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收获期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根茎产量;其中处理2(生姜与大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生姜的分枝(10.5%),同时处理2、处理3(生姜与大蒜间作)和处理4(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也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株高分别增加了15.0%、11.4%和14.0%),并且这3个处理提高了生姜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早春生姜的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不仅作为一种调味蔬菜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食用,而且还在中医、化工、食品加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生姜产区连年种植,生长中期高温高湿,姜瘟病等土传病害大量发生,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为此,我所于1998年在本所蔬菜示范场进行塑料大棚生姜早熟栽培试验,结果上市时间比常年提早30天(d)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1999年该技术辐射推广1000多亩(667m2),普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品除了供应当地市场外,大部分远销浙江等地。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品种选择可根据当地消费及种植习惯选择适当品种。2…  相似文献   

3.
五莲县近几年在实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富民工程中 ,果树、农作物及瓜菜的种植模式不断改变 ,为探讨经济效益较高的种植新模式 ,在小麦套种棉花、花生及西瓜等的基础上 ,1 996~ 2 0 0 0年进行了草莓套种生姜的模式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目前推广面积达 1 2 0 0hm2 左右。1 基本情况试验设在五莲县于里镇南寺和南营村 ,地处日照市北部丘陵地区 ,年平均气温1 3 1℃ ,1月份均温 - 2 4℃ ,7月份均温2 5 2℃ ,年平均降水量为 835mm ,年平均日照时数 2 50 8小时 ,无霜期 1 98天。土壤为棕壤 ,土层厚度 30~ 50cm ,土壤pH值为 6 8…  相似文献   

4.
5.
笔者于 1 993~ 1 999年 ,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改变栽培方式入手 ,通过实践与试验研究 ,探索出 4种适宜晋南地区葡萄周年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现将其关键技术、经济效益与特点总结如下。1  5月上市暖棚栽培模式1 .1 模式 采用第二代日光温室栽培 ,每6 6 6 .7m2 (亩 )栽植 5 5 0株 (株行距为 0 .8m×1 .5 m) ,投资 1 5 0 0 0元 ;第 2年进入挂果期 ,产量 1 2 5 0 kg,5月上中旬上市 ,批发价 1 6元/kg,收入 2 0 0 0 0元 ;3年后进入盛果期 ,产量 2 0 0 0~ 2 5 0 0 kg,收入 32 0 0 0~ 40 0 0 0元 ,生产周期 5~ 6年。1 .2 主要技术  1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强 《蔬菜》2021,(1):28-31
为了解决莱芜地区农户平均土地资源有限,传统生姜一年只种一季,土地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近两年来,结合济南市莱芜区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利用生姜营养钵育苗、高温土壤消毒、立式条幅遮阴、划抽法采收等技术探索出在同一地块进行大蒜—生姜—大蒜周年栽培模式,从而实现了大蒜—生姜—大蒜周年生产,突破了大蒜和生姜的传统种植方式,并达...  相似文献   

7.
晋南地区,葡萄栽培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现有栽培面积五万余亩,主栽品种为巨峰系,是山西省葡萄重点新产区之一。但由于品种单一,供应期短,667m~2收入徘徊在2000~3000元。为了走出巨峰高产低效低谷,实现优质高效之目的,本所从1993~1999年,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变栽培方式方法入手,从事大量的生产实践与试验研究,积极摸索推广葡萄周年优质高效栽培新模式,现将四种新模式经济效益、关键技术与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生姜是江口县双江镇的特色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利用普通地膜覆盖栽培生姜,常年667m2产量在2000kg左右,按平均每kg售价2元计算,  相似文献   

9.
5种大棚蔬菜周年多样化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春萝卜-丝瓜或苦瓜-延秋莴笋 1.1 茬口安排 春萝卜于2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始收,5月份采收结束;丝瓜(或苦瓜)于2月中旬点播于棚内两侧的畦内,每穴点2粒,穴间距0.5 m,5月中旬揭膜引蔓上棚,6月上旬始收,9月下旬结束采收;莴笋于9月中旬育苗,10月上旬移栽,10月下旬扣棚防冻,元旦、春节上市.一般667 m2产萝卜1 500 kg,丝瓜5 000 kg(或苦瓜3 000 kg),延秋莴笋2500kg.  相似文献   

10.
夏立仁 《蔬菜》1997,(1):8-8
生姜日光温室栽培在龙山乡获得成功112000辽宁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农科站夏立仁根据北方地区对生姜需求情况,我乡于1990年开始进行生姜栽培试验。1990~1993年连续在日光温室中进行了栽培,平均亩产在2750公斤左右,今年又在露地进行了20平方米栽...  相似文献   

11.
有机土基质栽培对生姜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的肥料利用效率,设土壤栽培不施肥(CK1)和常规土壤栽培(CK2)两个对照,研究了有机土基质栽培不施肥(T1)、有机土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等量施肥(T2)、有机土基质栽培与按目标产量需肥量施肥(T3)对生姜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生长量以T2、T3较高,T1较低,CK2居中,T1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分别比CK2降低27.63%、23.01%,而T2、T3则分别比CK2提高17.46%、15.36%和11.05%、13.04%|T2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T3,但经济产量则与T3无显著差异。生姜对氮(N)、磷(P2O5)、钾(K2O)利用率以T3较高,分别达35.11%、22.81%和46.25%,较CK2分别高7.31个百分点、3.65个百分点和14.98个百分点|T3的氮、钾利用率也显著高于T2,但二者对磷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生姜肥料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均以T3较高,分别达14.46 kg?kg-1和45.34 kg?kg-1,而T2和CK2仅分别为10.26、30.86 kg?kg-1和11.25、26.75 kg?kg-1。表明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适量施用速效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效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创新生姜栽培技术模式,以传统遮光栽培和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产量和叶片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弥雾栽培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株冠层气温及叶温,增大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强叶片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弥雾栽培生姜植株地上部生长量虽不及传统遮光栽培,但根茎生长量较大,产量可达2688.68kg·(667m2)-1,较裸地栽培增产31.30%。  相似文献   

13.
冯明  倪玉清  马长青  张春华  钟越 《蔬菜》2020,(10):14-18
西瓜连作易造成连作障碍,导致病害加重,产量和品质下降,不利于优质栽培和效益稳定。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将西瓜与水稻等作物轮作复种,并采用品种比较试验、不同茬口及育苗方式试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探索出以早佳-8424西瓜为主栽品种的西瓜—水稻轮作栽培模式和生物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667 m2产值达1万元,纯效益达6 000元,实现了缓控连作障碍,促进了西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和粮菜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特色芋类品种红芽芋的产量,结合万载当地栽培特点,采取水稻与红芽芋水旱轮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减少病虫害,一般667 m~2产量在1 500~1 800 kg,产值8 500~12 000元,可显著提高产量与效益。通过实践,总结了基地选择、种芋选择及消毒、整地措施、基肥施用、栽种时间、肥水管理、培土盖草、病虫害防控等红芽芋绿色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坤  徐峰 《中国蔬菜》1999,1(6):6-0
合理施氮量可促进生姜生长,提高叶片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速率,从而提高产量。但氮肥用量过多,可减少养分向根茎的分配率,而造成减产。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以600 kg·hm - 2 为最佳,生姜产量达45 330 kg·hm - 2 ,分别比对照和施氮量1 200 kg·hm - 2 处理增产61 .1 % 和23 .7 % 。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缓解广州地区冬春季节瓜果蔬菜的供给不足,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满足居民对优质安全、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大面积推广有棱丝瓜标准化高效丰产栽培技术具有重大意义。在充分利用有棱丝瓜这一地方品种耐湿、抗寒特性的基础上,于秋冬季塑料大棚内,采用薄膜覆盖简易生产技术,促使有棱丝瓜延后成熟、连续结瓜,并且结合陆续采收的方式,延长市场供应时间;同时采取品种选择、温汤浸种、低温炼苗、高畦整地、双株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留种等措施,对解决春节期间丝瓜的市场需求和打破常规生产中出现的连作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棚西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瓜果需求量的不断增多,西瓜大棚栽培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选择合适的品种及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是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提升农业效益的关键。文章阐述了大棚西瓜栽培前茬口安排和品种选择,并从播种育苗、定植与肥水管理、留果与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分析了大棚西瓜的高效栽培技术,以促进大棚西瓜栽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臻钰 《蔬菜》2023,5(5):40-47
摘要:中国是栽培生姜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生产利用经验。生姜在中国域内经2 000多年的栽培利用,纵观全国,其古今分布区域、生境与古代本草记载基本一致,南方因气候更适宜生姜生长等客观因素,自战国时期便有较高质量的生姜产出,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便初步形成特产区,生姜的种植区域在唐宋明清也逐渐发展扩大,如今已分布较广,且作为中心之一逐步向域外扩散。在中国生姜栽培进程中,古人在栽培、采收、贮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精耕细作和保暖措施为主的技术提升与现实社会需求发挥着重要的双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姜光合效率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生姜生长期间,午间强光使叶片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及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即表现为光抑制。苗期因光照强、温度高、AQY,Fv/Fm较低,光换制较重;随季节进展及光、温等条件的改善,光抑制减轻。对生姜遮荫可提高AQY和Fv/Fm,降低光抑制,但由于遮荫降低了羧化效率(CE),使Pn明显下降。据此,对有关遮荫理论及AQY等指标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革当前遮荫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在用30%万克SC、20%猛克菌WP浸种处理中,出苗率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667 m2产量最高的为浸种24 h处理.灌根试验中,5个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效大小为20%猛克菌WP500倍液>30%万克SC500倍液>20%猛克菌WP800倍液>30%万克SC800倍液>农用链霉素500mg/L,667 m2产量最高的为20%猛克菌WP500倍液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