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蚕(1~3龄)室内育是针对柞蚕饲养在野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特点,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控制低温冷害、疾风暴雨和鸟敌害侵袭而专门设计的适合小蚕的饲育形式和方法。在吉林省放养柞蚕,春蚕期风大、气候干燥,加之倒春寒的危害,小蚕损失严重,收茧率仅是放养量的30%;  相似文献   

2.
柞蚕露天放养,自然条件多变,易给小蚕带来损失.我省,春蚕小蚕期正值5月上、中旬,气温低,狂风骤雨,虫害多,稚蚕遗失率达50%左右.秋蚕后期,早霜,柞叶早烘,又有1/3的蚕营不上茧,造成全省柞茧产量低而不稳.为防御灾害,保苗增产,我们从1954年开始,对春期小蚕进行室内驯化饲养的研究.到1979止较系统地研究了室内保护育的生态因子(重点是温、湿度)和养蚕工具等重要技术环节.至1981年,主要问题已经突破,小蚕室内保护育获得成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柞蚕室内保护育是把1~3龄稚蚕放在室内饲养,以期避开稚蚕期的低温、霜冻、急风暴雨、鸟害等不利因素。室内保护育目前应用最多的合成袋保护育和蚕床散养保护育2种,文中简要介绍了2种保护育技术要点,以期为春柞蚕稚蚕室内保护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一、采种  相似文献   

5.
陈凤林 《新农业》2013,(5):52-53
柞蚕脓病防治柞蚕脓病是大患,俗称老虎和油烂。毒自创伤和食下,重在消毒防感染。种忌伤热蚕重管,场怕窝风蚁怕灌。勿移"眠子"和"起子",树留主干叶留半。茧串蛾毛带病原,二次感染起祸端。蚕室蚕具保洁净,清除场中病死蚕。  相似文献   

6.
皖北蚕区一般1年养春、秋两季蚕(夏蚕饲养量很少),自10月上旬秋茧结束到来年5月上旬春蚕开始,约半年时间,蚕室基本闲置,如充分加以利用,可养3~4批肉用仔鸡。另外,由于肉鸡饲养和养蚕一样,要求防病消毒、加温保湿,因此许多养蚕设备也可通用,如加温保湿用的薄膜、地火龙、火炉及保湿棉布、干湿计等,在消毒设备方面,如喷雾器及消毒药品等。对蚕室具的充分利用,可大大节约饲养肉鸡设备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蚕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制约柞蚕产量和种茧质量的软化病和脓病的有效防治。实践证明,盐酸甲醛混合液卵面消毒,方法简便、增产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蚕业生产自实施纸面产卵,卵面面消毒技术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卵面消毒上却始终沿用甲醛软面消毒法,这种方法防治脓病效果很好,防治软化病效果较差。我省柞蚕的主要病害是软化病,其次是脓病,这样柞蚕软化病,就因防治措施不当而逐渐抬头。严重的影响了柞蚕丝茧的产量和种茧的质量。因  相似文献   

8.
<正> 春蚕期气候适宜,桑叶质量好,病原少,致病低,是一年中最佳的蚕期。但要确保春蚕丰产高产,仍须加强春蚕的管理工作。 1.蚕前彻底消毒。养蚕前5~7天,应对蚕室、蚕具、贮桑室、上蔟室里里外外周围环境彻底清洗和消毒。 2.蚕期细心消毒。每龄起蚕饷食前使用防病1号或石灰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于3龄饷食后给第二次桑时添食氯霉素可防治细菌性疾病。如发生病毒病,每天撒新鲜石灰粉1~2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屏边县新现乡养蚕张数出现大幅下滑,经调查,养蚕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饲养家蚕在上蔟前血液型脓病大量爆发,蚕茧产量较低,平均每张蚕种产茧量只有30kg左右,茧质较差,黄斑茧、柴印茧较多,死笼率较高,造成蚕农收入大幅下降所导致。为弄清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洗马塘村、底咪村的养蚕过程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血液型脓病的爆发是由于小蚕饲养密度过大、小蚕温湿度控制不过关、蚕室蚕具消毒不过关、大蚕蚕座消毒、蚕室通风不良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
崔萍  安慧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9):163-165
采取1~4龄蚕室育、5龄大棚育的饲养方式,以两广二号为供试蚕品种,研究广西大棚省力化养蚕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片叶育、大棚条桑育及蚕室片叶育3种饲养方式的公斤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棚条桑育显著优于蚕室片叶育;与蚕室片叶育相比,大棚片叶育节省12.9%的时间,大棚条桑育节省64.5%的时间.对大棚顶上铺设黑白膜并测定了铺设黑白膜前后大棚内外的温度变化,发现铺设黑白膜可以起到日中降温、夜晚保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柞蚕脓病的传染,主要是以多角体这种形态的病原物食下感染。据报导,病毒多角体长期贮存,毒力相当稳定。有人试验,家蚕多角体可以感染25年(Bolle,1907)。据我们试验,柞蚕脓病蛹,室内干保存三年,仍有感染力,但毒力明显下降。多角体蛋白虽然对病毒有保护作用,但是柞蚕饲养在野外,病毒落入野外柞林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多角体会发生裂解,毒力也会衰减变化,研究多角体在所处的环境中的裂解情况和毒力变化,对掌握本病的传染经路,流行规律以及预防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试验,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导,本文主要借助电镜,观察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2.
柞蚕放养是在山区柞园里进行的,极易受到风雨、霜冻、高温等自然灾害和鸟、兽等敌害和病虫害的危害。而河南省又是典型的一化柞蚕区,1年只能春季放养1次。因此,加强春蚕防护极其重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老一辈蚕业工作者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了固定蚁场(现称小蚕专用柞园),为提高小蚕保苗率、实现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春蚕期气候适宜,桑叶质量好,病原少,致病低,是一年中最佳的蚕期。但要确保春蚕丰产高产,仍须加强春蚕的管理工作。1、蚕前彻底消毒养蚕前5~7d,应对蚕室、蚕具、贮桑室、上蔟室里里外外周围环境彻底清洗和消毒。2、蚕期细心消毒每龄起蚕饷食前使用防病1号  相似文献   

14.
柞蚕保护育     
白月 《新农业》2005,(7):54-54
柞蚕小蚕保护育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露天放养,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为实现养蚕工厂化、自动化提供了条件;柞蚕小蚕保护育是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采用薄膜覆盖放养,比露天育增温2℃~3℃,龄期快2~7天,每年放两次蚕可避免早霜为害;柞蚕小蚕保护育是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途径。刘家河镇采用柞蚕小蚕保护育的春蚕比露天育保苗率提高35%,增产30%;秋蚕保苗率提高14%,增产32%;同时柞蚕保护育也提高了茧丝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家蚕饲养技术,具体包括蚕室和蚕具的准备、养蚕计划的制订、蚕室和蚕具的消毒、领发蚕种、补催青及收蚁、蚕儿饲养、上簇、采茧、售茧、回山消毒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家蚕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柞蚕连年放养,蚕场内存在着大量脓病病毒和空洞病病菌。这些病毒病菌通过风雨、昆虫的传播和扩散,污染了大量柞叶,健康的蚕儿食下后4~5龄期发病死亡,一般年份发病30%左右,重时达60%以上。柞蚕发生脓病和空洞病一直是困扰柞蚕生产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彻底消毒、严防委病春蚕饲养后趁病毒新鲜、病原集中,先对蚕室、蚕具配制药液进行喷洒消毒,以杜绝病毒、病原四处扩散。其步骤即先对蚕室、蚕具喷洒漂白粉水或福尔马林、石灰浆等溶液,但药液浓度要配准,液量要用足,蚕室内外要喷洒周到,以滴水力度,保持半小时以上的湿润状态。如春蚕发生过僵病的地方,趁湿再用硫磺柏桠熏烟消毒后,再将蚕具 (蚕箔、蚕架、竹竿等)搬出蚕室。用清水泡洗、井利用日光曝晒消毒;蚕室进行扫、刮,清洗干净,四壁再用15%~20%  相似文献   

18.
脓病、软化病是柞蚕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在我省蚕区普遍发生,常年减产二、三成,重者达四、五成,严重威胁柞蚕生产的发展。我们在辽宁省蚕科所药剂卵而消毒研究和山东省蚕科所农吉利碱预防脓病研究成功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卵面消毒后,至出蚕前或稚蚕期再感染病菌、弱病毒,致使四、五龄蚕暴发脓病、软化病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卵面消毒后,将“保蚕宁一号”给柞蚕卵或各令期添食,防治脓病、软化病的试验。通过六年来小区和生产鉴定,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选购良种 选择抗病、茧大、茧白、丝量多的品种. 2.蚕宝、蚕具彻底消毒 2.1 喷雾消毒 用3%甲醛溶液喷雾消毒,喷雾要均匀彻底. 2.2 气体消毒 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消毒时,比例为高锰酸钾30g,甲醛50ml.先将甲醛放人容器中,然后倒入高锰酸钾20g/m3.室内消毒要求房屋密闭24小时,保持20℃.野外蚕具消毒可用塑料薄膜密闭.  相似文献   

20.
头批春蚕和晚秋蚕的饲养,由于气温变化较大,蚕室温度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影响蚕儿正常打眠和延迟上山结茧,直接影响蚕茧质量。采用以下加温措施,蚕的全龄期保持在24~26天,而且蚕的产量和质量等各项指标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