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鄂西北一菜两用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一菜两用油菜生育期无影响,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978.77 kg/hm2,农艺性状较好,抗倒性好,可在生产中通过进一步试验研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油菜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3.
4.
刍议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产值对于国内社会平稳发展极为关键。基于此,我国农业生产要不断提升各项农耕养殖技术水平,实现我国良田增产增收,以此来维护市场供求平衡。现阶段,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技术的实施给农业种植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就以笔者所在的云阳县栖霞镇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双低油菜的总产量,相比技术应用之前增产两倍之多,而且提升了农耕土地的利用效率,该技术具备极佳的实践价值。本文就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技术做以论述,剖析该技术的实施要点,以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是指在常规只收获菜子的基础上,于抽薹期采摘一次菜薹,达到既收菜薹,又收菜子,一菜两用、一种两收的目的。我县在今年夏油生产上,示范推广了华杂6号一菜两用66.7公顷(1000亩),实践证明它是当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实用新技术,能大幅提高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7.
以双低油菜品种华双4号和中双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油菜摘薹的效应以及不同摘薹时间和留薹高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一菜两用"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摘薹,油菜产量表现明显不同,油菜子产量以12万株/hm2最高,鲜菜薹产量以15万株/hm2最高;不同摘薹时间和留薹高度条件下,12月23日摘薹、留薹12 cm油菜子和鲜菜薹产量较高,且菜薹品质好,为最佳摘薹组合;双低油菜"一菜两用"产业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油菜平产稳产,显著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一膜两用技术推广;地膜的重复利用,既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春油菜产量,又增加土壤有机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本文从技术特点、栽培技术要点、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一膜两用二茬膜春油菜栽培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技术核心是选用适当品种.配合早秋发栽培技术.主攻早发、早苔、壮苔,实现菜苔、菜籽双高产、双高效。该技术被湖北省农业厅列入2005年重点示范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筛选适宜豫中冬闲烟田种植的菜肥两用油菜基因型,采用大田试验,比较9个油菜基因型生育期、菜薹产量和品质,并研究不同基因型油菜残枝掩青后对后茬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油123耐寒性差、生育期过长,不适宜豫中冬闲烟田种植;其他基因型油菜生育期适中,杂双6号、丰油10号、杂双7号菜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分别为27 727.80、27 529.05、25 740.15 kg/hm2。丰油10号和杂双7号菜薹粗纤维含量较低,分别为0.97%和0.98%,杂双5号和丰油10号油菜薹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分别为1.06 g/kg和1.04 g/kg。与CK(不种植油菜)相比,种植菜肥两用油菜可以促进烤烟前期发育和后期烟叶落黄,其中种植丰油10号处理对烟叶后期落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冬闲烟田种植油菜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较CK显著提升,其中种植杂双7号处理烟叶产量提高67.62%;种植丰油10号处理烟叶产值提高82.82%。冬闲烟田种植油菜后,烟叶中烟碱和氯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其中种植杂双6号处理烤后烟叶烟碱含量降低45.45%,种植丰油10号处理... 相似文献
16.
17.
18.
探讨甘蓝型油菜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性.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以甘蓝型油菜品种(2006-2007年度73个、2007-2008年度98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各器官干物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产量进行聚类.研究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类型间差异显著.随着产量增加,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增加,茎枝、果壳氮素分配比例下降,籽粒氮素比例增加.土壤肥力高,植株吸氮总量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降低.增加氮素吸收总量,促进氮素向籽粒中输送,使得高产和高氮素利用效率统一. 相似文献
19.
鄂西北地区猪蓝耳病毒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鄂西北地区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免疫水平情况。[方法]于2007年4~12月对鄂西北地区(襄樊、荆门、随州和十堰地区)76家标准化猪场接种过高致病蓝耳疫苗的猪群随机采集572份血样,应用ELISA方法对该地区的猪群致病性蓝耳血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受检的572份血清中,阳性数217份,总体阳性率37.94%,其中,抗体弱阳性样本143份,占25.00%,抗体强阳性样本有74份,占12.94%。统计分析表明,在受检的76家猪场中,群体免疫合格率在75%以上的有20家,占26.32%。[结论]该调查结果表明,鄂西北地区蓝耳抗体免疫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蓝耳病的积极预防,以有效地控制猪蓝耳病疫情。 相似文献
20.
对两用油菜浙双72的种植密度与产量表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双72两用种植密度以700株/667^2为宜。 相似文献