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斑鳜的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技术。摸清了斑鳜的性成熟年龄和成熟最小型,性腺的发育状况,斑鳜的繁殖力、产卵时间和水温、雌雄鉴别;在人工繁殖方面摸清了斑鳜催产药物及催产效果。2013年6月21课题组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共安水产良种场共催产亲鱼70组,孵化鱼苗27万尾,培育夏花21万尾,水花到夏花成活率77.8%。催产率92.9%、授精率93.8%和孵化率82.6%。  相似文献   

2.
斑鳜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6年,进行了斑鳜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斑鳜亲鱼18组,雌鱼平均体质量380 g.催产率83%;获受精卵10.85万粒,受精率75%;获水花6.62万尾,孵化率61%.水花于水泥池中养至平均全长2.0cm 苗种成活率72%;平均全长2.0 cm苗种养至平均全长5.0 cm苗种成活率88.5%,1334 m<'2>池塘放养平均全长2.0锄苗种6200尾,经93 d养殖,收获鱼种4371尾,平均全长12.66 cm.平均体质量32.39 g,养殖成活率70.5%.  相似文献   

3.
2011-2013年,利用野生和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 Siniperca scherzeri )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欧酮( 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HRH -A3)组成的混合药物催产,在17.8-25.4℃水温条件下,斑鳜亲鱼群体的效应时间为24-46.5 h,存在产卵高峰期,产卵持续时间一般长达1-1.5 d。自然产卵高峰期的受精率较高,最高可达80%以上,早期和晚期的较低;而孵化率差异不大,最高可达86.7%。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可达91.3%,孵化率可达89.3%。未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亲鱼人工催产的受精率、孵化率都明显低于经人工驯养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主要采用人工注射催产药物,获取受精卵、人工孵化等技术原理,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解决了催产时间、催产药物的选择、鱼苗开口饵料的选择以及用颗粒饲料进行网箱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由于苗种是由天然水域中捕捞的。数量有限。制约着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下达的《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繁育解决鸭绿江斑鳜人工养殖种苗奇缺问题.发展斑鳜人工增养殖事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地方财力。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野生与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斑鳜肌肉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养殖斑鳜,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与养殖斑鳜相近;野生和养殖斑鳜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野生斑鳜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0.89%和27.18%,养殖斑鳜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35%-32.35%,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8.68%-28.69%;野生斑鳜、杂鱼喂养以及人工饲料喂养斑鳜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2.04、77.03和70.0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与养殖鸭绿江斑鳜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和Ile;野生斑鳜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4.18%和2.61%,明显高于养殖斑鳜同种脂肪酸的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鸭绿江斑鳜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7.
鸭绿江斑鳜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辽宁省凤城市大堡渔场进行了规模化斑鳜人工繁殖试验。通过采取亲鱼强化培育、严格筛选、改进产卵条件等方法,使平均催产率从75.0%提高至95.3%,平均受精率从50.0%提高至92.3%,组出苗尾数从4066尾提高至10056尾,畸形率从5%降至1%。产卵条件改进后的斑鳜人工繁殖方法即简便又高效。  相似文献   

8.
马口鱼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采用人工注射催产药物,获取受精卵、人工孵化等技术原理,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解决了催产时间、催产药物的选择、鱼苗开口饵料的选择以及用颗粒饲料进行网箱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相同之处是:要掌握好亲鱼的放养密度及饵料的投放量,并且饵料鱼要分次投喂,总投放量为鳜鱼总量的4~6倍。为促进性腺发育,在春季,要勤加水,勤增氧。不同之处是:斑鳜产前雌雄混养易流产,影响催产效果,故雌雄要分养:但翘嘴鳜雌雄混养没有流产现象,故在亲本培育中雌雄可混养,不会影响催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翘嘴鳜苗种人工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于1988年在南昌市水产试验场获得成功,就8年来的试验研究,文中主要概括为最佳催产期、催产药物与剂量、授精与孵化观察及苗种培育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斑Hui亲鱼的培育、催产、受精卵、孵化及下塘等技术进行了试验,对试验中发现的特殊问题,结合国内外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第4代杂交鳜的繁殖性能,对杂交鳜及其杂交亲本翘嘴鳜、斑鳜等3个群体进行了自群繁殖,并对各群体繁殖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鳜与翘嘴鳜间的催产率、受精率及孵化率无显著差异或差异较小,且均显著高于斑鳜(P0.05);杂交鳜的相对怀卵量居于翘嘴鳜与斑鳜之间水平;杂交鳜与斑鳜的卵粒质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大于翘嘴鳜(P0.05);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代选育,由种间远缘杂交而获得的杂交鳜的繁殖性能已从杂种退化中得到恢复,并已接近翘嘴鳜。  相似文献   

13.
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催产和受精卵孵化受天气、温度和水温影响较大。长江斑鳜的种质资源锐减,本研究有利于保护长江斑鳜的种质资源,人工繁殖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和人工孵化的方法。选择团头鲂幼苗为长江斑鳜幼苗的开口饵料,随后以鲤和团头鲂的夏花为主要饵料鱼,辅以从江河中捕获的野杂鱼夏花。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效应时间和受精率明显不同。当水温在(20±2)℃时,效应时间约为32h,受精率大于80%;水温低于18℃时,效应时间明显延长,受精率也较低;水温20~24℃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及网箱优势,结合斑鳜繁育生物学特性,在水库网箱上成功批量繁育斑鳜鱼苗,为斑鳜人工繁育开辟一条新途径。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辽宁省宽甸县景波水产品养殖场共进行了6批次繁育试验,共计催产亲鱼146组,平均催产率84%,获卵320万粒,平均受精率65%,平均孵化率80%,获水花鱼苗180万尾,利用水库网箱孵化鲤鱼苗配套提供饵料,繁殖了鲤水花11亿尾,共培育斑鳜夏花鱼苗40万尾(平均全长3.1cm),平均2750尾鲤鱼苗培育一尾斑鳜苗,培育前3d斑鳜全长日增长0.54mm,3d后全长日增长约1mm。水温19℃~22℃,显微摄影观察斑鳜胚胎发育时序和特点,受精卵140h7min破膜,胚胎发育划分为6个阶段25时期,提出在斑鳜产卵后配套饵料鱼亲鱼注射催产时间公式:t=t1-t2-t3;(t1:斑鳜胚胎发育时间;t2:饵料鱼胚胎发育时间;t3:饵料鱼亲鱼效应时间)。  相似文献   

15.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斑鳜肌肉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养殖斑鳜,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养殖斑鳜相近;野生和养殖斑鳜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野生斑鳜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0.89%和27.18%,养殖斑鳜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35%~32.35%,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8.68%~28.69%;野生斑鳜、杂鱼喂养以及人工饲料喂养斑鳜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2.04、77.03和70.0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与养殖鸭绿江斑鳜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和Ile;野生斑鳜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4.18%和2.61%,明显高于养殖斑鳜同种脂肪酸的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鸭绿江斑鳜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6.
宋炜  吴志强  邱仁杰  邹琦 《水利渔业》2007,27(2):34-35,50
在水产养殖方面应用HACCP体系,就是要在亲体-幼苗-养成-销售整个过程中对包括养殖场在内的周围环境、养殖水质、苗种、饲料、水产药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针对各个重要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并加以控制,确保养殖产品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以柘林湖斑鳜网箱养殖过程为例,对HACCP在柘林湖斑鳜网箱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2004年接受了辽宁省科技厅下达的北方淡水优质野生经济鱼类高效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对鸭绿江流域野生斑鳜的生物学特性及栖息繁殖的自然环境做了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斑鳜(图见彩中插2)的习性及栖息的自然条件。模拟其自然条件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初获成功。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用孵化环道培育斑鳜夏花,共进行18d的培育,育出夏花21万尾,成活率77.8%,夏花的规格为0.063g(全长2.8cm)/尾。探索出催产饵料鱼与斑鳜开口时间相配套的技术措施。用1.2亩池塘进行秋片培育,饲养期共66d,秋片平均规格为11.8g/尾,成活率为81.4%,饲料系数6.62。出塘14652条,单产144.1kg/亩(12210尾/亩),总产172.89kg;增重倍数187倍。特定生长率3.7;产值34578元,利润11848元,亩利润9873.33元/亩。投入产出比为1:1.52。  相似文献   

19.
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催产和受精卵孵化受天气、温度和水温影响较大。长江斑鳜的种质资源锐减,本研究有利于保护长江斑鳜的种质资源,人工繁殖采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和人工孵化的方法。选择团头鲂幼苗为长江斑鳜幼苗的开口饵料,随后以鲤和团头鲂的夏花为主要饵料鱼,辅以从江河中捕获的野杂鱼夏花。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效应时间和受精率明显不同。当水温在(20±2)℃时,效应时间约为32h,受精率大于80%;水温低于18℃时,效应时间明显延长,受精率也较低;水温20~24℃时孵化时间约125h,孵化率均超过90%。长江斑鳜幼苗出膜后30~56h开始主动摄食。幼苗全长(L;mm)与日龄(D;d)的线性关系为L=3.244+0.926D,r=0.9940。长江斑鳜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为后续研究及人工养殖提供了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漠斑牙鲆人工催产的可行性,以便在预期时间集中获得苗种,分别于2006年在大连和2007年在江苏进行了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漠斑牙鲆亲鱼自然产卵受精率和孵化率远远高于人工催产,但人工催产可以准确掌握生产时机,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受精卵和初孵仔鱼;4龄亲鱼人工催产产卵量、受精率、受精卵孵化率高于3龄亲鱼.人工催产受精率孵化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