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白粉病(一)病害症状白粉病属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片、花器、嫩梢。叶片受侵染后出现褪绿斑,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叶片较正常叶片发紫,表面覆盖大量白粉;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病梢有回枯现象;幼芽受害不能适时展开;花蕾受害后布满白粉,逐渐萎缩干枯,严重时全株枯死。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3-4月开始发病,5-7月盛发,8月减少,9-10月再次发生。土壤中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时易发病。  相似文献   

2.
一、白粉病(一)病害症状白粉病属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片、花器、嫩梢。叶片受侵染后出现褪绿斑,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叶片较正常叶片发紫,表面覆盖大量白粉;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病梢有回枯现象;幼芽受害不能适时展开;花蕾受害后布满白粉,逐渐萎缩干枯,严重时全株枯死。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3-4月开始发病,5-7月盛发,8月减少,9-10月再次发生。土壤中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时易发病。  相似文献   

3.
柳树干锈病(Uredosp.),主要危害柳树枝干韧皮部,亦危害叶、叶柄和花序等部位。病菌以双核菌丝在枝、干的韧皮部老病斑周围活组织内越冬,4月下旬至12月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重复侵染叶、叶柄和嫩梢,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枝干老病斑周围皮下产生夏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来源,经风传播,由自然孔口或直接入侵,潜育期7~18d。病害为局部侵染,局部发病。夏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24℃。人工接种叶片和嫩梢后,可产生夏孢子堆。绦柳、垂柳、旱柳、川滇柳、龙爪柳和左旋柳等均可染病,以绦柳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4.
<正> 1 白粉病 1.1 病害症状。白粉病属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片、花器、嫩梢。叶片受侵染后出现褪绿斑,渐扩大为圓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表面覆盖大量白粉;嫩梢和叶柄发病吋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病梢有回枯现象;幼芽受害不能适时展开;花蕾受害后被满白粉,逐渐萎缩干枯。 1.2 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菜豆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症状 菜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亦危害叶柄、茎和豆荚。发病初期,叶背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病斑,后逐渐扩大呈现红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夏孢子)。这时从叶片正面观察有褪绿斑点形成。后期在叶柄、茎蔓、豆荚及叶片上长出黑褐色锈病斑,表皮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冬孢子)。有时,叶片正面也产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导致叶片变形早落,直接影响产量。豆荚染病,其食用价值严重降低,甚至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6.
<正>1症状识别梨黑星病主要为害梨的果实、叶片、叶柄、新梢和花序,在病部形成明显的黑色霉斑。幼果受侵而脱落。果实长大后受侵,病斑凹陷呈疮痂状,病部生长停止,出现龟裂。后期病斑颜色变为粉色。叶片受侵染后,在正面产生多角形或近圆形褪色黄斑,叶面长出黑色呈辐射状的霉状物。芽被害后其鳞片茸毛较多,甚至开裂枯死,由病芽萌发  相似文献   

7.
<正>1病害1.1炭疽病1.1.1为害主要为害新梢和果实,也常侵染叶片。1.1.2防治加强水肥管理,及时去除病果、病枝。如有发病,用25%的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4次。1.2圆斑病1.2.1为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果蒂,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浅褐色圆斑点,后病斑逐渐变为深褐色,严重时,在约7天内即可变为红色并脱落。果蒂上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症状类别(一)小麦条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小斑,后逐渐形成黄色的粉疱,即小麦锈病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而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二)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  相似文献   

9.
菊花病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幼嫩的茎叶。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透明小白粉斑点,以叶片正面为多,在温湿度适宜时病斑可迅速扩大成大面积的白色粉状斑或灰色的粉状霉层:严重时,发病的叶片褪绿、黄化;叶片和嫩梢卷曲、畸形,早衰和枯萎;茎秆弯曲,新梢停止生长,花朵少而小,植株矮化不育或不开花,甚至出现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0.
1大豆锈病 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相似文献   

11.
1 为害症状玫瑰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幼芽、叶柄、花托、花萼、枝、地下走茎等。春季芽萌动的同时,潜伏于芽内的菌丝也开始活动,到吐绿展叶后,锈孢子开始第1次传播,20天后,病芽逐渐干枯死亡,发病轻的病芽可以勉强现蕾开花,而后干枯。受病的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的斑点,叶背  相似文献   

12.
<正>1发病症状梨树黑星病可以为害叶片、叶柄、叶脉、果实、新梢、芽等所有绿色幼嫩组织,但以叶片、果实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变黄,后逐渐枯死,在潮湿的环境中产生黑色或墨绿色霉状物。1.1果实。从幼果至果实成熟时都可感病。早期形成一个黑色凹陷病斑,病部组织坏死、变  相似文献   

13.
八、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1.黑痘病 症状:叶片受害,初呈针头大小的圆形褐色斑点,扩大后中央呈灰褐色,边缘色深,病斑直径1毫米~4毫米.随着叶的生长,病斑常形成穿孔.叶脉感病,造成叶片皱缩畸形.新梢、卷须、叶柄受害,病斑中央凹陷,呈灰白色,边缘褐至深褐色,形似鸟眼状,后期病斑硬化、龟裂,果小而味酸不能食用.防治方法:勿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消灭越冬菌源,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果、病梢、病叶,冬季修剪后将病枝等深埋或烧毁;春季芽萌动后展叶前喷五氯酚钠200倍液加波美3度~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每隔15天喷1次1:0.5:200倍波尔多液,花前花后喷药一定要喷均匀,亦可喷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4.
<正>杨树是速生用材林树种之一,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苗木交易的频繁,杨树病虫害的发生也十分严重。杨树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当务之急。一、杨树病害防治措施1.杨树黑斑病杨树黑斑病,该病夏秋最盛,直至落叶为止。可危害杨树叶片、叶柄、果穗、嫩梢等,在其上形成角状、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直径约1毫米,有的达5毫米。病斑多时可连成不规则的大块斑,引起早期落叶。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可喷洒1∶1∶(125~170)的波尔多  相似文献   

15.
茶白星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白星病在我国各产茶省均有发生,主要在高山茶区发生重。为害嫩梢芽叶,造成成茶味极苦,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嫩叶上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凹陷,初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后期呈灰色并散生细小的黑粒点。病斑直径0.5~2mm。病斑多时可互相愈合为较大病斑,并使叶片扭曲呈畸形。叶柄和嫩茎上病斑呈暗褐色,后变灰白色,病斑多时可使叶片脱落,嫩梢枯死。  相似文献   

16.
一、白粉病(一)症状.叶片、新梢及果实均可被害.以苗木和根蘖感病较重.幼苗及嫩梢被害时,开始发生黄色和粉红色病斑,以后叶片两边均生白粉.新梢被害后节间变短,叶片狭长卷缩,严重时扭曲纵卷,枝条上布满白粉.幼果在落花后开始发病,病斑多发生在近果柄处,生有白粉;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到果面,早期被害果大多从果柄病斑处脱落;中期被害果病斑硬化龟裂,果形不正,着色不良;果实近成熟期发病,果面产生红褐色粗糙的病斑,果形正常.此病发生的规律是:子囊壳在病叶、病果上越冬.春雨后子囊孢子散发出来,首先侵染野生山楂幼苗及大树根蘖,在其上进行重复侵染.  相似文献   

17.
1危害症状主要侵害叶片,进而为害冬枣果面。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堆在病叶上越冬,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孢子借风雨等传媒传播到新的叶片上,从叶片正面或背面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感染。发病初期至叶背面散生或聚生凸起的土黄色小脓疱。病斑多在叶脉两侧、叶尖和叶片基  相似文献   

18.
主要危害叶片,侵染嫩梢、花和幼果等柔嫩部分.叶片初期出现细小的不规则形淡黄色或黄褐色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不规则形病斑常相互愈合成大斑块。潮湿条件下,病斑背而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卷缩而早期脱落;嫩梢、叶柄、果柄、卷须、穗轴发病时开始产生水渍状淡黄  相似文献   

19.
<正> 1 叶斑病 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防治,1天后再喷1遍;  相似文献   

20.
梨树几种常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黑星病主要发生在萼片、果实、叶片、叶柄、新梢和芽等部位。症状:初期呈淡黄色圆形小病斑,后期发生黑霉。叶片上多发生在叶背,沿叶脉发病,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果实多在幼果期发生,被害幼果生长停止,渐呈木栓化龟裂,并引起幼果畸形,在雨水较多的季节(4~5月份)最严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