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食药用菌品同众多的农产品一样都有着各自的最佳成熟期,如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因此,适时地科学采收食药用菌品,对于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黑木耳、灵芝、猴头菌的科学采收与加工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供您在生产中参考、选用,但愿您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
一、黑木耳的科学采收方法 正常管理30天左右,耳片已充分展开,达到生理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要将1个菌袋上的所有木耳一次性全部采下,采下的木耳将根部清理干净后,可推放于架起的沙网或草帘上晾晒至干.  相似文献   

3.
孙红 《今日农村》2002,(2):25-25
菌类都有着各自的最佳成熟期,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的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现将黑木耳、灵芝、猴头菌的科学采收与加工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黑木耳的科学采收正常管理30天左右,耳片已充分展开,达到生理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要把一个菌袋上的所有木耳一次性全部采下,将采下的木耳根部清理干净后,摊放于架起的沙网或草帘上,晾晒至干。第一茬采收后如气温还在20℃左右,可重复第一次的管理方法,进行第二茬木耳的生产。二、灵芝的科学采收灵芝菌柄长出袋口,条件适宜时,很快形成菌盖。灵芝子实体生长初为白色…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作为一种优质的食药用菌,在我国栽培广泛。近年来随着黑木耳代料栽培的快速发展,既满足了黑木耳的市场供应,又保护了森林生态健康。本文全面介绍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经验,包括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栽培料配方及栽培袋制备、接种及发菌管理、划口催耳、出耳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黑木耳是可食可药的黑色保健药物食品,也是人们传统的食药用菌品,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木耳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传统的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黑木耳产量低、成本高.北京京都菇业开发中心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终于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在我国首家推出一套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具有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等优点.立体栽培完全抛弃了传统方法,加以生长素,比传统发菌时间缩短10-15天,使黑木耳袋料栽培的投入产出比例达到1:2-1:5的高效益型比例.黑木耳从接种到采收结束只需三个月,其投入少、周期短、效益高,无疑是广大农民朋友早日致富的一条好门路,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浙江开化县长虹乡长川村菇农邹家建,将一筒筒手臂长的黑木耳菌棒运到集贸市场里,用绳子整齐地吊在架子上出售,并在架子的中间挂一块牌子:无公害黑木耳,每筒10元。过去市场上卖的不是干木耳,就是刚采下的鲜木耳,现在居然是连着  相似文献   

7.
一、黑木耳采收方法 正常管理30d时,耳片充分展开,达到生理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将一个菌袋上所有木耳一次性采下,将根部清理干净,摊放于架起的沙网或草帘上晾晒至干。第1茬采收后气温如还在20℃左右,可按第1次的方法管理,可望采收第2茬。 二、灵芝采收方法 灵芝菌柄长出袋口,条件适宜时很快形成菌盖。灵芝子实体生长初为白色,后为黄色,经2~3个月成为紫色、褐色或红色。当菌盖边缘不再生长,边缘无淡黄圈时,菌盖下端子实层内长出棕红色孢子,子实体成……  相似文献   

8.
<正>黑木耳又名黑菜、木耳、云耳,木耳科木耳属,为我国珍贵的药食兼用胶质真菌,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保健食品。黑木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元素,且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丰富。在黑木耳生产中,要想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种植人员需要掌握黑木耳的高质量栽培技术,加强黑木耳生长期间的管理工作,从而促进黑木耳增产增收。以下介绍黑木耳高质量栽培技术要点,希望能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喜食的食用菌之一。我国黑木耳的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质量位居世界之冠,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远销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最近,在部分省市的市场上出现了掺假的黑木耳。据查,有的将黄背木耳染色后冒充光木耳...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黑木耳是可食可药的黑色保健食品,也是人们传统的食药兼用型菌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木耳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长,价格稳中有升。然而,传统的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产量低、成本高。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新技术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立体栽培完全抛弃了,传统方法,加以生长素,比传统发菌时间缩短10~15天,使黑木耳袋料栽培的投入产出比例达到1:2~1:5,接种到采收结束只需要三个月。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单片小孔木耳栽培与传统的黑木耳栽培在菌种选择、三级菌制作、催芽浇水、采收晾晒等一些技术环节上存在着不同。单片小孔木耳栽培技术要点是:选择木耳品种好的优良菌种,克服袋料分离,孔数孔径适宜,严格保湿形成单片,及时采收晾晒,以提高木耳产量。  相似文献   

12.
单片小孔木耳栽培与传统的黑木耳栽培在菌种选择、三级菌制作、催芽浇水、采收晾晒等一些技术环节上存在着不同.单片小孔木耳栽培技术要点是:选择木耳品种好的优良菌种,克服袋料分离,孔数孔径适宜,严格保湿形成单片,及时采收晾晒,以提高木耳产量.  相似文献   

13.
1937年出版的《中国通邮地方物产志》较为系统而全面地记录了当时我国各地出产的香菇、草菇、木耳、银耳、茯苓、猪苓、雷丸、虫草、蝉花、鸡枞、猴头菌、马勃、黄芝、蘑菇,以及其它多种食、药用菌的产地、时节和贸易详情,对于考察我国食、药用菌资源和经济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整理史料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这些食、药用菌产地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主产地和运销中心,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浅谈黑木耳     
张兴长 《福建农业》2006,(12):31-31
黑木耳是一种细腻、柔嫩、鲜美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木耳又叫木蛾、丁杨、树蕈。我国人民采食、利用黑木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一百年,西汉戴圣在《礼记》中写道:“芝杨木耳皆人君燕所加庶馐也“。就是说香菇、木耳是皇帝宴席上不可白缺少的菜肴。后魏末期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就曾介绍了有关黑木耳的烹调食用方法,煮五沸、云腥汁、置冷水中。唐宋以后,民间常以黑木耳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唐代大文学家韩昌在收到道士送来黑木耳后,写了这样一首诗:”软湿青黄状可猜,欲意还唤木盘迥,烦君白八华阳洞,直割乖尤左耳来”,把黑木耳的性状勾画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用菌,富含木耳多糖、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B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具有滋阴养血、补肝润肺、强体通便等功效。目前国内食品制造企业以天然种植黑木耳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黑木耳饼干、黑木耳馒头、黑木耳果冻等深加工产品。本文对黑木耳的营养成分、活性功效以及食品深加工方面进行综述,为黑木耳高附加值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黑木耳又称木耳、光木耳,属木耳科木耳属。因其菌营养丰富,干品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和铁,故被誉为"素中之荤"。黑木耳不仅有强精、补肾、活血、强身壮体功能,也是治疗风湿性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抽筋、痔疮出血、肺结核、妇女产后虚弱等疾病常用的配方药物,对心脏及冠状动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现将黑木耳栽培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简化黑木耳的菌种分离方法,利用酒精进行了黑木耳分离的相关试验,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干木耳置于酒精(75%)中浸泡,无菌水处理后进行组织分离的方法,分离出了黑木耳纯菌种,证明利用干木耳和酒精完全可以达到分离黑木耳得到纯菌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袋装栽培技术的介绍,包括基料配制、接种划口出耳管理采收等重要环节。科学的栽培方法带来黑木耳高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是延边州内唯一集食用茵引种、驯化、栽培、推广为一体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多年来,研究所分离并培育了黑木耳、灵芝、香菇、猴头等50多种食药用菌菌种和川多种毒菇菌种,其中,“延特3号”、“延特5号”黑木耳品种,已经被国家农业部认定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又名木耳,光木耳,云耳,属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在《本草纲目》等书中已有记载,所以黑木耳早巳被我国人民所认识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