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L型小麦三系的选育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小麦育种家对T型小麦不育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由于T型不育胞质对小麦某些农艺性状仍有不良负效应和恢复源难找,恢复力不够强,且受多基因遗传控制等缺点,使得T型三系一直没能在生产上应用推广。自70年代人们提出“新三系”的概念以来,国内外有许多新的小麦雄性不育胞质被发现。作者从1981年  相似文献   

2.
我国杂交水稻成功经验对杂交小麦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回顾了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的育种历程 ,重温了其育种经验 ,分析了杂交小麦研究落后于杂交水稻的原因。作者指出 ,对于T型、AL型和Q型杂交小麦 ,应首先解决不育系种子严重皱缩和发芽率低的缺陷 ,其次应降低恢复系的株高 ;对于K型杂交小麦 ,应着重解决易恢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Q型、AL型和T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恢保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Q型、AL型和T型的 6个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分别与两个Q型恢复系、3个T型恢复系、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各 1份进行测交。结果发现 ,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是这 3种不育系的保持系 ,而其余 6份材料则能很好恢复这 3种不育系的育性。表明Q型、AL型和T型不育系的恢保特性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了3个 T 型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杂交的12个 F_1杂种和相应的12个保持系杂种以及保持系、恢复系亲本和对照郑引一号共32个材料研究了 T 型胞质对杂种小麦生长发育及不同性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 型胞质对杂种小麦三叶期至拔节期生长活性的提高产生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西藏半野生小麦为母本,普通小麦06186为父本杂交,再从 F_1中选不育度高的单株为母本,用06186连续回交四次,育成了西藏半野生小走不育系。用 T 型恢复系和普通小麦对其测交,结果表明原恢3号、L-344/5-4等 T 型恢复系对西藏半野生小麦不育系表现较高而稳定的恢复力;普通小麦成矮一号、昌交7222-5-5-9和多年生小麦对西藏半野生小麦表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我们认为西藏丰野生小麦不育系可能成为一种有利用价值的新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在小麦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先后发现了二十多种近亲植物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体系,其中 T 型不育系是小麦杂优育种的主要基础材料。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T 型不育系在普通小麦品种群体中恢复系极少,T.timopheevi 胞质与大多数小麦核基因型互作造成不育系种子皱缩,增加了研究的难度。70年代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渝麦13号细胞质类型的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分子水平对小麦渝麦13号进行细胞质类型鉴定,本研究以野生燕麦、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薛早)及30份具有小麦属和山羊草属不同细胞质类型的核质代换系为参照,利用24个小麦叶绿体SSR分子标记对小麦品种渝13号及其衍生后代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5个标记的扩增带型在渝麦13号及其衍生后代和普通小麦材料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说明小麦品种渝麦13号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质类型与普通小麦材料不同。通过比对野生燕麦细胞质和T型细胞质的带型发现,在24个标记中,有15个分子标记在野生燕麦细胞质和T型细胞质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在这些多态性分子标记中,渝麦13号及其衍生材料细胞质的扩增带型与T型细胞质的带型完全一致,而与野生燕麦的带型不一致。通过比对渝麦13号和其他29份小麦核质代换系的细胞质扩增带型后发现,渝麦13号与这些代换系均不同。因此,小麦品种渝麦13号及其衍生系的细胞质类型很可能为T型。  相似文献   

8.
普通小麦胸质的AL型和其它几种类型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其成熟花粉粒的绝大多效呈瘪三角形或不规则形,也有极小数呈饱满圆形。但这类不育系的不育度仍达100%。面T型不育系的成熟花粉粒则全部呈瘪三角形。AL型等普通小麦胞质型不育系与T型不育系成熟花粉形状的差异,可能与胞质—胞核间的差异程度大小有关。质—核差异越大,不育系的花粉粒则越瘪(如T型)。这可作为鉴别新型不育系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腐殖酸小麦专用肥及其减量在豫北潮土区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以明确腐殖酸肥料的减肥潜力,为其高效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撑。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T1(不施肥对照),T2(习惯施肥)和T3(优化施肥、施用普通小麦专用肥),T4、T5、T6和T7处理(分别施用100%、90%、80%和70%腐殖酸小麦专用肥,其中T4和T3处理等养分),考察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等养分条件下,T4处理的小麦总氮、钾吸收量较T3处理分别增加5.6%和4.7%,成熟期小麦秸秆和籽粒中磷含量以及越冬期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也有所提高,但产量未增加。T5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分别较T1、T2、T3、T4、T6和T7处理增加20.0%、4.7%、8.4%、9.8%、13.9%和18.4%;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也最高,分别为5.18 kg/kg和31.07 kg/kg。T6和T7处理的小麦总养分积累量、开花期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下降,产量和肥料农学利用效率也低于其他施肥处理,T7处理的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显著降低。本试验条件下,豫北潮土区...  相似文献   

10.
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种种子皱缩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小麦 T 型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A×B)、不育系与恢复系(A×R)、保持系与恢复系(B×R)以及恢复系与保持系(R×B)等杂交种的试验分析表明,不育系及其杂交种种子皱缩的生化原因在发种于子育后期α—淀粉酶活性增强所致;其遗传原因与种子本身的基因及母体效型应有关:种子形成过程中的条件对种子皱缩程度也有影响。据此提出了克服 T 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种种子皱缩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