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桂芹  王玉良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2085-2090
采用悬空气培养法研究了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苏丹草根尖生长、根缘细胞活性和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水溶性化感物质对苏丹草根尖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及伤害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苏丹草根缘细胞存活率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苏丹草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与水浸提液处理浓度具有密切相关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茎例外),经茎的水浸提液处理的苏丹草根冠PME活性则表现出与空心莲子草根、根状茎和叶相反的趋势;空心莲子草不同器官化感作用差异显著,其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叶>根和根状茎>茎。化感作用是空心莲子草实现干扰性竞争的基础,也是排挤和绞杀土著物种迅速占领生态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文艳  庞静 《作物研究》2013,(3):302-306
空心莲子草为世界性的入侵物种,现已成为暖温带—热带湿润气候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外来入侵种,对经济、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文章结合空心莲子草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危害、入侵机制以及防除措施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空心莲子草水浸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远兵  刘爱荣  吴倩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0):1526-1531
用浓度为0(对照),0.05,0.1,0.2,0.4 g/mL的空心莲子草宿根和根状茎的浸提液和浓度为0(对照),0.01,O.05,0.1,0.2g/mL该草的宿根和根状茎粉碎液处理水稻种子和幼苗.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随着水浸液浓度增加,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长、鲜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脱氢酶活性等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表明空心莲子草地下部水浸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就同一浓度浸提液和粉碎液而言,粉碎液处理对它们的抑制作用大于浸提液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掌握杂草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蕨类、豆科和菊科杂草的化感作用研究现状。目前已鉴定出的化感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萜类、糖苷类、烯类和黄酮类等,这些化感物质对多种受体植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其化感作用机理表现在各种酶活性降低、导致原生质体膜、细胞膜和叶绿体膜的破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某些激素含量水平的影响、营养元素的吸收及水分的平衡等几个方面。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杂草与作物的相互作用,杂草种、属间的化感作用与信息互作,保育生物多样性丰富、田园风光优美、动植物安全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对海南岛空心莲子草的天敌昆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空心莲子草的天敌昆虫有:稻棘緣椿象、中华稻蝗、短额负蝗、白条细蝗、条纹褐蝗、短角外斑腿蝗、褐背細斯、莲草直胸跳甲、虾钳菜披龟甲、甜菜螟、豆卷叶螟、斜纹夜蛾、豆蚜13种,隶属于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5个目中的缘蝽科、蝗科、螽斯科、叶甲科、铁甲科、螟蛾科、夜蛾科、蚜科8个科。其中莲草直胸跳甲、虾钳菜披龟甲、甜菜螟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或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牧草的化感抑草作用防治田间杂草,即通过提取牧草活性物质、利用其残渣覆盖土壤或利用伴生植物生长等方式抑制杂草生长。目前已经鉴定出很多有化感抑草作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合成新型的除草剂,可达到生物防除杂草的目的,此方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本文综述牧草化感作用的抑草方式、化感物质属性和机理研究及新型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牧草化感作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光叶紫花苕子为供体材料,采用生物测定法分析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20.0、40.0 g/L)的光叶紫花苕子地上部和地下部浸提液对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格桑草(Cosmos bipinnata)4种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光叶紫花苕子的化感抑草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各光叶紫花苕子浸提液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狗尾草种子发芽率,对其它3种杂草发芽率的影响则表现不一。地上部浸提液处理对狗尾草苗高呈现“低促高抑”趋势,其他处理对4种杂草的苗高、根长、鲜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光叶紫花苕子浸提液处理对4种杂草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光叶紫花苕子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水浸提液对4种杂草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其中,40.0 g/L的光叶紫花苕子地上部水浸提液处理显著降低了狗尾草的发芽率、苗高、根长、鲜质量、叶绿...  相似文献   

8.
海南外来入侵杂草名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道海南外来入侵杂草种类、组成、原产地、在海南与国内外分布和首次引进或发现的时间与地点等,为今后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外来入侵杂草打下基础,也为外来入侵生物数据库构建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对直播稻田千金子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小麦茎根水提取液对直播稻田千金子的化感作用,并分离鉴定了化感物质。结果表明:扬麦158和扬麦10号不同生育期的水提取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但对幼苗生长无抑制作用;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利用室内生测及GC MS分析鉴定抑制千金子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为有机酸,对千金子种子萌发的抑制率达94.90%,有机酸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及肉豆蔻酸。  相似文献   

10.
中国部分稻种资源的化感控制杂草潜力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人工气候箱结合田间小区试验,从我国部分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获得了2份具有化感潜力的水稻品种(系),其中我国台湾品种蚁公包幼苗对无芒稗根长影响因子RRL为0.43,其叶片水浸提液对无芒稗和莴苣根长抑制率分别达到45%和85%,在田间对无芒稗茎数和植株鲜质量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2.0%和26.1%。云南品种地谷幼苗对无芒稗的植株高度影响因子RSH和植株干质量影响因子RPDW分别为0.62和0.58, 叶片水浸提液对无芒稗和莴苣根长抑制率分别达到53%和65%,在田间对无芒稗茎数和植株鲜质量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51.5%和46.1%。 蚁公包对莴苣的控制效果和地谷对无芒稗的控制效果均显著高于美国化感潜力品种PI312777。蚁公包和地谷是我国宝贵的化感潜力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low-temperature,drought stress,salt-alkali and flooding on the survival rate,propagation rate,fresh biomass and viability of the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and its competitive ability against rice by using bioassay method.A high viability of 84%was found when the stems were treated at 4℃and then grew under normal conditions,while no viable plant was noted when the stems were treated at-20℃and grew under normal conditions.Compared to the fresh stem with water content of 93.5%,the survival rate,number of propagated stems and fresh biomass of A.philoxeroides derived from the stems with water content of 30.2%were reduced by 45%, 33%and 74%respectively.The treatments of 0.1%salt-alkaline solution led to loss of viability of A.philoxeroides.The stems of A. philoxeroides could grow in wet soil with different depths of water-layer.The A.philoxeroides at density of 23-180 plants/m2reduced the rice grain yield by 43-50%at the rice plant density of 100 plants/m 2 .  相似文献   

12.
野生稻和非洲栽培稻抗稗草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盆栽试验测定了22份野生稻和9份非洲栽培稻对无芒稗的抑制效果。发现野生稻DY12 和DY16存在显著的抗性作用,它们对无芒稗的苗数抑制率分别达到46.1%和47.0%,对无芒稗植株鲜重抑制率分别达到66.8%和72.3%。非洲栽培稻FZ24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无芒稗效果,无芒稗苗数抑制率和植株鲜重抑制率分别达到41.7%和65.7%。  相似文献   

13.
在蒙导条件下转bar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的基因漂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转基因水稻Y0003和99-t为父本,无芒稗为母本,在蒙导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潜在的基因漂移可能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用不同方法(紫外灯照射,反复冻融,黑暗放置)制备的蒙导花粉蒙导条件下转基因水稻花粉在无芒稗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并与无芒稗自花授粉的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所有蒙导花粉蒙导条件下,两种转基因水稻的花粉在无芒稗柱头上虽能萌发,但花粉管扭曲成各种形状而不能进入无芒稗柱头。与无芒稗自花授粉的花粉萌发生长有极明显的差异。杂交也不结实。说明蒙导花粉不能克服转基因水稻和无芒稗的不亲和性,转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基因漂移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4.
对辽宁省稻区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抗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稻区的无芒稗对二氯喹啉酸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但抗性水平不高,抗性比值小于2的敏感性生物型14个,占37.83%,抗药性生物型23个,占62.17%,其中相对抗性比大于3的8个,占21.62%,高抗生物型的1个,占2.7%。  相似文献   

15.
2008至2011年,采集了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的42个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生物型,采用盆栽法测定了其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湖南省益阳县(R1)和望城县(R2)的稗草生物型的抗性水平最高,分别达到21.84倍和32.31倍;浙江、江苏以及湖南省其他地区稗草生物型的抗性指数均在1.12~7.32倍,抗性较弱。经二氯喹啉酸处理后1d,上述两个抗性生物型稗草(R1、R2)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活性明显下降,为对照的49%和56%;2d后小幅回升,并维持在对照之下,然后继续下降,处理4d后下降至对照的34%和35%。经二氯喹啉酸处理后,R1和R2的β-氰丙氨酸合成酶(β-CAS)活性上升;处理5d后达到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的1.80倍和2.05倍。  相似文献   

16.
以野生大豆YD63和栽培大豆ZD19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茎秆解剖结构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和阐述这些解剖结构与功能和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旨在为大豆抗逆性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表皮毛和腺毛多于栽培大豆,且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和表皮比例均大于栽培大豆,表皮和外皮层细胞的木质化和木栓化程度也高于栽培大豆;2)野生大豆皮层、韧皮部、木薄壁组织和髓的比例均大于栽培大豆,茎秆机械强度降低,可塑性升高,抗逆性增强;3)栽培大豆木质部、木纤维和总纤维比例均大于野生大豆,并且表皮细胞壁厚度、韧皮纤维壁厚度、木纤维壁和导管壁厚度均大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组织木质化的比例大于野生大豆,茎秆的机械强度升高,可以更好地维持直立生长和形态构建;4)栽培大豆微管形成层的细胞层数和厚度均大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木质部的比例大于韧皮部的比例,而野生大豆两者比例基本相同;5.)野生大豆韧皮部厚壁组织几乎是连续分布,仅在髓射线处中断,而栽培大豆是不连续的,呈片状分布,野生大豆韧皮部厚壁组织的比例大于栽培大豆;6)野生大豆导管壁强度(t/b)2和小导管比例大于栽培大豆,水分运输的安全性较高,但野生大豆木质部的连通性和水分运输的效率低于栽培大豆。本研究较系统地比较了野生大豆YD63和栽培大豆ZD19茎秆解剖结构特点,可为大豆抗性遗传改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