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设施栽培打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对葡萄生产的制约,同时,有效减轻了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人工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目前我国设施葡萄发展迅速.葡萄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其生长土壤温度低,根系的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应加强叶面肥的施用,补充树体营养,改善叶片光合功能."  相似文献   

2.
蔬菜设施栽培的环境条件与露地栽培相比,相对来说较为密闭,其温、光、水、肥、气等环境条件,更多地依赖人为的控制,设施栽培常采用反季节栽培.现就环保型蔬菜设施与露地栽培不同的环境条件、生理障碍、病虫害及解决途径,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设施栽培‘冬枣’的果实品质特性,以5~7年生‘冬枣’为试材,比较其温棚、棉被冷棚、双膜冷棚和普通冷棚4种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下果实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功能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可以显著提高‘冬枣’果实含水量,降低果皮及果肉硬度,改善口感;与露地栽培‘冬枣’相比,设施栽培‘冬枣’大小均匀,整齐度高;设施栽培提高了‘冬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对总酚含量的积累也有促进作用。综合来看,设施栽培提高了‘冬枣’果实品质,其中温棚栽培的‘冬枣’果实品质较佳,且成熟最早、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4.
以4个欧洲水仙品种为试材,采用设施地栽、设施盆栽和露地栽培3种种植方式,对其物候期、物候期与总积温的关系、园艺性状、母球周径增长量及种球繁殖系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模式相比,欧洲水仙品种物候期提前,花期延长,种球繁殖系数提高;设施栽培的欧洲水仙品种物候期与总积温呈显著线性关系,露地栽培呈显著指数关系;设施地栽较设施盆栽与露地栽培,欧洲水仙品种植株高、叶片长、花葶高、母球周径增长量及种球繁殖系数表现较好。因此,采用设施种植有利于欧洲水仙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栽培土壤与露地栽培土壤相比,前者的栽培管理更加集约化,耕作更为精细,肥料投入量大大增加,水分供给更勤。设施内的环境发生变化,会引起土壤特性的变化,从而表现为由露地栽培转变为保护地栽培若干年后,土壤出现各种营养、酸化等障碍。  相似文献   

6.
在避雨棚、避雨布和露地等3种栽培模式下对玛瑙红樱桃果实品质进行研究,对产量、商品果率和裂果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樱桃生产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避雨设施能够促进新梢和叶片生长,增加果实纵横径、单果质量、可食率及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且避雨棚栽培模式优于避雨布栽培模式。避雨栽培降低了裂果率和病果率,提高了商品果率,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棚和避雨布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9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7.
<正>柑橘设施栽培是在玻璃、塑料薄膜等材料搭建的设施中进行栽培,可以对柑橘果树生长发育温度、水分等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控。与露地栽培相比,柑橘设施栽培可以克服不良环境对柑橘果树生长的不良影响,灵活调控成熟期以延长果品的供应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柑橘产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柑橘果实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柑橘设施栽培作为一种新型的柑橘栽培模式,提升了柑橘果实品质和生产效益,符合柑橘产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设施栽培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它保护设施,人工制造适宜葡萄生长的环境、使其提前或推迟发育成熟、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葡萄设施栽培较其它经济树种具有结果早、丰产稳产、便于管理等优点。设施栽培完全不同于露地常规栽培,因此管理方式与露地栽培有所不同。本文针对设施栽培中易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积累的经验,现就葡萄设施栽培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江苏蔬菜害虫的演变与治理新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蔬菜害虫的发生与演变1.1 设施栽培加重了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江苏目前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接近20万hm2,以防寒、保温为主的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中小棚、地膜覆盖等与露地栽培相比,具有温度高、温差大、照度低、湿度大、气流缓慢等特点,在这种半封闭式的人为生态条件中,害虫的发生规律有许多变化。如菜青虫、小菜蛾、叶螨、跗线螨、粉虱、潜叶蝇、蓟马等害虫在  相似文献   

10.
与露地栽培的果树相比,设施果树的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技术,通过人为创造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使果树免于季节性,度过自然休眠期,尽早发育结果。文章基于设施果树栽培的原理,分别从环境调控、破眠、果树品种的选择等方面介绍了设施果树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7 a生的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为试材,采用不同时间覆网并辅之根剪措施,研究防护网对冬枣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枣开花前搭覆防护网结合根剪显著抑制了冬枣的二次枝生长、枣吊数量、坐果率、花量及产量,并明显降低了果实中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未造成果实农药残留。而坐果后覆网加根剪对二次枝、坐果率、产量的抑制效果较小,并对枣吊数量和花量无明显影响作用。虽然坐果后覆网果实中检测到了农药残留,但相比对照显著降低,未对果实品质带来不利影响。2种覆网方式均降低了冬枣的光合特性。综合分析认为,坐果后覆网与根剪相结合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小叶白子菜(富贵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白色防虫网、黑色防虫网、遮阳网覆盖材料,对白子菜的产量、品质及环境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遮阳网与白色防虫网、黑色防虫网和露地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设施内温度和光照强度,从而减少了硝酸盐含量,改善了白子菜品质,促进了白子菜植株生长。综合分析得出,遮阳网可在热带夏季白子菜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优质白菜薹品种秋香828具有生长势强、抗病性好、整齐度高、风味脆甜、商品性好等特点,无需春化便可正常抽薹,生育期50 d左右,每茬667 m2产量1 500 kg以上,被市场广泛接受,并开创了一个白菜薹新类型“秋香薹”。为进一步推广其种植,从生长季节、地块选择、土地平整、开沟建畦、栽培方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对其他白菜薹品种的种植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白菜不育系应用防虫网熊蜂制种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采用熊蜂在镇江市蔬菜研究所防虫网内进行小白菜雄性不育系制种。结果表明,利用熊蜂授粉能显著提高制种产量,熊蜂授粉种子产量较本地蜜蜂授粉种子产量提高146.7%,较人工辅助授粉种子产量提高15.9%;熊蜂制种较人工辅助授粉种子纯度提高3.5%;利用熊蜂在防虫网内进行小白菜不育系制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小气候及青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复生 《长江蔬菜》2011,(24):30-32
以日本早生华京青菜为试材,采用立柱框架式网室栽培,研究了18目、22目银灰色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及青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立柱框架上覆盖防虫网对网室内气温、湿度、光照等小气候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网室内气温、湿度与露地相比增加,晴天和阴天的湿度增幅较明显,而温度增幅不明显;网室内光照则明...  相似文献   

16.
采用73.0 mg/L的果蔬钙肥及1.25 g/L、2.5 g/L和3.75 g/L 3种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对菜心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不同钙肥处理对菜心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钙肥处理均可促进菜心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菜心的产量、改善菜心品质,但存在差异,73.0 mg/L的果蔬钙肥处理效果最好,低浓度氯化钙处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小,中浓度氯化钙处理影响比较大,高浓度氯化钙处理比中浓度处理效果差。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作用效应有所不同,在菜心生长的初期各钙肥处理影响不大,生长中后期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珠三角地区冬种油菜的菜薹采摘效益,以油菜“希望669”为材料,在广东江门新会区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分析比较不同播期(稻收后15 d和稻收前3 d)下油菜薹宜采期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油菜不同生育时期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均略优于菜心。其中,在油菜初花期之前(春节期间)的宜采期,油菜薹单位面积生物量与油菜薹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片SPAD值均表现出稻收前播种优于稻收后,而纤维素含量则相反。在油菜初花期后,油菜薹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稻收前播种优于稻收后。2个播期下冬种油菜的菜用可采期均与珠三角蔬菜市场短缺期重合;因此,冬种油菜可以调节春节市场油菜薹的有效供给,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菜心外表嫩绿,水分含量大,茎、叶等组织脆弱,在贮藏期间极易出现叶片黄化掉落、萎焉等现象,目前菜心多因采后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营养、口感等变差.菜心的贮藏品质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了解不同温度对菜心贮藏品质的影响,提高贮藏性,延长货架期,本试验研究了菜心在5 个不同贮藏温度下营养品质的变化情况.结...  相似文献   

19.
苏蔚 《长江蔬菜》2013,(22):40-42
在水培条件下,以定期更换营养液和通气为对照(CK),研究了不更换营养液、定期通气(T1)和不更换营养液、不通气(T2)处理对菜心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不影响菜心的生物量,而 T2处理显著降低了菜心的生物量;T1、T2处理显著提高了 VC 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T1处理可获得与对照相当的产量,并且可提高产品器官的营养品质、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可作为菜心的简化水培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潘复生 《长江蔬菜》2012,(12):34-37
以绿色20目、银灰色22目防虫网和日本早生华京青菜品种为试材,采用立柱框架式网室栽培,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及华京青菜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防虫网内相对空气湿度增加,晴天和阴天湿度增幅明显比雨天高;光照强度减弱,网色越深减幅越大;夏季覆盖绿色防虫网温度略有降低,秋季覆盖银灰色防虫网温度略有增加。覆盖防虫网后,绿色网内青菜出苗延迟,略有减产;银灰色网内青菜出苗提早,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且两者收获期均推迟,商品综合性能均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