的病毒滴度。  相似文献   

17.
运用RT-PCR和动物接种的方法从广东省东莞市正常犬只的唾液中分离获得1株狂犬病毒,编号为GD33.为了解析该毒株与兽用狂犬病弱毒疫苗的关系,对该分离株的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将N基因的序列与GeneBank上已发表的狂犬病毒N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该分离株仅能引起乳鼠发病,对6周龄成鼠无致病性,说明该毒株不是强毒.该分离株N基因与弱毒疫苗HEP-Flury N基因的相似性最高,达99.7%,并且同处系统发育树的最近分枝.因此,推测该分离株源自接种的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8.
于2013年从南京某猪场送检发病仔猪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病样组织液上清经BHK细胞分离培养后,利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反应进行鉴定,PCR可以扩增出PRV gE基因的全长片段,且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中呈现阳性荧光反应。将命名为NJ株的分离病毒接种家兔,被接种的家兔很快出现瘙痒、死亡等伪狂犬病症状。与以往发表的伪狂犬病毒gE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的伪狂犬病阳性血清对分离株有一定的中和能力。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南京某猪场流行的伪狂犬病毒存在一定的抗原变异。  相似文献   

19.
于2013年从南京某猪场送检发病仔猪脏器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病样组织液上清经BHK细胞分离培养后,利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反应进行鉴定,PCR可以扩增出PRV gE基因的全长片段,且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中呈现阳性荧光反应。将命名为NJ株的分离病毒接种家兔,被接种的家兔很快出现瘙痒、死亡等伪狂犬病症状。与以往发表的伪狂犬病毒gE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的伪狂犬病阳性血清对分离株有一定的中和能力。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南京某猪场流行的伪狂犬病毒存在一定的抗原变异。  相似文献   

20.
收集贵州省思南县某猪场送检的哺乳仔猪病料,采用Vero细胞盲传、核酸鉴定及测序分离到1株伪狂犬病病毒贵州分离株。扩增其gE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构建pcDNA3.1(+)-gE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Vero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基因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将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表明:萨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在Vero获得瞬时表达,转染的Vero细胞呈特异性绿色荧光;将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经间接ELISA和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测定表明,重组质粒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